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9-9 20:12:35 字数:2945这日正睡得正香,被赵率教一把揪了起来,道:快洗漱完毕,随我去见位贵客。
看着赵率教一脸郑重的样子,杨太曦忙马上洗漱好,随赵率教来到议事厅。
远远的看见大厅里坐着一位头戴乌纱帽,身着大红锦袍官服,腰环花犀革带,胸前绣一神情肃然的锦鸡,表情庄重,但又和蔼可亲的长者。
此人虬髯丛结,整整齐齐的飘洒在胸前,显然经过精心梳理,一丝不乱,一双修长的丹凤眼射出一股认真而却不失温和的炯炯目光。
喜欢明史的他,马上想起一位年轻时曾杖剑游塞下,结纳其豪杰,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的名士来,不由有点兴奋起来.正想着,赵率教已经拽着他进了厅,道:前屯卫指挥使总兵赵率教及新任副总兵领前屯卫兵备副史杨太曦拜见大学士。
那人,忙站起身来,笑道:免礼,本官只是奉首辅大人的要求,出外视察军情,同时慰问一下各位在关外为我大明靖了边事的将领,这位就是以三千弱兵击溃二万后金铁骑的杨太曦,哈哈,当真是英雄年少啊。
边说着边上下打量着杨太曦,弄得杨太曦很不好意思,赵率教忙向杨太曦介绍到:这是当今帝师,大学士孙承宗孙大人,伯雄快来见礼!杨太曦忙闻言上来见礼道:卑职拜见大学士。
三人分官职大小依次坐下后,孙承宗问了他们一下前屯卫城的军备情况以及收留流民屯田的情况,然后似乎不经意的提了一下,说;可惜,你们将此地治理得这么好,又击退了后金骑兵,不久,巡抚王大人将要放弃此地,命你们撤到山海关,你们自己怎么看?听到这话,浮沉官海这么多年的赵率教忙道卑职只要能抗战杀敌,调到哪都无所谓。
孙承宗没有表态,继续问杨太曦:不知伯雄怎么想啊?杨太曦心道:果然来了,忙故意问道:不知其他关外将领的意思怎样?,孙承宗仍是不紧不慢的道: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赞画孙元化等将领是要求将宁远卫筑成新城,不愿撤回山海关,你的意思呢?杨太曦故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恕卑职大胆断言,两议不过五十步比百步,仅多两百里贫瘠土地差别耳!,哦孙承宗来了兴趣,身子稍稍倾了过来,道:那依你之议,又当如何?杨太曦胸有成竹的答道:卑职有险,稳两策,不知大人想听那一策。
先听险的吧孙承宗笑道。
卑职以为,当今后金新占我辽东,民乱未平,民情可咨,且西有蒙古察哈尔部,南有朝鲜,北有叶赫掣肘,我若退出辽西,则不啻让后金放心完成对这几部的吞并之举,然后,齐举这几部之力,犯我边疆,到时,大势实不可为也。
即便有宁远之险,一旦蒙满一心,后金铁骑绕过宁锦山海关防线,从大安口突击京师,则我斥千万巨资构建之防线一夕之间将土崩瓦解。
卑职认为应趁后金阵脚不稳,征兵能力不如我之即,速调陕甘,两湖两广之兵北上锦州,大凌河与中前卫处筑城,同时迁部分陕甘,山西之民进入辽西屯田,一但可集结20万以上兵力,则从大凌河及中前卫出发收复广宁,伺机夺回开元,铁岭,切断满蒙勾结,另派出精干小股兵力,深入辽东,建立数个稳固的根据地,如:可在黑龙江以北,朝鲜义安州等处建立长期稳固的根据地,骚扰其后方,使其不能从容完成兵力集结,同时,在天津,登,莱两州训练一支精干水师,绕渤海湾,从辽东半岛登陆。
绕后金之腹背,突击辽南金,复,海,盖,四镇,伺机克复,既克四卫后,再寻机向辽阳、沈阳展开攻击。
