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28章 “逼宫”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28章 “逼宫”

2025-03-30 08:40:26

三天以后,黎明时分。

刘冕回到神都几天了,头一次参加早朝。

他是外臣,按理来说是不必参加的。

但是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除了他这个镇守西京的大将军,还会有一些很少在朝堂上面的人,也会前来参加早朝。

这其中包括,太平公主、李贤,和那个一直藏身于禁宫深处的皇帝李旦。

刘冕头一次对着镜子如此认真的整理衣冠,表情也比较严肃。

紫色的官袍上纹有一只金丝虎头,右卫大将军的标志。

出门时天色仍暗,刘冕骑上马往宝城而去。

今日,神都这座宏伟的城池仿佛也过早苏醒过来,宝城前的大街上居然有了不少的行人。

刘冕稍加注意就明白了,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指向皇宫。

原来今天还是三初一朔望朝会的大日子。

每逢月初和月中,朝廷都勒令京畿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前来参加早朝。

难怪今天来的人如此之多。

刘冕径直穿过宝城来到太初宫,进了西朝堂武将候班室里。

黑齿常之已经在这里了,另有七八个将军仿佛也来了许多时。

看来大家今天的心情都不太平静,许多人都赶早起了床来上朝。

黑齿常之走到刘冕身前对他低语道:今日朔望朝会,来上朝的人至少有三百人。

潞王和太平公主他们,都安排妥当了吧?放心。

刘冕示意他放宽心。

看得出,黑齿常之还有点紧张。

稍后他就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以军方代表的身份站出来说话。

稍后不久。

兵部要员与十二卫的将军们差不多都到齐了。

但与以往不同地是。

今天大家聚到了一起很少寒暄说话,堂中保持着有点异常地沉默。

终于听得钟鼓楼传来的鼓声。

众人排成队列走出西朝堂,往龙尾道上而去。

由于今天是大朝会,前来戒严护卫的御林军也增加了一倍不止。

龙尾道上三步一亭五步一岗,旌旗飞扬兵戈林立,颇显庄严与隆重。

三四百余人排成了两队。

陆续走上了龙尾道进了含元正殿。

满堂寂静,大家都在翘首以待。

许多人都在心中思忖,据说今天久已不见的皇帝会亲临早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片刻之后,金銮殿旁走进来一队宦官先在龙椅下站定,然后扯长了嗓子喊道:皇帝驾到!众人心中一弹,一齐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果然,金銮殿左侧的偏门里。

消失许多时间了地皇帝李治不急不忙的走了出来。

他仿佛胖了一点,脸上有点不太健康的苍白颜色,神色略显紧张。

走到龙椅边后,声音都有点不自然的道:众卿,平身吧!众臣都起身站了起来,全都下意识的用余光瞟着这位难得见面的皇帝看。

片刻,司礼宦官再度高喊:圣母神皇驾到!众臣只得再拜一次:圣母神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吼的嗓门比刚才还要大。

武则天一身盛装雍容华贵的走了进来,在龙椅后珠帘下坐下:众卿平身。

威严十足。

李旦也回身拱手对武则天施礼:皇儿给母后请安。

陛相礼了。

请安坐。

李旦这才坐了下来,但显得很是局促不安。

眼神有点飘忽都不敢直视座下地臣子们。

武则天方才坐定,金銮殿外的司礼臣进来报道:报陛下,圣母神皇:潞王、太平公主与九江王、河内王等十余名郡王一起求见,请求上殿进谏!武则天没有说话。

看样子是有给皇帝一点面子让他表态。

李旦稍等了片刻才回过神来,扬手道:宣!众臣都颇感惊讶,这些皇子皇戚们还真是很少这样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朝堂之上。

看来今天当真不是个平常日子。

李贤排头走了进来。

一身亲王紫龙袍气质闲定步履轻盈。

太平公主紧随其后,华丽如珠令满堂生辉,明艳不可方物。

许多头一次见到太平公主的大臣们眼睛都有点直了。

跟随在后顺的是九江王武攸归等十几名皇戚郡王。

众人进了班堂分成两列拜于堂中。

李旦都叫平身,就让他们独立站成两排居于金銮殿下。

珠帘后的武则天异常平常,淡然道:今日朝会由皇帝主持。

予只听政。

是,母后。

李旦谨小慎微对武则天施了一礼,转过来看了一眼群臣。

神色很是有点复杂还掺杂着一点惊慌。

今天……对李唐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

李旦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事已至此骑虎难下。

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将已经准备好的一段腹稿当众讲出:六皇兄,太平。

诸位爱卿,朕今日有一言,要对大家言明。

李旦皱了下眉头,好像有点难启齿地抿紧了嘴,但仍是说了出来:朕……至从登基之后,一直身体欠恙,国事全由太后操持。

时到今日,太后比朕更适合位居九鼎操持社稷。

对于此事,朕不想多说。

天意如此,民意如此。

朕,今日就当着众卿的面,决定将皇位禅与母后。

由她来执掌乾坤、布仪九鼎!啊……堂中响起一阵轻轻的低呼。

毕竟还有一些人不太知情,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但是绝大多数人、尤其是真正位高权重的人,则表现得异常地平静。

说罢,李旦从皇位上站了起来取下头上龙冠,走下金銮殿与李贤、太平公主等人站在了一起,对珠帘后的武则天拱手而拜:母后,皇儿肯请母后顺天应人,接掌皇权!武则天马上就出声说话了:皇帝。

