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章

2025-03-30 08:38:00

他在我的手中死去,我如何承担下这样的死别。

恍恍忽忽从紫薇阁上下来,恍恍忽忽接受朝拜,恍恍忽忽换了龙袍,又恍恍忽忽的坐上了紫辰殿那錾金盘龙椅上。

一切结束,却昏倒在那金砖上。

之后就大病了一场。

固执的不肯休息,彻夜候立在子煌棺木的旁边。

躺在里面的他,素容净面。

月牙白色的龙袍,垂着紫玉珠碎。

那样平静,那样安详。

不想让人在我的身旁,便摒退了所有侍卫,想划出一个只有我跟他的世界。

外面风雪,有新年的钟声,一番喜庆。

我却沉溺在自己的哀恸中,拔不出来。

只偶尔抬头,就看到了那人一直候立在外面的身影,被灯火拉的笔直,投射在乌光沉沉的砖地上。

我在守着我的过去,他在外面等着我们的将来。

该怎样迈过去,我不知道。

子煌快要下葬的那一天,希琰终于走进了殿内。

他将我从地上扶起,轻轻在我耳边道:已经够了,你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我茫然的摇头,空洞的眼里早没了泪水。

看着希琰唤人进来,一套礼仪完毕,就要合那棺盖,我却像疯一般的扑了过去,双手死死扒着那厚重的木头,不肯松开。

希琰在身后抱着我,用力的抱着我。

他说:马上就过去了,马上就过去了……我终还是累了,扭不过那力气,看着棺盖慢慢覆上了子煌的脸,这一次,是真正的诀别。

哭跪在地上。

看着他永远的离开我。

真的,恨不得就此随他而去……子煌的墓在城西。

一片密静的森林之中。

那天雪已积的没膝,刺骨的寒冷。

我不知他长眠在这里,会不会感到寒冷。

转回身,看到了那些臣子担忧的神情。

心里顿时复杂的掐出血来。

他给了我一个天下,一个容不得我软弱的天下。

转回宫,病愈发的厉害。

高烧,昏迷不醒,眼前都是些模糊的幻像。

想我们初见面的时候,我五岁,他九岁,似雾的杏花,如雪的衣衫。

又想嫁给他时,皇宫上空那一片鬼魅迷离。

还有虎骑关时的分别重逢,新年的酒醉,断断续续的幸福,刻入骨髓融入血脉的甜蜜。

但这些都是一触即碎。

挣扎着起来,看着屋外灯火昏昏,天明时分。

披上衣服往外走,绕过趴在桌子上熟睡的定儿,打开房门,果然在旁边看到了那人。

他抱着剑,靠在墙上,微微阖着双目,却万分警觉,感到我靠近便立即睁开了眼。

醒了。

他道。

嗯……他望着廊外:看来今年的雪,还要下一阵子。

大概吧…………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叫他。

他转回头,看着我。

雪簌簌的落,却又安静。

缓缓对他道:我脾气不好,又太倔强。

以往摔倒了,总不肯让人扶,非要一个人爬起来。

可是这次……顿住,靠在柱子上苦笑,这次摔的太重,我怕是要起不来了,所以……要你扶我一把,扶我起来……话没说完,他已将我拥在了怀里。

他说:以后的路,我们一起走吧。

※ ※※※※※※※※※※※※※※※※※※※※※7子煌下葬了四日,我的身体才稍有好转。

倒不是药石见效,只是我现在还不能倒下。

刚登上大位,天下初定,本就不稳,再加上董商那边还尚未有下结果,如果我支撑不住,一切辛苦都可能会付诸流水。

这日商容来见。

他已被封了开国成南王,一席紫袍加身,领袖口滚了紫貂毛,显得分外雍容华贵。

想他是该如此的,当初那个沾酒就醉的人,现在也替我撑起了半边天下。

问他:地方的公文布告都发下去了?他点头:朝中的人事问题,臣拟了一张百人表,陛下可以从中挑选十余人担任各部要职,当然,陛下也可以从民间选拔,另外恩赦,科举的事宜也都已进入了轨道,您不用担心。

