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3-1 14:09:46 字数:9439刚刚和沈寿崇送别登莱巡抚袁可立回到府中,刚一进门,就见戚柞国兴冲冲的跑过来道:禀侯爷,徐光启徐老大人带了几个人来拜见您,此刻正在会客厅中等候,我刚准备出去找您,您就回了,真是回来的及时啊。
听得徐光启总算从天津赶来了,杨太曦一阵大喜,忙急冲冲的赶往会客厅。
徐光启的到来也就意味着自己天津新镇的新军组建计划开始正式提到日程上来了。
深读明史的他对徐光启早已是仰慕不已,这位在明末率先学习西洋自然科学,并致力于将所学用于富民强国的先行者和宋应星一样,给自己的民族留下了太多的科学思想财富。
其中尤以翻译的《几何原本》,主持修改的《崇祯历书》为著。
可叹的是随着大明的覆亡,《几何原本》这本被徐光启誉为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编写的世界古代数学名著,直至清朝末年,才真正上得国人的学堂之上,其间的历史悲剧性不能不令后来人嗟叹不已。
和宋应星主要从本民族科学思想文化中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不同,他是积极的从西洋科学中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
他和明末所有追求实学的学者一样,徐光启早就意识到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实事,和他的恩师焦竑一样,徐光启推崇益于德,利于行,济于事。
曾在编译完介绍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的《泰西水法》后,心有感触的对亲戚言道:今世作文集至千百万言者非乏,而为我所为者无一有。
历虽无切于用,未必更无用于今之诗文也。
如今岁偶尔讲求数种用水之法,试一为之,颇觉于民事为便。
现在终于有机会见到这样一位明末量西学为适,西为中用的科学家,杨太曦心中不由有了几分期待,因为徐光启不仅在民用科技方面有如《农政全书》这样农学方面的巨著,在军事方面还颇有建树,如他写的《徐氏庖言》就是一部不错的军事论集,这些都说明了徐光启是一位难得的军事理论家。
有他来助自己,不论是民政和军事上自己都有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强助和知音,自己后世所学的知识可以堂而皇之的通过徐光启来体现,而不至于在现今之世使用起来惊世孩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来到会客厅一看,只见一位面相温和,年约五六十余岁,衣着整洁,无一丝褶皱的老人正和一个金发碧眼,年约三四十岁的外国人坐着聊天,外国人旁边还站着一位神情桀骜的年轻人。
正是这位年轻人第一个瞧见了杨太曦,眼中闪过一道欣喜的目光。
他忙轻轻扯了扯坐在椅子上的那名外国人。
那老人和外国人被这年轻人的举动弄得一楞,俱都若有所思朝门厅望来。
那老人一见杨太曦的装扮忙起身向他施礼道:下官徐光启拜见侍郎大人。
杨太曦忙过去一把扶起徐光启笑道:徐老大人快快请起,请上坐吧。
徐光启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忙指着那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向杨太曦介绍道:这位是来自日耳曼国天主教圣城-科隆,到我国传教的天主教神甫-汤若望。
接着他又转身向汤若望介绍杨太曦道:这位就是工部侍郎杨太曦杨大人,被圣上封以恪靖侯位,委以海事总巡抚及辽东饷运特使等要职。
侍郎大人可是被当今圣上赞以奇思妙想,尤赛鲁班啊!侍郎大人的麒麟车设计图,下官也曾有幸得观,实极尽机关之巧技也!。
哪里,哪里,那都是圣上一番爱护之意,伯雄那只是些末小技,哪比得上徐老大人博学多才,大人的《农政全书》,《徐氏庖言》小侯也曾拜读,读后大为震动,深感大人的书中所述,实为治国之要术,富民强国之良方,令伯雄着实受教非浅啊。
