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四章 第十五节

第四章 第十五节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530在与朱聿键会面后的第二天,孙露终于等来了久违的补给舰队。

舰队不但带来了大量的军需物品同时还从广东运来了一师配备的火炮。

由于福建多山地,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孙露并没将火炮带在身上。

而是让补给舰队直接从海路运到了杭州。

补给舰队的到来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虽然杭州也是重要的海运港口之一。

可如此大型的军舰驶入杭州湾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许多百姓都争相跑到码头观看这难得的盛景。

当看见大量的火炮从船上被卸下时,还以为这是用来防守杭州城的老百姓们不禁欢呼雀跃起来。

不过现实情况却要让他们失望了。

义勇军在得到补给与火炮之后立即表示要继续北上。

虽然当地的官府以及乡绅代表们再三挽留义勇军但孙露还是以圣命难违等诸多理由婉言谢绝了。

不过义勇军也给当地的民团留下了五百支前装火枪以及两门6磅火炮来加强实力守护杭州城。

同时孙露还命人贴出榜文表示现在在杭州的难民只要愿意就可以随舰队一起去广东。

并承诺广东政府会无偿提供食品、住房和工作。

孙露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难民着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快速发展着的两广地区急需大量的劳工。

榜文一经贴出就立即引起了轰动。

不少难民拖家带口的到码头登记要求南下。

由于人数众多到最后义勇军不得不派兵维持现场秩序。

在忙活了四天之后补给舰队满载着一千多难民离开了杭州。

其中当然也包括乔装成商人的朱聿键等人。

送走了唐王朱聿键孙露觉得自己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算落地了。

于是整装待发的一师离开了杭州城并于农历十二月初二日抵达了六朝古都南京。

当年朱元璋在此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直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却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而位于南京城东部的皇宫更是宏伟壮丽。

据说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蓝图的。

当然现在的孙露还没有机会见识那宏伟的皇宫。

没有皇帝的允许军队是不能擅自进城的。

于是由沈犹龙独自一人先入城复命。

而孙露则率领义勇军在离南京30里地开外的一个废弃的村庄中驻扎了下来。

并将附近的一座破庙整理成了临时指挥部。

也就是在这座破庙中孙露与马士英进行了第一次会晤。

首辅大人请。

一身绿色戎装的孙露将马士英引进了临时指挥所。

孙总兵请。

马士英客气的做了个请的姿势然后大步跨进了门槛。

这次他亲自接待孙露一方面是因为香江商会同福王的关系非同寻常。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马士英急需一个能巩固他地位的伙伴。

