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268章 冥冥定数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268章 冥冥定数

2025-03-30 08:40:25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冕变得异常的忙碌。

朝廷放大假,满城欢庆。

估计整个洛阳,最忙碌的人就是他了。

右卫大军的组建,说来容易做起来真是挺难。

大约五天以后,刘冕征调的人手一一到位。

宝城里多了个右卫卫所的临时衙门,让这个将军们办公。

在兵部侍郎张仁愿的帮助下,刘冕领着薛讷、马敬臣、李知士、魏升、魏晃一干儿将领,日夜忙碌。

从兵马人手的征调,到粮草器械的准备,全部都要从零开始。

乃至于军帐、铁锹这些零碎的东西,都要着手开始准备。

其实最难的,还是人手的征调。

武则天的出发点,是掌握关内最精锐的军队。

左、右卫从即日起,就要成为朝廷的王牌之师。

薛怀义是左卫大将军,可他完全不懂军事。

因此左卫也只是名头响的花架子,钱是花了不少,但估计多半落入了薛怀义的私人腰包。

对于这样的事情,武则天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是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但右卫就不同了。

刘冕已是青年将领中的杰出代表,他手上必须打造出真正的王牌铁军。

因此,丝毫马虎不得,武则天也时常过问盯得很紧。

因此,五万右卫大军人员的征调,成了一个繁琐又艰巨的任务。

关内州道州县的所有府兵,以及所有御林军,都成了考查对象。

于是这几天来,刘冕几乎没有在家里睡过,都住宿在了异地州县——外出点兵。

大唐天下由十二卫统领,一般时候十卫二分散于各道州的府里。

刘冕走遍了关内几乎所有的州县,亲自把关,征集精壮善战之士。

一般的府兵是平民里面挑来。

而刘冕手下的右卫,则是兵里挑兵。

马匹就更不用说了。

人手一匹是最基本的。

而且右卫多半是越骑,还都要好马。

一些府兵和卫所的将军们有点恼火。

手下仅有的一点强兵强将和好马,都给刘冕一手掳了去。

可刘冕一张太后和朝廷地大牌甩出来,这些人屁都没敢放一个。

就连坐镇神都南衙的武承嗣,也没敢对刘冕吱唔半句。

他手下的精锐骑兵,着实被刘冕掏了个空。

整整十天的时间,刘冕忙碌得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任何问题。

忙碌让他疲惫,但也让他充实。

先前一些日子的沮丧和颓废已然一扫而空。

眼看着太平公主的婚宴就要结束了。

一只威武雄壮的精锐之师。

也初具雏形。

两万余人已经集结在神都城外,驻扎安营。

剩余一些人马,是在临近西京地州县和以前长安的驻军中挑选出来的,等刘冕率军开赴到长安,就会一起前来汇合报道。

看到刘冕等人办事如此尽心尽力又有效率,武则天甚是欢喜。

对于这支右卫大军,她也报有很大的期望值。

她甚至下令将作监,打造了一支右卫专有的兵符:虎头符。

一般兵部下发的,都是铜鱼符。

这样一只虎头兵符,现今绝无仅有。

按照大唐军制的惯列。

兵符本该是存于兵部。

当遇有战事时,兵部下发兵符,由卫率将军与当地刺史或监军一齐堪发了,军队才可以调动。

可是这一回,右卫的征调做了一个特殊的处理。

虎头符被分成了两半。

一半在刘冕的手中,另一半,则由武则天亲自握在手上。

两块兵符合在了一处就是一枚特殊地玺印,由此玺印堪发军令、并有两块兵符合在一处遍示右卫大军。

军队方可调动。

别小看了这样的兵符。

这在冷兵器时代,信息的传递比较困难。

这样的兵符就是权威与军权的象征。

在军队里,一般都是认符不认人,符到令到,军令如山。

刘冕这样的亲勋将军手中拥有的半块虎头兵符,已是绝无仅有。

就算是黑齿常之这样的名帅,当年出征时也要等着兵部下发兵符给他授权,方才敢带兵行动。

否则就是违反制度,随时可能被人以意图谋反之名来弹劾。

刘冕手中地半块虎符,无疑标志着武则天对他的最大信任。

其实刘冕心里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以武则天的习惯。

撞破了他和太平公主的私情以后非但没有勃然大怒。

反而冷静得异常的准许他们私下交往,就颇有玄机。

在很久以前,按照刘仁轨的分析,武则天是很希望把太平公主培养成接班人的。

现在,不仅武则天自己需要在军队里取得绝对的支配权和将领们的忠诚,她也迫切需要自己初步内定的接班人,会有强有力地军事支持。

就这样。

刘冕成了不二地人选。

右卫大军。

应运而升。

想清楚这些以后,刘冕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

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城府如海精明过人的武则天,何尝不是一开始就让自己与太平公主暧昧不清?从安排他到长安缉拿薛绍,到看守公主,再到后来的放任他与太平公主私下相见。