你这是作何言语?此举万万不可!母后!李贤发话了。

天意如此,请母后勿作推辞。

儿臣这里有关陇裴马冼与长安仕族千余人的联名上书,合议肯求母后登基为帝!上官婉儿从珠帘后走出来,接过了李贤手中的联名上奏递进来。

金銮殿内异常安静。

当初不知情地人也都回过神来了。

今天这是一场早就安排好一切细节地政治秀。

大家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看热闹,必要的时候跟着附合一下。

有任何异常地举动都会万劫不复!武则天大致翻阅了一遍。

慨然叹道:裴马冼家地那人,不是要置予于不忠不义不孝么?母后何出此言?一串清脆地声音响起,此前从来没有在重大政治场合现身地太平公主,发话了。

她道:忠于万民、义于万义、教于天下,乃为大忠大义大孝。

如今天下百姓皆愿奉母后为主。

母后在位,天下升平百姓安乐,一切有目共睹。

儿臣虽乃闺秀却明天下大义。

母后接掌皇权乃是顺天应人辉煌之举,万不可推辞!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亲王郡王们。

自然是同声附合大嚷起来。

朝堂上一下变得热闹了。

肃静!武则天长声一唤,众人方才安静下来。

她悠然道:予受先帝托孤之重辅佐皇儿,岂可取而代之?李旦急忙又道:母后此言差矣,何谓取而代之?是皇儿心甘情愿苦苦哀求母亲为皇儿主事。

皇儿无能又兼体弱,实则无力料理国事。

日前,皇儿还受先皇托梦。

先皇于梦中对皇儿说:母后才是合适前来主宰乾坤之人,勒令皇儿将皇位禅与母后。

先皇之令,皇儿也不敢不从啊!还请母后千万不要再作推辞!李贤和太平公主一齐道:先皇托梦御令如此,请母后千万不要再作推辞!刘冕一直不动声色在一边看热闹。

这时不禁心中暗笑这李旦还真会整妖蛾子,连先皇托梦的把戏都用上了。

武则天仍是显得非常犹豫,不停的叹气。

李昭德与武三思一起站出来了,拱手谏道:太后。

微臣这里有两京京畿所有官员以及十道州官刺史的联合上书。

众臣合议,一力推举太后登基为帝!上官婉儿再度现身将奏折递进去给了武则天,极厚的一本折子,武则天却只是象征性的翻了几页,仍是为难地叹气不肯接受。

鹤立鸡群一般的黑齿常之终于站出来了,声如洪钟的大声道:太后!微臣深知太后登基乃是顺天应人之举。

日前曾趁贱辰宴会之日与当朝所有大将军一起商议。

结果众人意见一致,全力推举太后登基为帝!上官婉儿第三次走了出来取走奏折。

正当武则天仍是翻看的时候,刘冕动身了。

臣右卫大将军刘冕,代表右卫大军七万将军。

肯请太后登基为帝。

顺天应人!刘冕大声道,此乃七万将士的共同心声。

微臣不得不禀耿直言!薛怀义这下乐了,马上跟着站了出来大声喝道:臣左羽林卫大将军薛,代表左羽林卫大军两万余将军,肯请太后登基为帝,顺天应人!刘冕大声道,此乃七万将士的共同心声,微臣不得不禀耿直言!刘冕不禁有点恼火:他***没文化的薛怀义,这种台词你也要造抄?接下来更热闹了。

论弓仁、薛讷以及其他十二卫大将军,也效访刘冕出来进谏了。

大家甚至误以为今天这台词都是固定了的,于是全都照着念叨了一回。

十二遍几乎一样地台词在金銮殿上大吼了一通,搞得众人有点闷头闷脑。

看那情形,仿佛武则天要是不肯登基的话,十二卫的所有将士还都不会放过她了!哎……你们!——众卿!武则天作出一副坐立不安镇不住台面了的焦急模样,从珠帘后急忙走出来,抬起手道:平身、快平身!这是干什么?!刘冕明白,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听话地平身退下,于是硬着脖子粗着嗓门大喝,把将军的粗犷与直爽一起发挥出来:请太后顺天应人答应登基,否则三军将士不服!其他的大将军们哪里还有不跟风的,学着刘冕的模样赤裸裸的威胁起武则天来。

统率天下六十余万兵马的十二卫大将军们一起发彪,这种情况在大唐的朝堂之上还真是少见。

换着是谁,也会镇不住台面了。

看现在这架式,简直就像是要逼宫了。

武则天的演技也很到位,显出一丝惊惶神色愕然道:众位将军今天怎么……话音未落,殿外执事通报地官吏进来大声报道:报皇帝陛下、圣母神皇!宝城之外突然聚集了数十万百姓,汹涌如潮大声齐呼,要拥迎太后登基!众人一起发出一声惊咦。

武则天也愕然道:多少?至少有二十万人!时机差不多成熟了。

李旦趁热打铁,大声疾呼:母后,天意如此、民意难违,请你再不要做任何推辞!就请决定登基为帝吧!说罢,他当众拜倒下来,对武则天行起了君臣跪拜之礼。

李贤、太平公主也同时拜倒:请母后当即决定登基为帝!武家皇侄、满朝文武如同波涛般相继拜倒——请太后当即决定登基为帝!武则天一时愣了,愣了许久。

半晌后,她方才仰天长叹:既然如此……予只好顺天应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