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三章 第九节

第三章 第九节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708崇祯十六年八月十一,一支由15 艘战舰组成的荷兰舰队正浩浩荡荡行驶在南中国海上。

七月初十当跌跌撞撞的通信船玛利亚号逃回巴达维亚报告了台湾战败的消息以及鹿耳门海战的情况之后。

整个巴达维亚议会沸腾了。

有想议和的,有要好好的教训中国人的。

于是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巴达维亚政府决定派出700名士兵,15艘战舰,赶赴台湾增援。

由樊特朗出任荷兰舰队司令。

船长室里樊特朗提督正在详细的研究着他面前的这张地图。

在了解鹿耳门海战的整个过程后结合巴达维亚总督迪曼对于那次义勇军舰队造访事件的描述。

樊特朗觉得现在绝对不能小看这些中国人。

很明显他们在海上的实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

特别是那个义勇军简直就可以同欧洲正规海军相媲美。

所以在和迪曼商量过后樊特朗决定放弃原有救援台湾的计划。

绕开义勇军的主力舰队。

转而奇袭防守较弱的福建重镇厦门。

迫使明军从台湾撤退。

想到这里樊特朗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来到了甲板上。

新鲜的海风让他清醒了不少。

每次遇到重大战役前樊特朗都会来到甲板上吹吹海风看看他心爱的大海。

对于这个老水手来说没有什么比大海更能给他安慰的了。

作为一个荷兰海军将领他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

是的,海洋是荷兰人的海洋。

虽然这些年英国海军的迅速崛起似乎威胁到了荷兰在海上的霸主地位。

但是樊特朗坚信没有什么能挡住勇敢的荷兰水手!无论是英国人还是那个义勇军!此时樊特朗并不知道一支同样由15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正在他们的前方。

而这支舰队的指挥官正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义勇军海军提督——李海。

其实这次攻台行动原计划是由托马斯来指挥这支舰队阻击巴达维亚来的援军。

李海则随孙露等人入台作战。

但当孙露看了李海的作战计划之后她毫不犹豫的便将阻击巴达维亚援军的任务交给了在多数人看来还没什么经验的李海。

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让孙露做出了如此冒险的决定呢。

原来李海的计划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

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另外一支由陈奇策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预备队在发现敌人的旗舰后,才发起进攻,一举打乱其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

这是一个在许多人看来有违常规的计划。

但孙露和托马斯都觉得这个计划的可行信很高。

既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孙露便将指挥权交给了李海。

由他全权负责此次海战。

对于司令能这么信任自己李海很是感动。

特别是当众人反对这个部署时自己的老师托马斯站出来给自己做保。

既然司令和老师都那么的支持自己那他李海就一定要打出个名堂来!不止是李海发誓要打出个名堂。

身在广州号上的陈奇策也对这次的行动跃跃欲试。

自从接受整编之后。

陈奇策的广东水师不但得到了新的战舰。

更见识了一套全新的作战理论。

起先陈奇策对于这些东西并不在意。

但在同义勇军舰队进行过那次演习之后陈奇策才意识到从今以后海战将会有彻底的改变。

海战不再以单舰格斗为主。

而以炮战为主的纵队攻击。

对于李海的这次计划陈奇策也觉得很有道理。

他的计划充分发挥了义勇军在火炮的优势。

海上的勇士们!让世界在你们的脚下颤抖吧!陈奇策想起了出战前孙露对全体官兵所说的这句话。

不禁热血沸腾起来。

八月初十,当得知敌军已经进入伶仃洋的信号之后,李海立即发出了全面出击、敌舰已在海上等信号。

但李海并没命令舰队去台湾而是决定就在台湾海峡上直接阻击荷兰人的援军。

八月十二天明时分,正在台湾海峡附近的义勇军舰队发现了正向台湾海峡驶来的荷军舰队。

在敌舰队距义勇军舰队只有12哩时李海发出了成两个纵队前进、备战的信号。

此时的樊特朗也已经发现了义勇军舰队。

自知奇袭厦门计划已经泡汤的樊特朗也命令全体舰队摆出了战斗队型。

至此厦门海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荷军战舰调整队型时,义勇军舰队迅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

