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章

2025-03-30 08:38:00

,直视着不双,他黝黑深邃的眸子里流出了种我怎样也看不清的熠采,我发现自己越发的不懂他了。

你该不会还在天真的以为,那个孩子是被董后所害吧。

他冷笑,示意张明启讲下去。

张明启微微一拜,对我道:娘娘,容下臣细细道来。

下臣在永络为官,担的是太医院的差使。

从先皇起就一直伺候宫中妃嫔,也见过了不少事情。

先皇只遗下三子,均为齐太后所出,受臣照料成人,所以臣在太后那里,也算有些分量。

然而先帝生性好淫乐歌舞,后宫佳丽不只千人,却仅有三位皇子遗下,娘娘难道不觉的奇怪么?我心里一动,恐惧感油然而生。

只能压着自己的情感,装成一种淡漠,反问道:你是要说后宫的是非么?他道:下臣不敢,下臣是大容国的臣子,永络国的后宫如何,与臣无关,臣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准则,就是是否对大容国有利。

所以为了博取齐太后的信任,臣做了不少违背良心的事,包括对娘娘您。

他说到此处,我已经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自然是震惊的无以成言。

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那我的立场岂不是……想到此处,又听张明启道:齐太后是个懂得把握朝政的女人,这些年一直在周转董张两家的势力消长,然而最近董家已超出了她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威胁朝政的意图,所以她才会想起扶持韩王,使朝中形成鼎立之势,牵制两家的争斗。

但她没想到的是,韩王的权力比她想象中增长的要快了许多,再加上娘娘您受了皇帝专宠,怀了第一个龙胎,齐太后会有所动作,也并不奇怪。

关于齐太后的手段,我自有领教,也明白她的平衡理论:不管是宫廷还是朝廷,只可百家争鸣,不可一支独秀。

却也没想过她能做出那样的事情。

对张明启的话并不全信,只冷下声音问他:只你一家之词,又怎能让我相信?他却笑道:臣只是奉命将事实将给娘娘听罢了,娘娘若是不信,臣也不能强求。

他顿了顿又道:齐太后曾经找过为臣商量如何处理您的事情,而那时您与董后的关系虽然不好,却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太后就在想如何挑起您与董后的争纷。

说起来齐太后为了此事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您还记得贡品的事情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董后找您麻烦,但实际上,那贡品早在交到您手中时,就已被人换掉了,另外再找个人通知给董喜,董喜这个人好大喜功,也没心计,要利用他相当容易,而且齐太后也知道,您见过那贡品的本来模样,并不担心您会中计,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出闹剧。

我怔住,猛然清醒:董后身边一直安排着齐太后的人?张明启笑的自然:这是必然,其实并不只董皇后,宫中所有妃嫔身边都安插有齐太后的眼线,她是个小心翼翼的人,消息网更是灵通。

害定儿被责的锦玉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那个引起您滑胎的药,才会出现在您的手里。

本来开始打算由臣亲自将这个药的效用说给您听的,却不料陛下在您回到边疆后,就改变了主意,让我放弃这个计划。

所以我才没有提及。

不过廷之的出现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他让您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

不过估计齐太后也没有想过,您自从前往北疆后,便吸引了大批兵卒跟随,韩王势力更加庞大,早不是她盘上的棋子,所以现在才会如此烦恼,将您软禁在此处,想以您为威胁,至少不会让韩王轻举妄动,但出乎她意料之外的,韩王似乎并没有那么在乎您的处境,轻易便发起了反叛,所以……他的声音沉了沉,然后就跪伏在地上,不再说话。

室内一下子静了下去,只外面雨声愈发的清晰,若近若离,像卷了千万魑魅魍魉。

烛火在风雨中舞动,拉扯着那两人的影子,长长短短。

好像任何生气都被寒冷凝住,又好像所有寒冷都被黑暗吞噬。

我终于开口:你替齐太后做下这些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大容建国初始,根基不稳,而又与永络木泽两大强国相邻,为了自保当然希望这两个国家从内部开始紊乱起来。

