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四章 第七节

第四章 第七节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439贫瘠的黄土地上一大队人马正急匆匆的行进着。

虽然这些将士们带着满脸的疲倦,战甲上沾满了尘土和血污。

虽然他们的战马已经没那么精神了。

虽然他们的战旗已经残破。

但当这些将士们看着战旗上硕大的闯字时。

眼神中仍旧会透露出无限的敬意与自豪。

是的,他们是黄土的儿子。

他们曾经在这黄土、旗帜下发誓要保护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不知是谁第一个唱起了: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

紧接着其他士兵也跟唱起来。

这歌声越来越嘹亮,也越来越激动人心。

骑马听着四周的士兵们唱着这首歌李自成觉得民心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首曾经将无数百姓凝结在闯字旗下的歌曲的作者却在不久前被李自成处死了。

那就是李自成坐下的大将——李岩。

对于李岩李自成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敬佩李岩的才智,另一方面他又对其有着深深的隔阂。

这隔阂全都来自宋献策献的《谶记》中的一句话十八子,主神器。

十八子合起来就是个李字。

这不是暗示着李姓将替代朱姓得天下吗?李自成一直坚信那个李字指的就是他李自成。

可是李岩也姓李。

他在河南享有很高的声望。

种种的一切让李自成做出了让所有将领们都心寒的举动。

他处死了李岩。

无论李自成网罗什么样的理由、编制什么样的罪名但这件事还是在其他将领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皇上,我们真的要北上同阿济格决战吗?大顺制将军刘芳亮看着身边李自成阴晴不定的脸问道。

刘爱卿,何出此言。

目前我大顺军已经在河南重创了胡虏。

现在理应趁此机会北上一雪前耻。

李自成坚定的说道。

农历十月十九日,清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会同吴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部共3万于骑,由大同经蒙古迂回入陕。

途中又调集宣府、大同两镇前明降兵以做补充。

总兵力达8万余人气势汹汹的向大顺军扑来。

李自成当然不会就此坐以待毙。

为扳回自己在山西、河南的颓势。

大顺军2万余人于十月十二日由山西东下河南怀庆,连克济源、孟县。

并在香柏镇重创清军。

阵斩清提督金玉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人。

由此趁胜进攻沁阳。

河南的胜利使得李自成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大顺军已经从山海关战役的阴影中恢复过来了。

可是陛下,恕臣直言。

若是此刻清军从河南渡黄河而来。

我们不是被清军南北夹击了吗?刘芳亮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这不可能!多尔衮现在是兵分两路一路攻我们;一路攻南明。

他现在哪儿来的兵力包抄我们。

若是他将全部兵力投到这儿来那么南京那里会没有动作?李自成自信的说道。

确实就象李自成分析的那样按照常理来说满清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么做无疑是将自己的左翼完全暴露给了南明。

这?听李自成这么一讲刘芳亮觉得也有些道理。

可是他的心始终不安着。

多年来的作战经验告诉他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于是他又问道:皇上,若是南京同胡虏结盟那这么办?不可能,当年朱由检可以为了议和的事杀了袁大将军。

可见他们对于和胡虏结盟是很忌讳的。

李自成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设定中固执得象块不化的石头。

此一时,彼一时我们逼死了崇祯皇帝不少人都在叫嚷着要报君夫之仇呢。

保不定南京不会去和胡虏结盟。

若是真的那样的话现在大顺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虽然在心里这么想着可是刘芳亮嘴上却唯唯诺诺的附和着李自成。

他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不是当初的闯王了。

而是大顺朝的皇帝。

如果刘芳亮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

那么李岩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李自成没有注意到刘芳亮异样的眼神。

此刻的他正想象着如何北上同阿济格一决雌雄。

就象当年的朱仙镇大捷那样,就象消灭孙传庭那样。

就在李自成想象着如何一战定乾坤时他并不知晓所谓最不可能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此刻在陕州,大队大队的骑兵正快速的推进着。

铁骑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着糁人的寒光。

这些骑手个个头带圆顶胡帽,挽弓搭箭,脑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辫子。

白色的大旗迎风飘舞着。

一个身穿白色盔甲的满族将领正神情严肃的看着大队人马。

此人正是清豫亲王多铎。

前不久清军在河南怀庆失利的消息传到北京。

使得清廷大为震惊。

不少满清贵族纷纷表示要退回关外以观其变。

可是身为辅政王的多尔衮力排众议。

坚持着自己西征的计划。

为此他不惜急调已经南征的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部会同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部2万余人转兵西向。

