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四章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三节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56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尤唱后廷花。

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南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看着身边哗哗流淌着的秦淮河水沈廷扬的心情异常的沉重。

出生在崇明岛的沈廷扬从小就在海边长大。

对于大海他有着深深的眷恋。

也就是因为这种感情。

在明崇祯十二年,崇祯帝下诏议恢复海运事时。

他毫不犹豫的诏上疏,建议从太仓浏河出海直抵天津。

为此他进呈海运书和海程图,并自备船只,亲自试这条海运线路。

结果大获成功。

沈廷扬也被升任为受户部员外郎职。

十五年,清军入侵,锦州告急,他又被加以郎中官职,至山东登莱,筹划海运粮饷,接济锦州明军。

为此崇祯帝夸奖说:居官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眼看着海运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己的蓝色的梦就要实现了。

可谁知转眼间先帝爷就这么去了。

恢复海运的事情也就此搁浅了。

五月初沈廷扬随着南逃的官员来到了南京。

皇上下诏令他以原官督饷江北军,编练部下熟悉水道的水手。

这让沈廷扬又看见了希望。

可是事实却远没这么简单。

现在南京内阁的党争远比北京来得厉害。

上面忙着争权夺利。

就连史督师都很难讨到粮饷。

更何况是自己这些原本就不被重视的水军呢。

再说成立水军的花费远大于陆上练团的花费。

自己的折子当然是石沉大海了。

想到这里沈廷扬不禁黯然神伤叹起气来。

季明(沈廷扬的字)如此叹息所为何事啊?沈廷扬一回头却见史可法正笑呵呵的站在门口。

他连忙行礼到:见过史督师。

对于史可法沈廷扬可是十分崇敬的。

一方面当年就是史可法保荐自己为光禄寺少卿,后又升太仆寺正卿兼户部事的。

另一方面在他看来目前的南京内阁也只有史可法是在积极备战的。

史可法挥挥手示意沈廷扬不必多礼。

虽然同沈廷扬一样史可法也在为粮饷的事情头痛不已。

但他却从不会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来。

这次来找沈廷扬为的就是浙直水师。

江淮一线的防御措施水师是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多年的海禁现在的浙直水师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在史可法的影象中沈廷扬在这方面是很有研究的。

