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运的抉择 > 第四章 第二十节

第四章 第二十节

2025-03-30 08:24:37

闪爵读书 更新时间:2006-8-7 18:55:00 网址wWw.shanjue.com字数:4719趁着微亮的夜色,一队人马悄悄的摸上了山丘上的一片小树林。

从山丘向下望去只见底下的小山谷中火光点点隐约间有几个人影晃动着。

仔细的观察了地形后刘芳亮朝后面招了招手。

一个军士马上识趣的凑了上来。

刘芳亮指着下面的点点火光问道:你敢肯定此地就是清军屯粮之处?回将军,千真万确此地正是清军粮仓。

这些日子小的们都打探清楚了。

这个粮仓是三天前建成的。

小的亲眼看见靼子将大量的粮草运了进去。

后来小的们还想混进去瞧个明白。

可惜,靼子看得很严。

试了几次都没成功。

还白白折了几个弟兄。

将军可要为死去的弟兄报仇啊。

那军士不禁呜咽道。

刘芳亮拍了拍那军士的肩膀安慰道:你放心。

我们这就去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经过一番勘察后刘芳亮自己也确信这里就是自己寻找多时的清军据点。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一阵兴奋。

襄京被攻陷的消息在大顺众将领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不动摇军心这件事皇上要大家暂时不要说出去。

违者军法处置。

但纸是终归包不住火的。

襄京陷落,白旺战死的消息依然在士兵当中流传开了。

大顺军的士气也因此一落千丈。

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同清军的战斗。

现在的大顺急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

刘芳亮自告奋勇的接下了这次偷袭清军营寨的任务。

在经过多次勘察后最终发现了这个粮仓。

于是刘芳亮带了一千精兵分东西两路包围了这个据点。

一路由刘芳亮的心腹都尉王庆率领的轻骑兵。

主要任务是在接到命令后直接突入对方军营。

放火骚扰使得对方军心大乱。

而另一路则由自己亲自率领。

待王庆骚扰成功后再从正面进攻下面的军营。

最终烧毁清军所有的粮草给其以重大的打击。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刘芳亮立即派人通知王庆行动开始。

此刻在另一座土丘上的王庆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他不明白清军的粮仓就在下面还有什么好检查的。

待到接到命令后他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一彪人马从山上冲了下去。

随着一声响亮的口哨声大队的骑兵绕着营寨将大量的火把扔了进去。

一瞬间清军营寨里火光四起。

不少辫子兵叫嚷着到处救火。

看门的清军还来不及反应便被王庆一刀砍翻在地。

看到自己已经得手王庆一边让人发信号给刘芳亮,一边率军冲了进去。

突入清军营寨的王庆肆无忌惮的放着火。

砍杀着前来的救火的清军。

这一切都让王庆兴奋不已。

自从山海关之战后他就再也没这么痛快的打杀过了。

不过唯一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偌大的一个军营军士却少得很。

没有他想象当中大量的兵丁涌过来的情景。

到目前为止他还遇到过一个象样的敌将领呢。

就在王庆觉得纳闷时,军营的火势却更大了。

不时的伴有剧烈的爆炸声。

自己并没有带炸药啊。

难道这里还有靼子的炸药不成?很快的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辫子兵向王庆解释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知道中计了的王庆连忙一扯缰绳打算向外逃去。