我见他似乎有事藏在心里,便问道:你还有什么事要禀奏吗?他犹豫了下,才道:陛下,臣想让您见两个人。

谁?您见过就知道。

绮绫殿,昔日的冷宫,现在暂且成了囚禁前朝宫人的局所。

按我的意思,这些宫人若是愿意留下,便让他们留下,不愿意的给些银钱,让他们出去安家也好。

但总有些身份背景复杂的人被关押了起来,比如子煌曾经身边的小禄子,还有齐太后,董皇后身边的贴身使女。

再有一些就是宗亲了。

等着大理寺的判决,或是发配,或是出家。

走在里面,只觉得阴气逼人。

不是什么好地方。

商容在一座宫门前停下,转身对我道:商容要陛下见的人,就在里面,商容就不进去了,告退。

他退了出去。

我推开宫门,没有修葺的院子,被积雪铺的起起伏伏。

往里走,转过影壁,便看到前面长廊上,似乎坐了个小小的影子。

心立时就紧张的透不过气来,屏住呼吸缓缓往那里靠近。

是个孩子。

三四岁模样,穿着身干净宽松的外衣。

本该是玩闹欢笑的年纪,此时却安静的出奇。

抬头看着外面的雪,漆黑的眸子,那种神情,竟是像极了那人。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孩子的身份,忍不住迈步上去,地板的吱呀声却惊动了他。

小小的头转过来望着我,有几分不解,问我:你是谁?我咬住下唇,竟是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样突来的相见,我丝毫没有准备。

就在此时,里屋有了响动,是余若兰的声音,她不知道我来了,出来给那孩子边加衣服边道:殿下,您怎么又这样出来了,万一着了凉该怎么办。

姨娘,有人来了。

那孩子指向我。

余若兰抬头,略微一愣,视线在我身上停了片刻,才慌忙跪下:陛下圣安。

我一时间忘了要扶她,只盯着那孩子舍不得移开眼,余若兰似乎明白我的心情,急忙叫那孩子过来,推到我身前道:殿下,这是您的母皇。

孩子的小脸上出现了一丝迷茫,却也乖巧的问:您是我的母亲吗?我再也忍不住,一把将他抱在了怀里,难以成言。

那晚,立即将余若兰与元馨从绮绫殿接了出来。

第一次跟自己的孩子共眠,万分的期待,却又有些忐忑。

提前了一个时辰从紫辰殿回去,那孩子已经睡眼朦胧的躺在了我屋外的软榻上。

有点诧异的问他:怎么不去里面睡?他揉了揉眼睛,羞羞的低下了头:馨儿想等娘回来一起睡。

心里涌起了一股温暖,轻轻抱起他,放在了自己的床上。

躺下身,侧过脸看他。

见他水一般的眼睛一直直直的盯着我,便揉了揉他的头,笑问道:在看什么?他竟是有点不好意思。

轻轻往我身边靠了靠,道:馨儿能搂着您睡吗?馨儿以前就想搂着娘睡了。

我轻轻一笑,将他抱在了怀里。

他身上暖暖的,有些微的乳香,干爽舒服。

想这块血肉,分别了四年再又回到我怀里,不觉有点怅惘。

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他就像猫儿一般又往我怀里凑了凑,马上就睡熟了,偶尔轻轻喃了句:父皇说过,娘是天下最温柔的女子……对于元馨,有些大臣抱的是反对态度。

