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以前,清晨。
洛阳城南右卫大营中鼓角震震万马奔腾。
秋日碧空万里天气清爽,是一个出征用兵的好日子。
刘冕一身戎装披挂,负手站于新搭建的点将台前,从容淡定的环视着眼前的兵马集结。
马敬臣在他身边呵呵笑道:一支新军就有如此气势,不错不错。
薛讷也道:将强则兵不弱。
一支军队的气质取决于将领。
有天官这样的主将,右卫蔫能缺少虎虎生气?少时过后,大军集结停当。
营寨已拔辎重已备,所有人员尽数集结。
长史姚崇与录事参军张柬之、李仙宗三人,一起走到点将台前,对刘冕拱手而拜:报大将军,七军二万六千七百三十二人,已经集结完毕。
张柬之老而持重,身上一股精气神更盛年轻人。
他凛凛然道:报大将军,所有粮草马匹器械查验完毕,无一缺失。
请大将军示下!李仙宗平日浪荡,办起正事来却不含糊,这时郑重拱手而道:报大将军,离吉时尚有二刻时间。
请大将军开始点将,时辰一到可行祭祀,尔后开拔。
好——刘冕大声一喝,我右卫大军的第一次开拔,要郑重隆重一点——下面,点将!诺——众将士齐齐大喝声以作回应。
刘冕拿出一份名薄开始大点将了。
身边的中军令旗手与号令兵,都做好了准备。
将军薛讷!薛讷精神抖擞大声一喝:末将在!命你统率先锋!得令!点将台前一声长角一声鼓,一面青龙旗递到了薛讷的手上。
他翻身上马掌好旗。
威风凛凛。
刘冕继续点将:将军马敬臣!末将在!马敬臣大声应诺。
命你统率后军总督粮草,以应七军用度。
得令!一面白兽旗落到了马敬臣地手上,他也翻身上了马。
右卫军中。
共有三十二制旗。
刘冕坐镇中军用的是赤红朱雀旗,其他的旗令都不得用赤红色。
点将继续,亲诩府中郎将李知士、左右郎将魏升魏晃全部到位,分领诸军。
长史、参军、诸曹参将、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无一缺席。
点将完毕。
二百五十余面三十二色制旗在点将台前迎风飞扬,雄武壮观。
金白地唐字龙旗与赤红的刘字帅旗,则由两名旗使中候祝腾与胡伯乐执掌。
在刘冕身后飘舞以号令七军。
吉时已到,祭祀开始。
李仙宗是一个熟练而出色的神棍。
一篇祭祀军文早已备好。
呈上牲祭后,他焚香高诵道:维大唐垂拱二年年岁次。
九月朔大将军刘冕挥军以征,某仙宗谨以牲牢之奠祭尔。
炎帝之後蚩尤之神曰:太古之初。
风尚敦素,拓石为弩,弦木为弧。
今乃烁金为兵,割革为甲,树旗帜,建鼓鼙,为戈矛,为戟盾……允我一人之德。
由尔五兵之功这是一篇《祭蚩尤文》。
大唐的军队。
敬奉蚩尤为战神,军队出征之时都要祭祀他。
以求胜果。
祭祀的程序远不止这样就结束。
接下来,又祭风伯雨师、祭毗沙门天王文、祭马……前前后后,折腾了足有一个时辰。
刘冕暗自吁着气。
这要是没了李仙宗这个神棍,还真是不太好办。
祭祀总算结束,诸军各归其位,等候开拔。
刘冕派了三名斥候,前往洛阳城联系出行的太平公主队伍。
不久斥候回报,说太后在洛阳南门亲送太平公主的车驾出了城,正往右卫大营而来。
刘冕即刻下令,七军整肃,准备开拔。
薛讷在前开道,刘冕坐镇中军,马敬臣在后都督粮草辎重,一切准备妥当。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太平公主地车驾从北面驶来。
刘冕带领中军一群仪仗兵上前迎接太平公主也有趣。
她准备了两辆豪华的大马车,自己坐一辆,让驸马武攸暨也单独乘了一辆。
两辆马车在数十宫人和卫士的陪送之下徐徐驶来。
见到了刘冕地人,车驾停住。
刘冕在车前落马,抱拳而道:末将刘冕,恭迎太平公主殿下与武驸马大驾。
七军整装待发,请公主与驸马移驾中军,由末将亲自保护,向西京长安挺进。
太平公主在车内长声而道:有劳刘大将军了。
话说完后,她又挑起车帘,对刘冕嘻嘻一笑还勾了勾手指。
刘冕走上前去:公主还有何吩咐?太平公主笑嘻嘻的低声道:你可不可以和我同乘一车呀?不可以。
刘冕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鬼扯!我是大将军,要坐镇中军指挥七军部署……懒得同你说,动作快点!噢!太平公主略感失望地撇了撇嘴,下令车驾移入右卫大军的中军。
总算准备妥当了,七军开动,二万余人向长安西京开去。