虽然他帮助朱由崧登上了皇位也得到了兵部尚书和大学士的头衔。

可都是有名无实的职位,实际上他仍只是凤阳总督。

一个掌握兵权的盟友在此刻无疑是宝贵的。

马首辅请坐。

这地方确实寒酸了些。

下官并不想骚扰乡里啊。

也只好找了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

真是委屈了大人。

孙露解释道。

和她想象中的不同马士英并不是那种尖嘴猴腮的奸臣相。

相反他给人以一种儒雅洒脱的感觉。

哦,孙将军都不介意,本官怎么会介意呢。

将军所率领的不愧是传言中的仁义之师啊。

马士英微笑着坐下了。

大人过奖了。

下官现在才到达京城。

这件事还没向大人请罪呢。

孙露施礼道。

不妨,不妨。

广东离京城路途遥远。

期间的原由沈大人已经向万岁解释过了。

万岁并没有怪罪。

倒是孙将军你辛苦了。

马士英客气的摆了摆手。

那里,这是下官该做的。

孙将军还真是谦虚啊。

听闻将军这次带来的都是火铳兵。

可有此事啊?早就听说这次从广东来的兵丁都装备了火铳。

起先马士英还不相信。

但先前这么一路巡视过来他发现这里的兵丁确实都带了火铳。

而且无论官、兵都没有穿戴盔甲。

是的,大人。

义勇军确实是全都配备了火枪。

我们是纯火器的部队。

孙露直言不讳道。

这个?孙将军,恕本官愚钝。

你们没有枪兵或刀牌手做掩护吗?本官以前也检阅过火器营。

要知道火器营不能单独行事的。

马士英担心的问道。

虽然不懂军事。

但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路吧。

这些日子他和阮大铖没少安抚过江北四镇的那些人。

对于军队也是有一些常识的。

回大人。

我们不同于普通的火器营。

义勇军所使用的火枪已经经过改进了。

在没有其他兵种的保护下也能单独作战。

这点请大人放心。

孙露保证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不知孙将军这次带来多少人马啊?看孙露如此自信的保证马士英不再怀疑而是关心起这次义勇军的人数来。

毕竟前些日子义勇军在杭州附近的表现已经证明他们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回大人,义勇军到达南京为一个整编师。

共一万余人。

孙露如实报告道。

一万人?马士英楞了一下。

才一万人吗?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刘良佐、高杰等江北四镇哪个不是一上来就十几万、几十万的那样报。

她怎么才报这点儿?按照江北四镇的缩水率来换算的话。

这才多少人啊。

大人放心,下官说有一万人就有一万人。

绝不打诳语。

这一万人都是训练有速的军人。

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就能立即上战场。

孙露不喜欢拿什么大妈大婶、厨子家丁之类的来凑数。

对于当时明军大肆虚报人数的做法孙露有着另一种理解方式。

打仗是要虚虚实实自己现在可不也是以实为虚啊。

好!孙将军真是爽快。

本官会立即奏明万岁。

相信过不了多久粮饷就会发下来。

马士英慷慨的保证。

孙露却摆出高姿态道:如今国家危难。

还是不要麻烦朝廷了。

义勇军的粮饷我们自己解决吧。

孙将军如此替朝廷着想。

真是让本官感动。

不过将军若是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吧。

本官一定尽力而为。

孙露的话让马士英不禁感到感激万分。

看着马士英不自然的样子孙露微微一笑:大人,其实下官还有一事想请大人帮忙。

哦,但说无妨。

马士英脱口道。

大人先看看这个。

孙露拿出了早上从湖广传来的最新战报。

马士英结果那份战报扫了一眼后脸色不禁红润起来双手也不由的有些颤抖了。

他激动的问到:此事当真?千真万确,下官可不敢拿国事开玩笑。

我这是最新的战报。

不久湖广那里就会来正式的公文。

孙露笑了笑道。

那襄阳确实给夺回来啦。

到现在马士英还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好,好,好。

孙将军可真是公德无量啊。

哈哈,将军快说有什么请求老夫一定全力帮你。

孙露微微一笑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而马士英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三日之后,孙露终于得到皇帝的召唤进京复命。

不过这次觐见孙露只被允许带十几名亲卫进京。

对此孙露并没有太在意毕竟这里也算是一国之都。

骑马行走于南京城的孙露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四周。

这里的街道要比她到过明朝其他城市宽。

两旁林立的商铺以及连绵的宅邸都显示出无尽的繁华和奢靡之气。

而路上的行人也是神色慵懒。

丝毫没有受北方沦陷的影响。

当然在孙露打量南京城时。

南京城的老百姓也在好奇的打量着孙露等人。

这些日子进京面圣的武将着实不少。

可是象今天这么特别还真是少见。

为首的竟然是个女娃还穿着三品官服。

她后面跟着的那些兵丁则穿着奇怪的绿衣裳背着长长的鸟铳。

随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旁的王芸花也觉得不自在起来。

她偷偷的向孙露问道:司令,我怎么觉得他们好象看怪物一样看我们啊。

孙露微微一笑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姿势说道:芸花,别紧张。

记住你是义勇军战士应该保持一个军人该有的气质。

王芸花偷偷吐了吐舌头又恢复了先前严肃的样子。

一行人穿过了街道来到了皇宫前。

虽然孙露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心态但当她看见不远处渐渐清晰的皇宫时仍忍不住有了一股激动的感觉。

