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47章 虚实难辩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47章 虚实难辩

2025-03-30 08:40:26

七天以后,右卫到达了大唐河陇重镇——灵州。

灵州本就是个重要的军镇,常年驻扎有六千余兵马,称为灵武军。

刘冕挂帅出征冠之以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一职,实际就是掌管这灵武到河陇这一带的兵马调度大权。

灵武军六千余兵马,完全成了后勤兵。

为刘冕的右卫大军建立营寨、烧水煮饭、喂马挖灶。

有了这批人的加入,刘冕手头的兵力感觉增加了不少。

六千灵武军解放了数千右卫将士,挺划算。

从灵州到丰州黄河,还有数百里路程。

这一带全是茫茫的戈壁和沙漠,百里不见人烟荒凉之极。

而且灵州之前有两段长城做为屏障,一直都是突厥人南下的最大阻碍。

灵州的西北,是南北横亘四百余里、宽达六十余里的贺兰山脉。

可以说,灵州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凶险之地。

但正是这样的一处地方,往年曾多次被突厥人攻破从而长驱直入直捣河陇。

以前灵州尚有许多百姓居户,多是加入唐籍的异国牧民在此游牧。

后来大家都受不了动荡和战乱之苦大多往内地迁徙了。

灵州完全成了一个驻扎军队的军镇,百姓户口极其稀少。

刘冕将军队安扎下来后,登上了长城。

此时已经进入了夏季,临近戈壁滩的灵州气候干躁严热。

南风送来身后河陇一带的风沙,让半天空中都弥漫一层昏黄的颜色。

在这样的风中站上半日,人地脸上能敷上一层细沙脸色都要变黄几分。

晚上洗脸能搓下一脸盆的沙粒来。

许多唐军将士们开玩笑说,这沙里要真能淘出金来的话。

大家伙儿每天就在长城上站岗就行了。

保不定在边关混个半年,每人都能落下一袋子沙金发个财。

刘冕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举目北眺,入眼皆是一片茫茫。

赤日的照射之下,一望无垠地寸草不生的黄灰色戈壁上有一层气浪在隐约蒸腾,如同哈哈镜一般将景色都扭曲了。

熟悉这一带的灵武军军官告诉刘冕。

出了灵州怀远县北上去丰州,全是这样地地形。

放眼看去四处都是一样,很容易迷失方向。

就算是大军推进也须有识路的向导在前指引。

否则数万大军也有可能迷失在戈壁滩和沙漠之中被悄无声息的吞噬。

从而不战自溃。

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刘冕知道他并没有骗人。

现在可没有卫星定位、空中救援、无线通讯。

如果统兵将领指挥错误让大军误入岐途,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下场。

现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太过卑微和无力了。

刘冕向西北方向看。

今天风沙很大可见度不高,隐约只看到起伏的群山。

他对身边的灵武军将士问道:那就是贺兰山了吗?正是。

军官说道,灵武军在贺兰山上设有三道卡哨和十余处烽火台。

如果发现敌人就会放烟报警。

刘冕略作寻思道:可是本将曾了解到,贺兰山东侧也就是靠近灵州的这一边,地势陡峭雄山峻岭,军队想要直接攀越上去几乎是不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真有敌人从贺兰山偷境。

