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在我一日几数的期盼中来临,这日我替太后诊断,得出她身体状况良好,因肿瘤而起的所有病症都已经痊愈的结论。
这个结论,不止太后和她身边的人喜笑颜开,我心里压着的一块大石头也算彻底地移开了。
云迟,我说过要谢你的。
太后含笑看着我,道: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我心中早有计较,听到太后这一问,也不谦辞,笑道:臣斗胆,求娘娘把当初少府所造的全套手术器械赐与臣。
太后吩咐了寿延去造册登记,将少府造的医械赏给我,然后对我道:范老昨天来我这里告辞谢恩,说你已经在横门外买了房子,供他颐养天年。
我料你必无余财,本以为你会求钱财,不意你却求了那物什。
崔珍在一旁笑道:云祇侯,那些物什放在内府里,整个太医署也就你能用,你求不求,它都属你。
可惜你竟错过了娘娘由你要赏的大好机会。
正因为它目前只有云迟才能用,所以云迟才必须求娘娘赏赐。
这套器械虽是救人之物,但若由无法自如驾驭的人使用,那就是杀人的利器。
我看了太后一眼,正色道:云迟此次冒险给娘娘施行此术,侥幸成功,逐使这套器械闻名于医界。
若将它放在内府里,在遇到相仿的病症时,少不得有人贪功冒险,设法调它为用。
可当今世上,能用这套器械的人,委实不多。
贸然施用的话,不止医患双方都有危险,极有可能连累这门医术也被视为邪端。
云迟身为此术的先行者,自不愿它在行业未成之时,就遇此危难。
太后点头道:你想得周到。
此技虽然凶险,也不失为治病良方,你应将它发扬光大为是。
臣正有此意。
待我辞别太后,回到太医署,三个药童和老师早已将一应物件整理完毕,托张典和铁三郎等人运送了出去,就等我回来,好一起出宫。
黄精远远地见我回来,便发出一声欢呼,奔上来拉住我,叽叽喳喳、比手划脚地诉说他们在这里等我的焦急。
我知道,我都知道了。
与他们的少年心性里,对宫外世界的向往相比。
我对离开宫禁、重获自由的渴望,更是强烈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若不是我扶着老师,随着老师的步子缓步而行,我只怕已经忍不住健步如飞,向宫门狂奔了。
走过转折回环的甬道,将至长乐宫正门,突闻前面一片寂静,所有宫娥阿监都不再说话,手脚都放轻缓了。
却是天子驾御前殿,正自长秋殿那厢的复廊行来。
我蓦然间有些心绪浮躁,遥看了他一眼,便极速地收回了目光。
而收回目光的瞬间,我也感觉到来至于他的目光极快地从我身上一掠而过。
然而,不管是他,还是我,都没有停下脚步。
他的身前有侍卫开道,身侧有言官和史官相伴,身后有阿监和宫娥随侍。
在他身前身后雁行摆开的,是九重天子的卤薄仪仗,代表着他的无上权威。
而我,手扶着老师,后携着三童,裹着素色的巾帼,穿着粗麻布衣,身负着药箱。
步步缓行,有的,是平凡五口之家举家迁徙时对前程的憧憬和不安。
他向政治中心的议堂走去,我往清闲散漫的宫外慢行。
在一片只能听见脚步声地寂静里,他从上面的复廊里穿行过去,我从下面的甬道中稳步向前。
道路平行,我与他,隔着上下分别的复廊,错身而过。
然后,一步一步,彼此远离。
阿迟,阿迟,阿迟!不知过了多久,老师的一声断喝,将我从茫然飘浮的情绪里惊醒,迟疑问道:老师,您叫我有事?老师微微皱眉,略显无奈的叹气:阿迟,老师这把老骨头,可耐不住你这么用力拿捏,你把手上的劲松开些。
原来我刚才不知不觉地,竟在扶着老师的手指上用了大力,把老师抓痛了。
我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吓了一大跳,骇然问道:老师,您有没有伤着?我这老皮粗肉,捏两下哪里就能伤着了。
老师眼里多了几分痛楚怜惜之意,看着我轻声道:阿迟,我们才出宫,如果你后悔了,现在回去,还来得及。
我一怔,这才发现自己神游之间,老师已经领着我和三童出了长乐宫,此时身在宫外的驰道旁,张典、铁三郎和两名来帮我们搬运东西的期门卫正在一旁,不明所以的看着我和老师。
我此时脑子混乱,老师的话我好一会儿才弄懂其中真意,呼吸一窒,勉强笑道:老师,您说什么呀!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背,长叹一声,缓言低声道:老师知道你必是对他……你若现在后悔,还可以回去。
我心头一震,旋即镇定下来,迷思瞬间散去,虽然胸口生痛,但那痛却不是抑郁的闷痛,而是一种凌厉如刀疾斩的裂痛,痛,但也快!这样的痛,再痛,我也能忍。
老师,这件事,您弄错了。
我抬起头来,扶着老师上了驴车,微微一笑:云迟不后悔!尤其是这件事,痛这一时,便能换得余生吐气扬眉,有什么可后悔的?在宫门外等了半个时辰,接收了内府送出来的医疗器械,我也上了铁三郎驾的车。
一辆驴车,两辆牛车,拉着一家五口,杂物若干,迤逦北行,直奔横门外。
云姑姑,你有没有什么东西要买的?如果有,那我们这车就从长安九市穿行;如果没有,那我就抄近路,直取横门。
抄近路,当然抄近路。