一切的一切,顺理成章。

怪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如此与人暧昧不清,武则天心知肚明却不发作;怪不得二人合谋算计了武承嗣,武则天也装着糊涂睁一眼闭一眼;怪不得太平公主有任何事情,武则天总要安排刘冕来解决。

也能算是阴谋,也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总的来说,武则天、太平公主、刘冕,三人都各有所需,一拍即合。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包括刘冕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和太平公主之间真的会产生一些感情。

这让所有地事情,都平添了一些变数。

因为人地感情,是最变幻莫测最难以把握的东西。

这是一把双刃剑,谁也没有把握说得清楚,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样地事情。

国库里的钱粮器械,源源不断的运往城外,送进右卫大军的营中。

负责采给后勤的马敬臣,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连喝花酒地心思都没了。

刘冕自己则是穿梭于军营与皇宫之间。

处理着右卫所有的军务大事。

与整座皇宫喜庆的气氛相比,忙碌的刘冕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忙一点也好。

至少现在心态越来越稳定了。

太平公主的婚宴结束了,朝廷的大假也到期了。

这一在上朝,刘冕穿上了右卫大将军的袍铠。

这估计应该是最华丽的战甲了。

血红地战衣鲜亮刺眼,金黄的明光甲熠熠光辉,玄色金边白的披风战袍沉稳内敛又不失张狂与霸气。

细雕的虎头头盔,头顶钢尖,撒几点猩红缨芒。

卷云靴。

鬼龙刀,腰佩虎符,既华丽又威武。

更重要的是,很帅很拉风。

刘冕往朝堂上那么一站,着实最为显眼。

武则天把虎符拿出来当众秀了一把,让这玩艺儿有了公信力,从而也向天下人昭示了她武则天,已然手握兵权。

同时,正式公布了对刘冕的人事任命。

并着令他即刻赴西京上任,顺道护送太平公主夫妇前往长安公主府居住。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

可于三日后启程。

从左千牛卫大将军到右卫大将军,理论上说起来不过是平级高动。

可是同样级别的官职,权力大小却是天壤之别。

以前在千牛卫,刘冕手下顶多不过三五千人马,而且不能私自调动一兵一卒。

御林军就在天子脚下,谁也不敢任意妄为。

右卫大将军,麾下五万野战王牌,拱卫西京的最强有力的力量、关内最强的武力代表。

这显然是十支千牛卫卫率也比拟不了地。

更重要的是。

右卫是野战军,与御林军这样的中央警备团的性质截然不同。

这样的军队,对于将领的忠诚度要远高于对朝廷与皇帝。

要不然,武则天也不会煞费苦心的打造两块虎头兵符,将一半的兵权死死握在手中。

除非刘冕取得了全军上下所有将士地绝对信任与誓死效忠,而且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要命了公然造反,否则他就不敢任意妄为。

相互利用、相互钳制,政治无非就是这么回事了。

刘冕也见多了,认为武则天这样做无可厚非。

其实她也挺难。

本来她是后宫出身的女流之辈,虽然在政治斗争上有着炉火纯青的功力无人可出其右。

但是对于军事却有些陌生和拿捏不准。

她既想牢牢把握兵权。

又不得不依靠能征惯战的将军。

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也着实令她头疼。

在右卫的事情上,她对刘冕表现出空前的大度与信任,也是没有办法了的事情。

刘冕想到了一个问题。

其实,至从武则天打压了李氏皇族、关陇仕族,以及裁去了军队中的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等人之后,她急需提拔新的官僚将领为己所用。

每提拔一个人。

就是一笔投资一场赌博。

是输是赢。

则取决于她地眼光。

我刘冕地能力与潜力,无疑是武则天最看好的。

可是她无法确定我是否真的完全忠诚。

因此。

她不惜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这其中包括:最大程度的信任,与自己最宝贝的女儿:太平公主!短短的两三年之内,我刘冕从一介囚徒,一跃成了十二卫大将军之首、当朝最有实权地军方代表之一。

