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7: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50就在王霖生同东林党人会面的同一时刻,在南京城内孙露也在自己的首相府邸接见了陈子壮与黄宗羲。
与他三人第一次会面的情况不同,由于孙露如今身份的变化,使得这次会面的气氛拘谨了不少。
虽然孙露依旧尊称陈子壮为老师。
但陈子壮却不敢再直呼孙露的字,而是同其他人一样尊称其为大人。
当然用不了多久后这称谓还会被改为陛下。
至于此刻的黄宗羲更是一改当年的桀骜不逊,眼神中充满着对孙露的崇拜与敬仰。
毫无疑问黄宗羲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就算是六年的仕途生涯亦没有磨去他身上的那种书生意气。
一想到一个新的王朝马上就要诞生了,在新主的带领下中华大地将迎来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自己更是能象历代的开国良臣那般缔造一个不朽的盛世。
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激动,顿时就溢满了黄宗羲的心田。
此刻的他巴不得孙露即可就登极称帝。
想到这儿,他的脸上顿时就泛起了激动的红晕道:首相大人,如今显德帝已然登基。
我等群臣只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奏表献上,再让显德帝降下禅国诏,大人即可受诏即位了。
黄宗羲的话音刚落,却听一旁的陈子壮当下便抚着胡须笑道。
太冲啊,你还真是心急。
昔日魏王受禅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
为绝天下之谤,大人当然是要上表谦辞的。
若是匆忙受禅,草率即位,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首相大人登极称帝乃是顺应天命的事。
天下的百姓早就在外翘首期盼了。
再说咱首相大人历来讲究效率,也不是那种虚荣之人。
咱们又何必如此乎那些虚礼呢。
直接让显德帝下诏禅让,既快捷又简明。
黄宗羲满不在乎的说道。
在他看来陈子壮等人坚持的那些繁文缛节完全就是在浪费钱财和时间。
老百姓只要知道国家换了一个皇帝不就够了嘛。
凭什么楞是要搞出那么多事来呢。
太冲你胡说什么呢!禅让乃是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怎么能象你说的那样草率行事。
但凡禅让必须先遣太常寺,卜地于繁阳,继而筑起三层高坛,名曰‘受禅坛’。
然后择一吉日良辰,集公卿庶民与此,进行受禅仪式。
这样做才能保佑新朝国运亨通。
若是象你说的那般草草了事,岂不是同蛮夷无异了嘛。
这如何能显出我中原天朝的威严。
陈子壮把脸一唬正色道。
对于黄宗羲那种不把礼教放在心上的狂生本色,陈子壮是早就见识过的。
但他没想到黄宗羲在做了五、六年的内阁大臣后,在这方面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是越来越离经叛道起来。
眼看着陈子壮与黄宗羲,一老一少你一言我一语的为了禅让仪式而辩驳。
作为当事人的孙露却只能在旁边无奈的苦笑。
其实就她个人来讲她更欣赏黄宗羲提的建议。
现如今国家刚刚从战乱中走出,确实不宜大搞仪式庆典。
而孙露本来对儒家的这些礼仪也不是很感冒。
但陈子壮等士大夫们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得异常的坚决。
这几日他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张罗着授禅仪式。
孙露知道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对儒家礼节的遵从,另一个方面其实也是在寻求一种心灵的慰籍。
与黄宗羲等少壮派不同,陈子壮等人对于自己策划并参与篡明的事始终抱有一种负罪感。
于是他们便希望通过一次极其符合礼教制度的禅让仪式,来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顺应天命。
毕竟这些人活了五六十年,其大半生都是在受礼教的禁锢。
他们虽然能接受新的思想却不能象黄宗羲等少壮派那般彻底摆脱旧礼教的束缚。
所谓的禅让仪式只不过是他们在信仰与现实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而已。
当然孙露本人也不想立刻就登极称帝。