可是为时已完清军分别从营寨的八个不同方向包围了王庆等人。

四处响起了撼人心肺的呐喊声。

慌不择路的士兵纷纷跪地投降。

杀红眼的王庆不禁又气又急。

只见他挥舞着长枪左右开攻不时的便有清兵在他身旁倒下。

突然一个身材魁梧的清军将出现在了他眼前。

王庆定眼一看竟然就是那日在潼关外率领清军正面冲锋的图赖。

王庆一阵兴奋心想今天就算是栽在这里那也要拉个垫背。

于是他舔了舔刚才溅在脸颊上的鲜血大喝一声便冲了上去。

图赖挥刀又砍翻了一个投降的大顺兵。

在他看来战场上没有投降这回事。

有的只是杀与被杀。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看不起这些汉人。

既然来劫营那就要有死的觉悟。

哪能这么快的就投降。

杀得兴起图赖很快就发现了向自己冲过来的王庆。

图赖的眉毛微微一挑看来对方还是有勇士的。

于是他也拍马迎了上去。

映着火光两马相交而过。

一股血柱溅起王庆的头颅飞离了他的身体。

失去头颅的身体在马上保持着原有的姿势跑了很远一段路才从马上跌下。

图赖一扯缰绳停住了马叹道:勇气可嘉,手艺太差。

可是忽然他觉得自己的左脸一阵火辣辣的疼。

伸手一摸竟然满手是血。

原来王庆在失去头颅的同时也在图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疤痕。

与此同时刘芳亮在得到信号后兴匆匆的率部赶了过来。

可还没接近寨门就听见四周喊声震天。

意识到王庆已经出事的刘芳亮立刻大叫一声:大家快撤!但为时已晚突然从他的身后冲出了一队铁骑。

迅速的冲散了刘芳亮的一大部分部队。

刘芳亮不由大吃一惊没想到对方在这里也埋下了伏兵。

看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对方的掌握之中了。

甚至这个据点是对方布置下的陷阱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刘芳亮的脑子不禁蚊的一声轰鸣于是狠狠的骂道:天杀的靼子!骂归骂但刘芳亮毕竟是一员大将。

他连忙命令缩队伍领着剩余残兵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去。

向着潼关方向逃去。

此刻在远处的多铎和众位将领正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看着下面火光冲天的营寨孔有德一脸献媚道:王爷,真是神机妙算啊。

知道闯贼今晚会来劫营故布此陷阱让他们自己跳进来。

妙,妙啊。

多铎瞟了一眼孔有德道:那是因为本王昨天见营寨旗帜被风挂倒了一根。

便知今晚会有人来劫寨。

这就叫天报应我,当即防之。

听多铎这么一说其他将领在孔有德的带领下更是歌功颂德马屁不断。

看着孔有德等人的嘴脸多铎不由轻蔑的一笑。

当然没什么老天爷吹断旗子来给他多铎报信这回事。

其实是他在到达潼关之后发现不时的有可疑分子在附近晃悠。

意识到这是对方的探子后他便将计就计一处山谷里建立了一个营地并故意让对方的探子发现。

为了增加效果他还让人假装运粮进去。

果不其然李自成还是上当了。

象不少满清将领一样多铎十分喜欢《三国演义》。

他觉得自己能从这书中学到许多的计谋。

好了,好了。

怎么不见图赖啊?多铎环视了一下没见着图赖于是问道。

回王爷,图赖将军在下面呢?要不要派人接应一下?孔有德指着下面燃烧着的营地道。

随他去吧。

他带着100人就敢往人家几万人的阵营里冲。

死不了的。

多铎摆了摆手道。

对于图赖多铎并没什么好感。

当年就是他和图尔格、索尼等两黄旗大臣一起议立豪格即位的。

要不是十四哥多尔衮随机应变还真让他们给得逞了呢。

如今多尔衮身为辅政王手握大权。

作为多尔衮的亲弟弟又是他左右手的多铎当然也是如日中天的。

多铎清楚这次图赖等人跟随自己一起南下心里并不服气。

当年锦州之战自己被祖大寿偷袭差点儿全军覆没。

为此多铎还被削去了亲王头衔。

直到这次入关才被复封为豫亲王。

在他们眼里多铎是靠着多尔衮的帮助才有今天的地位的。

想到这里多铎不禁拽紧了拳头。

他发誓一定要证明自己是靠着实力才坐上现在的位置的。

看着身边这个脸色苍白的年轻满清贵族孔有德小心翼翼的应付着。

孔有德承认多铎确实很会打仗。

可这个年轻人太狂了。

狂得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现在大概也只有多尔衮能镇得住这个年轻的豫亲王。

也难怪作为最年轻的王爷多铎有狂的资格。

入关后他还没有受到过多大的挫折。

可是这样的情况还能维持多久呢。

想到这里孔有德不禁但心的问道:王爷,您听说了吗?明军攻陷襄阳了?这我知道啊。

听说李自成的在那里的主力全军覆没了。

这些南蛮子就知道在后面捡便宜。

哼,等解决了李自成我便挥师南下。

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多铎冷笑道。

臣不是在意南明。

而是在想这样一来李自成没了退路。

他会不会来个破釜沉舟和我们死战到底呢?这潼关可不容易攻破啊。

孔有德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从这些日子攻关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