刘冕骑在马上走在太平公主地车驾旁,也是轻吁了一口气:万事开头难哪!花了足足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从一个光竿司令变成了二三万人的统帅,真是不容易。
等到了长安,还有二万余人来报道。
到时候,右卫才算真的完整了……接下来可就有得忙了。
我要练兵、练兵、练兵!把右卫打造成铁血王师、把我挑选的精锐士卒打造成真正的名符其实的兵王!走了不到半日,好不容易安静了一阵地太平公主,又捺不住寂寞了。
她也不顾中军耳目众多全是些男人在张望。
挑起车帘来唤刘冕近前来。
刘冕骑着马儿靠近她地车边问她何事。
太平公主笑嘻嘻地道:刘冕,上车来陪我说一会儿话嘛!好无聊啊,全是闷声赶路。
大军出行本来就是这样地。
你当是外出郊游吗?刘冕说道。
你别瞎折腾,我是不会坐到你车上地。
七军将士无数双眼睛瞪着,成何体统?太平公主郁闷的撇了撇嘴:那你让大军走快一点吧!走的是官道,沿途还有百姓商旅行人。
走得太快,会冲撞到平民的。
刘冕有点恼火的瞪她一眼,你别尽出馊主意了,安心的在车里坐着吧。
烦哪!无聊哪!太平公主忿忿的放下车帘,在车内大呼小叫起来。
刘冕暗自好笑。
懒得搭理她了。
太平公主没再怎么折腾了。
几天以后,大军顺利地到达长安。
刘冕亲领大军到长安以北划定的区域驻扎,让中郎将李知士带人送太平公主进了长安城。
回到公主府。
太平公主很是有些忿然,知道刘冕是在刻意避她,但也有些无奈。
数万双眼睛看着呢。
总不至于太过亲妮。
于是只好耐心等刘冕先办完军务,再来与她相见。
可是这军务。
不见得是那么容易办完的。
大军初到伊始,要扎营下寨停歇人马。
又有二万余名新兵要接纳,大小地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刘冕在军营里一呆就是十余天,恼得太平公主差点亲自奔到右卫大营里来揪人了。
安顿了人马,刘冕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
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可谓百废待兴。
亲自办起这些事情来,刘冕方才知道一支军队地统帅不是那好当的。
从分拨粮草到制定训练计划,都十分地恼人。
尤其是秋冬将至。
正是大唐例行的练兵时间。
刘冕要赶在此前制定出完整的训练计划。
操练大军。
幸得有马敬臣与李知士这两个熟手帮忙,刘冕才不致忙得手忙脚乱。
这两人虽然没有特别出色的军事才能。
但是对军旅的熟悉程度远胜刘冕,经验丰富。
他们给出了一套详细的训练计划,操练五万右卫大军。
刘冕认为,现在该做的就是让右卫走上正轨。
日后再慢慢把一些有着自己特色的训练方式加进去。
循序渐进地来,方为上策。
至于诸项典章制度与军令地制定与下发,则由长史姚崇与张柬之、李仙宗等人鼎力相助完成。
正如张仁愿所言,姚崇真是一个办事能力极强、有主见而且有效率的有为青年。
三十余岁地他年富力强,办起事情来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张柬之六十多岁了,也如年轻人一般精力十足,沉稳老练是他的最大特点。
李仙宗虽然只是个年轻的神棍,而且和马敬臣一样有着相同的爱好,但好在办起正事来一丝不苟。
刘冕身边有了这样一套文官帮子,也轻松了不少。
数日之后,大小的事务总算料理了一个大概来。
刘冕心忖,也是时候让自己和这些将军下属们料理一下家生私事了。
离开洛阳时,刘冕和韦团儿约定,让她一个月以后再来洛阳来相聚。
算算时间,现在也差不多该来了。
洛阳的老刘宅已经上交给朝廷,如今再回洛阳,得重新安排住所。
这些将军们,也要找地方住。
总不至于一年到头都窝在军营里,都得有个窝安顿家人才是。
于是,刘冕下令放假,众将军下属们开始轮休。
刘冕带着胡伯乐与祝腾等几个兄弟,一起进了长安城。
再回长安时,别有一番不同的感觉。
城头上所立的岗哨,全是自己右卫的人马,别有一种安全感,感觉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地盘一样。
入城之后,刘冕带着众人先到西市找到和韦团儿约定的那间客栈。
小丫头果然到了,而且已经住了三四天。
看来她也有些心急,提前来了。
见到刘冕,韦团儿欣喜异常。
若不是有许多人在场,她都要一把扑进刘冕的怀里了。
按刘冕的吩咐。
