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离开黎驹前我不放心的嘱咐道,不要单独出门,要加强府第的守卫,不要单独出席宴会,就算一个酒壶里倒出来的酒也未必就是安全的……我知道了。
你放心,我会照顾自己,实在不行我可以去相国寺借住一阵,不会出事的。
倒是你,一个人在军种,凡事多加小心。
我等你回来。
黎驹打断了我的话。
也好。
我想总不会有人追杀到那里去吧。
……两天后,大军出征。
作为随军人员,我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骑马。
这骑马看起来威风,骑起来可真不是那么回事,一边要小心不要掉下来,一边要跟上队伍,再加上离别前和黎驹的那场床事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还真不是人做的。
好在,我有一个不错的老师——那个号称会走路时就会骑马的赵将臣。
还不错,你进步算是很快了。
几天的刻苦练习后,他总算是给了我一个尚可的评语。
说真的,你父亲怎么会想起来让我随军出征的?既然不方便问当事人,总可以问问他的身边人吧?这个,我也不知道——哈哈。
他挠挠头,回答道。
算了。
看来,也问不出什么了,我还是自求多福吧。
七天后,我们来到前线。
这时,琼的大军已深入我境内一百五十余里了。
刚开始他们的势如破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边防军事前完全没有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待到我军反应过来,开始固守城池,反击敌军,琼军推进的速度就大大减缓了。
和前线守军会合,扎好营寨,入夜,我们就召开了第一次的战前会议。
自从我军出发支援前线的消息传过以后,琼的军队就减缓了进攻,开始扎营、守城。
当下之际,就该迎头给与痛击,也好振奋我军士气!刚从前线下来的孙将军急于收复,也好将来减轻一点守卫不利的处罚。
我军长途跋涉,敌军以逸待劳,贸然出征,怕是不妥。
当下,我军该休养一下,带到合适的时机再进攻。
张将军反驳道。
是立刻出战还是等待时机,大家开始争论不休。
赵将军,您怎么看?最后,大家一致询问赵伏虎的意见。
看来,他是军种一号人物的说法,果然不虚。
难怪当初他既表明不支持太子,也不说支持二皇子,却也没有被人赶下台。
李大人,你怎么看?出乎意料的,他却开始询问我的意见。
这——我对带军打仗几乎是一窍不通,仅有的一点知识也来源于历史书和电脑游戏,问我有什么主意,几乎是白问啊,再说了,我现在一句话,可关系到千百人的生命,这个责任,太大了。
李大人断案是能手,可是刚来军中,不熟悉战场,赵将军您还是不要为难他了。
孙将军想来是有些不屑。
就是啊,还是赵将军您给我们拿个主意吧。
张将军附和道。
说说看,不妨的。
这次请李大人前来,就是看看能不能给我们出什么不同一般的对策。
赵伏虎倒是很看得起我。
也是啊,我这次来是来收复人心的,现在就败下阵来,岂不是白来?我道是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我回答他。
现在琼军是孤军深入,补给线已经很长,守卫上一定有漏洞。
我军刚到,也的确是人困马乏,我们可以诈败几阵,诱敌深入,然后乘其不备攻击其屯粮处,待到其军心不稳时再发动全面进攻,应该可以一举收复。
这倒是可行。
大家思考了一阵,张将军同意。
可是,要是他们的补给线恰好守卫甚严,我军之前的诈败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让琼军越加深入,更大大打击我军的信心,怎么办?还是立刻出击的好。
孙将军还是不赞同。
这样吧,就先依李大人之计,如四天之内此计未成,我亲自领军出击,能收回多少不一定,之前让出去的却是一定能收回的。
这样可行吧?行。
既然大将军都这么说了,属下决无异义。
这回,大家是异口同声。
那好。
不过,这次既然是李大人定的计,就烦劳李大人亲自上阵吧。
李大人没有异议吧?赵伏虎微笑着加了一句。
没有。
好,散会。
……父亲,为什么要让月遥上阵?他刚来的,骑马都是刚刚学会啊。
会议结束后,将臣留了下来。
李月遥此计要是走好了,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之后带军出击的我们要击垮刚刚占领新地方的琼军,决不是难事,到时一胜一败,我军威名更胜。
而李月遥,如果没能胜利,大概会把命留在那个战场,这样一来,将来太子也不会为难我们了。
为什么要这样?月遥也没有作出什么,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赵将臣激动起来。
将臣……有时候就算是军人也不能只会打仗的。
赵伏虎叹息道。
我不承认!您威名如此之胜,根本无须搞这些手段!将臣摔帘出去了。
真是年轻啊。
看着帐门口,赵伏虎摇了摇头。
……月遥,我随你出征。
第二天一早,赵将臣来到我的身边。
现在还不用我出征。
我笑了笑,这两天我们要打两天败仗,连退六十里,但又不能全败,要有胜有败,还要收集到五百件敌军的军衣,这种指挥我可不会,所以赵大将军让张将军在指挥呢。
为什么要敌军的军衣?他不解。
我自有用处。
……两天后,我军果然败了六十余里,探子也查清了琼军现在最大的军中补给粮仓临曹的情况,终于到我出场了。
我挑了五百军士,带了数十车美酒、牛肉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