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25章 天命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25章 天命

2025-03-30 08:40:26

这一场苦训,一直持续到了来年的春天二月。

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时,整支右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倾入了一股独特的气质。

其实右卫大军缺乏的不是训练,而是磨合。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军队,从领导将军层到将士彼此之间,都相对生疏,尤其是其中还有一万余名新加入的吐蕃人,因此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与默契的配合。

几个月的训练下来,将士之间彼此都熟稔了,所有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将知兵,兵识将。

整支右卫大军就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在进行了一番精密的调试和严整的试用之后,终于宣告正式投入使用。

将帅,将直接决定一支军队的气质。

刘冕以二十一世纪军人的作风与态度,将自己诸番血战后的心德注入到了这支军队当中。

现在的右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团结、彪悍、勇往无前、唯我独尊。

有那么一股子狠劲和傲气。

如同统治天空的雄鹰,优雅、冷峻。

若到博击长空之时,可令人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傲慢与霸气。

一但发动攻击,但是一击即中肆无匹敌。

右卫之中最神奇的一群人,便是鬼龙兵王。

他们的存在给这支军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还没有谁见识到兵王真正的实力。

去年潜伏到草原营救刘冕的那一批人,还不过是半成品。

那一次任务地详情。

也没有半个人透消息出去。

外界只是隐约有点传闻,说右卫的几名精悍死士。

千里孤行杀人如麻全身而退——这还是从突厥草原流传过来地。

有一些进入鬼龙营试训后被淘汰的军士,回到本营后也不敢过多的谈论那里的情况。

刘冕反复强调并严重告诫过这些人,不得泄任何有关鬼龙营的消息出去。

否则当承受严苛的军法裁处。

右卫之中军令森严赏罚分明,众将士心悦诚服而且很是害怕犯错。

这些淘汰者们越是遮掩,人家就越是好奇。

渐渐的,鬼龙兵王已经成了所有人好奇地焦点所在。

这支神秘部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实力,令众人猜测不休。

隐约已经有一些类似神话的故事在外面开始流传。

当然是一些个无聊好事者编造出来哄骗大众图个开心的说书式的口评。

在这些故事当中,右卫鬼龙营的将士个个都被形容成了能够飞檐走壁、千里杀人、以一敌百的神仙般人物。

其实,如果真正地鬼龙兵王站在了人群中,众人反而难以区分。

他们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内敛、低调,走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这正是刘冕所需要的——特种兵!真正的特种兵高手,是不显山不水的。

否则搞成个侠客的拉风模样就是活箭靶子。

他们平常看起来非常之普通。

从相貌到气质都与常人无异。

只是一但动起来,那就是一击夺命的杀人机器。

在任何严苛的环境下,都能坚决地执行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甘休。

与此同时,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异常稳定地心理素质。

这是一场从身到心的褪变和进化。

血肉之躯的人类要练成这样,所要经历的远比钢铁铸剑时的锻打还要严苛和残酷。

刘冕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现在,他手上已经有三十五名合格的鬼龙兵王。

虽然离自己的终极要求还有段距离。

但毕竟唐人与现代人是有着本质差别的,能有这样地效果刘冕也已经非常满意了。

三十五名鬼龙兵王,军籍编制属于募兵。

隶属右卫军中亲翊府、大将军麾下直属亲卫。

队正是胡伯乐,副队正祝腾。

除了刘冕,任何人没有调动权。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刘冕在对他们恩威并至,取得了绝对地威信与信任。