下了马的孙露由于官阶较低也只好和其他一些低级官员先等在宫门外。

过了没多久就轮到孙露了。

于是在一番三跪九叩之后孙露终于来到了朝堂。

臣,广东总兵官孙露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堂之上第一次响起了女子清脆的声音。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崧上下打量了一番孙露。

心中已经得出了她的三围。

看着皇帝失态的样子下面的马士英轻轻的咳嗽了一下。

意识到MM还跪着的朱由崧立马和颜悦色的说道:孙爱卿平身。

谢万岁。

据闻爱卿拒绝了朝廷提供的粮饷可有此事啊?按照实现的布置朱由崧问道。

回万岁,如今朝廷正属危难之机。

臣等又怎能给朝廷添负担。

孙露大义凛然道。

此时的她微微抬头瞄了一眼皇帝。

还真不是一般的失望啊。

比起那个唐王差多了。

孙露的这句话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臣子都在窃窃私语。

一旁的史可法也忍不住瞟了孙露一眼。

他史可法当督师那么久还是第一次见识到有人拒绝接受粮饷的。

这女子到底在搞什么鬼。

不过这样倒是能节省开支。

爱卿如此忠君爱国,朕甚为欣赏啊。

传朕旨意封孙露为兴南伯,驻军扬州。

启奏万岁,此事万万不可啊。

史可法出列道:江北四镇已经布置完毕此时让孙总兵驻扎扬州恐有不妥啊。

有何不妥?兴平伯高杰虽辖徐、泗,驻扎泗州。

可是其部下多次滋扰乡里,扬州百姓畏惧高杰拒不接纳。

不久前他还在土桥设伏袭击了靖南伯黄得功。

如今孙将军驻军扬州正好可以监督高杰。

阮大铖马上出列反驳道。

掌管锦衣卫和东厂的阮大铖当然清楚江北四镇的种种丑事。

他还知道为此史可法亲自去给黄得功的母亲吊丧才将这件事情摆平。

臣也认为此事不妥。

启奏万岁,历来封侯进爵都是要有军功的。

万岁如此行事恐难服众。

高弘图出列反对道。

启奏万岁,臣这里有一份湖广的最新战报。

请万岁过目后再做定夺。

马士英将奏折呈了上去。

这是前天湖广巡抚何腾蛟送来的报告。

证实了孙露所言非虚。

马士英故意将这奏折压了下来。

现在在大殿之上除了自己和皇帝就只有孙露知道这件事。

什么!义勇军夺回襄阳了! 朱由崧不由的大叫起来。

果然这个消息引起又一次的轰动。

一时间整个大殿都沸腾了。

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与耳。

朱由崧也不禁飘飘然起来。

他得意的问到:孙将军力克闯贼收回襄阳可是大功一件啊。

襄樊大捷乃是托皇上鸿福,将士拼命的结果。

孙露并没亲自指挥不敢邀功。

孙露连忙谦虚道。

人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义勇军即是孙爱卿的嫡系。

爱卿又是广东总兵。

如今义勇军得此大捷。

理应给孙爱卿记头功。

传朕旨意封孙露为兴南伯,出任襄樊总督,兼总督两广军务。

仍旧驻军扬州。

其余个将领着吏部论功行赏不得有误。

朱由崧宣布完了自己的旨意。

还不望朝面瞄一眼。

臣子们都虔诚的跪在下面不再有人对他的旨意再有异议。

朱由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此刻的史可法不禁重新打量了一番孙露。

好一个先斩后奏如此一来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进驻襄樊。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连马士英都知道可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却还被蒙在鼓里。

真是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如今这小人和女子联起手了自己该怎么办呢?但是不管怎样襄阳的收复都是值得庆贺的。

只要清军消灭了流寇到时候再划江而治。

如此一来天下太平的日子就快来临了。

史可法在心中这么盘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