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二卷 烈火乾坤 第125章 牺牲

第二卷 烈火乾坤 第125章 牺牲

2025-03-30 08:40:25

李贤一席话说完,众人表现不一。

有些人面露醒悟之状,认为李贤说的在情在理,大有醍醐灌顶的感悟。

另有一些人认为李贤这不过是歪理邪说强辞夺理,大不以为然一脸不屑。

武则天却在台上长嗯了一声:李贤,予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是在说,裴炎无反心是其一;裴炎不可杀,杀之则绝人望是其二。

第一条我们暂不讨论,单说这第二条……我震震朝纲,难道还要向一个逆臣低头吗?这岂不是正中了他的计,被他所要挟?母后息怒!李贤急道,皇儿并非此意。

母后居于上位,当从全局来思考利弊。

放眼当今之天下,谁也威胁不了朝廷,朝廷也没有必要向任何一人低头。

可是,裴炎并非有意要挟朝廷,他的出发点……包含太多的私心。

此话怎讲?武则天的声音里透出些许疑惑。

同样的,其他人也纷纷惊疑的看向李贤。

李贤拱手拜下来:余下的话,母后何不宣裴炎上殿来亲自问说?相信由他亲口来说,好过皇儿替他代言千万句。

言之有理。

武则天当即拍板,传,裴炎上廷!刘冕和明这一对扩音喇叭又发挥作用了——传,裴炎上廷!刘冕心中暗忖:我明白这些日子以来一直玩失踪的李贤去哪里了。

一是去游说裴炎,二是有可能去了关陇,说服那边的仕族门阀……若非一切准备妥当了,武则天哪敢冒险让李贤出现在朝堂之上?今日这一场大戏,当真是布局精妙配合得天衣无缝啊!许久,裴炎被几名千牛卫卫士押上了廷来。