于是他问道:季明可是在为水师犯愁啊?咳,不瞒大人说。

下官正是为此事头痛不已。

浙直水师名存实亡。

舰船大多年久失修。

而水师众官兵也是久未征战。

缺乏训练。

要想重建浙直水师。

目前首要任务是建造新的舰船。

就算不造船也应该从民间征调船只。

舰船上都要配置火炮。

除此之外要征集大量的船夫水手。

水手不象乡勇,不是给把刀枪就能上战场的。

若能招安水贼、海贼那是最好。

可这一切都是要钱的啊。

还有粮饷。

没有这些一切都是白搭。

沈廷扬滔滔不绝的向史可法吐着自己的苦水。

听了沈廷扬说了这么一大堆史可法也是无可奈何。

钱、粮这两样打仗最重要的东西。

身为南京军事最高长官的他一样都没有。

当听到沈廷扬说要每艘船上都配有大炮。

史可法更是只有在心里苦笑的份。

大炮?自己哪来那么多大炮啊。

就算是有大炮史可法也运到前线守城去了。

不过无论怎样都要安抚一下眼前的沈廷扬:福建和广东的水师很快就会赶来。

到时候水师方面压力会轻些。

季明啊,现在国家正值危难之季。

我等应共赴国难以报圣恩。

是,是。

史督师教训的是。

被史可法这么一说沈廷扬也觉得自己这么斤斤计较太不该了。

就在此时外面响起敲门声,一个二十多岁的白衣儒生走了进来抄着略带广东口音的官话对着沈廷扬施礼道:学生杨绍清见过两位大人。

沈大人,这是前天测得的海运线路图请大人过目。

说完杨绍清将一份地图递给了沈廷扬。

季明,这位是?啊,忘了介绍了。

史督师,这位是广东派来协助本官的儒生杨绍清杨公子。

你可别看他年轻啊。

他在海运方面的知识就连下官都自叹不如。

祖润,这位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大人。

接过图纸沈廷扬介绍道。

沈廷扬对于这个从广东来的年轻人十分喜爱。

不仅是因为杨绍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他严谨的工作作风更是让沈廷扬赞叹不已。

在他看来杨绍清是个不错的栋梁可惜现在国家时运不济。

否则的话他定将力保这个年轻人。

哦,是嘛。

能得到季明的夸奖可不容易啊。

史可法抚须笑道。

一边还仔细的大量着杨绍清。

学生,见过史督师。

杨绍清又行了一个礼。

对于这个史督师的事迹杨绍清可谓是如雷贯耳了。

他的清廉、他的刚正就算是在广东也是很有名的。

特别是孙露还不只一次的向自己夸赞史可法如何的爱国。

今天能亲眼看见本人杨绍清当然是有些激动的。

恩,杨公子年少有为。

假以时日定是国之栋梁啊。

不过,刚才本官听季明说公子是广东人可有此事啊?史可法一听杨绍清是广东人立即联想到了今天早朝时的事。

关于广东这些年所发生的怪事他也是略有耳闻的。

甚至史可法还看过从广东传来的《香江评论》。

本来对于这些边廷所发生的事他并不感兴趣。

他认为那都是广东商贾们搞的把戏。

唯一让他感慨颇多的倒是老朋友汤来贺竟然也会跟着这些商贾们参合进去。

但是经过今天的早朝让史可法不得不重视起现在的广东。

他急切的想知道在广东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大人。

学生乃是广东新安人。

听说这些年广东发生了许多变化啊。

象是议会什么的。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应该可以解开自己的疑惑。

回大人,广东地处偏远。

许多地方都缺少官员。

于是当地的士人乡绅便组织起来成立议会来帮助官府管理乡里。

大人也看到了这些年各地都有流寇肆虐。

惟有岭南地区安定得很。

杨绍清小心的回答着。

原来如此。

史可法点头道。

确实这些年来广东政道清明,百姓安居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官府还能做到这点实数不易。

于是史可法想了一下又问道:那么杨公子可曾听说过广东都司佥书孙露?一听史可法提突然到孙露杨绍清吃了一惊。

没想到孙露的名气那么大了。

当下回答道:大人所说的可是广州参将孙露孙将军?正是。

听说她还是个女子。

哦,祖润。

你们广东有个巾帼女将军吗?我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沈廷扬听到俩人提起女将军不禁也好奇起来。

怎么说女将军在大明都是凤毛麟角的。

是的大人。

这位孙将军虽然是一届女流却有着不输于男儿的气概。

她不但操练民团抵御贼寇。

还收留难民,兴办义学。

广东的百姓都称其位孙大善人。

一说起孙露杨绍清不禁越说越兴奋起来。

看来杨公子对于这个孙将军很熟悉嘛。

看着杨绍清滔滔不绝的说着孙露史可法和沈廷扬都笑了起来。

被史可法这么一说杨绍清才发现自己有些失态了不由的脸也开始发烧起来。

不过这时沈廷扬忽然问道:既然这个女将军是广州参军。

那她是否掌管水师呢?刚才史可法已经说过闽、粤两地的水师都会来。

督饷江北水军的沈廷扬当然会在乎广东水师的战斗力。

回沈大人,广东的水军现在叫海军。

确实由孙将军掌管。

杨绍清纠正道。

海军? 史可法与沈廷扬异口同声的问道。

是的,那是因为广东的舰船都是仿造欧洲人,哦,也就是佛郎机人的海船建造的。

故称其为海军。

杨绍清解释道。

佛郎机人?那么广东水师,哦不,海军是否配置了佛郎机炮了呢?沈廷扬进一步问道。

他知道佛郎机人的军舰上都是配有大炮的。

是的,每艘船上都有。

杨绍清老实的回答道。

那有没有红衣大炮呢?一听说有佛郎机炮史可法立即就想到了这个时代明军所使用的另一种大炮。

要知道当年袁崇焕袁督师就是靠着这种红衣大炮威镇辽东的。

红衣大炮?杨绍清想了一下回答道:大人,学生并不懂大炮。

只是知道义勇军的大炮都是在佛郎机人的大炮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学生不知那是否就是红衣大炮。

