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上辛,上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万石君奋奉朝请,入见,言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今既承周礼,又有嫡长之子,请立太子,以尊宗庙。
上叹曰:然。
太子立,卫氏益贵。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茂陵邑中里,大约在十年以前,来自戚里的一户人家的入住,使得此处亦成为茂陵的一处热闹之所。
卫青从一座外面看来十分朴素的府第踏步而出,从里面出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被人搀扶着的老者。
老人的年纪显然已经很大了,他须发皆白,脸上满是皱纹,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汉高祖刘邦一朝留到现在的少数几个老臣之一,曾经被景帝亲口许为万石君的石奋。
因为石奋的姐姐是汉高祖刘邦的美人,因而石家当时得以举家迁入戚里,后来历经高、惠、文、景四朝,始终不曾再有女子入宫的石家便在十年前,迁出戚里,入住茂陵邑中里。
石老先生,请留步!卫青温和地笑着,向送行的众人拱手告别。
卫将军,慢走!石奋说道,声音和他的外貌一样苍老。
告辞!卫青冲众人点了点头,上了马车。
一直到卫青的马车去了很远很远,石奋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回房。
爹,小心门槛!石建扶着自己的父亲,开口轻声询问道,爹,你真的打算入宫去见陛下吗?而他的弟弟石庆则在前面仔细地将所有的障碍排除,兄弟两人小心翼翼地将石奋扶到房中。
这已经不是为父打不打算的问题了。
石庆跪坐在榻上,轻叹了一口气,说道:而是我们石家到了必须决断的时候。
这位经历过高、惠、文、景四朝的老人在卫青上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果然,卫青入座后,很快就将话题引到了立储的问题上,并且暗示当今圣上年过而立,也应该将继承人确定下来了。
决断?现任郎中令的石建和现任内史的石庆听到这个词,均皱起了眉头。
你们二人,是几个兄弟中最成器的。
将来我们石家还要依靠你们重振家业,你们觉得我们家在此刻应该怎么做?石奋注视着两个儿子。
石建和石庆对视一眼,石建开口说道:爹,如今陛下又将废后接回宫中,恩宠有加,而且听说她已然身怀有孕,宫中另有两位宫人也已有喜。
皇后应该是担心大皇子将来的地位,才会希望陛下尽早立储的。
如今,陛下心意未明,我们家又一向不参与这些争斗,不如还是置身事外吧。
庆儿,你也是这个意思吗?石奋听完这个答案暗暗摇头,转向另外一个儿子,问道。
孩儿认为大哥说得很对,这个时候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观望中,我们石家如果再此时提出立储,就失去了我们家多年来坚持的中正立场了。
石庆略略思考,答道。
唉!石奋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啊为父且问你们,为何我们石家能够将人臣尊崇集于一门?是因为父亲为臣恭谨,我等子孙咸孝,无他者贵戚之骄横。
石建见父亲如此反问,便知道自己兄弟方才所答并不和父意,所以回答得更是谨慎。
因为我家谨遵臣道。
石庆在哥哥说完之后,连忙点头,又追加了一句。
不错,我们石家一直以来,靠的就是纯臣之道。
可是,建儿,庆儿,立足观望两不相帮,却是取巧之道,而非为臣之道。
石奋语重心长地说道,况且,隔墙有耳,今日卫将军拜会一事,必然已入了第三人之眼,所以我们石家必须作出一个决断。
爹,如此一来,我们势必会因此得罪陈家和馆陶大长公主。
石庆皱眉道,万一将来那我们今日此举,岂非平白树敌?陈家将来如何还是未知之数,但是如果为父不上表请立太子,却是必然会得罪卫家。
石奋摆了摆手,阻断了儿子的发言。
