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三卷 铁血鹰扬 第219章 岂曰无衣

第三卷 铁血鹰扬 第219章 岂曰无衣

2025-03-30 08:40:25

火猊一点也不像是性格温驯的马匹,一脚踩中契力之后仿佛还不过瘾,一脚踏着他的胸口,另一只蹄子朝他脸上踏了下去。

笃笃的几声响,契力的脸顿时开了花。

这下恐怕他娘都不认识他了。

与此同时,受到如此重疮的契力哪里还能支撑得下来,眼睛暴出口吐污血,脖子朝旁边一歪就没了声气。

所有的事情,其实就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发生。

刘冕一戟格开了缠斗的摩咄,然后突然发招拿下了契力。

此时,摩咄就在离刘冕不到六尺之远的近处。

看到契力如此惨状,他心肝俱裂大声疾呼——大哥!然后丧心病狂的飞舞长枪,朝刘冕杀来。

刘冕一击得手,信心更足心态更稳。

相比之下,狂暴的摩咄枪法虽然更狠烈,但在刘冕看来,却是有了不小的破绽!刘冕眼角闪过一道犀利的寒光,连人带马不退反进,霸道凶猛的方天画戟朝前探出,一改当初的刚猛劲烈,宛如一条阴柔的水蛇朝摩咄的枪花之中刺了进去。

两兵相交,却不见碰撞,方天画戟上的两道月芽刀刃斜刺里抹了进去,在摩咄的手腕边绾了一道飞花——嚓嚓两声,摩咄的一双手腕居然齐根被切了去!这一招灵破双诀,终于被刘冕使到了极致!摩咄长枪连着手臂一起飞开,扯着喉咙仰天痛呼。