哦。

史可法若有所思的点了一下头。

明军也曾仿造过佛郎机人的大炮可是效果并不好。

袁崇焕使用的红衣大炮还是从佛郎机人那里买来的。

不过有比没有好。

他又问道:广东现在这样的大炮多么?这下可有些为难杨绍清了。

这可是义勇军的军事秘密啊。

他怎会知道。

见杨绍清楞了一下。

史可法也觉得自己问得太多了。

这么一个儒生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心想相信总该有那么三、四门吧。

到时候让广东官府送过来。

毕竟这里比广东更需要大炮啊。

突然史可法想起了什么不禁问道:杨公子,你刚才说的义勇军是怎么回事啊?回大人,这义勇军乃是孙将军自己操练的民团。

杨绍清回答。

不过在心里却嘀咕这可不是普通的民团啊。

哦,那么这个孙将军不但掌管水师还有自己的民团?听杨绍清这么一说史可法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看来这个叫孙露的女人还有一支‘私兵’啊。

和四川的秦良玉有的一比。

不可小窥啊。

大人,明查当年广东也是流贼肆虐。

孙将军就是为了保一方平安才会以商贾的身份训练民团的。

杨绍清连忙解释起来。

真没想到,广东竟会有这么一个奇女子。

沈廷扬赞叹道。

他可不象史可法那样想那么多。

确实,这个孙将军很特别。

在杨绍清心目中孙露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此时的史可法却站起了身来回渡了几步又道:杨公子,本官还有一事相问。

大人,请讲。

学生一定知无不言。

杨公子老实说现在广东是否真的象报纸上所说的那样富裕?回大人,这些年广东兴办了许多产业。

百姓中有不少人从商。

从海外赚取了不少财富。

对于广东的繁荣杨绍清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么说,确实能筹到足够的粮饷咯。

史可法自言自语起来。

大人现在急需粮饷吗?杨绍清问道。

今天早朝听闻广东会送一批粮饷来。

本官只是想证实一下。

听到杨绍清的回答史可法安心了不少。

大人放心,相信香江商会一定会帮助官府筹集到足够的粮饷的。

杨绍清保证道。

香江商会?是的,这是广东最大的商会。

家父是该商会的副会长。

大人若是还不放心。

学生可以修书一份给家里。

杨绍清知道史可法现在负责的江北防务关系着大明的江山所以他打算竭尽全力帮助这个史督师。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季明没想到你手下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得到杨绍清这样的保证史可法心喜若狂。

那里,那里。

沈廷扬也没想到杨绍清会有这么一个身份。

怪不得那些同他一起来的广东儒生对他总是言听计从。

不过,不知从广东走水路到杭州需要多少时间?定了定神史可法问道。

这个大约一个月不到吧。

现在是南季风期沈廷扬估摸着算了一下。

这个两位大人打算让广东的船只在杭州靠岸吗?杨绍清插嘴到:可是学生以为在这里更好。

上海?沈廷扬惊讶道。

是的,大人经过这些日子的勘察。

学生发现上海吴淞口吃水较深广东的大船能在此地靠岸。

而且这里又是长江入海口。

水流较缓船只逆流而上一直能到南京。

省时省力。

杨绍清指着地图解释起来。

恩,祖润说的有理。

幸好那里已有一个军港了。

那么史督师,我们就开辟吴淞口作为同广东的联系点吧。

沈廷扬点头道。

对于吴淞口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毕竟从小他就是在那里长大的。

好,就按照季明说的办。

史可法想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杨绍清的提议。

虽然隐约间他觉得广东同马士英的关系非比寻常。

但为粮饷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不过到时候北去的议和使团若是能和清廷达成协议的话。

江北的防务无疑可以轻松许多。

但是史可法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多尔衮在给他的信中彻底同南明政府撕破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