爹,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石建身为郎中令,可说是他们父子三人中最接近刘彻的人,对于近段时间,刘彻一下朝就往上林苑跑的情况,最是了解。
在他看来,如今陛下对废后的宠爱,更在皇后之上,万一他们石家真的树此大敌,只怕是得不偿失。
建儿,我大汉礼制取自周,今有嫡长之子在,为人臣者怎能不请立嫡长子?所以,如果此际我们石家必须有一个表态,也必须是支持嫡长子,你明白吗?石奋对于儿子的忧虑也隐约有些了解,但是在他看来石家却也是别无选择的。
我儿,当初在建元年间我石家受到太皇太后重用,这种行为对于当时势单力孤的陛下来说,形同背叛,但是为何在陛下掌权之后,却还是原谅了我等,重用你们兄弟二人?石奋意味深长地说道,那是因为,为人君者,都喜欢纯臣,这个纯臣有时候或者并不听话,但是在他眼中却是最可靠的,你们可明白?所以,你们无论做什么决断,都不能违背臣道,否则我们石家就会失去最坚实的根基所在。
谨遵父亲教诲!石建和石庆两人听到这里,齐齐躬身叩拜。
卫青靠在自己的马车上,思虑着方才和石奋的谈话,知道自己和姐姐的计划是成功了,石奋是不会拒绝的。
忽然,马车一个颠簸,停了下来。
怎么了?卫青扬声问道。
回大人,前面被人拦住了。
车夫回道。
噢!卫青撩起帘子,向前一看,发现那里有一大段路被形形色色的马车所堵塞。
大人,是新任朔方郡太守在前方宴饮。
一个家仆满头大汗地回来禀报说,有很多朝中大臣前来饯行!听到这个禀报,卫青皱了皱眉,说道:绕道吧。
是,大人。
卫青缓缓放下帘子,将那一路连绵的车马一一看在眼中。
韩墨,墨门,辽东城,还有废后今日的墨门,少了往日的安静,多了一份喧闹。
往日深埋于实验房的众人,纷纷离开了心爱的实验仪器,在露天的广场上,为自己的师弟饯行。
在一众的白衣中,一个穿着青衣的年轻男子显得特别的显眼,他穿过人群,走到韩墨跟前,举杯说道:韩兄,小弟祝你此去鹏程万里!多谢子长。
韩墨笑了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今日我带了个人,来介绍给你认识。
司马迁冲韩墨眨了眨眼,然后向后面说道,冯兄,过来下。
一个面貌清秀的男子从司马迁的身后走出,来到了韩墨的身前。
这位想必是替代在下任左内史的冯遂大人吧。
韩墨淡淡一笑,说道。
韩大人好眼力。
冯遂嘴角一扬,笑道,听子长说,大人才绝当世,故而在大人离京前特来拜会。
那是他过奖了。
冯大人系出名门,才是气宇轩昂。
韩墨客气地回道。
两位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倒不必各自谦虚了。
司马迁插嘴道,你们一个要出镇朔方,一个执掌三辅,都可说是当世人杰了。
倒是我,父亲至今都不准我出京游历,才让我头疼呢。
你是一介书生,独自出门游历怎么能让他放心呢?况且他的身子一直不太好,大约是希望你能够恩荫为官吧。
冯遂对于司马迁家的情况倒是了解得很,几句话下来,就将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然后又对他嬉笑道,若是要他放心,你怕是须得找一个武功高强的妻子,陪你上路,才能让他放心呢。
冯兄,说过多少次了,我和释之只是兄妹之情。
司马迁见他说道这个问题上,不悦地皱起眉,啊,说到释之,韩兄,我这里有一首诗,送给你哦。
什么?是住在我府中的娇客,她说和你有一面之缘,如今你既然要远去了,赠诗一首以饯行!司马迁神秘一笑,自袖间掏出一卷被红色丝带系着的卷轴,递到韩墨手中。
韩墨对于司马家的娇客倒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是当日在陈娇身边见过的那个女子,他打开卷轴,这是一幅素描画,画的内容很简单,是一座韩墨极为熟悉的城门,旁边题有一首小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韩墨的眼睛不自觉地睁大,连呼吸有些急促起来,随即他便闻到了一股清香,便问道:子长,这味道?是菊花香味,也不知她是怎么薰上去的。
司马迁耸了耸肩。
菊乃花中君子,陪韩先生最是相合。
记忆中,那人的确说过这么一句话。
师弟,你是真的决意往仕途上发展了吗?众宾客散去之后,辅子澈指示门下弟子收拾残局,自己走到了韩墨的身边,关切地问道。
