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情还没完。
第二天一大早,端娘再次在顾夕颜耳边不停地唠叨着:姑娘还是见一面吧,我也好把这事跟夫人提一提……这是一门好亲事,我们分手的时候锦心嘱咐了又嘱咐,说梅大人心气高,非要见到女方才愿意提亲……姑娘,还是再见一面吧……顾夕颜不予理会。
端娘就跟在她身后继续唠叨:……你年纪不小了,难道想就这样把自己的终身大事交给夫人去,她出身商贾,能认识什么好人家……你可不要犯糊涂……你让我百年之后怎么有脸去见夫人……你倒是说句话啊……你再这样,我也不管你了……到时候你可别后悔……跟你说事呢,你看什么书啊……再去见一面,你听话,赶明我让针线班上的人来给你做新衣裳。
今年盛京流行陇花绣裙……到了黄昏时分,顾夕颜妥协了:好,好,好。
你别说了,我去见,我们再约时间见面。
不过,话说到前头,要见可以,就约在附近左右,我再也不要像昨天那样满山头的乱跑了!好,好,好!端娘笑逐颜开,这次一定不会像上次一样的……墨菊和杏红在一旁看了掩嘴直笑。
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现在勿园的人进出都是极不方便的,端娘瞅了好几天才找到一个要给顾夕颜做夏裳的机会带着杏红出了一趟门。
端娘前脚刚走,后脚顾夫人屋里的柳儿就来了,说是夫人让二姑娘去一趟。
顾夕颜心虚。
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忙问柳儿:可知道夫人有什么吩嘱?柳儿道: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不过崔大姑来了!顾夕颜沉思了一下匆匆进屋换了一身衣裳,带着墨菊跟着柳儿去了守园。
一进屋,顾夫人正和崔宝仪喝着茶说着话:……只是可惜我们二姑娘。
她去年秋夕节过后才去您那上地学,本来说好三天一课,谁知道我这身子不争气,年节前把她留在家里给我管了一段时间的家。
春节一过,她又患了水痘。
这刚好。
您又要进宫去了……说话间顾夫人听到动静看见是顾夕颜进来了,笑着向她招手,快进来,快进来。
给你崔大姑斟杯茶才是……大姑过几天就要进宫去陪太后娘娘了,以后就是宫中的贵人了……顾夕颜听得一怔,但在一旁伺候的叶儿已机灵地斟了一杯茶递到顾夕颜手边,顾夕颜来不及多想多问,立刻恭敬地将茶递给了崔宝仪。
崔宝仪接过了茶盅象征似的喝了一口,娇美如花的容颜因嘴角眉梢都带着喜悦的神情而显得格外光彩夺目:这都是皇贵妃娘娘的恩典!怎么又扯上了顾朝容?顾夕颜心底纳闷着。
顾夫人客气地道:哪里,哪里。
这全是您自己的造化。
常言说的好,这福气来了,可是挡都挡不住的……顾夕颜坐在旁边听了一会,总算明白了。
原来,皇太后自万寿节那晚吹了风后就一直身体不适,在坤宁宫休养,朝中诸事也渐渐不大管了交到了皇帝手中。
皇后日夜在皇太后塌前尽孝。
宫中诸位妃嫔也不敢怠慢,都侍奉在太后左右。
就连慈宁宫地康太妃也常常来看望皇太后。
一日,皇太后精神好,与康太妃谈起养身之道来。
康太妃道:每日饮食固然重要,参果也必不可少。
不过依我看来,最好的办法是练书法。
您想想,练书法首先要头部端正,两肩齐平,胸张背直,然后要提肘悬腕,挥毫泼墨,可谓是柔中有刚,松中有紧。
既练了脑子,又练了身体,还能达到静心的目的。
当时皇太后没有吱声,眼睛却把实际年纪比自己大看上去却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康太妃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
顾朝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康太妃一走,她就立刻婉转请太后娘娘赐墨,皇太后一高兴,就写了几个富、寿、禄之类的字给顾朝容。
宫里、宫外的女人们得到了风向标,纷纷开始向皇太后求墨宝。
也不知道是心里的原因还是练字真的有效,皇太后提了一段时间的字后,竟然觉得身体好多了,开始练起字来。
顾朝容本来就是女官出身,又以才学渊博闻名,每日到坤宁宫给皇太后请安后就亲自伺候太后练字,其他几个嫔妃见状也常到坤宁宫去伺候着,其中新封进宫的简宝林去得最勤,有时还在太后地示意下写几个字,很受皇太后的赏识,说:简宝林的字流畅婉约,清新自然,深得哀家之心。
皇贵妃的字也写得好,可太过狷介峻峭了,还是要浑俗和光的好。
顾朝容唯唯诺诺:娘娘教训的是,我这字的确还要要多练习练习才是。
如若娘娘恩准,我想不时请崔宝仪大姑进宫指点指点臣妾的学问。