上风的纵队由李海指挥,下风的则由陈奇策指挥。

按照计划李海向荷军前卫的中央冲去。

陈奇策则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

待到上午午时,陈奇策已经接近荷兰舰队的后段。

荷军提督樊特朗发出了开火!的命令。

荷军舰布鲁克威号率先向陈奇策的旗舰广州号射出了第一炮。

此时,双方都升起他们的国旗。

就当布鲁克威号向广州号开炮时,广州号仍保持航向不变,直接切进了布鲁克威号与另一艘荷兰军舰马尼拉号之间。

广州号用左舷炮轰击马尼拉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

接着又对着布鲁克威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马尼拉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

不过陈奇策很快的就发现自己周围都是敌舰。

不得不同多艘敌舰陷入了苦战之中。

与此同时义勇军的飞虎号也从布鲁克威号的后面切入敌线。

同广州号一样,它也立即为几艘敌舰所包围。

当下飞虎号号主桅就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

飞虎号的船长张蟒在被飞溅的碎片击伤额头后只是用块破布草草的包扎了一下。

然后这个海盗出身的船长便亲自将军旗钉到后桅杆上,叫一边骂着一边继续奋战。

最后当飞虎号被另外三艘义勇军军舰救出时已经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船壳。

在飞虎号号攻击之后一刻钟,义勇军新宁号也投入了战斗。

以后其它每一艘义勇军军舰都是以这种方式分别地切入敌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

等到陈奇策的最后一艘战舰投入攻击时,已经是下午未时。

以马尼拉号为首的三艘荷战舰被击沉。

另有敌舰布鲁克威号等多艘战舰受重创。

在陈奇策纵队开始作战不久之后,李海纵队也投入战斗。

与前者不同,它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

李海亲帅以旗舰致远号为首的3艘主力战舰向荷军舰队的前卫中央挺进。

就在陈奇策纵队同荷军交火的同时致远号的左舷炮开始射击荷军布鲁克威号。

交火不久,李海便开始寻找起樊特朗的旗舰。

就在此时李海发现了有一艘战舰的前桅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它就是因克号。

于是致远号冒着敌火,不久即钻到了因克号的后方,用其船头上的短炮和侧舷的火炮,向因克号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极大的损毁。

当致远号正在与因克号交战时,义勇军战舰新宁号号驶向前去,向荷军的白鲨号开炮,接着又向因克号号射击。

不久以后,荷军的白鲨号在同新宁号交战之后,又转过来协助因克号。

此时在一旁的致远号瞅准机会全速前进拦腰撞在了白鲨号上。

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着实让荷兰人吃了一惊。

正当他们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义勇军的水手们举起枪开始向甲板疯狂射击。

瞬间荷兰官兵死伤惨重,李海拔出指挥刀亲自带着60多名水手冲上了对方的甲板。

很快的白鲨号也落入了义勇军手中。

而身在因克号上的樊特朗则绝望的看着远处的布鲁克威号等三艘战舰降旗投降。

而另一边的几艘敌舰大概也发现了自己着艘旗舰于是也朝着因克号。

由于荷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再加上对方犀利的作战方式。

现在海面上已经是几艘明军战舰围攻一艘荷军战舰了。

看样子自己这次是要全军覆没了。

身后的大副谨慎的向樊特朗问道:提督,我们是否也降旗?降旗?那就是投降咯。

想到这里樊特朗不禁苦笑了一下。

看着海面上片片残骸樊特朗沉没了一会忽然挺直了腰板对着大副命令道:不,升圣•乔治旗!樊特朗的声音坚定而沉着。

大副和周围的水手先是楞了一下。

转而向他们的这位提督敬起了军礼。

船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樊特朗的这一抉择决定了因克号的命运。

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或许这原本就是作为一个水手的宿命。

致远号上的李海很快的就从望远镜中看见了因克号上升起的那面血红的三角旗。

李海知道那是圣•乔治旗。

托马斯曾经告诉过他圣•乔治是基督教传说中的屠龙勇士,他的勇敢与虔诚在中世纪被传教士们传颂了近一千年,一度成为骑士精神的象征,圣•乔治旗是一面血红的三角旗,升起它即是告诉对手自己将死战到底,决不退缩。