齐太后想挑起韩王与董家的仇恨,借而从中取利。

而韩王又掌控了永络大部分兵权,他们两人相斗,不管最后是谁的胜利,都会对永络国基造成重创,在我的立场来看,自然希望这件事发生,所以一切也都是理所当然。

那你这样在我身边挑拨是非,是否也是想让华家开始对付齐太后?这回冷笑的是不双:你以为现在挑拨你与太后的关系,还有什么用?再过六个时辰,韩王反叛的消息就要传到宫内了,到时候你还有精力去想你跟齐太后的关系么?我默然,不双的话的确句句属实,到了现在,一切争辩都变得苍白无力。

你为什么……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

紧抓着身下的被子,有丝绸破裂的声音。

为什么……他的眼神转成铺满水汽的迷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缓缓靠近我的床,在我还来不及反应时,就已将我横抱在了怀里。

我只要你跟我走。

说着就往门外走去。

我几是叫了出来:你放开我。

放开你?他唇角微调,露出了不屑的笑容,你还没对这里死心么?你的亲人已经放弃你,你那皇帝的母亲害了你的孩子,你还有什么理由要留下?他这样的话,像数千钢针直直刺入我的胸膛,针针见血。

我沉默了,就那么一个闪神的功夫,他已将我抱到了门口。

却猛然停下。

并不是因为我的挣扎,更不是因为定儿在身后的呼喊,而是因为门口忽然出现的那个人影。

放开她。

熟悉的语调,熟悉的嗓音,只是多了几分冰寒,失了温暖。

我怔怔的抬头,只看到一把流水宝剑,正抵着不双的喉咙。

子煌!叫出了声,他却并未看我,只直直的逼视着不双,又说了句:放开她。

不双开始是有些意外的愣住,他上下打量了番子煌的明黄龙袍,喉咙里才发出了一声轻笑,我当是谁,原来是你啊。

我也没想到,大容国的国君会出现在我的后宫里。

不双满不在乎:闲得久了,四处走走也不错。

如果陛下喜欢我国风土,朕自会好生招待,但若是行此不速之事,怕会辱了鄙国的风范。

子煌的剑更冷,透着股凛凛的寒光。

而不双笑的挑衅:那如果我偏要如此呢?子煌上前了半步:就莫怪我剑下无情。

我此时早已失去了思维的能力,只瞪着一双眼睛看着这两人。

已有一个月没见到子煌了,却不想会是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我与他,怕是再也回不到初见面的时候了。

恍惚中又听不双道:你有本事让我放开她么。

子煌道:能带走她的,决不会是你。

两人的气氛一下子紧绷了起来,我再也忍不住,朝不双大吼了起来:你这个混蛋,你快放开我!我又捶又打,他却动也不动,最后终于无奈,从腰间摸出了匕首,想也不想的朝他肩膀上刺了下去。