他穿一身干净的白色囚服,手脚上也没戴镣铐,看来也没有受过刑。

只是想比于以往的奕奕神采,如今的他显得颓丧萎靡了许多。

裴炎眼睑低垂闷着声儿走到金銮殿前。

也没有转眼去看过谁。

然后不声不响的拜倒在堂前,以头帖地,也没有呼喊什么皇帝万岁。

一旁明怒言道:大胆裴炎,入朝觐见竟敢不施礼!裴炎跪直了身子,眼神平静的瞟了明一眼,冷笑一声淡然道:裴炎之忠。

在于心;纵然千万言语亦无法诉尽。

既是将死之身,又何必拘泥于俗节。

若要杀伐,那便动手吧!你……!明气岔,脸一阵红一阵白。

这样的抢白实在让他这个殿前中郎将太没有面子了。

明你退下!龙椅上地李旦发话了,裴炎,太后在此、朕在此,你蔫敢如此无礼?罪臣知罪。

谢陛下斥责。

裴炎古怪的又拜倒下来,这才喊道。

罪臣裴炎拜见陛下、拜见太后。

裴炎,予问你。

珠帘后的武则天发话了,多少有点怒意,你一口一个罪臣自称,可知罪在何处?裴炎抬起头来,目视珠帘:罪臣无罪。

只因入狱便看似有罪。

其实,罪臣只有恨。

大胆!武则天怒了。

厉声斥道,朝堂之上岂由尔肆意狡辩!母后请息怒!李贤急忙上前拱手一拜:母后何不问问裴炎,他为何有恨?哼……武则天有些恼怒的长哼一声,裴炎,道来。

那罪臣便说了。

裴炎也不急,悠然说道,罪臣是先帝指派的唯一辅政大臣,当朝首辅。

但太后废黜庐陵王,又幽禁当今皇帝亲自掌政,朝政尽归于太后。

让罪臣的首辅之位如同虚设。

扬州徐敬业谋反,张打地是反对太后专政的旗号。

罪臣虽然没有与他同谋密叛,但也想借此形势逼太后还政于皇帝。

这样一来,罪臣的首辅之位才会稳固。

罪臣当时以为,太后会为了一时权宜而暂且退避。

不料太后心志坚决、雄心万丈,没有丝毫的妥协。

说到这里,裴炎作慨然工叹后悔状:是罪臣太小看太后了……罪臣当初,的确是想趁势要挟一下太后,想让自己的首辅之位稳固。

不料……哎!功败垂成。

不过,微臣至始至终没有做过违背朝廷、与徐敬业同谋勾结的事情。

否则。

以裴炎之智要在暗底里搞什么勾结,自然神不知鬼不觉,哪里会如此愚蠢的跳出来被太后拿下治罪。

说到底,罪臣不过是想来一招借刀杀人,逼着太后退位还政。

最终地目的是为了让巩固罪臣自己的当朝首辅之位。

这段话说完。

朝廷之上立马就炸开了锅。

这……实在太惊人了!堂堂的当朝首辅、世之贤良,居然当众说出这样的话来。

简直就是惊世骇俗!谁能相信堂堂的裴炎在那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想地只是自己的一己之私利?如此幼稚、如此愚蠢!刘冕也有些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简直不可思议。

这难道是裴炎的真实目的和用心吗?不,绝对不会!与此同时,有好些人也向裴炎投去不可置信的眼神。

肃静!武则天怒意盎然的嗓声传来,满堂顿时肃然。

裴炎,你好大胆!武则天怒声喝道,国难当头,你这个当朝首辅不思退敌救难,居然还想着谋一己之私!你可知罪?!罪臣无罪!裴炎还犟上了,跪得标直拱手朗朗道,罪臣以为,当时太后如果退政还朝,徐敬业就可以不攻自破。

兵者凶器,如今虽然平定了徐敬业叛党,然扬州之地伏尸千里民不聊生,岂是仁者所为?所以,罪臣以为,罪臣只是在政见上与太后及诸位朝臣不合,并没有做出卖国求荣与通敌叛国之事。

纵然当时仍有私心,却从未想过损害大唐的利益。

因此,裴炎自认无罪!武则天大怒:你如此刁难威逼于予,还说无罪?罪臣说了,罪臣只有恨!裴炎当仁不让针锋相对的顶了回去,罪臣只是对太后有私人的怨恨。

因为太后剥夺了罪臣地当朝首辅之权、而亲自执掌一切朝政。

罪臣感得失落。

彷徨,才有了当日之举。

但是,罪臣的底线是不伤害到大唐的利益。

当初如果太后肯还政于皇帝,今日徐敬业一样可平定,说不定损失还更小。

放肆,鬼扯!一旁武承嗣大怒难消再也忍捺不住。

跳出来大声道,太后,此人信口雌黄对太后恶意中伤,当速速杀之以肃清朝堂,勿要让此人像疯狗一样继续在朝堂之上叫嚣!另有几人也愤怒的冲了出来,一起大叫杀了裴炎。

李贤站在一旁,冷汗直流。

刘冕也捏了一把汗,心忖这李贤和裴炎合计的。

怎么是这样一出苦肉计,在挑战武则天忍耐地极限吗?武承嗣,你住口,退下!武则天怒喝起来。

武承嗣等人顿时吓得一下就懵了,个个惶然的眨巴着眼睛退回班列,纷纷惊恼的想道:今天这事儿这是怎么了?我们这不是在帮太后吗,她怎么?……刘冕却是心中一喜:这事儿有门了!武则天终究是老辣的政治家。

在大是大非面前。

定然有着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裴炎,如此说来,你当初一切行为只是为了表达对予地不满、对予进行要挟以夺回你首辅大权地目的,对吗?武则天话中的怒气消去不少,显得异常的冷静。

