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八章 第三十五节 决战牧野(一)

第八章 第三十五节 决战牧野(一)

2025-03-30 08:24:38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7: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748就在伊尔德被俘后的第三天,远在山东的王兴就给孙露递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农历元月十五日,明第一军团在连续围攻67个昼夜后,终于攻陷了鲁冀防线的中心——济南城,全歼灭敌多铎部二万余人。

彻底割裂了多尔衮部主力与山东半岛的联系。

至此明军在战略上也完成了东线合围目标。

虽然早就预料到王兴最近就能攻陷济南城,但从山东传来的捷报依然让封丘的明军士气大振。

封丘城上下军民无不额首称快。

明军将士们更是个个摩拳擦掌,期盼着自己能在首相大人的指挥下打败对面的多尔衮,取得更为荣耀的战功。

而在另一方面得到济南失守消息的多尔衮再也没法从容地同孙露对峙下去了。

山东的失陷意味着清军鲁冀防线右翼的完全崩溃。

加上之前怀庆要塞的丢失,使得清军苦心经营多年的鲁冀防线顿时失去了意义。

现在,清军的数十万大军就象豆子一般零散地散落在河北各地,且士气异常的低落。

面对如此恶劣的战局,多尔衮知道自己必须将散落的队伍再次集结起来才行。

否则明军轻而易举地就能将其分割包围,逐一歼灭。

于是龟缩在陈桥一各多月后,多尔衮的六万大军终于行动了起来。

元月十七日,沉寂多时的封丘城外响起了久违的炮鸣声。

然而这只是清军的佯攻而已。

为的就是掩护其主力顺利撤离陈桥。

虽然清军多达六万多人,可整个撤退行动却进行得异常有序而又迅速。

就连孙露都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多尔衮用兵神,甚至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亦不为过。

然而这次孙露却没有急着全力阻击多尔衮部。

相反,明军只是象征性地同清军交过几次火后,便目送着六万清军大摇大摆地离开了陈桥。

虽说穷寇莫追,但孙露也并未就此轻易放过多尔衮。

战战兢兢一路北逃的清军很快就遇上了另一个令他们畏惧的死神——明第二野战军团。

几乎在王兴攻陷济南城的同一天,远在河南的张家玉部亦攻克了卫辉城。

在收拾完卫辉府周围府县之后,张家玉立刻休整了部队,调集两个师的兵力迅速南下阻击多尔衮部。

前面是如狼似虎的张家玉部,后面是紧追不舍的孙露部。

走投无路的多尔衮不得不选择同明军在野外决一死战,以求杀开一条血路,向京畿方向撤退。

在多尔衮下定决心决战的同时。

从后赶上的孙露部也于二十日,同南下的张家玉会师于牧野,至此明军总兵力达到5万余人。

至此明、清三路大军齐聚牧野,总数达十万以上。

由于多尔衮事先比明军早两天到达牧野,使清军得以占领有利位置,利用其原有的路沟配置火枪兵,使其形成一条天然的堑壕。

借此优势多尔衮便采取一线配置,使其右翼依托小高地土坡,左翼依托一条人工沟渠。

清军的炮兵群则集中布置在了右翼和中央的前方。

而稍后赶到的明军便不得不选择了清军阵地以东,位置较差的渭河边扎下营寨。

明军营地所处的位置虽不甚理想。

但孙露很快就从开封方向调来了四十多艘战舰进入渭河支援主力。

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明军的火力。

公元1650年,隆武六年,元月二十五日,一场事关生死的大决战便在这牧野古战场上拉开了序幕。

农历一月的天气乍暖还寒,然而,已过巳时的平原依然是一副灰蒙蒙的。

本该日上三杆的太阳却始终穿不透笼罩在平原上的雾纱。

只有依稀的一些阳光懒洋洋地撒在没有一点风的原野上。

眼看着丝毫没有散开意思的大雾,满清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用手掌轻轻地拍着稍显不安的坐骑。

其实同他的坐骑一样,多尔衮此刻的心情也有多多少少地有些急噪。

连续数日的恶劣天气让开战的日期一拖再拖。

这虽然给了多尔衮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却也是在消磨清军本就不高的士气。

王上,原来您在这儿啊。

难得一身戎装的洪承踌纵马上前恭敬朝多尔衮报告道:炮兵营地的大炮都已经布置完毕了。

前锋营右侧的壕沟也已经挖掘完毕。

请王上指示。

恩,知道了。

多尔衮敷衍着点了点头,又漫不经心的问道:岳乐他们还没回来吗?回王上,岳乐将军带队打探消息去了。

现在雾这么大,估计要花些时间才能回营。

洪承踌指着眼前的大雾无奈的说道。

然而多尔衮却只哼了一声便再也没有向洪承踌问话了。

眼看着多尔衮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洪承踌知道他现在还未从多铎战死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对于多尔衮来说多铎不但是他的亲胞弟,更是他的左膀右臂。