徐老大人对于国家的忧思常令伯雄惭愧啊!大人那句‘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实实令伯雄感触良深。
至于徐老大人对麒麟车设计图的评价,徐老大人实是过誉了。
杨太曦赶忙谦辞了一番。
和徐光启客气了一番后,杨太曦又忙转向站在旁边的汤若望,当从徐光启的介绍中得知这位站在他身边金发碧眼的外国中年人就是汤若望时,杨太曦就不由心中暗喜,心中暗暗嘀咕:徐光启到是考虑得周到,把这位深懂西方枪炮铸造技术的传教士也请来了,看来他是心里已经有谱,准备好大干一番了。
从后世历史的记载中,杨太曦知道汤若望在明朝时,那可是著述颇多,是个名符其实的著述多产家。
参与编写翻译的有《坤舆格致》,《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恒星出没》,《交食表》等等。
其中汤若望在钦天监期间,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的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于十六世纪中期撰写的,论述十六世纪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采矿冶炼之书坤舆格致更是让崇祯皇帝极为欣赏,挥笔御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汤若望此书翻译得体,连自小就只读圣贤书的崇祯皇帝也能看到采矿冶炼的妙处来,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当时大明朝从上至下对西学的开明程度来,这和其后的清朝崇尚马上功夫,固步自封一比,又不能不让人对历史发出一种由衷的感慨来。
清朝虽然有康熙帝主动学习过西学,但那也只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学习,只是用来制造测量仪器,用之测量土地。
推荐的范围也只仅仅局限在众皇子之中。
让自己的子孙去学西方测量术,可能也是出与康熙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更加准确的掌握分配国家土地的意思。
但他却没有象崇祯皇帝那样将所学西学推荐给整个朝野的地方百官也去学习利用。
而只是将这些拘囿于皇宫之中,让西学成为了皇帝的一种私有学识。
即便在雅克萨战役中缴获的火铳也仅仅是做为了一种战利品摆在深宫把玩。
康熙尚且如此,及至后来的乾隆等帝更是只将西学有选择的用来制造一些深宫玩物和娱乐性的器物。
所有研制火器大炮的军事科学,冶炼铸造知识都被斥以奇技淫巧,束之高阁。
就象后来发明的以二机轮开闭,能连发二十八发弹丸连珠铳就是这样只能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以至于汤若望这样一个熟知西方枪炮铸造技术,在崇祯年间就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就铸造了大炮二十门,有过丰富铸造枪炮经验的西洋人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就没有被继续委派去枪炮铸造局,主持研制大炮火器的任务,而是去了钦天监修历书。
而汤若望在历史上曾经参与铸造大炮的这段经历,恰恰是让杨太曦对汤若望最感兴趣和最感兴奋的地方。
现在徐光启明智的将这位传教士请了来,很明显是要向杨太曦推荐这位外国传教士,让他辅助徐光启铸造火器大炮,主持枪械铸造局的枪炮铸造研发工作。
徐光启有了这位熟悉西方铸造冶炼技术的传教士--汤若望的有力臂助,杨太曦敢肯定,徐光启的火器大炮铸造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心中虽然转了百千感慨,口中却丝毫不敢怠慢的朝汤若望亲热的笑道:哈哈,原来是来我国传教,来自神圣罗马帝国圣城的传教士。
汤若望先生,欢迎你来到我们中国传教,欢迎欢迎啊,哈哈,快请坐!。
热情的神情让汤若望一时之间颇为感动,忙高兴的问道:啊,没想到侍郎大人对我国的历史还满熟悉的,侍郎大人去过我国吗?。