我把钱财托给张典替我购房,老师还能出宫张罗一下,我却是拘在宫里从没见过那院子到底长得什么模样,想想那将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家,便由不得我心思都早飞过去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逛市衢?再说了,如今一家子人的生计都担在我肩上呢,要买东西也要先紧了家里要用的,这就需要先到家去整理一下,再做计划。
大约是我的表情太急切了点,坐在旁边的张典忍不住一笑,道:云姑姑不必担心,那院子初买时确是略为荒芜,但经这些天修整,已经大好了。
至于柴米油盐等物,我也已稍做准备,暂不必采买。
那院子坐落在横门外西南,就是用两条腿走的要进长安城,也只要一刻时间。
驴车停在一座新泥夯就围墙的院子外,未开院门,我便隔着院墙看到了院里的青翠的修竹。
张典下车打开院门上挂的铜锁,铁三郎驱车直入院中。
那院子正中是青石板铺成的一条甬道,甬道尽处有四级台阶,登阶而上,便是我最初设想的两层青砖七开间楼房。
楼房四周都有抄手游廊,有四条复廊从这抄手游廊的四角延伸出去,尽头依稀便是厨房、库房、茅厕、马厩这类的建筑物。
几畦空地,便散落在五个建筑物中间,虽然看着荒芜,却很平整,想来只要春耕开挖下种,就能成为药田。
前院没有水井,但有以竹筒为管自后院一条直通护城河的山溪里接过来的一股清泉,正好供各屋之用。
我扶着老师下车,走到主屋之前,发现桥廊、房柱以及屋里所有朽坏的木器都已经修理好,刷上了新漆。
这屋子贱价购来的鬼屋,朴拙之余竟没有丝毫破败之相,该有的家俱都井然有序地放着。
我不用猜也知这必是铁三郎等人动手替我修整的,心里十分感动,正想道谢,铁三郎已经抢在我面前笑道:云姑姑,这是张大哥和严大哥请了四十多个期门军中的好兄弟,粗粗整理出来的。
你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说,我们好照你说的再做修整。
这已经极好,不用再张罗了。
我连声道谢,心知自己给张典等人的财物断然做不了这许多事,如今这物超所值的院子被他们打理得这么好,实在欠了他们太大的人情,若是再诸多要求,那委实是不知好歹。
云姑姑,这是院子的地契,这是房契,这里院里一些大件物什的别书,还有这张,这是院子后面那块荒地的地契……还有,你刚和范先生、三位弟子都是刚从宫里出来的,要住在这里需要在官府重新落籍。
这事是严兄办理的,想来明天他便会有消息。
张典拿出一摞竹册,将一应文书递给我,让我过目。
我谢过他,便将这些契书递给老师,自己便带了三童打扫洗刷。
张典、铁三郎和另两名期门卫军士也凑前帮忙,不过他们都是期门军中的粗汉,那正室堂屋他们能打点好,但厨房、茅厕却是谁也没兴趣多呆。
我看厨房里他们打扫过的碗柜壁橱里依然蒙着一层灰尘,又好笑又好气,索性将他们全分到正房去听老师的指挥,布置医房药房书房。
我和三童忙碌半晌,才把厨房、卧室、堂屋三处要地洗刷干净,将各种物什摆开。
慢慢地,这本来略欠人气热闹的院落,便开始景气起来。
眼看天色将瞑,远处的人家已经升起了炊烟,我也兴致大发,拉了赤术一起下厨,亲自煮饭炒菜,弄了六菜一汤,请老师和张典他们上坐。
这顿饭虽然简陋,但胜在宾主兴致极高,也吃得尽兴。
晚饭过后,两名帮忙搬家的期门卫军士便赶了牛车告辞,张典和钱三郎却留了下来。
一个在前院的厨房灶下开铺睡下,另一个则在后院的厩房马倌宿房里住了。
我见他们都提刀而卧,知道他们必是因为这院子是由于闹鬼才拣便宜买来的,唯恐果真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所以在我们入住的第一晚留下来一守前院,一守后院的替我镇宅。
黄精人虽小,心眼却多,等二人离了正屋,这才悄悄地一拉我的衣袖,问道:姑姑,你怎么不让他们走?咱家就你一个女子,他们留宿对你的名声不好。
我一时错愕,好一会儿才失笑在他额头上弹了一指:小鬼头,一户人家招呼客人留宿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跟名声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他们在这里留宿,也是为我们好。
为我们好?黄精不明所以,我不愿吓着他们,自不会将张典他们留宿的所有原因说出来,只拣正常的理由说:我们的院子跟旁边的村落离有一段距离,家里人老老小小,都不大济事。
要是有强盗劫掠,这就是最好的目标。
他们在这里留宿,正是为了替我们向可能怀有歹意的人示威。
有他们在这里守着,普通蝥贼以后就不敢打坏主意。
来这到世间的第一个完全自由的夜晚,我竟是辗转难以成眠。
前生的、今世的甚至于连这具躯体里原有的一些朦胧记忆,也在这无眠之夜成了我的思虑。
那方寸之地千头万绪,回肠百转,似乎什么事都想了,又似乎什么事都没想,只留下一片空白,令人不由自主的怔然成痴。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