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7: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713当钱歉益等人潜心盘算着新一轮的大计之时,南京城中的另一伙人也在商讨着局势日后的走向。
不过比起帝党们密谈时紧张、焦躁而又略带一点儿狂热的气氛来,眼前这几个聚会者显然就看上去要风雅得多。
不大的斗室被布置得幽雅清净,一旁的香炉中寥寥的清烟若有若无。
雕花的窗户微微开启,偶尔还会有几片俏皮的花瓣偷偷溜进这间清雅的小筑。
紫檀八仙桌前围坐的三个中年男子亦是一副神清气朗的模样。
汤大人的这座园子修得可真不错啊。
刚才老夫等人一路行来,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真是引人入胜。
特别是此处的竹篱小屋,颇有乡也风味。
想必汤大人闲暇之余也一定常来此处小惬吧。
对于园林颇有研究的沈犹龙四下环望着这间幽静的园子,忍不住赞不绝口道。
那里。
沈大人真是过奖了。
老夫这间陋室怎登得了大雅之堂。
倒听说沈大人这次去了趟苏州卖下了一座园子。
人道是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想必沈大人的这座新园子一定很精彩吧。
汤来贺微笑着奉承道。
老夫的那个园子哪儿是什么新园子啊。
其实就是苏州阊门外一栋旧宅子,早已年久失修。
据说还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园子。
沈犹龙摆了摆手谦逊的说道。
沈大人的园子莫非就是时人称颂的东园吧。
一旁的陈邦彦拍案惊叫道。
正是。
没想到陈大人出身岭南对于江南的园林也很有研究嘛。
沈犹龙点了点头回答道。
其实老夫只是喜好书画。
听说东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
是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啊。
陈邦彦一提起那些石刻他的眼中不由地就留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原来如此。
看来陈大人也是同道中人啊。
等老夫的园子修缮好后,陈大人一定要赏光来寒舍一叙。
到时候你我二人也好一同研究研究那三百多方石刻啊。
沈犹龙抚须邀请道。
这太麻烦沈大人了吧。
陈邦彦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里。
能请到陈大人光临寒舍也老夫的荣幸啊。
就怕到时候陈大人公务繁忙不肯赏光啊。
沈犹龙哈哈一笑道。
不过,沈大人乃是松江人氏,怎会想到去苏州卖宅子呢。
一旁的汤来贺冷不丁地插口询问道。
汤大人有所不知了吧。
自从吴淞口开了海禁,云间之地已不复当年的清净了。
相比之下还是苏州的吴门之地才更适合老夫日后归隐吧。
沈犹龙说罢又悠然地补充道:就连鲁王殿下不也是将王府选在了苏州吗。
一听沈犹龙提起了鲁王,陈邦彦的心不由一震。
他早就知道今日沈犹龙和汤来贺邀请自己前来绝不只是为了聊园林,聊书法。
眼看着此二人东拉西撤着一路说到了鲁王,陈邦彦意识到他们很快就会切入正题了。
果然沈犹龙的话音刚落,汤来贺紧跟着接口道:这么说来沈大人这次还拜访了鲁王殿下了咯。
不知鲁王殿下身体可好?真是惭愧,鲁王殿下不记前嫌接待了老夫。
托福,鲁王殿下的身子看上去还算健硕。
沈犹龙感慨地说道。
所谓的前嫌自然就是指他当年带兵将鲁王请来南京的事。
不过事过境迁,如今的局势又异常的复杂,鲁王朱以海自然是不敢就此得罪这么一个权臣。
因此对沈犹龙到访也是礼遇有加。
却听他又以担忧的口吻补充道:只不过由于皇上突然驾崩,殿下的神情看上去颇为憔悴啊。
是啊,上次老夫去见潞王殿下时,殿下对于皇上的西去也是哀痛不已啊。
汤来贺也跟着叹了口气道。
眼看两人一个提到了鲁王、一个提到了潞王。
陈邦彦立刻意识到了沈犹龙与汤来贺来找自己是为了新皇人选的问题。
就这一点来说陈邦彦本人并不赞成从藩王中另立新帝。
在新皇人选上他更倾向于刚刚出生的小皇子。
这一来是因为陈邦彦觉得由隆武帝的亲骨肉继承大统更符合常规;二来是据他所知远在北京的孙露也是这个意思。