杨太曦笑道:我原本在海外经商,曾游历西洋数国,对神甫的家乡略有听闻,特别是那高达百余米,闻名于世的双塔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哈哈,可惜只是耳闻,却从未有机会去看过,哈哈。
哦,侍郎大人,我真诚的邀请你有时间到我的家乡去旅游,我想莱茵河畔那美丽的风景一定会让大人留恋忘返的汤若望热情的向杨太曦发出了盛情邀请,感动之余他仍不忘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将身边的年轻人介绍给杨太曦道:这是我的徒弟,他叫焦勖,他跟我学习枪炮铸造术和火器使用,早就嚷着要来见侍郎大人,到侍郎大人身边效力。
这次我本来在西安传教,但保罗兄弟来信说侍郎大人即将在上海和天津开置新镇,对他将委以重任,但保罗兄弟感到年纪大了,又要督造军备,又要操练新军,心力和体力均感不够,因此盛情邀请我和他一起共事。
保罗兄弟。
听得杨太曦一愣。
哦,忘了告诉侍郎大人,下官的教名为保罗,入教后,教众们之间均以兄弟姐妹相称。
徐光启赶忙解释道。
原来如此。
听完徐光启的解释,杨太曦恍然大悟。
见杨太曦明白过来,汤若望又不失时机的指着焦勖向杨太曦推荐道:我这个徒弟一听说要到恪靖侯爷手下来做事,马上就催着我动身来洛阳拜见大人,大人,你就收下他在你身边办事吧,我这个徒弟不但将我的本事学全了,更可贵的是他自己还有自己独到的一套见解,侯爷如果收下他,一定能给大人训练新军提供很大的臂助。
哦杨太曦望着眼中闪烁着无穷无尽野性的焦勖,微微一笑道:好啊,不过你的徒弟得拿出点真本事出来才行哦,哈哈!。
焦勖闻言迫不及待的跑到杨太曦身边请求道:那就有请侯爷出题吧!。
杨太曦笑着对他道:别急啊,让我先和徐老大人商讨一些事情后,再给你出题吧,哈哈,你先坐吧。
杨太曦有心磨磨焦勖的性子,指着汤若望身边一张椅子示意他先坐下。
接着,选择徐光启身边的一张椅子坐下后,笑着对他道:徐老大人,一路赶来,路上可还安好,我可是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徐老大人的到来啊,哈哈。
徐光启闻声忙道:谢谢侍郎大人的关心,下官接到朝廷的任命文书和侍郎大人的书信后,我便日夜兼程赶来拜见侍郎大人。
杨太曦笑道:徐老大人可知你此次的主要任务是做什么么?。
下官看了侍郎大人的书信,已了解了个大概,大人是要我结合西洋冶炼技术铸造出和红夷大炮威力一样巨大的火炮,以及威力更加巨大的火器来用于辽东战场。
徐光启恭声答道。
杨太曦点了点头又问道:徐老大人既已知我是找你来筹建天津枪炮铸造局,铸造火炮火器。
那么我想问问徐老大人,你可知道我大明火器目前有哪些缺陷,以至于在辽东运用之时屡屡受制么?。
徐光启似乎早料到杨太曦会有此问,不慌不忙的答道:我认为当今我大明火器应用存在如下诟病:一、我军火炮火器的射程太短,且准度极差,不能有效的在奴虏弓骑突击之时抢先对其予以杀伤,有效遏制其后续骑兵兵力的投入;二、我军火铳的填装困难,所费时间太长,我军大部分火营士兵面对奴虏铁骑的冲击仅仅只能有时间发出一到两炮。
一但奴虏铁骑冲到身边只能弃枪而遁,无法抵御。
三、我军击发火铳的火绳燃放时产生大量浓烟,往往击发三四次后火铳兵士便陷入烟雾中,看不请前方目标,不能准确杀敌。
且由于兵士紧张操作,造成火绳消耗巨大,一旦火绳用光或被冰雪潮蚀,或大风之日不能点燃火铳中火药,则我火器成废物矣。
四、因为火绳太长,须两人配合,我军士兵队列的空隙太大,很容易留给奴虏弓骑较大的突击空间,也极难形成密集的火网压制住奴虏弓骑的突击。
五、超量填装火药后,击发后的剩余火药经常卡在枪中造成堵塞炸膛,而且火药用量也浪费巨大。
杨太曦听徐光启说完明军火器的缺陷,不由拊掌大笑道:哈哈,徐老大人果然是有准备而来,熟知我大明火器的缺陷啊。
但不知徐老大人准备怎样通过铸造来解决你指出的这三个问题呢?闻言,徐光启的脸色微微一黯道:不瞒侍郎大人,下官只想到了问题,还没想到解决方法。
杨太曦又扫了下在座的其他人,众人皆都无语,因为徐光启所说的都切中明军火器的弊病,众人一时都拿不出办法来。
焦勖有点耐不住的道:侯爷,我军火器确有以上弊病,但只要用之合宜得法,深谙阵势演化,一样能克敌制胜。