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从我们身边溜走;相反,贺兰山西边山势平缓完全可以行军。

突厥人要是从那里杀进来,就可以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接插入河陇腹地。

建在贺兰山上地所谓岗哨,恐怕只是个摆设。

灵武军军官略显惊讶:想不到大将军头一次来灵州,却对此地的地理如此熟悉……诚如将军所言,贺兰山既是天然屏障。

也是防守的盲区和弱点所在。

我们曾因为布防贺兰山一事伤透了脑筋,最后……也只得采取了这样的愚笨办法,设立岗哨希望可以早点预警。

其实贺兰山太高了,守在山上值哨的兄弟大多都吃不消。

上山没半个月就个个身体发肿吃不下也睡不着,喘气都喘不上了。

因此只得经常换人……贺兰山,着实令人苦恼。

刘冕点了一点头,这是高原反应。

很正常。

贺兰山平均海拔有两三千米,一般的人地确会有点受不了。

但是,光靠这样放哨的确不解决什么问题,除了被动还是被动。

如何解决这个防守盲区的问题呢?刘冕皱着眉头一时陷入了沉思。

如果突厥人从贺兰山西麓掠杀进来,当真会很麻烦。

派兵去那一侧山脉驻守吧,那可就真是守株待兔了。

而且就算是兔子来了还不定逮得住、打得过人家。

天知道他们会有多少兵马前来?分兵过去,灵武空虚。

万一突厥人又从正面杀来袭破灵武,那才真是满盘皆输老本输光。

而且隔着这样一座大山分兵两处。

彼此难以响应补给相当困难……总而言之。

分兵去守是不科学的。

王、马敬臣、郭虔,说说你们的意见。

贺兰山这个防区。

该怎么办?刘冕发问了,打算集思广益。

众人寻思了半晌都有点没辄,纷纷摇头。

博闻广志的王说道:大将军,贺兰山的麻烦并非表现在当前。

实际上从我大唐建国之初起,贺兰山就是个软肋所在。

突厥人不止一次地用处种方法从这里渗透进来骚扰河陇。

从贺兰山到凉州的这一片高原和荒漠,百姓牛羊无法生存,却是突厥人最喜爱的用兵之地。

他们只要突破了丰州的防线就能一马平川的插切进来为所欲为。

想要在贺兰山西侧设兵马营寨阻截,仿佛也不大现实。

一来补给困难;二来那里地势极高我们的将士难以适应;三来,那里的地形对突厥人的骑兵太过有利,我们会十分地吃亏。

所以这里就成了大唐河陇地痼疾、短板和软肋。

刘冕深吸一口气有点郁闷的缓缓吐出,照这样看来,除非丰州黄河一带地防线能够扩大、加固。

否则想凭借灵武这处天险挡住突厥人,根本就不现实。

实话实说,的确是这样。

王实在的说道,我大唐在这一带的边防线实在太长、太远,而且漏洞极多防不胜防。

除非在丰州那里增设军镇、在阴山之上架设岗哨。

才有可能真正遏制突厥人的南下。

刘冕心中一亮,缓缓地点了一点头道:此乃后话——当务之急,如果突厥人拿下丰州那个弱不禁风的边防小城了直插南下。

我军该当如何?或许说,如果突厥人再肯吃苦一点,向西绕走大沙漠避开丰州直接贴着贺兰山脉向河陇腹地刺杀,我们该当如何?众将一起叹息:哎,现在的大麻烦就是对敌人地动向没有确切的了解。

我军实在太过被动。

刘冕的眉头渐渐拧紧,表情变得严峻。

现在若是有无线通讯这样的东西,倒还好办。

大不了派出精细的斥候和信探往丰州黄河一带打听消息,然后第一时间回报。

可是现在通信麻烦。

由于往返困难,等得到突厥人的消息,他们恐怕已经做出第二步行动了。

刘冕有点恼火的一拳头砸到城头的青砖上:有没有前方丰州送来的消息。

回大将军。

暂时还没有……郭虔思索了片响说道:大将军,我军如此被动,能否想些办法主动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刘冕侧目看向他:你有何高见?郭虔说道:卑职的建议是,将右卫兵分二路。

一路留守灵州观望以伺后动;一路继续前向推进前往丰州。

如果突厥人尚未拿下丰州,则可以巩固那里地防守;如果突厥人已经突破了那里,则前军可做第一道防线并且迅速将敌情报知给大将军。

到时也好做出应对。

王马上反问:如果突厥人不走丰州一路而绕走大沙漠。

直接从贺兰山西麓杀进来又该如何?到时我右卫大军在灵州的兵力已经削弱一半,纵然是发现了敌踪恐怕也会无能为力。

如果是这样,我们右卫全体固守在这里也还是一样啊!郭虔解释道,分兵前往丰州,至少可以取得少许的主动权,总好过在这里完全处于被动被突厥人牵着鼻子走。

马敬臣一直没说话,这时道:这是个中庸之策。

虽然难何万全。

亦有可取之处。

大将军……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刘冕知道他的意思。

他就是害怕刘冕采取那个不得已的战术,放弃后方州县以鱼死网破之法围堵阴山。

刘冕在沉思,没有说话。

半晌后,他说道:兵分两路,两路兵力皆是不济。

不管是哪一方遇上了突厥人,都有被歼灭的危险。

现在,除非有另一只军队前来给我们善后,否则我们就要坐镇灵州这个枢纽之地。

哪里也去不得。

如果全军开赴丰州。

则后路可能被断。

到时丰州陷落后无退路,我军死无葬身之地。

到现在仍然没有丰州消息传来。

我感觉突厥人这一次地行动相当诡密,并没有按照常规手段来南下入侵。

或许,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

那依大将军之见,该当如何?几名将军一起来问。

刘冕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敌踪不明,我军不可擅动。

分兵两路是自残武功的做法,暂时不可采纳。

稍等两日,待前方有消息再做计较。

也只得如此了……众将也提不出好的意见,只得认可。

第二天深夜,刘冕没有入睡而是和马敬臣一起秉烛研究大地图。

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突厥人很狡猾,尤其是默啜和敦欲谷,都是善长用兵、善用计谋的高人。

