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镇,位于永安城东郊三十里左右处,是碧落和锦绣边界最近的一个繁荣大镇。
在十五年前,闵苍即将灭亡的时刻,由于奸相李木原贪财卖国,巧言怂恿当时的闵苍亡国帝萧彻开放七星镇和永安城做大型通商城镇,以显示闵苍的大国风范。
这场引狼入室的举动虽然受到当年的那场海难影响滞后了些时日,之后竟然还是被执行了。
一开始两国确实彬彬有礼,倒也繁荣昌盛了些日子。
逐渐的,偶尔就会有碧落商人无故被杀,甚至货物被抢掠的事情发生,并且案子报到闵苍官府,都是悬而未决。
碧落使节以需要保护本国商人货物为由,向景帝萧彻要求派驻少量护卫队至七星镇。
被贬至永安城做督军的定国侯夜清远知道后,从军事上考虑自然是极力反对。
无奈那时的夜家已经危在旦夕,人微言轻,过多的谏言反而加速了朝廷对夜家的打压。
所以,在以李木原为首的一帮佞臣引导下,景帝同意了这个愚蠢的要求。
最终导致了碧落军和当地民众的诸多冲突,也导致了气急一时的夜清远私自打击碧落军的无奈行为。
直至最后定国侯无奈反叛,自立成了永安王,永安王灭了闵苍朝,成了现在锦绣的开国皇帝永安帝。
这是七星镇老居民几乎皆知的一段历史。
然而七星镇这个于军事或者商业都很有利的地域,在那些年的内乱中却被碧落圈走了。
虽然建立锦绣王朝后,夜清远强势的声明总有一天要收回故土,却无法不顾及七星镇成千上万的锦绣平民。
因此,尽管在锦绣五年,王朝初定时候曾增兵永安,却迟迟没有用武力收回。
也因此,锦绣和碧落之间的外交一直都处于僵持状态。
一度的,连曾经开拓的边境通商领域也封锁起来。
直至三年前,碧落国王再次遣使至锦绣帝都长安,送上了诸多碧落奇珍异宝,并且言辞恳切的要对七星镇的归属进行合约谈判。
虽然因条款利益关系一直没达成一致,却让碧落和锦绣的邦交恢复了温和平稳。
所以,七星镇这个地方,属于一个相对奇特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是锦绣人,却被碧落驻军下属的幕府管理,十几年来与碧落通婚的人越来越多,无论在穿着打扮还是礼仪上,这里的人都进行了融合。
永安帝特意颁令,凡是七星镇三代以上有本国文牒的,均可自由出入永安城,进行通商和探亲。
与碧落通婚的人家,需另外报备至永安府司农处,审核后发放通行证明才可出入。
所有出入者在每天城门关闭时刻必须出城,若有逾时不归者当乱党诛之。
同样的,碧落驻军幕府也同意永安城及周围城镇进入七星镇交易货物,探访朋友,不限时间出入,却必须在出入时报备文牒证明。
这样繁琐的通行政策,非但没有让七星镇冷清起来,这么些年下来七星镇反而成了越来越大的商业性城镇。
就连锦绣和碧落的其他城市商人,也会定时的去七星镇交易。
正因为七星镇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商业效益,两国都想力争最大权益,却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共同得利。
七星镇最出名的就是绣品和织染,比起原来保守的单个家庭加工,繁荣起来后的七星镇,街上林立的都是布庄商行。
守着一家小店铺,静等其它城市的商家上门批量进货是他们现在的操作方式。
自然的,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规,在织染业要论大家风范,孙家的云锦是其他小店小铺无法比拟的。
要说孙家做布庄的历史,没人确切知道,但全七星镇的老辈人都知道,整个七星镇的第一家布庄是孙家开的。
而百年老字号红庄这个招牌,大江南北的纺织行业几乎是无人不知的。
业界后起之秀见到孙家的招牌,总是要礼让三分。
每年的乞巧节,除去常规女儿的乞巧方式,七星镇最大的特色就是拜七姐了。
传说当年七仙女下凡爱上凡人,并且教了人们天庭的纺织方法,人们才能织出各色美丽的锦缎布匹。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一部分。
而名贵的云锦据说就是七仙女亲自制作而成的,因为工序繁琐,若非手巧之至的人都难制成。
为了感谢七仙女带给人们的纺织工艺,凡做织染行业的都是把七姐像当做神灵供奉的。
在乞巧节这天凡是做布庄生意或者喜欢纺织的妇人女子,都要拜七姐像以示谢意,同时也有期望七仙女能赐予自己巧手织出更美锦缎的意思。