嬖如:以寸铁削木,交高手杀敌,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也,而太阿利器付婴孩之手,未有不反以资敌,而自取死耳。
杨太曦闻声笑道:这位焦兄弟且稍安勿躁,我现在只想先听听怎样从火器铸造中解决以上问题。
见众人俱都不语,便笑道:这样吧,本侯有几点想法,徐老大人看看能不能有所启发裨益。
众人听得杨太曦有解决的方法,忙都露出认真倾听的神态。
杨太曦慢慢的道:徐老大人所说的第一点,大人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徐光启听得杨太曦的问话,忙道:这主要是因为火器火炮的炮身太短,弹丸射出时,初速太小,以至无法及远。
但加长炮身,对铸造冶炼技术要求很高,以我朝目前的铸造技术来处理,必须加厚炮壁才不至炮身炸膛开裂。
况且一味加厚加长炮身后,火器将变得庞大沉重,难以携带搬运,很难实用。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我才特意将汤神甫从西安请来,特邀他来帮我铸造火器,教授营造有司冶炼技术。
采用西国的冶炼技术来铸造我军所用的火器火炮。
杨太曦闻听徐光启的回答,赞赏的点了点头道:徐老大人分析得不错,我觉得加大弹丸初速似乎可以考虑从后面装填弹丸,这样弹丸在炮身中停留时间将加长,也能获得更多的初始动能。
同时,可以考虑在炮身中拉上四条直线膛线,挤住弹丸,使得弹丸在炮身中飞行时气室的封闭效果会更好,而且,弹丸的射击准度也将有所提高,但同时对枪炮壁身的冶炼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了。
徐光启闻声一怔,旋即笑道:大人不愧是从海外回来的,对火炮原理以及最新枪炮铸造技术也知晓得如此透彻。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目前我朝的后装枪技术,只能是子母炮,工序复杂,成本过高,很难量产啊,如将此种直线后膛枪用来装备数万人的部队,其铸造成本将过高,装备过程也必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恐难适应辽东前线战事的迫切需求啊。
杨太曦不置可否的微微一笑,对徐光启的话语没有即刻评论,而是继续对徐光启提出的问题分析道:我只是提出一个建议,徐老大人可自行斟酌。
接着,杨太曦话题一转道:不知大人小时侯玩过陀螺么?。
徐光启闻言一楞,不知杨太曦此话何意,但通过与这位侯爷短暂的交谈,他知道这位侯爷不会随便提问的,他这样说必有深意,不由有些沉吟起来。
猛然就听旁边在座的焦勖大叫一声:哦,侯爷的意思是。
徐光启闻声也不约而同的领悟过来补充道:通过在火器内壁拉上螺旋曲线,让弹丸旋转着飞行出去,这样即可射得更远更准,侍郎大人果然是工科奇才,难怪被精于木工制造的当今圣上点为工部侍郎,委以督造军备的重任。
下官对侍郎大人的学识真是佩服不已。
说完,脸色一黯道:侍郎大人说得好是好,但是真正制做起来,工序相当复杂,比制作直线膛的枪恐怕是难上十倍,更加难以量产。
杨太曦笑道:我说了,徐老大人可以自行斟酌。
你可以先出少量的此种优化后的枪炮让我配备给部队中的高级将领或优秀士兵。
顿了顿,杨太曦又道:徐老大人,你看是不是可以在火器的下方装上一把可以折叠的短刺,这样当敌人逼近时,我手持火铳的士兵可以扳上短刺,与敌搏杀,也不至于只能掉头而跑,如此狼狈。
这时,在旁的焦勖也情不自禁的插言道:这个应该没问题,我朝很早以前就有飞天神龙毒火枪就当得此用。
徐光启点了点头道:这个下官会组织人精心研制,以期达到每只火器上都能简易实用的装上可以搏杀的短刺。
杨太曦接着又道:第二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将弹丸火药预先按定量填充到一个涂满防水的厚油脂皮纸中密封好,战时,士兵咬破封口,直接将火药和弹丸倒入枪膛就可以了,这样既杜绝了多填火药,造成不必要浪费的问题,同时火药入膛因为涂满油脂的皮纸滑腻,也将提高士兵装填火药弹丸的速度,如果是熟练士兵,本侯估计速度应该比普通现场装填火药的方法快上四五倍。
