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道 by 紫烟 >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2025-03-30 08:39:12

乒——嘭……正午,在芳国清珑街上,鼓乐齐鸣,大红鞭炮响彻云霄。

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大排场?听到鞭炮声,爱热闹的人们围拢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不清楚,只知道这些鞭炮是拢翠阁命人放的。

拢翠阁?难怪这么大场面。

我还说呢,大中午的在这条街上放鞭炮,哪家酒店这么威风。

要是拢翠阁,也难怪大家都给面子。

芳国是商人之国,自然各条街都很热闹,但要说最热闹,当属清珑街。

赚了钱,自然要有地方花,这条街就是个花钱的地儿。

沿街的是很多家酒楼,楼下与一般酒楼没有分别,楼上是雅座,常年有一班亮丽女子,有些对着街上挥动汗巾子招徕客人,有的陪客人喝酒吃饭。

她们多是二十来岁的年纪,吹拉弹唱无不精的。

这些女子大多是年纪大了,从妓院里退出来的。

清珑街上最大的特色是,这些酒楼都有后院。

这些后院,到了晚上便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后院里分成了一间间大小不等的房间,里面住着的都是青春年少的妓女。

晚上,她们出来见客时,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拢翠阁是清珑街上最大的一家酒店,壁间青石砖,镌镂缠枝莲花纹,墙头为流云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屋顶都是琉璃瓦,映衬着曲尺朵楼,朱栏彩槛。

酒楼与后院之间隔着一个人工挖出的水道,飞桥栏槛横跨而过,珠帘绣帐,灯烛晃耀,水中是石制莲花座,每一座中都放着五色莲灯,而他阁中住的,也都是艳冠一方的美人。

人越聚越多,在拢翠阁前几乎组成了人墙。

这时,远远的走来了两排各十个青衣小童,一手提着小小红桶,另一手掂着一朵丝绒牡丹,一边缓缓走着,一边把牡丹伸到桶中浸湿,再把花取出来,甩向地面,不让地上扬尘。

人群也开始骚动起来,人们争先向路边挤。

小童之后,十辆马车缓缓行来,再往后,是二十个丽妆女子,托着装了水罐、果子、掌扇、缨绋的金盘开路,最后,十二个壮汉抬着一顶可坐六人的朱红轿子向拢翠阁走来,渗金铜铸云凤花朵的顶子,四面垂绣流珠,白藤间花,栏槛都缕了金花。

到了拢翠阁大门前,轿子被轻轻放了下来。

轿门动了动,跳出一个红衣男子,十八岁上下的年纪,长得非常清秀。

他看看四周,笑了:公子,到了。

大家马上瞪大了眼睛盯着轿门。

轿门又动了,这回跳下来是一个眉目清扬的绿衣男子,也是十八上下的样子,下轿后就走到一边,半掀起轿帘。

接着,一只白玉般的手扶住了轿门,又过了一刻,才走出一个清雅高洁,气宇轩昂,恍如画中走出的人物。

这并不是一个脂粉气味的男人,可眼波流转间却可倾城……他看了看四周,接着露出一个笑容——是唇边浅笑,眉上轻愁。

(事实上应该简称为——苦笑)旁边站着的拢翠阁老板方星迎上来,拉住那个男子的手:麝月,你可是来了。

快进来吧,房间早已经备好,香都熏了三遍呢。

来人呀,快把马车上的东西抬进去!被拉住的男子眉头一皱,正要说话,旁边的红衣男子却抢上了一句:可是龙涎香?我家公子从不用别的熏香的,嫌俗气。

当然,当然!说着,一行人走入拢翠阁。

芳国本就不大,这下更是炸开了锅。

到处都传说着那位公子多么的恍如天人,芳国的大富豪们摩拳擦掌,都准备去拢翠阁一看究竟,消息灵通人士探得,来的三个人,红衣的叫摇红,绿衣的是沁绿,都是最后那个人的仆人,而最后出来的那个是叫麝月的清倌。

这几个人是拢翠阁老板从谷国重金请来的,听说本要归隐的,方老板为了不久后的升龙节硬是请了来,他们只在芳国逗留一小段时间。

而此时,在拢翠阁的事件中心人物……梦诗,你看看,搞出这么大的排场,被人认出来怎么办?最后要怎么收手?别喝了,你到底怎么想的!我劈手夺下梦诗手中的茶杯。

你这就不懂了,排场越大,越叫人好奇,来的人就会越多,到时候探听消息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引起怀疑反而会小,你想,大家都知道要隐藏身份,知道要悄悄的行事,我们这么大张旗鼓,反越容易隐藏。

还有哦,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好的。

越是看不清的,越是美的。

我们的大戏,还没有唱完呢。

梦诗莞尔。

你这是明摆着整我吗!还有,你知道的,我可是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到时候你要我怎么办?我重重拍下杯子,瞪着他。

不怕。

墨韵不是会易容吗?大不了让我们俩换个装就行了。

而且啊,我都吩咐好了,你的表演我们俩一定要陪同,而且表演一定是在纱帐后。

隔着一道水已经很远,再加上一道纱帐,绝对看不清人的。

弹琴下棋,我和墨韵都可以代劳。

梦诗很是镇定,对吧,墨韵?我想是没有问题。

墨韵点点头。

我长叹一声,反正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只得由他。

傍晚,拢翠阁人满为患。

麝月公子什么时候出来啊?性急的,已经叫出来。

听到呼声强烈,拢翠阁后院正中大厢房的门开了,走出的是摇红:各位,对不起,我家公子今天累了,不见客。

有听闻芳国两大寺清风观、龙华寺,是一等一的福地,这两天我家公子要净身沐浴,分别拜访,待到拜访结束,自然会见客。

说完,他向前面作揖,然后又关上了房门。

麝月公子去清风观是在第二天的酉时,十二个青衣小童执了红纱珠络灯笼开路,两边请了人好言清道,与人群格开十几米,乘的还是那顶大轿,人却换了天青色的衣裳,一把湘妃折扇不离身边,临走时还捐了百两的香火。

至于去龙华寺,则是第三天的酉初了,和去清风观一样的排场,只是换了素白衣裳。

大家都知道他还不待客,可拢翠阁的人气仍是旺极,夜夜高朋满座,惹得同街的其他店家艳羡不已。

第四天,麝月公子终于要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