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回茶楼开张之日遇到仰翎毅之后,仰翎毅这个闲人常常过来茶楼找我聊天喝茶,他博学多才,语言幽默风趣,撇开父母一辈的恩怨情仇,我们很快便成了知己好友。
欧阳子轩也在茶楼开张之后半月回了南沧国,说是家族内部有事,走时又把那个我们初次见面时给我的那个一面印有轩字的玉佩留给了我,说是留个纪念,我本来要推迟的,但欧阳子轩坚持,我也就收下了。
时间匆匆而过,一眨眼,已经刮起了秋风,这几个月我过的很平静,有时去将军府看看外公外婆,有时和辰比比轻功,我已经把整套紫霞秘籍学完了,轻功造诣已经达到出神入化,可以在水上和树梢上跳舞也没有问题,武功也进步很多,我从没有和别人比试过,所以不知结果如何,紫霞秘籍上面的招式练起来就像跳舞,所以,我也只把它当作健身用,反正有什么事,然自然会挡在我前面。
自从和然有关系以后,然对我更贴心了,人前依然维持那副冷冰冰的形象,人后,脸上的冰霜立即为我融化,总是一找到机会就吃我豆腐,再没有当初的腼腆样。
日依旧管着茶楼,然带着星和辰每月去福州的茶厂拿成品茶叶一次,带上星和辰主要想让他们出去历练历练,毕竟他们也不小了,是到了增加江湖历练的时候了。
茶楼开张之后两个月,一切上了轨道,我嫌无聊,又开了一家成衣铺,叫霓裳坊,主要经营中高档男女装,一楼经营中档服饰,二楼为贵宾区,专营高档衣服,也上门量身定做衣服。
月做总管,把以前宫里闲余的没有去茶楼帮忙的人招来,又从社会上找了一些女红好的妇女组成制衣坊,由以前宫里的吴师傅的女儿吴香玉管理,专做霓裳坊的衣服,这样我就不怕衣服的样式流出了。
我每日里只在幕后策划,外面的事情都由月处理,对外宣称他是老板。
我画出衣服的大概样子,由吴香玉决定尺寸并着人缝制。
为了吸引更多回头顾客,我每月都会推出一到三款新样式的限量版,根据颜色不同只制作三件。
一时间,京城都疯狂了,上至宫里的嫔妃,下至稍有点家底的平民百姓,都以拥有霓裳坊一件限量版的衣服为荣。
到现在,霓裳坊也上轨道了,我乐得做个甩手掌柜,只需每月画几件现代与古代结合的样式的衣服,和每周一次去茶楼和衣铺查看账目就行了,我教日月和帐房用现代阿拉伯数字列表记账,收入支出一目了然,三两下就理清楚了,所以空出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怡然小筑练功或是练毛笔字。
这一日,又来将军府看望外公外婆,席间,外公提起让我参加秋试的事,我故意含糊其辞,说做官有什么好之类的推搪话。
因为按照紫沧王朝的律令,女子是不能做官的,但外公他们并不知我是女子的身份,以为我只是不想入官场,所以,开始一人一篇大丈夫应该有所作为(报效朝廷)之类的大道理的疲劳轰炸。
最后,我终于举白旗投降,外公和舅舅都露出高兴满意的笑容,说着孺子可教之类的话。
其实,我答应是因为他们真的对我很好,在这个陌生的朝代,有他们这样一群像亲人一样关心我的人,我非常感动,也特别珍惜这份亲情,所以不忍心让他们失望。
东沧国的秋试只有各地官员的子弟或亲戚才能参加,一般平民或家里没有从政的亲戚的,是没有资格参加的,我作为定国侯的外孙,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
终于到了秋试这一天,考试时间从巳时初(相当于现代的9点)到下午的申时末(相当于下午的五点),共五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10个小时)。
考场中笔墨纸砚均有预备,中午饭也有预备,各位考生只需人进去就可以了。
据说,主考官会给每人发两个冷的玉米面窝窝头做中午饭,这也是评定考生的一个方面,所以那个冷窝窝头即使难吃也得吃,曰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是外公预先叮嘱过我的。
和平常一样,卯时末起床梳洗,练一下武功,吃过早饭,慢吞吞地来到考场,此时,考场已经人山人海,紫笑尘早已经在那里东张西望了,见我一下马车,马上大步过来抓住我就往里面跑。
喂,表哥,干吗呢?放手,还早着呢!我一边挣扎着一边跟随他的步伐往前。