上一次地吐蕃使团一案足以见得他们的功力。

那样精密的计策都失败了,他们这一次一定是策划了更加精密的行军计划。

确保万无一失天衣无缝了,方才大胆南下进他们会制定什么样的战术呢?刘冕摸着额头感觉思绪有些伸展不开,心中的阴云越聚越浓。

天官,这次这仗打得好不憋闷。

居然左右寻不着敌人地影子。

马敬臣忿忿的道,莫非突厥人只是虚晃一枪并没有南下?是我们自己过敏了?刘冕漠然地笑了一笑:我倒是希望是我们过敏了。

现在太安静了,安静得有点异常。

就像是夏日暴风雨即将来临地前一刻,天地阴沉一片漆黑,暗底里狂风云涌。

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惊雷闪电,会有多大地滂沱大雨。

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这一次的战局偶然。

而是大唐对北部防线地弊病所形成的。

早些年突厥曾是大唐属地,我们在北方的边防主要是靠单于都护府的兵力。

后来骨咄录率众反叛击溃占领单于都护府,从而让大唐几乎是赤身裸体的面对整个草原的冲击力。

这样的一个现状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因此我们这一次的出兵就显得相当的茫然和被动。

东北一代还好一点,代、朔、云、幽一带本就有军镇兵马,以逸待劳驻过即可。

我们在河陇则会显得顾此失彼。

纵然投入百万兵力也无法有效的堵住这千里疆域上地防守漏洞。

那怎么办?马敬臣有点傻眼更有点恼火,难不成我们就真的坐在这里,等突厥人先将战争打响了我们再过去追击?那恐怕于事无补啊!刘冕沉默了半晌,背剪起手走到窗边看着漆黑的夜色,说道:其实我最担心的并不是河陇几个州县有多少百姓要遭殃。

也不是陇右牧马监将有多少马匹牛羊被掳走。

而是……关内!怎么说?马敬臣有点惊骇。

刘冕皱着眉头缓缓说道:突厥人行踪诡密,无法预料他们的动向。

假如他们从空隙地带抹进了河陇一带,却不去攻打河陇州县而是转向直指长安——怎么办?不会吧?马敬臣惊道,突厥人会有如此大胆?!以前太宗皇帝登基之初,突厥颉利可汗不就干过一回兵临长安城下吗?刘冕漠然冷笑了一声,说道。

默啜与敦欲谷的奸狡、冷静以及野心,是不容小觑地。

假如他们真的直接打到了长安,就算拿不下城池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就像是一把匕首扎进了大唐的心脏,不死也要重伤。

因此,我首先要防着他们这一招。

如何来防?刘冕正欲说话,门外传来王的声音:大将军!刘冕心中一凛:进来说话!王一把推开门大步走过来,脸上神色十分严峻:果然出事了!丰州危急。

前方派人前来求援!人呢?进来!三名小校模样的人急忙快步走进来拜倒,每人一身尘土劳累过度的神色。

他们三人都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来,说道:大将军,我等是丰州都督王志刚将军麾下将士。

大约在十日前,突厥人大批兵马兵临城下围困丰州,来势汹汹人马极多。

王将军派百名军士死战突围前来报讯,请求救援!现在,只有我们三人成功地突围出来。

身上还都带伤。

刘冕拿过他们三人手中的书信。

果然都是相同的笔迹,上面写着简单的几字丰州危急请求支援。

刺史王志刚拜上。

请大将军即刻发兵!否则丰州六千将士性命不保!三名军士情急的大喊。

刘冕面色一沉扬了一扬手:尔等先退下休息将养身体。

本将自有定夺。

三名小卒不敢废话。

谢过恩后退了下去。

马敬臣和王一起上前来道:大将军,现在终于得知敌人的行踪了,原来他们还是按常规想要打破丰州以此做为突破口——我们是否可以提北兵上救援丰州了?刘冕剑眉紧锁眼神炯炯的看着他们二人也不说话,直把二人看得心里有点发毛。

他们虽然心里很是着急,但见刘冕这副神态也不敢过于多嘴催得太急了。

过了半晌,刘冕一字一顿说出一句: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