如此,五年,辽事可平矣!太冒险了,且不说:西人善逃,南人怯战,就单论一旦20万人野战失败,后金倾巢而下,山海关危矣,萨尔浒决战之例不可不防啊赵率教担心的道。
孙承宗脸上没有透漏出任何欣赏和反对的表情,只是静静的道:那稳策又当如何?。
杨太曦内心叹了一口气,不过仍然接着说出他的稳策:稳策就如袁大人等将领所言,在宁远构筑新城,同时派一善守之将屯兵锦州,另派出精干小股兵力进入后金腹地,骚扰其后方,使其不能专事与我前线宁锦之争夺,一旦宁远新城建成,同样是调关内饥民到关外屯田,调关内精锐之师集结锦州,并伺机构筑大凌河,广宁中前卫新城,新城构筑成功后,寻机与后金决战。
很好,杨大人不愧是名门之后,两策均有相当的见地,这样吧,明日,我就回京师了,一旦在宁远筑城之议在朝堂上通过,我将向圣上举荐你,让你带兵筑防锦州。
至于调关内军民出关屯田筑守之议,我还要考虑一下谢大人,如果如大人所料,卑职当竭尽全力以保锦州不失虽然有点失望,但能到最前线锦州,杨太曦还是满意的,大不了带着部队来个千里大长征,到黑龙江以北或朝鲜去和后金打游击做土皇帝去,哈哈,心中暗暗笑了。
没过多久,果然从京师传来消息,王在晋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帝师孙承宗任辽东经略,主管辽东全局。
接着,孙承宗的命令也下来了,赵率教调任中前卫屯任指挥使,随时支援宁远,杨太曦官升一级,领总兵衔,任锦州指挥使率前屯卫所部3万兵马即刻赶往锦州驻防,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接令后,杨太曦与赵率教洒泪而别,这位他回明朝结识的第一位明朝大将给了他太多的帮助,如今,刚在一起不久,又得分开,心里还有点不舍。
临别时,赵率教将自己坐骑,一匹蒙古骏马赠给了杨太曦,令杨太曦感到一种兄长般关怀的温暖。
离开前屯卫城后,杨太曦命肖恩,高志率辽东独立旅先行出发前往锦州,自己率新整编的两个旅带着辎重装备随后赶来。
一路上,他又收留了不少流民和散兵,因为他的部队打出来醒目的旗帜,打回辽东去,收复我家乡,一路上,从者云集,等三万人到了锦州,已经变成六万人了,整整翻了一倍。
驻守锦州的也是一代名将吴襄,他带了三营官兵在锦州驻防,听到杨太曦带了六万人进城,吓了一跳,他早就耳闻他这位新上司征兵能力有一套,没想到这么厉害,一下带了六万人来加自己的一万人,整整七万人,够出去和后金决战一番了。
因为没有考虑到这么多人,营房不够,他忙出城迎接杨太曦,把营房不够的情况说明了一下。
在他向杨太曦介绍情况时,杨太曦也在打量着这位三十五六的汉子,比杨太曦矮点,但比杨太曦更加粗壮,脸上有一种多年沙场后的精悍神情。
没关系,吴守备,无须自责,不独你,我也没想到这么多人愿意从军,哈哈,这样吧,守备大人看看哪还有较宽敞的地方,暂时扎营在那,明早,你带建房材料来,我让他们自己搭建营房杨太曦笑到。
没想到这位上司这么好说话,忙到:我在总兵府准备了一桌酒席,为大人接风,大人请!这一晚吴襄带着军中善酒之人和杨太曦带的团以上军官热火朝天的拼酒,结果,吴襄和他的手下军官全倒了,而杨太曦这边还有杨太曦和唐振林以及郭淳武三人还没有倒下,其他人也全倒下了,杨太曦不由暗赞了一下唐振林,这小子,文质彬彬,看不出酒量这么好,十几大碗的烧刀子下肚,就象喝水一样,脸上红都不红。
这时早有吴襄预先安排的人领他们各自休息,伺候醉的人洗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