是。

裴炎答了一字,面沉如水目不斜视。

静……武则天静了半晌,没有说话。

朝堂之上也没有人再敢搭腔,都在拭目以待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好,很好。

裴炎,予今日终于看清了你地嘴脸和用心。

武则天朗声道。

予同样对你有怨恨,不过,予不会因为这种私人地恩怨而杀你。

予立于天下之巅,看的是天下大局。

杀你太过容易,一小卒足矣。

如此却没有丁点地意义。

裴炎,予非但不杀你,还要继续用你为官——陛下,予今日就当着满朝大臣地面,代裴炎向你求情。

予请求你,赦裴炎之罪。

任命他为崖州司马。

母、母后,这……李旦一时有点愣了,脑筋里还没捉摸过来她这打的是什么算盘。

刘冕的心却砰砰的跳了起来:高,实在是高啊!!李贤高明!裴炎高明!武则天更是高明!事到如今,方才能够看出李贤与裴炎这一出苦肉计的高明之处。

裴炎同样的对太后宁折不屈。

但是他却十分委屈的将当日之事。

说成了是出于一己之私地愚蠢作为。

这样,既符合他的立场。

又能顺理成章的和被人所理解。

只是,熟知裴炎人品的人,才会为他大声叫屈——因为裴炎根本不是这种人!他是堂堂的首朝首辅、有着国士之风的忠良啊!如此自认小人,该要背负多大的耻辱和冤屈?刘冕看了看李贤的表情:眉头皱起,眼中尽是凄迷与悲壮……原来,这果然是他与裴炎定下的苦肉之计!为了保全关陇门伐仕族,为了保住李贤,裴炎才做出了这样巨大的牺牲!这个牺牲,将让一向清正廉洁地裴炎从此背负世人的唾骂、从此成为背信弃义忘恩负义之徒、从此再也难以翻身甚至有可能背负永世的骂名!这对于一名国士来说,将比剥夺他的性命还要残忍!刘冕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徐徐的吐出。

李贤的双眉也渐渐紧锁,眼中渐有一丝泪花涌到眼眶边,不停的在那里打旋。

场面突然变得怪异起来。

许多人仿佛也看出了其中蹊跷,纷纷愕然、惊讶、同情、悲壮的看向跪倒在那里的裴炎。

诸如武承嗣等人,也愕然不解的瞪着他,眼神中写满不可思议。

在他们看来,为了别人而做出这样地牺牲,会有什么值得的?李旦一时愣住了,身后武则天又道:陛下,你可愿成全予的这一番心意?啊?皇儿……皇儿一切听从母后钧命行事。

李旦这才回过神来,干咳一声道,裴炎,你如此大逆不道居然敢要挟在后并妄图对其不利!朕本不待饶你,但太后以德报怨为你求情,朕……朕就法外开恩,贬你为崖州司马。

即刻离京上任,不蒙传唤不得入京!罪臣——领、旨、谢、恩!裴炎大声应诺,拱手拜倒。

在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方才站起身来。

他的表情,一如当日的平静。

身影,也一如当日地沉稳。

步伐,也一如当日地轻盈飘洒。

一步步,缓缓的,在众人千奇百怪地眼神逼宙之下,往朝堂大门走去。

他的脚下,会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没有人能知道……刘冕凝神看着裴炎的身影,唯一能确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李贤成功了,他能保住性命了;关陇仕族得以保全了,虽然他们违心的向太后投诚并牺牲了一个裴炎。

武则天的这一手以德报怨玩得太狠了。

裴炎自作小人自暴其短,给了太后一个很好的台阶下并做下一大笔人情、在天下人面前也做出了一个胸怀宽广的高姿态来。

她太划算了。

虽然她刚才一会儿还在怒气冲冲的大骂裴炎,可是在她心中,会不会对李贤和裴炎充满感激呢?刘冕清楚的看到,两行眼泪顺着李贤的脸,无声的流落。

而他只是拱手低头立在那里,纹丝不动宛如千年的古松。

刘冕心中慨然长叹:这就是政治,吃人不吐骨头的政治。

多少人在政治场上不择手段踩着无数人的尸骨往上攀登,又有多少人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作出无畏无惧的牺牲?谁对,谁错?谁又能一语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