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74章 暗流汹涌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74章 暗流汹涌

2025-03-30 08:40:26

赐教是万不敢当。

狄仁杰说道,其实以天官的聪明才智,稍加思索能想通其中的所以然来。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不能再按以前的路子去周旋。

以前皇帝想登基,为此不择手段、任人为贤。

只要是对她登基有利的人她都会想办法提拔,只要是对她登基有利的事情,她都会去做。

现在不同了。

她已经坐上了龙椅……以她的习惯思维,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谁入主东宫谁来当宰相……而是谁会在背后算计她。

言之有理。

刘冕说道,皇帝以女人之身隆基九鼎创千古之先河,心中的危机感定然是很严重的。

她的手下,恐怕是容不得权臣的。

不错。

狄仁杰说道,所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不是与皇帝及武三思等人斗智。

而是斗愚。

斗愚?刘冕疑惑道,大智若愚?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狄仁杰说道,今日这里没有外人,有些话也就不必避讳了。

自古以来,从不乏开国皇帝在登基之后,开始对自己的开国功臣们不放心而动手诛灭的。

太后易唐为周,完全可以看作是开国皇帝。

她也难免会走上这样的道路——对当初帮她登基的人产生怀疑与猜忌。

功劳越大的人,她反而会越猜忌。

这是人性使然,也怪不得她心胸狭隘。

我能理解。

刘冕说道,她会想,当初那些功臣们能够拥她为帝,同样有办法拥其他人为帝取而代之。

尤其是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最能让她感觉到危机感。

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打来的江山,将来就要无偿的过继给东宫太子……她的心里是难得平衡的。

尤其是不管是谁入主东宫都难称完美;谁当太子都会让她感觉到威胁。

看来,我们要想办法离立储一事远一点才好。

说得很对,切中要害。

狄仁杰说道,现在的环境是:皇帝已经成功登基了;对外的战争也连连取胜边患基本无忧了。

那么,皇帝的眼光就该转移到朝堂的党争与后继立储上来了。

毕竟。

这是直接关系到她地帝位稳固的大事。

这种时候,谁冒头谁就会有危险。

因此,我们要开始斗愚。

老夫之所以建议天官向皇帝进言立太平公主为储,就是这个意思。

反过来想除了太平公主之外,天官举荐任何一人入东宫,都不妥当。

都会引起皇帝极大的猜忌之心。

不错……刘冕吁了一口气,凝眉道,李贤就不必说了……当初皇帝还是太后的时候,其实是对他深深忌惮的。

若非他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恐怕早就杀之而后快了。

如今我若是敢提出立李贤为储,皇帝必定认为我亲李贤而远皇帝,密谋匡复李唐推她下台;李旦与我泛泛之交,之前曾经当过皇帝。

我感觉皇帝这次派他来西京,是有意对我进行刺探。

因为李昭德等人已经在朝堂上造起了一阵风要拥李旦为储。

皇帝是想看看我是否与李昭德等人一个鼻孔出气。

如果我也出声拥护李旦。

那我们这些人就都危险了。

皇帝心里是肯定知道我们李党一派人是团结在一起地。

但是如果我们结党营私妄图左右国家大事,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

我这个掌军大将军与朝中宰相以及亲王们纠结成一团,会让她感觉非常之不安。

因此。

李旦也不行。

李显流放在外根本不必提……那就只剩太平公主了。

狄仁杰点头微笑:天官果然聪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很显然,太平公主想入主东宫是不太现实的。

虽然皇帝心中或许会有此念,但她也不敢轻易越此雷池半步。

天官向皇帝建言立太平公主为储,一来可以说中她的心事让她心中舒坦,二来也可表现出一些真性情来。

毕竟天官与太平公主的私交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你们与皇帝之间也多有默契。

如此说话,可以让皇帝感觉你与皇帝以及太平公主之间走得很近,你在刻意为她们母女着想。

这样一来她非但不会对你产生猜忌之心。

反而会对你更加信任与亲近。

妙。

妙哉!刘冕击节赞叹,狄公果然智深如海,在下佩服万分!能将人心人性剖析得如此透彻、将人性看得如此清楚,狄公真不狼有大智慧之人!呵呵,天官过誉了!狄仁杰笑着摆手,老夫别无所长,唯独对皇帝多了一些了解。