因为在称帝之前,孙露同样也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办妥。
而她对这件事的执着丝毫不亚于陈子壮等人对礼教的虔诚。
一想起这事孙露便立刻来了精神。
却见她轻咳了一声打圆场道:黄大人禅让的事自沈大人他们去按排。
至于那个受禅坛是用木头与水泥筑成的,既花不了多少时间,也花不了多少钱。
咱们还是先说说你那边立法的事进行得怎样了吧。
被孙露这么一提醒,黄宗羲立刻就想到自己还欠着首相大人一个重要任务呢。
于是他立刻就将禅让的事情丢到了一边。
当下便一个拱手恭敬的报告道:首相大人您放心,关于《宪诰》的修改两年前就开始进行。
其主要内容我等早已编撰完成。
现在我等只是需要在先前编撰的基础稍加修改就行。
按照大人您的要求,吾等在原有《乙酉宪诰》的基础上,将新的《宪诰》分撰成总章、国民、司法、皇帝、内阁、议会、军队、税务、行省、藩属、礼制等若干部分。
并按您的要求在新的宪诰中添加了:帝国议会分国会与地方议会,其中国会又分上国会和下国会,上国会由勋贵和敕选议员组成,下国会由公选议员组成;内阁由皇帝任命的内阁大臣组成,其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由内阁尚书兼任;司法权以皇帝的名义由司法院行使,法官非依刑法之宣告或惩戒之处分不能免职;国民在法律允许之范围内,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有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等等内容。
除此之外吾等也将《乙酉宪诰》中有关税制、行政、行省划分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与重申。
修改后的《宪诰》合计八十一条。
具体校验工作司法部正在紧张的进行,相信后天初稿就能上交给首相大人您查验了。
恩,要在登极前完成《宪诰》的修订这可比建造受禅坛的任务要艰巨得多。
黄大人,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孙露温婉的一笑道。
按照她事先的设想新的《宪诰》必须在自己登极前先由国会通过。
再在自己登极那天向全天下公布。
虽说由国会通过《宪诰》就目前来说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但孙露却认为这个过场是必须的。
因为这么做至少在礼节和形式上都承认了宪法与议会在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地位。
向世人表明了皇帝亦要遵从宪法。
孙露不指望现在人们立刻就能接受这一点。
但她希望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能让后世的继任者以此为依据进一部巩固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相大人过奖了。
完成您交予的任务是我等的职责。
黄宗羲谦逊的回应道。
他与陈子壮也知道新《宪诰》的重要性。
但他们却有着另一种理解,另一种想法。
却见此时的黄宗羲犹豫了一下忍不住又开口道:不过首相大人,您真决定这样编修新《宪诰》吗?我是说您就不再修改以下有关皇帝的内容吗?怎么?黄大人觉得《宪诰》中关于皇帝义务与权利的内容有什么问题吗?那一部分好象一直是由你负责的啊。
孙露抬起头满含笑意的反问道。
是的,首相大人。
那一部分确实是由属下负责的。
可是,可是…当初我等在修撰这一部分时针对的是朱明皇室。
可现如今这一部分针对的却是首相大人您啊。
所以,所以大人您看是不是将‘皇帝’这卷稍加修改一下?黄宗羲尴尬的建议道。
不错,黄宗羲当初确实是自告奋勇着接下了这份工作。
也异常花心思的推敲了经手的每一条法规。
可以说关于皇帝权益与义务的这一段是他花了极大心思修编的。
但正如他所言这一部分的条款完全是针对朱明皇室编写的。
但如今情势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本来用来制约朱明皇室那些昏庸之君的《宪诰》却完全反还到了孙露身上。
本就觉得皇帝是天下第一大害的黄宗羲自然是对君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但他也觉得这种严格的限制应该是针对那些昏庸之君的。
至于象孙露这样的有道明君,完全可以凭借其个人的品德来治理国家。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宪诰》制约监督明君了。