今年,带领众人拜七姐像的,自然还是孙家的当家人孙婆婆。
孙婆婆今年已经七十三岁,满头银发盘成高耸的望月髻,双目松弛却炯炯有神,一身正统的祭祀礼服和手里拄着的蟠龙拐杖威仪尽显。
身边扶着她在礼拜时起伏的依然是一身红衣的蒙面妇人,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妇人叫红娘,是孙婆婆失散多年的女儿,在十五年前被寻回,因为夫家遭难独自带着女儿和孙婆婆生活在一起。
因为孙婆婆的两个儿子都早夭,半路被寻回的红娘也许就是红庄下任正统的当家人。
因红娘总是蒙面出现,孙婆婆对外称红娘的脸在夫家遭难时受了伤,所以才不想以真面目示人。
这些年来红娘帮忙孙家打理红庄事宜,事无巨细,竟是面面俱到,让一些开始还对她的身世揣测不已的人们都钦佩不已。
所以当孙婆婆在拜完七姐像后当众宣布由红娘来接手孙家当家人的时候,人群响起了大片掌声和呼声。
倒是站在最近处的红娘本人好像很诧异的样子,虽然看不到她的表情,人群却被她怔忪半天了无言语的姿态安静了下来。
红娘,你可是不愿意吗?一旁的孙婆婆转头微笑着对蒙面的红娘道,隔着面纱,近处的孙婆婆将红娘的诧异一览无遗,心中响过微微叹息,却坚定的对她点点头。
红娘自是不敢推诿,然而娘现在身体健壮,长命百岁也是指日可待,红娘不敢……未等红娘说完,孙婆婆摆了摆手打断了她后面的话。
转身离开她的视线向人群再次开口。
小女虽然如此恭维,老婆子到这个时候还是让贤的好,今日大家都在,权当是个见证,我孙家人丁削薄,也就不再举行家礼授权。
以后一切红庄事宜都有红娘处置,还望大家看老婆子薄面,怜她孤儿寡母,一切请大家抬爱了!孙婆婆说完,双手按着拐杖向人群鞠躬致意,人群立马嘈杂起来,一边的红娘立马扶住了她。
人们也都七嘴八舌的开始向红娘和孙婆婆道喜——祝福孙婆婆安享晚年,期待红娘更上层楼!对于妇人当家,要是放在别家或许会有诸多口实,但祖辈织染的孙家,女人当家的很多,众人也就习以为常。
所以当红庄的人们簇拥着孙婆婆和红娘离开,散在各处的人们还都在谈论红庄新当家将有什么作为!七星镇,孙家老宅内院。
被两个丫鬟换下沉重礼服的孙婆婆长舒了口气,红娘适时的递上温度正好的茶水,孙婆婆轻轻用杯盖划了划杯子里的君山银针,轻轻吹了口气。
一根根银针般的茶芽摇摆着甚是好看,象征性的轻缀一口,顺手放在一边的桌子上,挥手示意丫鬟们出去。
室内只剩下了红娘和孙婆婆,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气氛一时有点诡异起来。
正当红娘有点惶恐不安的时候,孙婆婆徐徐开口道:你可是疑惑我今日为何在人前这般就把你推向了家主的位置?红娘惶恐!你惶恐的是我会让你做红庄的主人,还是惶恐这样的身份不便于于进行你的大事?婆婆,你知道什么……红娘听着孙婆婆不急不慢的问话,惊慌的退了一步,愣愣的跪了下去。
孙婆婆直视着跪着的红娘依旧慢声细语道:我知道?我知道什么?你不是当我真的老眼昏花了吗?红娘不敢!不敢!好个不敢!那你告诉我你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孙婆婆站起来厉声道,一手拍在刚才放茶杯的桌面,杯子一个翻滚,掉在地上摔的粉碎,茶叶和茶水溅了一地!一片杯子的碎片砸在跪着的红娘手边,红娘的身子一抖,惊恐的抬起了头,直视了一眼孙婆婆锐利的眼神,立刻转了过去。
看着默然不语的红娘,孙婆婆缓缓坐下来,再次徐徐开口:君山银针,外形芽头壮实笔直,色泽金黄光亮,内质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明澈,滋味甘爽。
具有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祛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抗衰老的功效。
红娘,可惜了你泡的这碗好茶啊!听着孙婆婆悠然的念出这道茶语,不知道的人也许以为二人正在品茶聊天,而跪着的红娘却忽然浑身哆嗦起来,冷汗瞬间浸满了后背。
双膝疾行到孙婆婆脚下,双手抓着孙婆婆的脚腕,大声恸哭起来。
婆婆!原谅我!红娘只是一时入魔,婆婆……我是不是没告诉过你,孙家除了善织染,最擅长的还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