韦团儿只带了鲁有成留下地几名厨师,和她亲近的几个姐妹丫环一起来长安,其他的杂役下人都留在了洛阳。
看守旧宅。
到了长安当镇守大将军,刘冕身边随时可以带上一堆铁甲卫士,才用不着那些家丁护院了。
在客栈小叙片刻后,刘冕打算先去找到狄仁杰。
他已经到长安上任了,找房子地事情还得要他帮忙。
三品以上大员,朝廷一般都给安排住所的。
这样茫然的在巨大的长安城中找房子,无异于大海捞针。
刘冕来到了皇城太极宫,驻守皇城的虽不是右卫的人。
但对刘冕也是久闻大名毕恭毕敬。
顺利的进入皇城后,在弘文馆找到了狄仁杰。
他正带着一批留守大臣在处理公务。
狄仁杰接到刘冕也挺高兴,二人寒暄毕后直接切入正题。
狄仁杰略作寻思而道:刘将军。
前日太平公主府上曾派人来给我说了,大将军的宅第由太平公主亲自安排。
说刘将军回城之后,可到太平公主府直接找太平公主说起此事。
不必了。
刘冕不假思索道。
我不想开什么特列,一切按朝廷制度来吧。
狄公就按事先拟定地法子。
给我安排居所。
狄仁杰会意的微笑:好吧。
说来挺巧,刘将军的旧居老宅,前不久腾了出来。
那名官员调任到外州去了。
刘将军若是愿意,可以重新住回老宅去。
若须装簧修检,一切费用由朝廷支付,我也可派将作监地匠人协助刘将军办理这些事情。
如此甚好。
重归老宅,刘冕挺高兴的,那就住回老刘宅去!老刘宅虽然远不如洛阳的豪宅恢弘奢华。
但也足够居住了。
而且那里靠近西市。
挺热闹方便地。
狄仁杰马上就委派了几名匠作监的匠人,领着刘冕一起去金光门群贤坊刘家老宅。
重回故地。
刘冕颇有感慨。
物是人非,刘仁轨已经不在了,至今仍记得当年在后院地雪地里练武的情景。
房间格局没有什么变动,而且前任房主还留下了不少的新家具,不必添置太多的物什。
刘冕也只想简单一点,能住人就行。
将作监的匠人们听了刘冕的安排,将大门做一番改建、后院的马场略作翻修适合练武即可。
这间宅院虽然面积不大,可却利用得挺合理。
前宅是间斗拱平房,比起洛阳的楼房豪宅来说寒碜了不少,可是居家却是舒坦。
后院有两庭别院可供安排贵客,另有厢房数间杂院一座,仆人丫环们可以安置。
有这样地就够了。
刘冕挺满意。
当晚,韦团儿带来地厨师们收拾好了厨房,马上就动手安排饭宴。
刘冕则是和祝腾、胡伯乐、韦团儿等人一起,到了西市作一番采购。
柴米油盐被褥用器,买了整整一车儿回来。
另外,刘冕还请将作匠的人建一处小亭在前院正宅,雕一尊石塑——刘仁轨像安置在那里,也算是对他地纪念和怀。
这些事情虽然忙碌,可大家伙儿都一阵喜气洋洋。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充满了新的希望。
将作监的人本是要做一块大将军府的牌匾挂上去,多有讨好奉诚的意思。
可是刘冕却让他们给改了,依旧挂上刘宅的字样,和往日一样。
当年刘仁轨贵为宰相时也是如此,刘冕不想太过招摇。
谁能想到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宅院里,住的是如今长安城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呢?忙碌了整整一天,到了入夜时大家终于可以坐下来,享受一顿可口的美食。
席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都挺开心。
刘冕还算计着,等过阵子没这么忙了,把右卫的一些将军僚吏们请到自己府里小聚一番,也算是答谢他们的鼎力相助。
饭宴正进行得热闹,刚刚挂起牌子的刘宅就来了客人。
十余兵丁护着一辆马车停在了家门刘冕心里一咯噔:来得挺快的嘛!不出意外,来人果然是太平公主的心腹近侍,宦官邱大友。
邱大友远远的就打拱作揖恭贺刘冕乔迁之喜。
邱公公来了——来人,添副桌几碗筷,请邱公公喝一杯。
刘冕先发制人不容辩驳的高声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吃饭!邱大友到了嘴边的话被堵了回来,只得赔笑坐了下来。
韦团儿在刘冕身边伺候他吃饭倒酒,这时轻轻扯了一下刘冕的衣襟低声道:将军……她这么快就派人来请你了呀?去不去呢?刘冕撇了撇嘴没有答话,心中暗道:我又消失了快一个月。
小太妹恐怕要气急败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