首先在生活中,刘冕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亲兄弟一般来对待。

人为财死,刘冕有地就是钱。

这些人的军饷说起来不过是零花钱。

刘冕私下补贴给他们的津贴,就比当朝一品大员的薪饷还要高。

哪个将士家里有什么事情,刘冕也慷慨解囊大力相助。

有任何麻烦。

刘冕也会不遗余力的来帮忙。

其次在军队里的时候。

刘冕则是一个阎罗王一般的狠上司。

不管是谁犯了错,一律按规矩惩罚绝不姑息。

就是马敬臣这样的军中二把手、铁竿兄弟。

也因为在禁酒时刻偷偷饮酒而被刘冕当众严厉的罚骂。

谁要是立了功或是表现好,则是毫不含糊的加以赏赐与表彰,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

正因如此,刘冕在右卫中的威信如日中天。

众将士只要说起刘天官之名,都战战兢兢肃然起敬。

私下里有人给刘冕起了许多的绰号,譬如屠夫、阎王、圣者、佛陀、妖怪、神仙……总而言之,右卫之中已经没人把他当作是一个凡人。

而鬼龙营的将士们,则把刘冕当作了自己的另一半。

对他绝对的信任、尊敬、畏惧和服从。

右卫大军七万余人,如同人身体上的若干器官和肌肉骨胳,现在已经组成了一个鲜活的人。

而刘冕,则是这个人的大脑,统领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

新加入的司马王,则是扮演了心脏的角色。

司马,在大唐军中相当于现代的指导员。

王是一个办事谨慎、稳妥、又聪明的人。

他的到来让刘冕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

之前的姚崇办事固然也很得力,但他毕竟是纯文职之人与自己之间有着一些隔膜。

王则是军旅世家出身,文武兼休才学出众,深得刘冕之心。

刘冕对他很有相见恨晚之感。

虽然王只是这支军队地六品司马。

却非常出色的将刘冕地所有意愿和意图,完整的贯输给了全军上下。

就如同是一个人的心脏。

将血液输送到了每一个细胞。

王的到来,就如同带来了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一般的效果,让这支右卫大军很大程度的加快了磨合。

再者,由于王博学多才学识广博又与刘冕非常投缘,他很快也成了刘冕的私交挚友与重要智囊。

这样地人物,在刘冕的身边是非常稀缺的。

因此,刘冕对王非常之器重和信任。

也有意将王塑造成自己在右卫中的代言人的形象,隐约已经成了右卫的第二号人物、军师一般的存在。

另一个新加入地重要人物,是原朔州司马、黑齿常之在鹰扬卫时的副手郭虔。

他从朔州千里之外赶来,融入右卫的时间最短,却是最快进入了角色。

郭虔还很年轻,只有二十五六岁,但是已经有了十年从军史。

他跟随黑齿常之南征北战熟于军事。

在军事方面很有些天才。

他给刘冕的整体感觉是:睿智、有想像力、有冲劲有创造力,而且是个很难得的实干家,尤其擅长行军打仗时的出谋划策,临阵对敌的经验也相当丰富。

尤其他对军旅地熟悉与热爱,很快就融入了右卫、融入了刘冕所在将军集团的***。

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刘冕地得力助手。

年轻而能干的郭虔与经验丰富忠心耿耿的马敬臣,就是刘冕的左膀右臂。

亲翊府的两个中郎将张嵩与郭知运,则是刘冕的两个拳头。

这两个都是不折不扣的猛将。

张嵩是典型的张飞风格、悍不畏死的猛将军;郭知运则是技巧型地赵云式猛将。

二人相得益彰。

魏升魏晃这两个新生代地小将军,则是刘冕私下陪养的秘密武器与重要地新鲜血液。

在刘冕的鼓舞、刺激、鞭策与调教之下,这对兄弟的身上充满了活力、冲劲、野心与报负。

虽然他们只是小小的左右郎将手下没有直接的军队指挥权。

只是张嵩与郭知运的副手,但他们的存在无疑给右卫增添了一丝年轻人身上独有的狂野的气息与热血激情。

就这样,从刘冕以下的所有将军们的气质,一起完美的融合到了这支右卫大军中。

全军上下体现出沉稳内敛又不失彪悍与狂野的特质。

如果说此前的右卫,是一块所有人都知道它珍贵无比的璞玉,现在经过刘冕的精心雕琢已经变成了那块流传千古的美玉——和氏璧!而且刘冕知道,右卫还有更多的潜力存在,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实战的打磨。

它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异彩!一夜东风起。

第二天起来天放大晴。

太阳透过厚实的云层洒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军营里,给其中增添更多生机。

刘冕骑马小跑在训练场上。

观看众军操练。

刚刚结束了大军实战阵形演练,现在是分队的个人技艺训练。

刘冕时不时跳下马来和将军凑到一起,指导一下他们的射艺或是刀枪箭法。

薛家方天画戟十三式,刘冕已经将前十式练得滚瓜烂熟。

戟法灵活多变融合了诸般兵器的特质进去,刘冕可谓触类旁通,指导其他兵器的演练也是得心应手。

第十一式与十二式,则是薛家戟法的至高境界:万刃、无双。

这是薛仁贵到了晚年总结自己一生对敌的经营,才创出来的最精妙无双的招式样法。

达不到既定的境界,是练不成这样的招式的。

薛讷自己由于没有多少阵前对敌的实战经验,都无法演练,刘冕练起来也非常的吃力。

但是好歹也算是练得略有小成了。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一个小成,也让刘冕的武艺身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在,他也完全超越了薛讷,成了薛仁贵武艺的全盘继承者。