而孙露本人似乎也已经看穿了黄宗羲心中的这些想法与矛盾。
却见她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后,反问道:哦?难道那些条款只能针对朱明皇室,而不能针对本相吗?隆武帝、显德帝是皇帝,本相在登基后也是皇帝,又能有何不同呢?大人,这当然是有差距的。
朱明皇室刻薄寡恩,出过不少昏庸之君。
这些无道的昏君乃是全天下最大的祸害。
为了防止这些祸害进一步危害百姓与社稷,我等自然是要订立《宪诰》,让天下人以此为依据监督君主。
但是您不同,大人您的英明,您的仁德都不是那些昏君可以比拟的。
黄宗羲激动的说道。
黄大人说的是。
过多的牵制与监督会让朝廷效率低下。
最终也会妨碍到明君治理国家,指点江山。
陈子壮也跟着点头附和道。
在他看来议会、宪诰虽能限制君主胡作非为。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削弱了中央的实力。
毫无疑问一个拥有议会、宪诰的朝廷,绝对比不上一个拥有明君的集权的朝廷来得有效率。
二位真是太抬举本相了。
说实话本相也是人,也会犯错误。
二位与本相结识日子也不短了,应该知道本相也犯过不少错误。
因此本相不可能做到圣人的水平。
这样看来本相与那些昏庸之君一样,都可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灾难。
至于本相的子孙,本相就更不敢保证了。
历代帝王中,往往只有开国之主,生长戎马忧患之中,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出生入死。
而以后继承江山的君王,则大多是生长深宫,锦衣玉食,不辨五谷,不知百姓疾苦。
因此作为一个开国之主,我也希望能有一份这样的《宪诰》来时刻敲打我的继任者。
孙露感触颇深的说道。
既然她选择了称帝这条路,就意味着她的子孙将不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而就孙露所知的历史来说只有顺从于宪法的皇室才可能生存下来。
就这一点来说孙露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明白这一点。
大人严余律己,真是让吾等钦佩万分。
其实我等也不是不想订立《宪诰》。
只是希望您能将《宪诰》中的某些条款放宽一些。
某些地方稍适修改一下。
这不但是为了您与新皇室着想。
也是为了我中华大地着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是君臣之间的界限太过模糊的话,那国将不国啊。
陈子壮苦口婆心的说道:就拿《宪诰》中分卷的次序来说吧。
总章排首位无可非议。
可紧接着却是‘国民’、‘司法’、‘皇帝’。
如此排序草民以为颇为不当。
这‘民’怎么能放在‘君’与‘法’之前呢。
草民知道大人向来以民为本,以法为纲。
可是就算如此也不能乱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身份啊。
依草民看来,大人大可将顺序改为‘司法’、‘皇帝’、‘国民’。
如此一来既体现了您的大公无私,又不会就此乱了身份。
还请大人三思而行啊。
听陈子壮这么一说孙露只好在心中晦涩地苦笑了一下。
在订立宪法时臣子一方拼命的为君主开脱,而君主却拼命地想要增加对自己的限制。
想必如此诡异的立宪过程只可能发生在自己这里吧。
不过事情虽是如此,但至少在陈子壮等人看来宪法是必要的。
至于宪法定到何种程度便要依照这个时代的特点来划定了。
就此来说陈子壮等人的建议还算是务实的。
想到这儿孙露便欣然回答道:恩,关于修改的事,还等司法院的初稿定完后再一起定夺吧。
具体的内容到时候还是要请老师在旁协同指点。
是,大人。
陈子壮与黄宗羲异口同声地领命道。
眼见孙露在这件事上没有太坚持黄宗羲紧接着又向孙露进言道:大人,这《宪诰》虽已完成在即。
可新朝的国号至今还没能选定。
大人这新《宪诰》总不成还是象以前那般用干支来命名吧。
国号?是啊,大人。
您也应该选出新国号和新年号了吧。
属下等还等着用新年号订立新皇历,新礼制呢。
这事可万万拖不得。
黄宗羲急切地提醒道。
他十分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编撰的《宪诰》最后能以新朝的年号还命名。
一旁的陈子壮倒是没显得那么心急。
只见他跟着试探地问道:大人,其实国号事几位大人的提案都不错。
可是大人您却迟迟都未给我等回复。
莫非大人您心中已有心仪的国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