命其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接到命令的多铎二话不说便调头日夜兼程的向河南挺进。

刚刚开始进攻沁阳的大顺军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侧翼会突然出现如此多清军。

这次正白旗骑兵再次发挥了他们剃刀般的攻击力。

2万大顺军在只有几千人的清军骑兵攻击下一下子就溃败了。

固守沁阳清守军也趁此机会出击从后侧协助多铎部迂回攻击。

支持不下的大顺军不得不退出了河南地界。

在击溃了怀庆大顺军后多铎并没有休整而是立即率部向潼关进军。

可是由于命令来的太突然再加上骑兵运动速度过快。

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大部分人马都被远远的甩在了后头没跟上来。

想到这里多铎不耐烦的向孔有德问道:恭顺王,你的红夷大炮还没运来吗?回王爷,奴才已经命令他们日夜兼程的跟上大部队了。

可是王爷您也清楚。

辅政王突然命令我们转向西进。

人马一时周转不来。

再加上火炮沉重很难跟的上骑兵的速度。

还请王爷,息怒。

息怒。

孔有德一边抹着汗一边解释道。

咳,谁知道本来好好的南下这会又要西进了呢。

自己的火器营不比骑兵不是想转向就能马上转向的。

那还有几天能到啊?说实话多铎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降清的汉官。

特别是孔有德、耿仲明等人。

当初他们才带来多少人啊。

先皇对他们又是封官又是嘉奖的。

说什么得到他们的火器如虎添翼。

火器?火器有什么用。

在多铎看来还不如拨火棒好使呢。

若是这火器真的有用明朝也不会灭亡。

打这天下还是要靠他们八旗子弟的。

回王爷,大概还要等上20天左右。

不如先让火铳队配合进攻吧?孔有德建议道。

算了,不等了。

我们先向灵宝县进发。

到时候在潼关回合吧。

多铎冷哼一声纵马将孔有德远远的甩在了后头。

咳~~看着多铎远去的身影孔有德不禁叹息道。

想当年自己率部投奔大清时,先皇是如何的器重自己。

可谁曾想到先皇竟然会如此的英年早世。

先如今又是多尔衮兄弟当政。

多铎当然是嚣张得狠咯。

不过让孔有德感到欣慰的是至少多尔衮对他们这些降清汉官还是很客气的。

毕竟八旗的兵力有限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他们这些汉人来治汉人的。

况且他所率领的火器营算得上是最强的火器军队了。

(孔有德并不知道广东的事。

)他们不但装备了从佛郎机引进的红夷大炮还拥有了大量的火铳等轻型火器。

可最主要的孔有德手下有着一批经验丰富的炮手。

他们不但能熟练的操作火炮还懂得如何使用从佛郎机带来的仪器来增加命中效率。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很难得的。

这一切都与明登前道孙元化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这个信奉天主教的科学狂人不但翻译了大量关于火器的文献。

并且他编写《西法神机》一书则直接指导了关外明军的火炮运用。

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更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若是此时的孙元化在天有灵看见自己一手建立的热兵器部队竟然是在为满清入关做嫁衣不知会作何感想。

王爷,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一旁的一个统领见孔有德不吭声便不知趣的问道。

你问我?我去问谁呢!传令下去叫他们加快速度前进。

不必要的东西就不要带了。

就地丢弃。

孔有德将一腔怨气都撒在了那个统领身上。

喳。

那统领应了一声后就屁滚尿流的跑去传令了。

发泄了一通的孔有德又隐约觉得不安起来。

多尔衮这么做能行吗?目前清军的左翼已经完全暴露在南明面前了。

就孔有德所知多尔衮在他们出发后不久又令肃亲王豪格率五千骑兵进驻河南。

姑且不论多尔衮让豪格只带五千人去面对南明的用心是什么。

光是眼前的这点兵力如果南明此时突然北上收复河南、山东等地清军对此都是无能为力的。

甚至连京城都会岌岌可危。

虽然孔有德不认为南明有这个魄力这么做。

可是把自己的后背对着别人的感觉始终是不舒服的。

毕竟按照常识南明怎么着也应该趁着这机会做些什么。

可是事实往往不是按照常理出牌的。

如果孔有德得知几天前南京小朝廷的那场会议内容。

相信此时的他会安安心心的向潼关出发。

*******************************************************************************时间推回到十一月南京的一天早晨,象往常一样南明小朝廷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早朝。

在围绕着是否要定从李自成诸臣罪的提案马士英等人同东林党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不过结果同往常一样最后又变得不了了之。

眼看着早朝又要结束时史可法出列道:万岁,臣有本启奏。

史爱卿请讲。

启禀万岁,目前各镇官兵久驻江北,由于粮饷未到故一直未发兵北进。

近日听闻胡骑南来向河南等地索要钱粮登记户口册报。

现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已经为清军所占领。

臣以为现在不宜同胡人翻脸。

既然胡虏能为我们杀贼复仇就应该给予他们正式的名份。

按照现在的局势应以国仇为重,特宥前辜。

借助胡虏之手消灭李闯流寇。

所以臣以为不因为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得罪胡人。

而破坏大明与清之间的关系。

目前河北等地土地、人才俱失。

朝廷理应发出榜文招收贤能。

令谕北畿、河北、山东在籍各官及科甲贡监。

只要还怀有忠君报国之心的人及早南来。

朝廷一定破格用之。

史可法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

北上的使节团了无英讯。

不久前清辅政王多尔衮给史可法写了封信。

在信中多尔衮非但不承认南明的合法地位。

还表示自己的天下是从闯贼手里拿的,南京现在的做法无疑是心怀叵测。

还恐吓说若是不去帝号称臣就要联合李自成南下。

清廷这种180度大转变的做法着实让史可法吓了一跳。

李闯已经够大明受的了若是再加上如狼似虎的辫子兵那可如何是好。

于是史可法立刻想到了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北边。

想了半天他决定还是放弃明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利益。

希望以次来向满清表示自己的诚意。

听闻史可法的论调堂下几个官员又切切私语起来。

御史沈宸荃向前一步道:万岁,臣认为万万不可。

虏、贼今日皆为国之大仇。

胡虏更是假借复仇之名占我疆土。

我中国历来都受虏患之苦。

故臣以为目前之策,应以防虏为急,平贼次之。

面对下面众臣的争论不耐烦的朱由崧求助于马士英道:马爱卿你说呢?回万岁,臣完的想法与史督师相同。

望万岁圣裁。

马士英出列道。

既然马士英都同意了朱由崧当然毫不犹豫道:准奏,退朝。

下面的沈宸荃、陈子龙等人还想争辩可是朱由崧理都没理他而是径直走出了金殿。

其他大臣们也陆续的回去了。

史可法看着一旁的沈宸荃、陈子龙等人。

心想年轻人就是年轻气盛啊。

可是许多事情都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

但史可法自己却没意识到面对豺狼你越是退让他就越是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