潼关何时可以破就要看你恭顺王的红夷大炮何时到了。

大炮的用处相信恭顺王比本王更清楚吧。

多铎看不起孔有德和耿仲明但并不表示他讨厌大炮。

相反在众多火器中多铎最喜欢的就是大炮。

特别是在入关之后他发现每次架起大炮后城中的守军心里便开始发慌了。

待到放了几炮之后他们便会乖乖投降。

无论是大同还是洛阳靠着大炮多铎一路这么过来几乎没遇到过多大的抵抗。

虽然不喜欢多铎说话的那种口气但孔有德仍为多铎能承认他的实力而感到高兴。

于是他立即回答道:回王爷,怀顺王已经亲自押运那批大炮了。

估计还要过十天才能到。

一听还要等十天多铎的眉头不由的皱了一下。

十天啊,十天之中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

不知道现在北京的十四哥怎样了?*******************************************************************************当多铎在潼关与李自成对峙时多尔衮正埋头于北京的政事之中。

自从山海关一役后多尔衮就一直坐镇北京处理政务。

当初多尔衮入关时对于汉人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

可渐渐的多尔衮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南明的态度还是《剃发令》下达后的执行情况。

都清楚的告诉多尔衮这个民族有多么的软弱。

相对应的他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

多尔衮先是扣留了南明来的使节。

并否认南明的合法性。

进一步恐吓南京政府。

后来又颁布了《圈地令》。

命令近京各州县汉人无主荒地和明朝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的遗留土地,除存活的主人量口给与外,其余全部予以圈占,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

多尔衮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错。

八旗子弟随自己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有所回报才是。

但就是这《圈地令》却造成了轩然大波。

农民为了混口饭吃可以忍受《剃发令》却不能忍受强夺他们土地的《圈地令》。

于是反抗愈加的强烈起来。

此刻特地来找多尔衮的范文臣为的就是这件事。

他拿出了一份折子上奏道:启禀辅政王这是京畿周围《圈地令》发布后的情况。

多尔衮拿起折子看了一下内容无外乎是例数圈地令的种种弊端希望暂缓执行的内容。

折子上还标着多尔衮的名字。

这是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自己的要求,凡事先与睿亲王说,诸臣上奏折要先写睿亲王多尔衮的名字。

多尔衮将折子一合往桌子上一扔道:《剃发令》和《圈地令》一定要严格执行。

八旗乃我大清的根本。

只有解决了这些将士的生计。

将士们才能在战场上为大清效命。

范大学士告诉下面这一点不容质疑的。

至于折子上所说扰民的事。

就派些官吏下去调解。

若是再推三阻四那本王就亲自带兵去圈地。

喳。

臣等定当全力以赴完成此事。

面对多尔衮如此强硬的态度范文臣也很无奈。

多尔衮与皇太极不同。

他没有皇太极那种宽阔的胸襟。

如果说皇太极行的王道的话。

那多尔衮行的就是霸道。

多尔衮看着下面范文臣恭敬的样子。

他知道在这个老人心目中自己是永远比不上父亲和哥哥的。

当年太祖攻陷抚顺时就是这个汉人书生仗剑谒军门,自愿投效。

但凡伐明的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等等的决策中都有范文臣的身影。

对于这个先帝重用的汉臣臣多尔衮还是比较尊重的。

因为他目前还需要这些汉臣的帮助。

于是他缓了下口气说道:范大学士,本王知道你很难做。

不过目前正是关键时期。

豫亲王和英亲王的主力正在陕西与李自成苦战。

京畿的稳定事关重大。

还要众位大人多多努力啊。

老臣,一定尽力而为。

范文臣犹豫了一下说道:王爷,我们真的不用管明军吗?要知道前几天从湖广传来消息襄阳被明军攻陷了。

据说李自成被赶出了湖广。

王爷,我看我们还是小心写吧。

什么时候的事?今天早朝怎么没听你说?多尔衮皱着眉头问道。

回王爷,老臣也是刚刚收到消息。

应该是在十二月初攻陷的。

不过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范文臣如实回答道。

哼,那些南蛮子就知道见缝插针。

明军攻陷襄阳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自成的主力都被我们给吸引了。

他们当然有机会咯。

再说明军就算是有什么大动作。

不是还有范大学士的那枚棋子吗?这还多亏大学士的妙算啊。

多尔衮优雅的笑道。

王爷过奖了。

一切都是为了大清。

范文臣面无表情的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