听到血流动的声音。

那人的身体颤了一下,却依旧没把我放开。

殷红的鲜血珠碎般的洒在了我的脸上,我握着匕首,快要哭出来。

求你……算我求你,放开我。

他这才小心的将我放下,一瞬间他那漆黑的眸子里闪过了一丝茫然,转瞬逝去后便是凄冷的嘲笑。

也罢……看来这里最多余的人,是我才对。

他胸口的伤口颇深,汩汩的涌着血水。

不羁的脸上早已惨白。

生平第一次,我心中对不双这个男人,产生了种莫名的情感。

深深的恨,又怀着淡淡的悲伤。

复杂的说不清楚。

他往外走,迈过门槛时有些站不稳,踉跄了两步。

后面的张明启急忙起身去扶,他却挥手止住。

却没回头,仰天大笑了起来。

他的笑声不住的回响在我耳畔,漫天的大雨,诡异的天气。

这样的寒冷的时候,我看着他离去……屋子里的定儿在断断续续的咽泣,她见不双消失在视野里,才朝子煌行了礼,然后起身出去,关上了房门。

一时间只剩了我们两个,却找不到共同的话题。

他将剑收起,手一揽,将我抱回了榻上:你有了身孕,要仔细照顾自己。

然后推了推锦被,坐在了我的身侧。

鼻间立时盈满了他的气息:你怎么知道他在这里。

不想让他离去,只好找个话题来说。

他回道:是定儿来找过我。

哦了一句,竟然不知下面要说些什么。

一时间只是想哭。

我们怎么变成了这样,几个月前还是幸福的美满,为何只数十日就变成了如此陌路。

眼角湿涩酸疼,泪水不曾停过。

感到他伸出了手,却在触到我的脸时停下。

到了此时,居然连一个碰触都是奢望!再有几个时辰,那个彻底分离我们的消息就要传到他的耳中,我又能怎么办。

迟疑的叫了他的名字,抬头望着他,想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些从前的熟悉,却不想忽然被他抱紧。

用力的抱紧,几要窒息的抱紧。

外面的风雨猛然狂暴了起来,珍珠撒地般的敲打着黄色的琉璃,殷红的砖墙。

他身上的温暖暖不回我们的从前,有些事注定发生了,就标示着失去,无法挽回的失去。

子煌啊子煌,你知不知道,我再也无法这样的拥紧你了……※ ※※※※※※※※※※※※※※※※※※※※※※五月的最后一天,是风雨过后的明媚。

阳光昭昭,好天气。

青挛珠玉,蹙金翟纹,环佩叮当。

站在铜镜前看了看自己的模样,除了稍稍隆起的小腹,一如自己当初进宫出嫁的模样。

用袖子掩了嘴,感叹自己居然还能笑出来。

拉了定儿的手坐下,捏了捏她的脸颊:傻丫头,还哭什么。

她一下子跪下了,竟是嚎啕:主子,您不能去啊!我淡然的笑,扶她起来,一起坐下,然后帮她理了理有些凌乱的发髻,才道:定儿,你自小就跟着我,也受了不少的委屈,我对人太冷,也没能好好照顾你。

衣柜里有些银子,你拿去出宫后谋份生计吧。

定儿摇头:奴婢不要,奴婢要主子好好的活着,好好的活着。

我捧起她的脸,从怀中掏出帕子细细为她清理脸上的泪痕,轻声道:人只要活在世上,总会犯错。

有些可以被世人原谅,但有些却一定要受到惩罚。

定儿,我犯了错,犯了大错,若想要弥补,就只能用命去偿还,你懂么?定儿摇头:我不懂,我只知道小姐是好人,好人就该有好报,您受了那么多委屈,怎能还是这样的结果!我闭上了眼睛,幽声长叹。

拍了拍定儿的手,从床上拿起了那把匕首。

木质的鞘,雕着华家的纹路。

是那年父王的赏赐。

塞到袖子里,站起身,欲要往外走去。

定儿却忽然扑倒在了我的脚下,泣不成声。

我瞧着她的样子,嘴唇动了动,也只说了句:你自己多多保重吧。

许久不曾出过寿德宫的宫门,让路过的宫女太监们瞧见了,竟是呼啦拉的跪倒了一片。

大概过不了多久齐太后就会知道我出宫的消息。

但已经无关紧要了,比这更快的,怕是我父王反叛的军帖。

本来我是不许四处走动的,但因穿了命服,又携了子煌赐的玉佩,那些侍卫倒是不敢拦我。

就这样到了外宫的紫辰殿外,也不让人通禀,径直就里走。

此时早朝还没退,满朝文武分列站在两侧,见到我自是一阵讶然,而后便是嗡嗡的议论。

我跪在十步之外,抬起走,又看了眼坐在金殿之上的子煌,深深的拜了下去。

耳边的嘈杂渐渐的细微了下去,我的世界只剩了安静。

起身,将袖子里的匕首抽出,高高举在头上。

清冷的声音,沉闷的气氛。

叛臣之女娉兰,拜领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