于是,他轻咳了一声坦然道:皇上突然驾鹤西去,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我等做臣子的这几日又何尝不是心急如焚呢。
只盼着首相大人能早日南归主持大局。
到时候再拥立太子殿下为帝,那咱大明也算是逃过了一劫。
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陈大人所言极是。
现在朝中龙庭空缺,若不是有大人您坐镇内阁,朝野上下还不知道会乱成怎样呢。
汤来贺翘起了大拇指夸赞道。
其实他这也不算是在恭维陈邦彦。
事实上,自从孙露离开南京后,陈邦彦俨然就成为了内阁的领头人。
无论是后方的行政事务,还是军事上的补给后勤均出自眼前这位老先生之手。
特别是在隆武皇帝驾崩之后,陈邦彦更是以其沉稳老练的手腕安抚住了原本动荡的朝堂。
也正是因为如此汤来贺与沈犹龙才会特地邀请他来商讨大计。
但两人也知道陈邦彦在新皇人选的问题上向来是倾向于太子的。
于是汤来贺又将话锋一转,担忧的说道:可是照陈大人刚才所言似乎在心中已然决定拥立太子为帝了?那是当然。
太子乃是先皇的亲骨肉,理应拥立太子为帝啊。
陈邦彦不容质疑地肯定道。
但太子现在还是一个身处襁褓之中的婴儿。
甚至连名字都还未取妥呢。
咱们现在拥立这么一个婴儿为帝王,要数十万的将士向一个婴儿发誓效忠也太过儿戏了吧?沈犹龙不甘示弱地反问道。
沈大人此言差矣。
皇帝其实只是一个象征罢了。
太子虽然年幼但由其即位名正言顺,且朝廷上下诸多大臣也是这种想法。
为避免日后横生枝节,老夫觉得还是拥立太子的好。
陈邦彦的态度依旧很坚决。
陈大人都说皇帝只不过是个象征了。
又何苦如此快的就决定新帝的人选呢?汤来贺顺着陈邦彦的话连忙反驳道。
那依汤大人的意思是想立潞王为帝咯?陈邦彦冷哼了一声反问道。
非也,老夫没这个想法。
汤来贺摇着头否定道。
于是陈邦彦见状又回头向沈犹龙问道:那沈大人你呢?你又想立何人为帝?潞王?鲁王?还是瑞王?诶,陈大人你会错老夫与汤大人的意思了。
老夫等人今日请大人前来并不是为了让大人放弃太子,转而去拥护另一个藩王的。
而是希望陈大人能审时度势,暂时将拥立新帝的是拖延滞后。
沈犹龙长叹一声连忙向陈邦彦解释道。
是啊,陈大人。
我与沈大人的意思,其实是希望能与陈大人一道维持现状,等到首相大人回南京后再做打算。
汤来贺也跟着诚恳地说道。
那两位大人同其他几位大人一起频繁出入各藩王府又是为何?该不会是想等孙首相回来后,怂恿她拥立藩王为帝吧。
如若这样,老夫劝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孙首相人虽还在北京,却已派人通知过老夫,要老夫务必保护太子殿下。
陈邦彦满脸狐疑的说道。
眼看着陈邦彦一副誓死维护先帝骨血的模样,沈犹龙与汤来贺不禁莞尔。
不知道的人见陈邦彦这副架势还以为他是帝党一系的呢。
当然沈犹龙和汤来贺心里明白陈邦彦只是忠实地按照孙露的命令行事罢了。
对此他二人也是感触颇深。
若论处理政务、管理国家,他二人自认比不过陈邦彦。
可若论势力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那陈邦彦可就真的不如沈、汤二人了。
毫无疑问在官场之中已经历练了几十年的沈、汤二人都是老练的政客。
而陈邦彦不是个政客。
准确的说,他是个公务员。
一个勤勤恳恳的公务员。
陈邦彦熟悉农工商各行业的情况,能将数以万计的后勤补给安排得妥妥当当。
但遇到如今这种政治斗争他便远没有处理政务时,那么得心应手,那么圆润有余了。
于是乎,老练的沈犹龙只用一个问题就让陈邦彦一语顿塞了:陈大人,你也说了首相大人是要你保护太子殿下。
又没让你即刻就拥立太子登基。
这?是啊,陈大人。
我等之前已经按照首相大人的意思让兰妃当上了太后。
也算是给了小皇子一个名份。
其实,无论是立太子也好,拥藩王也罢,最后还不都是孙首相说了算。
汤来贺跟着附和道。
恩,两位大人说得有理。
可两位大人既然有此打算,又为何要去同那些个藩王联系呢?陈邦彦疑惑地问道。
陈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吧。
那孝慈太后乃是钱谦益干女儿,两人自从孙首相离开京城后就来往密切。
早在皇上驾崩前他二人已经联同夏允彝等人在宫中内外上窜下跳颇为活跃。
皇上驾崩后,钱谦益更是联络了不少大臣名流,大有立挺太子的架势。
咱们自然也不能让那老小子就这么轻易的做皇外公吧。