刘冕厉喝一声双臂飞抬。

方天画戟宛如一条游龙抹过了他的脖间。

哧——一声尖锐地刺响,摩咄的脖子凌空飞起。

一道血柱向上喷涌,洒出漫天血花。

那匹战马受了惊,嘶鸣一声载着摩咄的半截身子跑出一段,尸体才从马背上掉下来。

刘冕收回方天画戟按在马上,静静的看着兄弟二人的尸体,嘴角露出一抹残忍的微笑。

四方的唐军将士欢欣鼓舞,举起刀枪大声欢呼起来。

刘冕的周围,全不见了突厥将士。

只有自己人在大声欢呼。

城头之上,马敬臣抬起手臂擦了一下额头冷汗,眨巴着眼睛摇了摇头:神了,神了!……芙玉也是一脸惊愕:刘冕胜了。

以一敌二……瞬间力斩两名猛将。

若非亲眼见到,我是不会相信的。

黎歌仍是跪在地上祈求,这时仰起头来道:刘冕终于胜了吗?仗打完了?早着呢!马敬臣道,突厥有两万兵马。

虽然失了主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不是那么好收拾地。

这仗,至少要打到大半夜。

那还不活活累死?芙玉担忧的皱起眉头。

突厥人比我们更累。

马敬臣道,他们长途奔袭而来。

利在速战速决。

我军以逸待劳。

体力比他们充沛了不少。

要不然也不是这么容易占得优势的。

如今他们群龙无首,我军更多了几成胜算。

马敬臣四下环顾了一眼,招手唤来几名偏将:你们,将所有的守城将士都带出去,参加城外野战。

让代州刺史府的府吏和衙役们,来戒备城中治安。

是!几名偏将应过诺,点起城头兵马大步而走。

虽然城头只剩下了一两千人,但也是一股生力军。

如今占得优势之后再添新生力量,更加有利于夺取胜利。

刘冕斩了契力和摩咄后,稍事喘息了片刻。

依旧投入了战斗之中。

他明白,今天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这与以往的任何一场遭遇战都不相同。

不杀得一方完全倒下,这场战斗是不会结束地。

左臂仍然在鲜血迸流,刘冕无暇去顾及,只顾一路挥戟砍杀。

痛虽然忍得住,可这血流得却是有点心惊。

胡伯乐和几名近卫一直揪着心。

偷了个空撕破一段衣襟。

给刘冕做了个临时包扎止了一下血。

然后,马上又投入了战斗。

战阵之中。

再没了刘冕的一合之将。

他率领着中军的鬼龙兵王们,在阵中左冲右杀无可匹敌,将突厥人的阵角完全打乱。

所到之处人马辟易尸集成山。

刘冕已经不记得,自己亲手杀了多少人。

他也没空去想这些。

只是机械而麻木的杀、杀、杀!马敬臣等人站在城头都站得有点脚麻腿酸了,这场战斗仍是没有结束。

眼看着天色将晚,代州城前已是成了修罗炼场。

黄沙飞舞之间,隐约可见一层血雾在弥漫。

风中送来浓厚地血腥气息,令人闻之作呕。

芙玉和黎歌看了一天这种阵势,如今仿佛也吓得有些麻木了。

两双眼睛痴呆一般地看着城下战阵,一眨不眨如同着了魔咒。

马敬臣有伤在身体力不济,两名小卒替他搬来了大椅坐下。

他摇头叹道:我从军十七年,还从来没有见过今日的恶战。

可惜有伤在身不能亲自去体会……刘冕,今日这一战后,必然名扬四海威震天下!芙玉惊声赞道:杀一人者获罪,杀百人者扬名,杀万人者,是为英雄!如此气吞如虎的气概,实在少见。

刘冕,的确是非常之人。

马敬臣都没有去正眼看她,只是嗡声道:现在你知道,跟他斗是多么愚蠢了吧?那一身武功不说,他的智慧和胆略,是超越常人的。

芙玉无语以对,只是轻叹了一声将黎歌抱得紧了。

此时的刘冕,终于有点疲惫虚脱的感觉了。

方天画戟沉重无比,挥砍了这么长时间真有点体力透支。

再加上左臂本就受了箭伤,如今更是又痛又酸。

他带着中军兵王在阵中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个来回,如同铁锥穿豆腐一般在大战场上横冲直撞了无数次。

终于是累了。

于是,他带人停在了阵外稍事喘息。

这时他才发现,连火猊马都口吐白沫了。

自己的大腿因为在马鞍上磨得太过频繁激烈,也擦破了皮。

刘冕下了马来,感觉站在地上都有些晃悠站不稳。

火猊马更是如释重负地嘶叫了几声,喘起了长长地粗气。

刘冕将方天画戟插定在地上,走到稍高一点的地方眺望整个大战场。

天色渐黑看不得太远,可是耳朵却是能听得清楚。

起初势如山崩的狂呼如今弱去了不少。

入耳听到更多的,是惨叫和喘息。

唐军和突厥人。

都体力透支了。

相比之下落到下风的突厥人更加疲惫不堪无力支撑。

巨大的战场,想要完全网住两万突厥骑兵也是不大可能的。

已经有小股地突厥骑兵四下逃逸了。

这一点刘冕倒是不担心。

只要他们无法形成有生力量、不能聚成有规模地军队对黑齿常之和张仁愿构成威胁,就不打紧。

在这样空阔的战场之上想要完全生吞两万人一个不漏,那是不现实地。

刘冕的双腿有点酸痛而且情不自禁的发抖,他已经有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这是体力透支、用力过猛以后的自然反应。

他想,连我都累成了这般模样,一般的将士情况可想而知了。

这仗就算赢下来。

也是一场惨胜。

几名近卫在一旁喘了一阵粗气,这时上前来道:将军,你负了伤,不如现在就进城歇息疗伤吧?战局胜势已定,你也不必身先士卒再去冲杀了。

虽不用上阵。

我却必须留在城外。

刘冕指了一指胡伯乐掌着地那面紫青将旗。

将旗在此,众将士才不会失了精气神。

近卫们无言以对,只得退到了一边。

刘冕抬起左臂看了一眼伤口,流血算是止住了,可是血迹已干,将布条衣服和伤口都凝固在了一块。

包扎之处由于充血,如今胀得隐隐作痛有些发肿。

刘冕懂得许多野外求生和伤病急救的知识,这时倒也不着急。

稍等片刻后进城治伤,也是来得及的。

好在这箭头没有毒,不然那才麻烦。

这时。

代州的城门再度打开。

里面推出了十几辆车子,上面放着巨大的军鼓。

马敬臣双手拿着鼓锤站定在第一张车子上。

等所有地车子都摆定了,他一声大喊:擂鼓——砰通——砰通——整齐地鼓声震震作响,震荡整个战场。

这是唐军最后的冲锋令,开始了大围剿。

所有临近衰竭的唐军将士听到这通鼓声,发出嘶哑的巨吼声,奋起身体内残存的最后一点力量。

开始了最后的大决战。

刘冕叉着腰站在那里。

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连思考都费力,只盼着这场战争能早点结束。

然后一翻身躺下来,什么事情都不管好好的睡一觉。

到了第二天黎明之时方才结束。

当最后一名突厥人扔下长枪下马投降时,整个大战场突然变得一片死寂。

没有人欢呼。

因为所有的唐军将士都要累得趴下了,站着都想睡着。

代州的官员府吏们,自发组织了大约三千名青壮百姓,来负责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刘冕地近卫也早就请来了军医替他料理了伤口。