但它也多少带着一丝悲凉,因为当一条船升起鲜红的圣•乔治时,它往往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再也没有退路了。

于是李海放下望远镜对着身后的副官命令道:传我的命令。

全体战舰升圣•乔治旗!李海知道对方是要保持作为军人的最后尊严。

对于这样的对手李海也很是钦佩。

当站在因克号船头的樊特朗看见对方的战舰上都升起圣•乔治旗时,欣慰的闭上了双眼或许败给这样的对手并不是件憾事。

于是在下午申时随着一阵猛烈的炮轰因克号被打得粉碎。

舰上的樊特朗提督以及200多名水手无一幸免。

而为时四个多小时的厦门海战正式结束了。

在战斗结束后义勇军舰队围绕着因克号残骸的周围转了一圈后。

便带着俘虏的三艘荷兰军舰向台湾驶去。

此次海战荷军以旗舰因克号为首的五艘战舰被击沉,三艘战舰被俘。

另有安妮号等二艘战舰受重创后逃逸。

而义勇军舰队除飞虎号受伤较重外没有一条战舰损失。

义勇军以完美的队型以及默契的配合再次震撼了整个亚洲海域。

由于义勇军的这种战术是在旗舰的指挥下通过海军信号系统实施的机动作战。

十分类似于草原上狼群在头狼带领下的进攻方式。

这也为义勇军海军博得了海狼的称号。

而李海东亚狼的绰号更是传遍了各个大洋。

至于那两艘逃逸的战舰。

其中一艘在回巴达维亚的途中遭遇暴风雨沉没了。

另一艘安尼号则在穿过暴风雨之后踉踉跄跄的回到了巴达维亚。

并将整场海战的过程告诉了巴达维亚当局。

荷兰殖民者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惊恐万分。

生怕明军会趁势攻打巴达维亚。

便有人提出要屠杀当地华人以防到时候当地华人与明军勾结。

不过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以现在这种情况屠杀当地华人必将引起明军疯狂的报复。

想到这些就让荷兰殖民者异常的恐慌。

于是巴达维亚决定封锁海域,禁止华人船只出港以防明军的攻击。

至于台湾嘛。

此时的荷兰人已经没这个精力去管台湾了。

事后安尼号船长奥波托在给荷兰当局的报告中这样评价厦门海战:这些东方人发明了新的海上战术理论、海战实践和一套新的信号系统,促使海战从‘战列线’向‘机动战术’的转变。

可以预见从此海战将由单舰格斗(炮击和接舷战)发展为以炮战为主的纵队攻击;夺取制海权已成为海军的主要战略任务。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海军发展方面走到了欧洲各国的前面……不过奥波托的这份报告并没引起荷兰军方的重视。

在他们看来奥波托船长是被这些中国人给吓傻了。

确实中国人在建造战舰和火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要说中国人海军的发展超过了欧洲各国。

对荷兰军方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方夜谈。

直到1652年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英国大胜荷兰之后。

荷兰人才意识到当年奥波托这份报告的重要性。

续而也开始着手建立了一套新的海军制度。

确立了海战中,舰队、分舰队和总队三级体制的形成。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厦门海战结束后不久义勇军趁势攻占了荷兰人在硫球群岛的基地。

硫球王向义勇军递交了国书。

并发誓永为大明的藩国。

同意义勇军在硫球建立军事基地。

至此荷兰人在亚洲地区的主力舰队尽失。

丧失了对于东亚地区的殖民统治。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中国正式拿回了亚洲海域的主权。

整个东亚海域也就此并入了中国的势力范围。

呵呵,纳尔逊战法给偶YY过来了。

这种战术是由英国名将纳尔逊发明的。

经典战例就是特拉法尔加海战。

还有当年甲午战争小日本其实用的也是这种战术。

(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