闻听杨太曦一番话在座诸人尽皆赞叹不已,沈寿崇对着杨太曦无限佩服的叹道:侯爷此种预先定量装填的方法可以说简单实用,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我跟随父亲学习火器使用,可是知道阵前装填火药弹丸是多么的麻烦。
普通士兵要熟练装填步骤动作,这个训练时间是要多么长的。
侯爷此举可以说不仅提高了装填速度,也有效的缩短了熟练士兵的训练时间。
杨太曦微微一笑,心想:我还没说完呢,说完了,你们还不定怎么惊讶,哈哈。
口中却道:这个虽然能提高一定速度,但我觉得还要改进一下点火击发方式,恐怕速度还要提高几倍不止!。
听得杨太曦神情满满的一番话,众人马上一下安静下来,都想听听对于火绳击发方式这位奇思妙想的侯爷还有何改进的建议。
杨太曦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建议,而是先问了徐光启一个问题道:徐老大人,你认为目前火器的火绳点发方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替代呢?。
徐光启道:下官也觉得用火绳的点火方式有诸多缺陷,但还是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点火方式可以取代。
杨太曦轻声启发道:请问徐老大人我们是怎么样点燃火绳的呢?。
是。
徐光启刚准备回答,马上领会到杨太曦的意思,顿了顿道:用火石碰撞火镰点火这个方式我也考虑过,但一直没找到模仿人力敲击火石的机构来,这需要很大的撞击力度,才能保证每次相撞均能撞出能够点燃火室中火药的火花来。
杨太曦继续提醒道:徐老大人知道钟表中所用的弹簧么?。
闻声徐光启和汤若望两人均是双眼一亮。
徐光启欣声道:侍郎大人工巧天纵,能否将火石点火方式画个草图出来,以飨下官呢?。
杨太曦闻言正色道:徐老大人,我只是向你提供一下我的建议,如果我真能想出什么火石点火机构并画出草图,那我还要招你徐老大人来干什么呢?还要你徐老大人到枪炮铸造局主持督造研发火器干什么?一切我来好了!。
徐光启闻言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忙道:侍郎大人责怪得是,下官确实是心懒躲责了,下官受教了!。
看着徐光启的认错,杨太曦赞赏的点了点头,随即道:徐老大人此次火器督造和研发务必同步进行,这样吧,你尽快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枪炮铸造局火器制造和研发计划交与我。
最好明天就交与我,三天后即可以赶赴天津上任。
徐光启闻声忙连连应诺。
杨太曦见徐光启这边已经交代完了,便笑着对焦勖道:刚才徐老大人从火器本身的缺陷论述了我辽东诸军受挫于辽东战事的一些原因。
那么我现在问你:除此之外,你认为我辽东诸军空有火器之利,军费开销远大于后金,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是这样的相比悬殊呢?。
焦勖早等得不耐烦了,听到杨太曦终于问他了,虎立而起,面对着杨太曦,胸有成竹的侃侃而谈道:小人认为辽东我军之所以空怀火器之利却屡屡受挫于奴虏,其根本是在于四不知:。
哦杨太曦饶有兴趣的问他道:哪四不知呢?。
一不知,不知实用,将疲兵骄,不懂得怎么样使用最优的火器布阵杀敌,不知道怎样运重为轻,转动机活,升高渡隘。
以至于不能迅速机动,发挥出我军火器的优势来。
特别是不知道对待多寡不同,阵形不同的敌兵应采取不同的火器和不同的射击方式。
不知道怎样对待奴虏循环不断,正面,侧翼多方向的同时突击,不知道怎样擒贼先擒王,先行射杀奴虏的主将,从而扰乱奴虏军心,挫其冲锋锐气,令其裹步不前,不敢轻进。
二不知,不知铸铳,有的铳身上下长短厚薄,不合宜;子铳和母铳,大小长短不合套。
导致出现横颠倒坐,及炸裂等弊病,未伤敌先伤己。
三不知,不知火药,不明药性,不知火药燃放速度,以至于用药过量或余药堵塞枪膛,以至于损伤枪炮;不懂贮药,不知道怎样使之过夏不潮,不知道怎样使火药在冰冻寒冷天气之时仍能保持药性,长久贮藏后仍不会出现火药失效等问题来。