汤来贺狡诘的一笑道。
而陈邦彦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沈、汤二人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不错,这时候联系藩王不但能给藩王造势,使得整个立帝的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也可借此机会来挑拨帝党与各藩王之间的关系。
实为一石二鸟之计。
但一想到这儿陈邦彦又开始有些担心了。
却见他试探着询问道:沈大人、汤大人,你们的计策不错。
可是这事首相大人她知晓吗?听陈邦彦这么一问,沈犹龙不禁感叹陈邦彦真不愧是那女人的忠犬。
连这种事头一个想到的也是要向首相大人请示。
但是官场如战场,有些事情是容不得你向主子一再地请示。
于是沈犹龙满不在乎的开口道:这事首相怎会不知。
其实,陈大人你也很清楚他钱谦益做过些什么吧。
刚才汤大人的话还算是客气的。
那老小子更本就是把孙首相连同你我等人都出卖给了皇上。
如今皇上突然驾崩,那老小子又想吃回头草。
哼,我看倒要看看首相大人回来后怎么收拾这老小子!咳,咳,话可不能这么说。
怎么叫将我等出卖给皇上呢。
我等本就是皇上的臣子啊。
陈邦彦轻咳一声,尴尬的说道。
作为复兴党高级骨干的他确实也知道了些帝党的事,知道钱谦益等人暗中拉拢权贵打算辅佐隆武帝夺权的事。
而这么一来的结果必然导致皇帝与孙露的对立。
这恰恰是陈邦彦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深受正统观念影响的他将朱明皇室与孙露看作同等效忠的对象。
由孙露以首相的身份来辅佐朱明皇室的成员,这在陈邦彦看来是再完美不过的事情了。
而这种微妙的平衡也是隆武王朝得以繁荣昌盛的基础。
可眼看着有人要打破这种平衡,陈邦彦自然是心急如焚。
虽然孙露在这件事上一直保持着低调。
甚至也曾向陈邦彦暗示过,就算最后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她也只是会严惩帝党而不会殃及朱明皇室。
但他始终还是放不下心来。
而孙露遇刺的事更是让他急得寝食难安。
直到隆武帝的突然暴毙将一场劫难化于无形,孙露安然无恙收复故土,陈邦彦这才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与陈邦彦不同,沈犹龙对于现在的这种局势似乎并不满意。
却见他毫不给面子的嘲弄道:陈大人,你就别在自欺欺人了。
你、我不是乡野村夫,都知道这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若皇上不是突然暴毙,你我现在可都成了乱臣贼子了。
搞不好已经同皇上兵戎相见了也不一定。
罪过,罪过!沈大人,你,你,你怎么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呢。
气得嘴唇发白的陈邦彦颤抖着说道。
虽然他知道沈犹龙说得都是事实。
好了,好了。
沈大人这事儿都已经过去了。
你还翻出来做什?听着晦气。
咱们现在也别管先帝怎样不怎样了。
人死如灯灭,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咱们先得安抚住京城的局势才对。
等到首相大人他们带着大军一到。
就算是孙猴子也定然逃不出咱们的五指山来。
汤来贺自信的一笑道。
一旁的沈犹龙却心有不甘的说道:可惜啊,错过了多好的一次机会。
如今就算是咱们清洗了那帮残余,拥立新帝登基,那也只是做到了不败而已。
首相大人依旧是首相大人,皇上依旧是皇上。
日后这样的场景保不定又会在什么时候重现了。
龙庭之上只能有一个主子!沈犹龙的话让陈邦彦又一次心惊了。
什么错过了一次好机会?什么龙庭之上只能有一个主子?沈犹龙他们究竟有过什么样的计划,陈邦彦连猜都不敢去猜,也不想去猜。
毕竟随着隆武帝的死,危机均已化解。
只要一切又恢复正常,陈邦彦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命运之神似乎总喜欢捉弄于人,此刻的陈邦彦并不知晓他心中的平衡很快就会被再次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