至于第十三式,薛讷说当年他老父曾有遗言,若有人能够将前十二式用到天衣无缝熟络于胸,自然便可领悟。

而第十三式的要诀,也被封在一个牛皮纸袋里,至今无人拆看。

刘冕也不心急,心想薛仁贵既然有这样的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那就一切顺其自然吧!刘冕正在指导几名将士的骑射,司马王远远跑来像是有事。

刘冕上前询问。

王告诉他长安留守狄仁杰,派使者前来求见。

刘冕便和王一起回了帅帐。

看到那名使者。

原来是留守府地一名小吏,刘冕也算是认得。

他对刘冕说,狄仁杰有要事请刘冕回长安商议。

其他的详情也并未多说。

刘冕清楚狄仁杰地为人,若是没有重要事情是不会这样来惊动自己的。

于是将手边的军务交待了下去,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装只身离开了军营,往长安而去。

这几个月来刘冕一直泡在军营里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只是偶尔办些事情回长安稍歇半日。

还没有正式的休过假。

现在也恰是个时机放松一下自己了。

因此刘冕将几个月累下来的旬假年假一起给休了,整了个十天长假好好休息一番。

反正现在右卫也一切步入正轨了,稍事休息未尝不可。

一路走来刘冕的心情挺轻松地,就如踏青出游一般惬意。

整日窝在军营里着实有点枯躁了,现在看到城外的青山绿水与长安的繁华热闹,别有一番异样情调。

既然狄仁杰说是有重要事情,因此刘冕就先进了皇宫留守府。

狄仁杰正在那里恭候。

而且潞王李贤也在场。

三人略作寒暄坐定下来,刘冕开口见山便道:狄公唤我前来,有何要事?狄仁杰对李贤一拱手:还是请潞王说话吧!好。

李贤也不废话,对刘冕道,天官,这几个月来我与太平公主一起努力,终于有所回报。

关陇仕族与长安门阀中的大部份人。

已经妥协臣服,表示愿意拥护我母后登基了。

神都那边现在已是民意如潮,屡屡搞出万人游行和群臣请命。

强力要求我母后登基为帝。

不过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刘冕点一点头:好事。

迟早要到这一天的,不如早点来早点稳定。

李贤道:我请天官来,就是想请你办件事情。

殿下请吩咐。

李贤道:母后要登基,必须要三者齐备缺一不可。

一是仕族门阀与当朝大臣的支持,二是百姓万民地呼声;三是……军队的强力拥护。

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

刘冕说道,你是想让我联合一些将军们,联合上表拥护太后登基?不错。

李贤说道,你所执掌的右卫。

现在是大唐名声最盛影响力最大的军队。

而且与左卫并列十二卫之首,是关内最重要的军事力量。

左卫大将军论弓仁。

与你莫逆之将,定然对你言听计从。

西京的另一支大军左玉钤卫地大将军薛讷,也定会响应于你。

有了你们这三个人起头,再加上薛怀义这个羽林卫大将军的参与,就很容易造起势来引得其他将军们的追随。

那就容易成功了。

刘冕略作寻思,点头:好吧!看来,也是时候了。

地确是时候了。

狄仁杰也道,一切水道渠成,从朝廷到地方,太后登基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李贤轻叹一声,道:天命如此神器旁落,我身为李家皇子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现状,求存要紧。

我准备带着关陇仕族与长安门阀众人的答复,回神都向母后覆命了。

然后,然后,我会与皇帝见面,约上太平公主一起当众请命,肯请母后登基为帝。

这时,会有群臣的配合与神都百姓造势的推动……想必,母后就再也难以推辞了!刘冕也深吸一口气:也就是说……太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是的。

狄仁杰与李贤异口同声的道,表情神色各有千秋。

刘冕的表情还算平静,眉头也轻轻拧了起来。

他对李贤道:那我约上薛讷,陪同殿下一起进京吧。

许多事情,还是当面与人商议清楚地比较好。

神都那里左卫大将军论弓仁绝对没有问题。

除了薛怀义,我与其他将军地交情都只一般。

需要见面游说,才能有把握。

如此也好。

刘冕心中暗道,看来,我就要亲眼见证千古一女皇武则天的登峰造极了。

历史已经被我刘某人轻轻推一把走得偏了一点,她若是现在登基可是比历史上地她早了好几年。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