天官可能有所不知。

老夫这些年来虽然官职低微,但一直承蒙皇帝信任与器重屡遭提拔。

她也将我视为心腹近臣与私交好友,时常无话不谈。

老夫对天官说了这些也算不得是出卖她人家吧——这既保护了天官又让皇帝亲近了能臣。

更让朝堂趋于稳定与和谐。

如今这朝堂啊,暗流汹涌,大家就彼此照顾着点吧。

谁翻了船也不是什么好事。

狄公所言甚是。

刘冕说道。

早些天。

薛兄也与我说起过一事。

就是皇帝打赏地时候。

我不妨表现得洒脱一点大方地接受她地赏赐。

薛兄还给我说了秦国王翦地故事。

我认为这个比方说得恰到好处。

这以后。

我刘某人恐怕要换换路子来走了。

天官自行掂量就好。

狄仁杰呵呵地笑。

人在这朝堂之上。

身不由己地时候太多了。

只要不危害到大多数人。

些许变通与圆滑是必不可少地。

毕竟保护自己没有什么不对。

对了天官。

老夫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帮忙。

刘冕道:狄公直言便了。

是这样地。

狄仁杰皱起了眉头。

你离朝数月。

神都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

老夫在西京颇感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至从皇帝登基之后。

李昭德就表现得很心急。

他一方面态度强硬地力挺李旦入主东宫。

一方面与武三思一党地人正面冲突表现得非常刚直火烈。

本来他地性格就比较刚直。

皇帝登基之后任他为文昌左相提为当朝首辅。

这些日子以来。

他先后干出了几件大事。

让朝堂之上隐约风传出一些李昭德专权地流言。

什么大事?刘冕与薛讷一起问道。

狄仁杰吁了一口气凝重地说道:周兴等人被清除后。

皇帝并没有放弃酷吏制度。

很快给御史台补充了新鲜力量。

而且提拔来俊臣为太仆少卿。

其中候思止就以告密得以晋升而且很快成了来俊臣地得力帮手。

前不久。

李昭德寻了个借口将候思止杖杀于皇宫城门。

此举虽然深获百姓拥护与赞叹。

但是也震惊了朝野让武党之人对之咬牙切齿。

候思止是来俊臣地帮手。

那便也是武党地鹰犬。

打狗欺主。

武三思等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偏偏李昭德又是刚烈之人。

一向对武三思等人不屑一顾。

因此。

前不久又干出了另外一件轰动之事。

何事?事关东宫。

狄仁杰说道。

武三思或许是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

于是暗中安排了王庆之等人纠集一些人在皇宫前请愿,请皇帝立武三思为储。

此举效仿了当初他们请皇帝登基时地举动。

皇帝心中自然不悦,但也不好撕破面皮来责备当初帮助自己登基的王庆之等人,于是采取了一个漠然视之的态度。

王庆之那些人见皇帝没有反对就以为此举深得皇帝之心,于是越闹越凶,纠集了数千人在宝城游行请愿。

皇帝便将此事交由李昭德处理……李昭德便将王庆之等人抓了起来,以侵扰皇宫意图谋反的理由将其杖杀了。

刘冕皱眉道:其实皇帝恐怕也是想杀了那多事的王庆之。

管什么事不好居然管到皇帝的家务事去了。

李昭德此举也算是深得帝心。

只是可惜……他恐怕是办了好事,又要背黑锅了。

地确。

狄仁杰叹息一声道,所以说伴君如伴虎。

皇帝想杀王庆之。