一直以来多铎的忠诚与善战都是多尔衮所仰仗的利器。

如今一下子失去了这么一个心腹对多尔衮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他甚至都不能从敌方手里中收回自己弟弟的尸体。

洪承踌知道这一点让多尔衮一直耿耿与怀。

不过洪承踌可不希望作为全军主帅的多尔衮就这样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毕竟包括自己在内数万人的生死都掌控在他的手中。

清军目前的状况已经够糟糕的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想到这儿洪承踌不由神色一正,向多尔衮进言道:王上,看来今天这雾也不容易散啊。

恩,咱们这里的雾气虽然大。

不过明军依水建营,他们那里的雾气应该比我们这里更浓才是。

多尔衮若有所思的指明军扎营的方向点头道。

王上所言甚是,从这几日探子的报告来看,明军在渭河上水师也很少在河面上巡逻了。

洪承踌继而又试探着询问道:王上,那我们是否也将总攻的日子往后挪挪呢?不,总攻的时间照常。

这雾气再过半个时辰左右就会消退了。

孙露是不会放弃这次机会的。

本王也一样。

多尔衮斩钉截铁的说道。

眼见洪承踌还想进言,多尔衮又傲然的阻止道: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不管是大雾,还是夜晚的黑暗,或是下大雪,都不能阻扰我大清铁骑前进!*******************************************************************************此时此刻身处明军阵营的孙露同样抱着必战的决心,立马炮兵阵地看着炮兵们忙碌地整理阵地。

在她身后哗哗流淌着的是渭河之水。

2600多年前,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破商军、灭亡商朝。

能站在这著名的牧野古战场上,成就自己的武勋,孙露感到异常的荣幸。

不仅是孙露,包括明军将士都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着信心。

就连一向稳重的史可法也被全军上下激昂的斗志给感染了。

却见他亦换上了戎装脚跨枣红马,站在了孙露的背后。

一同随行的还有阎尔梅等数个孙露的私人幕僚。

望着远处被雾气渲染着若隐若现的山峦史可法又有些担心的向孙露开口道:首相大人,您说这次九酋多尔衮真的会同咱们决战吗?他该不会又想跑了吧。

史大人放心,无论是出于武人的荣誉,还为了给自己兄弟报仇,多尔衮这次都会同我们决战的。

孙露自信的说道。

咳,是啊。

多尔衮虽为一代枭雄,可那多铎毕竟是他的亲胞弟。

首相大人,这次拒绝将多铎的尸首交还给叛军,想必就是为了刺激多尔衮吧。

史可法点了点头感叹道。

虽说孙露这么做有失风度,但在史可法看来非常时期用些计谋也无伤大雅。

这倒不是。

我是很想将多铎的尸首还给多尔衮。

可惜,我现在手上并没有多铎的尸首。

其实那日王兴攻克济南之后,楞是没找到多铎的踪迹,也没发现他的尸首。

恰巧咱们现在又要逼多尔衮决战。

所以我就将计就计,直接放出风声说多铎已被击毙。

你瞧现在的效果还不错吧。

孙露一脸无辜的说道。

什么?!这么说来多铎现在还生死未卜。

甚至有可能已经脱逃了!惊愕不已的史可法连忙回头望了望阎尔梅。

却见阎尔梅表情镇定得很,显然他早就知道了这事。

孙露的这种做法着实算不上是君子所为。

让史可法大跌眼镜的是一向耿直的阎尔梅竟然也跟着后头一起做这种事情。

还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

史可法一边如此想着一边苦笑着暗自摇头起来。

史大人放心。

我已经命令王师长加紧搜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相信王兴他自己也不甘心一网撒下去就抓几条小鱼小虾吧。