四不知,不知装放,不懂得分仰、平、倒三法,不知道什么样的火器适合什么样的弹丸和火药用量,究竟能射到多远的距离,不知道怎样使用火器能够使火器击放之面更加的宽大,从而杀贼更多;不知道如何使火器的射击能够循环迭击,从而枪炮不断,形成对奴虏持续不断的压制,不知道如何让火器一天到晚击放不停,却没有失火之虞,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使热炮即冷,可以反复装放,不至于人不能用,炮不能放。
杨太曦和众人听得焦勖一番滔滔之论,都觉得分析得有道理,不由均都轻轻暗自点了点头。
看着焦勖颇为自得的神情,杨太曦觉得应该让这个年轻人沉稳下来,他可不想收个马谡进来。
他微微笑了笑道:你用了四不知,不知你对这四不知可有相应的四必知呢?。
焦勖一昂头,傲然的用手指着自己的头大声道:有,在这!。
众人闻声不由哑然失笑。
杨太曦不由感到一阵头疼,心道:嘛的,这死小子和小孟一样,一副臭屁的德行!。
口中却笑道:好,且让我来考考你,若在野外与后金兵遭遇,后金兵先用橹车覆以厚牛皮,上置沙土,对我军节节进逼,我火营该当如何应付?。
焦勖想也不想的答道:长器短用,勿使轻放,度不中不发。
若军中有西洋红夷大炮,可待橹车逼近百步之时,直射之,必致其粉裂靡烂矣!若无西洋红夷大炮,务必先用曲射火器及长弓排成纵列,间以刀盾手和长矛兵,近敌方可迭复发射,对橹车后奴兵进行覆盖打击,乱其阵型,尽量用我军火力在敌前锋与后军之间轰出一条隔离带,孤立胆敢突前的奴兵。
橹车近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橹车后源源不断的后续突击兵力。
因此大可放橹车通过后,而用车营和刀盾手以及长矛兵斩断其与后续突击兵力的联系。
然后夺取没有后续兵力支持的橹车。
只要我军胆壮心齐,不惧近战,坚车密阵,刚柔牌盾,连环部伍,长短兵器,远近相救,彼此相卫,岂畏贼虏百万雄兵!来多少,灭多少!。
听得焦勖一番话,众人俱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杨太曦也听得不由心中暗自赞叹:这小子,还真他嘛的是个人才!居然知道不惧近战,不是怯懦的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不接触就结束战斗上,知道放过橹车不打,集中火力打橹车后的后金兵,如此短的时间能做出如此正确的判断,不容易啊!不过,也不能让这臭小子太嚣张了。
杨太曦微微咳漱了一下,清了清嗓子道:恩,焦勖啊,你说的这个太过于理想,战时敌骑从正面,侧翼,四面八方向我突击而来,如雨一样的长箭从空中呼啸而下,你怎样保证士兵们不至惊慌失措而至溃散呢?。
焦勖闻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芒道:大人,只要我军平时勤于阵势演练,精熟各种野战预案和火器使用。
战时严肃战场纪律,凡敢扰乱军心者,立杀无赦!无令后退者,可后队射前队,中军烧前军,视与敌同!如此必能保持我军阵形紧密不乱,层层火力叠复。
到时,我想惊慌失措而至溃散的应该是贼奴才是!因为他们面对的也将是我军铺天盖地的烈火和无穷无尽的枪林弹雨。
杨太曦被说得无话可说,只好打了个哈哈道:很好,这样吧,我准备在天津训练一旅精熟水陆作战的新军,本来准备交由徐老大人带的,但现在徐老大人有研发新火器的重任,我怕他顾不过来。
因此,这只部队我准备就交给你去带了。
焦勖闻言忙欣喜万分的扑通一声跪到在杨太曦面前高声道:多谢侯爷的厚爱,小人定不负所托,带出一只钢铁新军出来!。
杨太曦正色的对焦勖道:我在上海也会同样训练一只同等规模的新军,我会将这只部队交与沈寿崇沈都司去带,一年过后,我会让你们两旅新军打一场对抗赛,到时你如果成绩太糟糕,可别怪我不客气!。
焦勖傲然的瞟了旁边的沈寿崇一眼,信誓旦旦对着杨太曦高声道:小人到时必将让沈公子知道什么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失败的滋味是什么!。
沈寿崇在座位上听得微微一笑,没有答腔。
在座的众人除汤若望以外都不由摇了摇头,对焦勖的嚣张态度大感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