大师兄!韩墨恭敬地应道,辅子澈的年纪比韩墨要大上近三十岁,在韩墨父亲去世之后,几乎是兄代父职地将他养大,众多师兄弟中,韩墨最尊敬的人就是他。
从前你虽然接受了陛下的任命,但是对于官场上的交游并不关心,可是,去年开始,你似乎就变了。
这次还特意办了个这么大的饯行宴,你辅子澈看着日渐阴沉的韩墨,心中十分担心。
大师兄!韩墨苦笑一下,说道,我知道分寸的。
你素来就和我们众师兄弟不同,又一贯固执,你既意在仕途,将来怕是迟早要和墨门分道扬镳的,而我们都是一群痴人也帮不了你什么,只是,切记小心行事。
是,师兄!韩墨点了点头。
甘泉宫。
刘彻每年的正月都会到甘泉宫举行祭祀大典,而一些早已退隐,却仍然深受宠爱的老臣们则可以在此时求见。
万石君石奋就是拥有朝请之权的老臣之一,他退隐后,已经很少主动求见了,是以这一次,刘彻不但立刻允许了,还安排了一个单独会面。
万石君,身子仍然老当益壮啊!刘彻说道。
托陛下的鸿福!石奋恭谨地说道。
万石君是我大汉开国至今,仅留不多的老臣,可要好好养自己的身子啊。
刘彻嘱咐道。
石奋在高祖一朝时还只是个小官,虽然其姐是高祖的美人,不过在朝中的分量的确不怎么的。
可是到了文帝、景帝时代就不同了,这位勤谨的老者身价暴升不说,连带着他整个家族的分量都加重了不少,到了他这一朝,虽说是退居故里了,可是影响力却还是很大。
在讲求资历的时代,有时候,活得长久也是一种本事。
唉,石奋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臣家世受皇恩,如今老臣虽是退了。
这朝中之事,臣却还是看在眼里的。
陛下,太子之事,事关国本,不知道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万石君,今日来见朕,就是为了这事吗?是的,陛下。
石奋没有因为刘彻冷峻的面孔而退缩,继续不缓不急地说道,您将陈娘娘接回宫,如今她又有孕在身,一旦她诞下皇子,老臣恐怕朝中人心不定啊。
刘彻沉默不语,看着眼前的石奋侃侃而谈。
虽说陛下春秋鼎盛,可是恕臣直言,人心趋利,从龙之功的诱惑力是很多人都抵挡不住的。
太子早定,也省得臣公们将心思花费在这上面,陛下也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定策治国。
石奋说道。
那么,万石君的意思是,要朕立卫皇后之子?刘彻轻哼了一声,说道,莫不是她送了你什么好处?回陛下,卫将军的确曾来臣府上拜访,然而,臣之谏言,绝无任何私心。
石奋早有准备,对于刘彻的忽然发问,一点也不觉得惊慌,陛下切莫忘记,我大汉承周制,周制立嗣当立长、立嫡。
如今大皇子兼有嫡长之份,除了他,臣不知还有谁能为太子。
即使将来他的资质不是朕皇儿中最佳的?若陛下以为大皇子不足以当社稷,将来还可立嫡。
石奋说道,潜台词就是,将来你要不喜欢这个,可以废了卫皇后,另立新皇后,那也就有新的嫡子了。
承周礼!承周礼!刘彻默念道。
陛下,当初先帝没立梁王而立您为太子,正是因为承周礼!石奋见刘彻似乎仍然没有下决定,便开口说道。
当初,窦太后逼迫自己的儿子立梁王为太子时,景帝正是用汉承周礼这个理由来拒绝的。
所以,刘彻不能反驳汉承周礼的正确性,不然就是在质疑自己的皇位的正统性。
朕知道了。
万石君辛苦了,先退下吧。
刘彻淡然道。
上林苑。
鸟鱼观。
阿娇,朕想立据儿为太子。
刘彻忽然说道。
陈娇的身形一滞,转头看向刘彻,望着他那认真的眼神,叹了口气,说道:这和我有相关吗?或者,我反对了,你会改变主意吗?这孩子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即使是个男孩我也不想他当什么皇帝。
做一个像你这样的皇帝又能如何?难道就会开心吗?陛下打算下诏立刘据为太子?刘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李希。
不错。
诏书已经拟好,明日就会在朝会时颁布了。
李希叹道。
这,怎么会这样?娇娇腹中的皇子根本还没有出生。
他怎么会这么快做出决定?听说是万石君石奋的谏言。
李希沉声道。
石奋!这个老而不死的匹夫!石奋用的理由是周礼礼制,立长立嫡。
看来,如果我们想让阿娇生的皇子继位,必须先让卫子夫将皇后之位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