皇太后就一笑:你们两人都是夏国著名的才女,美女。
既然你如此推崇她,不如传了哀家的旨,问她愿意不愿意做女官,说起来,自从你进宫后,我这里还差一个女吏呢……就这样,太后懿旨,崔宝仪马上就要进宫做坤宁宫地女吏了,也就是皇太后的秘书。
顾夕颜听着总觉得这皇太后行事处处有所指,崔宝仪进宫还不知是福是祸,忍不住地道:大姑,还是开女学好,自由自在地……胡说些什么?顾夫人微嗔地打断了顾夕颜的话:紫禁城可是天下间最尊贵的地方,只有你,当作是洪水猛兽……大姑可别放在心上,她年纪轻,不懂事……顾夕颜满脸黑线,知道自己又说了不该说的话,立刻露出一个抱歉的表情。
崔宝仪笑着摇了摇头,脸庞更加艳丽:二姑娘,我知道你的意思。
不过,人各有志。
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有机会到阅视楼去读读那些珍藏在皇宫大内的古夏孤本……能到坤宁宫去做女吏,真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机缘!顾夕颜望着那张因得偿所愿而艳光逼人的脸庞,心中一囧,是啊,人各有志,自己不愿意进宫,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进宫。
想到这里,顾夕颜心里不由回想起端娘那句大姑姑退了米家的婚事进的宫的话来,心里又隐隐生出不安,眉头微蹙了蹙。
崔宝仪没有注意这些,她有点激动:而且皇后娘娘是凤台人,她一定对古夏文很熟悉和了解,我如若能得到她的指点研习古夏文……说到这里,她收了话音,两眼因为露出希冀的神色而熠熠生辉起来。
这一刻,顾夕颜觉得崔宝仪像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而非原来心目中孤芳自赏的女老师。
啊,人原来是有很多面的。
她真诚地道:恭喜您了,崔大姑!谢谢!崔宝仪含笑点头,顾夕颜心里的变化她能体会个七七八八的,她犹豫了一下,从腰间的荷包里换出一个大拇指般粗细的圆形柱体玉石来递给顾夕颜:这是我给你的临别赠礼。
顾夕颜道了一声谢接了过来。
是一枚私章,阴文阳字,图案是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条完整的鱼骨头。
崔宝仪道:这是我用古夏文雕的一枚福章,祝你以后福泽延绵。
顾夕颜望着私章好奇地问:这,这是个福字?顾夫人听见也走到顾夕颜身边凑着看:啊,真是古夏文哦。
我还是很小的时候见过,我祖父有一枚这样的戒指。
现在的人都只知道太初文而不知道有夏文了,只知道用狼毫笔而不知道有羽毛笔了!崔宝仪的神色有点暗淡地说,不过,我也不得不承认,太初文的确要比夏文好用,也更利于知识的传播。
顾夕颜心中惊骇。
难道李朝阳不仅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且还把人家的文明也彻底进行了改革不成!这让她想起很多年前日本占领台湾后要求台湾所有的居民学日文。
顾夫人无所谓地笑了笑,说:这是好事啊。
不是说凤台那边一直是用的古夏文吗。
那可是皇后娘娘的娘家啊!你进了宫,还怕没有表现的机会。
到时候啊,别说是皇太后娘娘,就是皇后娘娘,恐怕也会对您另眼看待了!崔宝仪并没有因此露出高兴的神色来,反而脸色更加暗淡了:我很多年前去过一次凤台,还曾经拜访过凤台名宿黄博文先生。
连黄先生都认为太初文要比夏文更适用……如今也只有凤国公府里还养着几个认得夏文的老人家了……顾夕颜听得心中泛酸,无限唏嘘。
看着一个古老的文明在自己眼前慢慢地消失,对崔宝仪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学者来说,应该是件比死还要让人痛苦的事吧!与宫中的勾心斗角,循规蹈矩,卑微屈膝相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崔宝仪的形象一下子在顾夕颜心目中高大起来。
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在崔宝仪面前总会觉得不自在了。
在崔宝仪这种胸怀大志的人心里,顾夕颜就是一个躺在先人光环下醉生梦死,不懂得珍惜时光的无知女孩,俗不可耐,令她轻视,令她从骨子里嗤之以鼻。
这就好比崔宝仪是个社会精英,而顾夕颜则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
顾夕颜不由地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