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客传说 > 第二卷 第61章 删不掉的文件夹(中)

第二卷 第61章 删不掉的文件夹(中)

2025-03-30 08:40:04

呵呵,不就是个删不掉的文件夹么,怎么什么都往黑客身上推呀。

许毅有些苦笑不得。

颜玉用的操作系统是win95的,所以偶尔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很正常的。

通常情况下,只要等上一会儿,和这个程序有关的进程关掉之后就可以删除了,或者,重新启动一下电脑即可。

于是,许毅刚脆让她重启。

过了一会儿,颜玉回复,那个文件夹仍旧删除不掉。

好,我看看。

你在系统中开一个BC服务端,设好密码。

BC软件本来就是一个远程控制软件,开服务端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这样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控制系统,所以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别人不能随便利用这个来控制自己的肉鸡。

将这个软件用作正途,它就是网管们的好帮手,可以很方便的远程管理服务器,而黑客们又可以将其当成木马用,开后门,远程控制目标系统。

当然,如果是黑客用这个软件,就得先突破对方的系统,让服务端在里面先运行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而现在许毅想控制颜玉的系统,自然不用自己再去入侵,只要叫颜玉开这个服务就行了。

服务端已经做好,颜玉发来了密码,许毅用BC客户端连上了她的系统。

很快,颜玉的系统桌面出现在许毅的显示器中。

许毅看到,小姑娘的系统还被她打扮得挺花哨的,桌面壁纸是一典雅清新的中国画,葱葱郁郁地一片绿竹。

桌面上的图标也不是很多,只有几个常见的快捷方式,许毅注意到,其中有一个黑客学院网页的快捷方式,另外还有个DOS快速入门教程的快捷方式。

看来小姑娘还在努力学习黑客知识,许毅有点惊讶她的热情还没过去。

这时,他又想起以前自己答应让她实现成为黑客的梦想,编写一个黑客工具套装给她,却把这件事给忘了。

心中有些歉意,不过BC软件本身具有大部分功能,许毅只要再加上几个就可以了。

心下决定尽快把这个给做出来。

许毅还是用飞飞和她聊天:哪个文件,你用鼠标指示一下。

许毅从她共享的桌面看到,消息立刻传到了她那儿。

她移动鼠标,获得了系统的控制权,然后打开D盘的一个文件夹,找到一个名为test文件夹,进去,里面有个叫aa……的文件夹。

颜玉的鼠标在上面动了动,然后她在飞飞里面输入:就是这个。

接着,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她对其进行了删除操作。

弹出一个带红叉叉的警告框系统无法删除文件:无法读源文件或磁盘。

许毅看到这里就笑了,这个东东实在是太熟悉了。

心中疑惑,小姑娘这里怎么出现了这样的文件夹?难道真的是别的同行来光顾过她的电脑?这个文件夹是个特殊的文件夹,并不能这样简单地删除。

许毅上次获取欧若拉的照片的时候就用过一次这个方法。

利用的正是windows系统的一个小BUG,这个BUG直到window XP系统的时候还没有修正过来。

许毅回复:这个文件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小玉儿:就今天啊,本来我想清空这个文件夹的,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许毅想了一下,心中突然一动,想到刚才看到的颜玉桌面。

XYZ:这个文件夹不是你建立的吧。

颜玉在那边想了一会儿,这才回道:喔,我想起来了,我前两天练习DOS命令的时候,好像建过这样一个文件夹。

这个消息刚发过来,她又发了一条:就是那个MKDIR命令。

许毅微微一笑,没想到她随便练习个命令就碰到了这个BUG.而以前,这个BUG是他调试程序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经过一番彻底研究,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个BUG,而且还能够将其运用到黑客入侵活动中来。

另外,小姑娘自学DOS命令让许毅也很高兴,所以他决定将这个BUG详细跟她解说一下。

XYZ:知道过RMDIR么?小玉儿:看上去很熟悉,印象不太深了,等等,我看看资料。

倒!看来小姑娘对这些命令的掌握还和肤浅。

很快,颜玉就有了答案:知道了!是删除文件夹的命令。

XYZ:是的。

你不要用鼠标右键的删除,也不要用键盘那个DELETE键,试试用这个命令,在DOS窗口下删除那个文件。

小玉儿:这样就行了?我试试看。

许毅从共享桌面的那个窗口看到,颜玉调出了DOS窗口,然后来到那个文件所在的目录,输入命令RMDIR aa……,回车之后,接过显示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小玉儿:不行啊,毅哥哥。

XYZ:呵呵,用这个命令‘RMDIR aa…\\\\’颜玉按照许毅给出的命令运行了一次,果然发现那个文件夹被删除了。

这下把她乐坏了。

小玉儿:毅哥哥,那个文件夹不见了!XYZ:嗯。

见许毅并没有多说,她很快就询问起原因来:这个命令的格式不是后面直接跟文件名吗?为什么后面还要多加上一个点和一个反斜杠呢?Hoho,小姑娘有前途,有小黑客的潜质。

许毅就是在等她询问。

呵呵,小玉儿,我跟你说,你刚才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微软windows系统的大BUG.许毅为了鼓励小姑娘,特意夸大了一下。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BUG也算是不小了。

许毅正等着小姑娘的欢呼雀跃,结果等来了一句让他有晕阙感的问题:毅哥哥,什么叫BUG呀?许毅一口气睹在了胸口,原本准备的一番说辞暂时用不上了,只得给她讲解起BUG的意思来:BUG在英语中是‘臭虫’或者‘虫子’的意思,用在计算机领域中,就是指一些隐藏在系统或程序中的缺陷或问题。

对软件公司来说,这是个不好的东东,会想尽办法将其修复,但这却是黑客们的最爱,因为利用这些BUG,他们往往可以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来。

说起BUG这个词汇的起源,还有一段典故。

那是在第一代计算机的时代,那个时候的计算机都是由许多庞大且昂贵的真空管组成,并利用大量的电力来使真空管发光。

可能正是由于计算机运行产生的光和热,引得一只小虫子(Bug)钻进了一支真空管内,导致整个计算机无法工作。

研究人员费了半天时间,总算发现原因所在,把这只小虫子从真空管中取出后,计算机又恢复正常。

后来,Bug这个名词就沿用下来,表示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的错误、缺陷或问题。

与Bug相对应,人们将发现Bug并加以纠正的过程叫做Debug,意即捉虫子或杀虫子。

有人将其翻译为臭虫,但程序员们还是喜欢直接用BUG这个词。

―――――Ps:1945年9月9日,下午三点。

哈珀中尉正领着她的小组构造一个称为马克二型的计算机。

这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一种电子机械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

哈珀的小组日以继夜地工作。

机房是一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老建筑。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房间没有空调,所有窗户都敞开散热。

突然,马克二型死机了。

技术人员试了很多办法,最后定位到第70号继电器出错。

哈珀观察这个出错的继电器,发现一只飞蛾躺在中间,已经被继电器打死。

她小心地用摄子将蛾子夹出来,用透明胶布帖到事件记录本中,并注明第一个发现虫子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