自己不愿意动手。

让李昭德杀了,又会反过来责备他。

因为王庆之可是之前拥护皇帝登基地功臣之一,就这样杖杀了会让皇帝背上一个卸磨杀驴的骂名。

皇帝当然不能背骂名。

因此只好李昭德背黑锅了。

因为杖杀王庆之一事,皇帝当众责骂了李昭德。

偏偏李昭德不能理会其中奥妙,还强项向皇帝进言说自己是在禀公办事依律裁处……哎!这个李昭德。

虽说是个难得的人才而且一腔正气,可是有时候脾气的确是差了一点,而且思虑不够周全。

老夫觉得,他现在比较危险。

不仅是武三思等人欲除之而后快,恐怕连皇帝也有点忌惮他了。

毕竟朝中流传着许多李昭德专权擅政的流言,皇帝不可能听不到。

再加上这几件事情他都处理得比较过火……以皇帝的性格,恐怕是容不下他了。

刘冕的眉头渐渐拧起:如果李昭德有什么不测。

将是我们十人盟的一个重大损失。

狄公地意思是,是否想让在下想办法保住李昭德?狄仁杰摸着胡须,表情凝重地摇了摇头:如果皇帝真要办他,谁也保不住。

而且谁出面要保他谁就跟着一起倒霉。

老夫是想拜托天官,去了西京好好劝一劝这个顽固地家伙。

趁事情还没有演化到最坏地结果,尽早回头。

最好是让他主动辞去官职回家养老,或许这样可以免于灾厄。

无论如何让他先留得有用之身,今后也好再图谋福天下。

李昭德……会听我地?刘冕面难色,摇摇头。

他是朝中老宿而且岁数一把了是我的长辈,会听我几句言语而甘心辞官归田吗?十人盟当中,恐怕也就只有你天官的话,他肯听几句了。

狄仁杰叹息道,李昭德性格刚直非常固执,连我这个老朋友也不敢当面跟他直说这些话。

可是天官在我们十人盟中的地位非常之特殊,李昭德也多次私下表达了对天官的尊敬与佩服。

想必,你的言语他会听上几句。

但是,如果他当真冥顽不灵不听劝告。

天官也不必勉强……说到这里。

狄仁杰嘎然而止。

我明白……刘冕缓缓的点头,心中暗自叹息。

之前他与狄仁杰已经谈论过了。

皇帝或许已经有些忌惮十人盟的实力太过壮大了。

很有可能对我们下手。

如此说来十人盟当中有人牺牲已是在所难免……难道,就是他李昭德吗?和当年地裴炎,多像啊!……刘冕心中不停的叹息。

还有魏元忠与黑齿常之,他们与李昭德走得极近,在朝堂之上一直都表现得同气连枝。

狄仁杰说道,你不妨也劝一劝这两人收敛一点,不要造成无畏的牺牲。

我们十人盟恐怕很难像当初那次一样全部聚在一起商议这些事情了。

如今局势紧张,大家各自小心、相互关照吧!狄公所言甚是!刘冕与薛讷一起拱手而道。

哎……身不由己,难得安宁哪!狄仁杰站起来身,徐徐的摇头,这两年来,朝堂之上云波诡谲,关河边疆狼烟频频……战争、内耗,让中原的元气连连受损。

天官,我们身为社稷之臣,效忠于大唐也好、效忠于大周也好,都要努力保住中原的原气,尽量减少内耗的好。

别等得我们自己关起门来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外族异邦却暗自壮大又来威胁中原了。

嗯……刘冕心中一亮:狄仁杰所说的观点与态度,与我复唐地理念何等之相近?!老夫在留守府还有一些公务待办,就先告辞了。

狄仁杰起身朝外走,二位不必送了。

老夫告辞!狄公请!狄仁杰刚走,薛讷就由衷的赞叹:狄公真是有着大智慧、大悲悯之人。

令人敬佩。

刘冕也轻皱眉头意味深长的道:他是我见过的最睿智与冷静之人。

听了他那些点拨,我觉得也是时候反省一下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