他们认为元馨是前朝余孽,即便有我一半的骨血,也该着人看管,流放边疆。

这是我第一次对着折子发火,气得险些掉下泪来。

希琰在旁边看着,默默的帮我把凌乱的奏折收好,什么也没说。

也是看着他那个样子,我才忍下,只让此事平淡的过去。

等过了一月,宫里开始转暖,冰雪稍融。

自己独自在外宫里走着,不经意路过了四库院。

里面朗朗有读书的声音。

有点好奇,便走进去,只看到一个老者,拿着酒杯,边饮边吟着诗句。

我身后的太监叫了声:陛下驾到。

他才往门外瞟了眼,慢腾腾起身,不深不浅的行了礼。

这让我隐约想起个人来。

同样的倨傲,同样的倔强。

只可惜那人已……停下回忆,问他:先生是何人,在此任何职?他道:回陛下,臣姓郑,名则明,是史官。

郑则名……似乎在哪里听过,仔细回想,记起来了,当初在虎骑关时,史魏书曾向我推举过此人,后来倒是一直忘了。

便笑道:原来是郑先生,史大人曾向我举荐过您。

本来是客套,他却不领话,只那样站着,给了我一个冷钉子。

一时有几分尴尬,只好把视线转到他身前的书案上,问道:先生在写什么?他道:整理前朝的大小事物,归于整理,以便日后开始撰写前朝史书。

我道:这样……朕可以看么?他道: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您又何必询问。

然后低头,将那史册交给了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贰臣录。

为首的名字是商容,然后是董商,严康,袁戎得,甚至还有希琰。

所谓贰臣,就是身事二主之人。

被史书记载,被后世谩骂无耻,忘八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又翻过一页,却被那行字弄得满身寒凉。

华氏娉兰,刺王杀驾,篡夺皇位。

猛抬起头,他已经跪下,朝我叩了个头,道:臣知道这些会引起陛下盛怒。

但臣家世代写史,就算臣死了,臣的儿子也会写,臣的儿子死了,臣的孙子也会写,不管怎样,这段历史终归还是要记载在史书上。

我捧着那史册,半晌无言。

最后才放下,让他起来。

对他道:郑先生,史臣要做的事情,就是记录事实,您写的都是事实,我自然无法抹灭。

但历史终究还是历史,在以后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万年,总会有些人的看法与我相同。

而且郑先生,我从来不认为子煌不是个好皇帝,相反,他是位明君。

所以我想让先生,把子煌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不管功过是非,自会有后人论断。

而朕,已经无所谓了,不管是赞还是骂,我已经走到了今日的这步,历史只是给后人看的,而我们要看的,只有将来而已。

说完,看他略微垂下了头,便稍稍按了下他的肩,道:劳您辛苦了。

从四库院出来,夜色已浓。

璀璨的星光坠在上面,抬起头看,只是长声一叹。

不管什么,终归还是要湮没在历史的浩瀚之中……我们只不过是寥寥的几个过客罢了。

※※※※※※※※※※※※※※※※※※明纪1097年冬,大容国收兵回国,郑国军队与董商展开了最终之战。

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董商终是兵败,于西南一荒村吊颈自尽。

其兵势瓦解,自此永络国原有疆土大定,正式改国号为大郑。

※※※※※※※※※※※※※※※※※※※※明纪1099年夏,宫中走水,一把火将寿德宫烧的只剩了瓦砾。

还好当时我与元馨在御畅苑消暑,并未有所损伤。

然而再建宫殿,怕要过上些日子了。

这样,我只好搬到了水苑。

那个我一直不敢进去的园子。

几年来让小禄子在这里守着,尽力保持了原样。

现在踏进去,居然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我想我的心应是够坚强了,可以面对那些痛彻心扉的过往。

所以我决定住下来。

因为我知道,子煌应该很寂寞……夏日的风,柔软裹着香薰,房檐下挂了几只紫金铃,发出了悠扬的声响。

一切都那般安详宁静。

站在窗前,外面的杏树早已结满了青涩的果实。

想以前的那些春日,这里的杏花开的该有多么绚烂。

再抬头,书架旁的墙上挂着一副画像。

是子煌的模样,只不过在唇角旁,多了一个酒窝。

略微一笑,伸手轻轻抚着那画。

当时他以为我画的是他,竟是那般欣喜。

还记得当时他的笑容,像个刚得到中意玩具的孩子。

手指顺着他的轮廓游走,记忆中他的模样,从未模糊过。

可当手触到画卷的正中时,却停住了,只觉得里面有个硬硬的物事。

疑惑着将画拿下,翻到背面,竟是一封书信。

呆愣了瞬间,打开,头几个字是:爱妻娉兰……泪水不觉潸然落下。

时而有阵清风徐徐的涌进来,杏树沙沙作响。

寂静的夏日午后,有些东西被吹得散了,似乎是往日沉在心底的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