这仅仅是偶然吗?若非我早已了解这段历史地走向、顺应并推动了这段历史,恐怕非但做不到平步青云,便早就粉身碎骨了。

这其中的因果,很微妙,常常使人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地错觉。

但回头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的偶然。

也许武则天也并非一切智珠在握,她也只是在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在做着一切该做的事情。

她是精明的政治家,因此能够做出许多准确的判断与决定。

其实,历史人物的成败,并非处决于谁做得更对,而是谁更少犯错。

武则天在顺应时势,我亦在顺应时势,于是我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走到了一起。

虽然有着不同的目的与追求,但至少表面上,我们因为共同的利益而一拍即合。

就是这样。

说穿了便是如此简单。

在此之间,我刘冕与太平公主的感情,只是这一拍即合的附产品。

可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附产品会带来什么样地蝴蝶效应。

就没有人知道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刘冕基本上是和武则天在一起,商讨许多重要的军务与长安的政务。

虽然刘冕只是个右卫大将军,可实际上已是长安数一数二的人物。

大唐尚武,重军功,有实权的将军同时也就是朝堂之上最有发言权的政客。

长安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武则天也很谨慎。

在许多事情上,对刘冕反复交待。

同时。

还有一件重要地事情有待商榷。

老宰相苏良嗣已然八十多岁,年前就提出辞呈想要乞骸骨回家养老。

武则天一直不允,让他留守西京。

如今老人家身体当真不行了,武则天迫于无奈,也只好另派他人。

这个人选,并不太好定。

武则天与宰相们商量多日,都没有好的结果。

以前,西京留过的职务落在刘仁轨与苏良嗣的头上,统率军队的是张虔勖。

如今刘仁轨死了,苏良嗣要卸职。

太平公主显然看张虔勖不顺眼已被刘冕取代。

这一套官僚班子,要全部换人。

因此,武则天就不得不考虑太平公主与刘冕的意见。

于是,武则天让刘冕去袭芳院找太平公主,商量一下。

商定之后,再报知武则天裁定。

刘冕暗提一口气上来:去吧!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的!袭芳院,太平公主的新房。

一切布置仍未撤去。

放眼看来喜气洋洋。

刘冕也没有唐突,先请一个宦官去通报一声,说要来访。

在这里闲了十来天的太平公主听到这样地好消息险些跳了起来。

急忙命人拆去那些喜帐摆设,将院内打扫一净,自己也换上了最喜欢的一套盛装,细下打扮准备迎接。

武攸暨识趣的找了个借口,出宫游玩去了。

当刘冕出现在袭芳院门口时,满以为会有许多兵甲护卫、宦官宫女伺候,不料等着他的就只有一个老宦官邱大友。

邱大友笑眯眯的点头哈腰:大将军可算是来了。

快请进吧,公主殿下就在里面等着呢!刘冕暗自好笑。

如果我是来偷情的。

那便真是史上最强大的小三了。

既然如此。

索性来之则安之了。

进到内堂,太平公主雍容华贵的端坐于榻前,第一眼给了刘冕一个温柔到令人发指地微笑。

刘冕身上寒了一下,四下张望一眼,确定没有机关或是暗算,方才放下心来笑道:怎么,今天不折腾我了?你说什么呢?太平公主嘻嘻的笑。

脸上一片欣喜的酡红。

十几天没见你,我想你都快要想疯了——今天想起来见我?刘冕盯着她看。

眼睛一眨一眨,微然笑道:太后让我来问你——苏良嗣要乞老归田了,谁当西京留守合适一些?太平公主空前的温柔微笑:你说呀……朝堂上的官儿,我都不太熟。

你说合适,那便定然合适。

刘冕笑了一笑,无可奈何的摇摇头:那好吧,我可就越俎代庖了——现任大理寺少卿、侍御史狄仁杰,是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此人不仅博学多才聪明睿智,而且禀公清廉,尤其善长处理刑案。

有这样的人坐镇长安主理民生政务,你我都要省心许多。

而且,此人有宰相之才。

不加以提拔,可惜。

那就狄仁杰!太平公主似乎对这个一点也不关心,反而眼神胶着的死死盯着刘冕在看,喃喃道:你穿上这副铠甲……好英武!刘冕有点恼火的骂咧了一句:花痴!——现在是说正事哪!你有听我说话吗?有啊!狄仁杰嘛!狄仁杰是个不错地家伙。

让他当宰相、当西京留守。

太平公主依旧死死地盯着刘冕在看,你今天是特别的英武嘛!这套铠甲是你当了右卫大将军以后的制袍吗?真好看……刘冕彻底无语,只得傻笑了几声:那就这么定了——狄仁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