孙露狡诘的一笑道:不管多铎是死活,还是给他逃脱,现在都已不重要了。

咱们现在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吃掉对面的多尔衮!首相大人所言甚是。

干掉了多尔衮,伪清也就彻底完蛋了。

此实为釜底抽薪之计。

当年周武王就是在此地击败商军,一举奠定了问鼎中原的基础。

相信今日一战也定能奠定我大明的中兴国运。

阎尔梅连忙附和道。

就在此时忽然有人指着前方的原野激动的叫道:首相大人,您瞧,雾开始散了。

哦?雾开始散了吗?孙露等人听罢连忙跟着抬头望去。

这才发现在他们刚才交谈的间隙,原野上的雾气已经悄悄地开始散开了。

懒洋洋的阳光也开始越来越透明起来。

见此情形一连兴奋的史可法连忙向孙露道:首相大人,照这个速度再过半个时辰左右,雾气就能完全消散了。

那我们是否也该准备进攻了?恩,着令全军进入戒备状态。

一旦雾气消尽,立即以右翼为主攻方向进攻叛军主力!孙露神色一凛果断地命令道。

这次孙露针对多尔衮之前的布置,将明军分成两线配置。

由姚金指挥右翼,张家玉指挥左翼,而她自己则坐镇中央。

另将骑兵预备队配置在第二线。

总之,孙露的计划是,以右翼为主攻方向,在击溃清军左翼后,将多尔衮同身后的老营分隔开,再卷击清军战线的其余部分。

然而,就在孙露精心盘算着自己的进攻大计时,她并没有意识到一个致命的威胁,正步步朝她逼近。

此时此刻在离明军炮兵阵地仅十几米开外的小树林中一支清军侦察队正小心翼翼地四处搜索着。

而这支骑兵队为首的将领正是清瑞重郡王岳乐。

隶属正红旗的岳乐本打算只带小队人马在明军阵地周围进行侦察的。

然而,河岸边浓重的雾气却使他同大部队走散了。

当岳乐发现自己迷路时,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此刻在他的身边就只剩下了十个亲兵而已。

眼看着雾气渐渐的开始消散,岳乐知道自己留在这里时间越长就越危险。

为了尽快撤回本营,岳乐也只好带着手下根据之前依稀的记忆,寻找起出路来。

就在岳乐急得直冒冷汗时,他的亲兵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意外惊喜。

却见那亲兵朝着岳乐打了个千后报告道:王爷,前面树林外的空地上发现了明军的火炮。

哦,你是说前面有炮兵阵地!对方有多少人?是不是明军的主炮兵阵地?刚才急得象热锅上蚂蚁的岳乐,一听发现了明军炮兵阵地,立刻就来精神。

当下他再也顾不得是否迷路的问题,连忙带着手下亲兵偷偷地摸到了炮兵阵地的外围。

然而当岳乐拿起单筒望远镜观察敌情时,眼前的场景却让他惊讶得心脏都快停止了。

一个、两个、三个…通过望远镜岳乐足足在炮兵阵地上发现了五个明军将领。

从他们的服色可以看得出,都是些级别很高的大官。

特别引起岳乐注意的当属那为首的白衣女将军了。

从周围人恭敬的表情,以及她那军装都让岳乐一下子就猜出了那女子的身份。

那个女人该不会就是南明的首相孙露吧。

这个念头一下子就在岳乐的脑中泛起了。

他顿时便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狂跳起来。

意识到一个天大的机会正摆在自己面前的岳乐赶紧取出了弓弩,搭上羽箭,将闪着寒光的箭头直对上了那个女子。

岳乐虽然清楚自己这一箭射出去,就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周围的明军就会象潮水一般向自己涌来。

但他还是抱定了心中的决定。

在岳乐看来以自己和自己亲兵这十几条命,来换那女人的一条命绝对值得。

岳乐不是一个新手,相反他也是清军中数一数二的神箭手。

可一想到自己这一箭关系到对面清军大营数万弟兄的性命,关系到整个大清朝的存亡。

岳乐突然间就觉得手中的弓弩好象有千斤之重。

就连握弓弩的手也止不住颤抖起来。

就在此时那女人也同随从一起渐渐朝岳乐他们隐蔽的方向走来了。

虽说此时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尽,但岳乐完全有把握在弩箭的射击范围内一击击中目标。

于是他连忙收起了心思,聚精会神地观察起猎物来。

800步、700步、600步……岳乐在心中默默估算着距离,手心也忍不住蒙出了汗水来。

这一刻他甚至还看清了对方的笑脸。

那是一张极其年轻而又甜美的笑脸。

但岳乐却丝毫没有就此分心,最后调整了一次呼吸的他,终于扣动了手中的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