到终于停下来了,我先理了一下衣服,才咕哝着抬头,舅舅和太子,四皇子紫玉熙和九皇子紫玉阳也在场,我连忙给各位大佬们行礼,有些奇怪紫玉熙和紫玉阳怎么也在场,还没有来得及问,就听见有人在考场门口敲锣大叫:各位考生进场了!各位考生已经鱼贯进场,我匆忙给舅舅打过招呼,随大流进入考场,考场很大,能容纳五六百人,桌子像日韩片中的桌子一样矮,大家都是盘腿坐在桌后的布垫子上。
我根据主考官的名册号码,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我被安排在了第一排的从右边数起的第三个位置,每一横排七人,竖排就看不到尾了。
我一转头,发现左手边竟然是紫玉熙,他冲我一挑眉,我动了一下嘴角,撇回了头,紫玉熙的左边竟然是紫玉阳,我们三人不知是不是主考官故意安排的。
考试开始,主考官给每位考生各发了一张写有字的白纸,答卷的宣纸早已经摆在了桌上。
请各位考生开始答题。
主考官发言。
我低头看题,白纸上有两道题,一是就现在东沧国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情况而言,你有何看法?有没有更好的强国富民的良策?请大胆谏言。
二是:纸上画了一张地图,图中画的是两军隔河相望,中间相隔一条很宽的大河,河水很浅,可以看见里面的大鱼,但受地势影响,河上入秋开始就起雾,河对岸的军队穿着像现代的蒙古族样的兽皮服饰,对岸人强马壮,强弓大刀,但寸草不生,黄沙连绵;河这边的军队着汗人打扮,人小马瘦,身后土地肥沃,青草连绵,远处有几座连绵的大山,风景很是秀丽。
问:假如你是驻守在河这边的军队的首领,对方20万人,我方只有5万人,你有什么办法保卫河这岸的肥沃领土?很明显,第一题是论国策,第二题是论军事,我眼睛的余光发现紫玉熙和紫玉阳已经开始动笔,不愧是皇子,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培训教育,这题简直就是专门为他们打造的,哼,不公平!我写什么呢?我对东沧国的国情又没有深入了解过,只在来京城的路上有些见闻,管他的,瞎掰一下总好过交白卷吧。
取过桌前吊挂的小号毛笔,先从发展农业和改善教育制度两方面入手,农业方面实行包产到户,减轻赋税,鼓励发展大棚蔬菜和水果,增加农民的收入,民富则国强,坚持走有特色的农业路线;教育方面,各地建立私塾,鼓励平民的孩子受教育,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改革秋试的参加方式,扩大到全国人民的子弟,增加考试关卡,按村试--县试--郡试--省试--殿试五步层层测试,最后胜出的前十名由皇上御赐到各地任职或留任京城,达到广纳贤才的目的。
第二题,河对岸人高马大,但生活条件艰苦,看见河这岸的沃土,必然会动抢夺之心,就人数,马匹等各方面来讲,我方都不及对方,所以我们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界的雾,学三国时代蜀军军师诸葛亮草船借箭,筹集更多的兵器;其次,先在河这岸的青草上洒上软经散,给我方的马匹全带上嘴套,防止它们吃了洒了软经散的青草。
再次,两万人先隐藏到远处的高山上;挑一千水性好的人,借着雾从下游两里处过河,暂时隐藏;两万人在雾散后,对河对岸的敌军挑衅,激怒他们过河,先轻微反抗一阵,再装作打败样往高山方向跑,退让至远处的高山脚下,刚才过河的一千人,趁着大乱,敌军攻过河时去烧掉敌军的粮草和帐篷,然后迅速原路返回。
攻过河的敌军马匹只要吃了青草,就会无力的倒下;最后,位于山脚的我军等敌军冲过来时,退回山道,故意引敌军追击进山,山上的士兵早就准备好了火箭和燃烧的火木,尽管往山下放,敌军的兽皮军服容易着火,这样,即使敌军不全军覆没,也所剩无几。
计策虽然有些阴毒,但为了更多的我方平民百姓,一切都是值得的!就在我第二题写道一半时,午时到了,几个小厮开始发玉米面冷窝窝头,拳头那么大,每人两个。
今日因为心里挂着各位亲们,所以提前回来了,回来第一件事就爬上来更新了......明日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