虽然很痛,但所幸没有伤到筋骨。

刘冕骑上了火猊,带着数十名近卫走在大战场上,看着唐军将士们押着一队队的突厥人往城中走去。

所有人都静默无语。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种麻木和疲惫到极点的神情。

战场四周,最多的就是尸体。

黄沙的土地被染作了红黑色,浓烈的腥味刺鼻难闻。

两名刺史府地官员骑马跑到刘冕面前道:刘将军,请进城歇息吧!余下地事情,交由下官来料理即可。

嗯,多谢。

刘冕淡然道,就麻烦你们打扫战场,最重要的是竭尽全力救治受伤地将士。

将军放心。

我等必定竭尽全力。

将军辛苦了。

快带将士们进城歇息吧!刘冕放眼四下看了一眼,刺史府的官史和衙役带着城中青壮,正在努力的收聚马匹兵器衣甲,救治伤员,虽是紧张却也有序。

于是骑马朝城门走去。

城门旁边,搭起了好几个临时的大军帐。

数十名城里的郎中和军中的军医,正在紧张的救治伤员。

许多受伤的将士被送到这里,依次接受治疗。

断手、断脚、中箭、受疮,不一而足。

有的人在轻声呻吟。

有地人咬着牙一声不吭。

还有的闭着眼睛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是活。

芙玉母女和城中的妇女们也加入了军医的行列,帮着给伤员包扎伤口灌洗疮疤。

黎歌不会做这些事情,于是搬着自己的琴走到了一圈伤员身边,对他们道:我给你们弹琴听吧。

或许听到琴声就不会那么痛了。

所有伤员的眼神,都被这个清丽的小姑娘所吸引了。

他们吃力地转过眼睛看着她盘腿坐了下来,将一面琴放到了膝上。

一声弦响。

清脆的琴声让众人耳目一新。

悠扬的曲调飘然而起,是一首军中常听的曲子《秦风*无衣》。

几名识得这首曲子的伤员情不自禁地和着曲调唱了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此时,刘冕正好骑着马走入城中。

悠扬地曲调和悲壮的歌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走到那一圈帐蓬旁边。

刘冕多少有点吃惊:黎歌坐在中间。

身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伤员,都在跟着一起唱歌。

也有人注意到了刘冕,想要行军礼。

刘冕急忙让他免礼,示意静静的听,不要打扰众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起,然后是一个凄厉的声音:四郎、四郎你醒醒、你醒醒啊!呜呜呜……众人惊诧的看过去,只见一名老兵死死抱着一个年轻的小兵,痛哭失声。

已经有一些人围了过去。

拉着老兵拍着他的肩膀在安慰,更有一些人跟着垂泪。

黎歌手中未停继续弹琴,眼泪却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染湿了面纱。

琴声愈见高亢,更多地伤员围了过来。

许多人的神情都很木然,但是情不自禁的张口跟着唱上两句后,眼睛里就涌出了泪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歌声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围到了这处帐蓬外。

跟着高歌。

那歌声。

仿佛就是在给刚刚死去的小兵送行。

这是一首,送给他和所有阵亡将士的镇魂曲。

刘冕朝前走出几步。

围在这里的将士们自觉地朝旁边让行。

那名老兵仍然固执地扑在儿子身上痛哭失声,其实他自己的左腿也被削去了一半,从膝盖以下全没了。

刘冕走到他身前,弯下腰来拍了拍他地肩膀。

其余的将士们也认出了刘冕来,一起抱拳道:刘将军。

老兵听到这一声抬起头来,老泪纵横的抱拳行了一礼:将军……他是我最小的儿子,今年才十七岁呀!他的三个哥哥,已经全都阵亡了!刘冕拍拍他的肩膀点一点头:不用说了。

你自己要保重。

说罢,刘冕伸手解下自己的战袍盖到了他死去的儿子身上,说道:你们是好样的。

你们是大唐真正的英雄。

老兵顿时痛哭失声,高高的拱起手扑拜到地上:谢谢将军刘冕的眉头耸动了几下,走出了人群骑上了马,也跟着唱了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许多围观的百姓和小卒也禁不住流下泪来,低低的哽咽。

歌声更大了,许多过往的将士和百姓,都跟着一起附合唱了起来。

渐渐的,从城头到城外,乃至整个代州城中,响起了这一首军歌镇魂曲——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直达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