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那一夜的长谈,我与正德帝的相处莫名融洽了许多,心中似有个结已不知不觉地解开。
仿佛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有些事情两个人都没有再提,他依旧做他威严的帝王,而我则尽心地扮演那个颇为受宠的宫女。
数日之后便结束了今夏在行宫的移居,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回到京城。
我又回到了紫禁城中的生活。
紫禁城以乾清广场为界,分为前朝和后殿,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最吸引人的便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主殿高大恢弘,有需二人才能合抱的大柱七十二根,其中六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一人多高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我仰望着高高在上的殿阁,这是我之前从未踏足过的地方。
想不到短短数月归来,我已经成为了能够在此间走动的随帝近婢。
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后殿的作为书房的紫垣殿中以及作为皇帝寝居的乾元殿中,这是后三宫中皇帝处理政务及休息的地方,而还有一宫便是原本为皇后居住的坤安宫,自孝慈皇后逝去后,此处便一直空置着。
传闻前朝之中多次有朝臣奏请再立皇后,正德帝也只淡淡一笑,不置可否,随后把奏章压下,再不去提。
渐渐的,类似的奏折越来越少。
而既使德妃在后宫之中地位最高,也一直执掌管理后宫的大权,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正德帝欲让其执掌后印。
没人能够说情正德帝一直不立新后的原因,都只道是他与前皇后感情深厚罢了。
初时的日子有些繁忙,不少离京数月积留下来的事宜需要正德帝一一处理,此次秋闱的考官要在这几日定下,今年秋决有要犯需要勾决,而下月便有高丽特使进京拜见,都让皇帝与朝臣好一阵的忙碌。
而我们这些伺候在旁的宫人亦是不能偷懒,要拾拣整理宫中数月未用的物什,要将各殿的布帷纱帐依次拆下清洗。
时间便在这样一番劳碌中不知不觉的度过,然而,某些人还是会遇上。
一日,正德帝去了上书房议事,我便趁了这个空闲领了人把紫垣殿中的纱窗拆下,刚刚拆卸完毕,小全子他们抬了纱帐往后头去了,我拍了拍手中余灰,正打算随了他们去,却在踏出殿门的那一瞬,迎面一道人影压近,差点与我相对撞上。
两人都自然而然的后退一步躲开,这才抬眼一看,那身着一身暗青盘领麒麟朝服的来人赫然正是靳轩!身边还跟了信王靳廷,二人显是刚刚下朝而来。
咋然重逢,我有了一瞬间的恍乎,仿佛还是在当日客栈的门口,我俩擦身而过的首次相逢。
但很快我便反应过来,立即屈膝一礼:奴婢见过雍王殿下,信王殿下!呵呵,原是宁姑娘啊,几日不见,倒是换来这儿当差了啊,快快平身吧!是信王爽朗的声音。
靳轩兴许也是意外,只看了我不说话,过了片刻,这才转身一脚踏入殿里。
我的目光不自觉地随了他进去,身边信王还在对我寒喧:嗯,还是这套服饰适合姑娘,之前梳什么双髻,本王觉得不怎么样!听他还在胡言乱语,我一时无语,只能低低轻喝一声:殿下,皇上现在不在紫垣殿中,如若二位要参见圣上,许是走错了……他却速速打断我:本王知道,是父皇吩咐我们在此等候的。
说着,也一步踏进殿去。
我无奈,只有跟进,从一旁银瓶中倒了茶水奉上,正待退下,却听信王招呼殿中其余两个小太监:怎么,你们两个在这很闲吗?来来来,帮本王去找找前日掉在外头走廊上的玉板指!说着,领了他们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