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复唐 >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41章 逆天求生

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41章 逆天求生

2025-03-30 08:40:24

殿内安静了许久,终于还是武则天打破了沉默:刘冕,你自己说吧予该如何惩治于你?‘豁出去了,要想活命,就得逆天!’刘冕咬了一下牙关,拱手一拜朗声道:太后圣听。

罪囚以为,当前惩罚罪囚事小,如何平叛退敌事大。

语音刚落,殿内响起一片惊‘咦’之声。

所有人都以为,刘冕会为自己苦苦开脱以求保命,放着有刘仁轨在这里跟着拼死求情,或许还有那么一线生机。

谁曾想,这小子居然放着自己的性命都不关心了,转而说出这么一段不着调的话来。

武承嗣又站了出来,厉声道:大胆刘冕,我满堂大臣在此,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罪囚说起军国大事?太后,此人荒诞不经信口雌黄,当速速斩之以正朝纲!刘冕拱着手低着头,轻抬眼睑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的武承嗣,心中一股怒火兀自腾腾的燃烧。

他明白,武承嗣大抵没什么必要跟自己这样一个身份低微、无足轻重的人过不去。

他处心积虑想要对自己过不去,无非就是将矛头对准李贤——武氏子侄与李家王亲,本就是天生的敌人。

武则天要是同意杀了刘冕,无疑也就是断了李贤一条重要的归朝之路。

这对他武承嗣来说,将是莫大的好处。

另外几个大臣迟疑了一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但又都按捺了下来。

或许他们想反驳一下武承嗣,可刘冕的确是有错在先。

一个囚徒,如何该当着太后与朝堂众臣之面,妄议军国大事?可是刘冕坚信,武则天一定会听!稍安勿躁。

武则天的声音平静又威严,死囚尚有巡牢叫冤的机会,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究竟有什么言语。

如若当真是荒诞不经,必当重罚不饶。

如此,天下人也不会说予偏听偏信滥杀无辜。

武承嗣哽了一下又欲再言,旁边一人递了他一个眼色,于是便又退了回来。

谢太后。

刘冕拱手而拜,正色说道,李敬业谋反,打的是反对太后、扶植庐陵王复位的旗号。

可是,他们现在恐怕连庐陵王在哪里都不知道。

因此,罪囚以为他们不过是虚张旗号假借李氏皇族名义,进行的一场逆天谋叛,根本就是师出无名。

朝廷若以正兵讨伐,必然能够获胜。

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将会给天下带来极坏的影响并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罪囚以为现今应该最先商议退敌平叛之策。

至于罪囚是否有罪当诛,完全可以日后再作清算。

好精明的如意算盘哪!武承嗣似乎跟刘冕耗上了,连声冷笑道,说得冠冕堂皇,实际就是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

想必,你就盼着李敬业杀进长安来救你吧?刘冕面色沉寂:太后,罪囚的话还没有说完。

武承嗣,你退下。

任他将他说完,你再有何言辞到时一并说来。

武则天的声音里已有些不耐烦。

可是,是人都感觉到了,武则天对她这个侄儿不是一般的溺爱。

放着是一般的朝堂大臣甚至是李家皇子,在殿内如此几次三番不守规矩的打断他人说话,恐怕早被轰出朝堂了。

刘冕懒得理会武承嗣,继续自己的说辞:太后,罪囚以为,李敬业等人名为忠于大唐,实则是大唐的祸害,是离间太后与李氏皇族的凶手。

试曾想,假如李敬业当真是拥庐陵王为尊再起兵,则名正言顺;可是众所周知,庐陵王现在人在房州,他们是名不正言不顺,根本就是草寇强盗所有。

罪囚人微言轻命不足贵,但却是为了代皇子贤奉孝、获圣恩恩准才戴罪进京。

太后如果震怒之下杀了罪囚,势必令皇子贤以为太后是在迁怒于他。

如此,天下人也会以为太后因此而牵怒于李氏皇族。

那么,无形之中反而是中了李敬业等人的奸计,同时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假若太后与大唐李姓皇室因李敬业而失和,那得利的只会有谋叛的李敬业等人。

他们将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朝堂之上再度发出一片惊咦之声。

刘冕所说的这段话,不是没有人想到,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年纪轻轻名不见经传的罪囚,居然也能看清这深奥的政治环境,说出这样清醒理智的话来,着实令人吃惊。

武则天并不发表意见,只是淡然道:继续说。

要杀罪囚实在容易。

若不是圣恩垂怜,罪囚也早已死了多次了。

因此,罪囚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然,罪囚累受太后圣恩,纵然是临死之时,也不得不想着知恩图报。

刘冕说到这里,当众拜倒下来,太后,罪囚说了这么多,绝非是为自己开脱。

很显然,当前不是论罪的时候。

如果朝廷急于论罪自相猜忌,就会不战自乱,给李敬业等人可趁之机。

当务之急,应是商议退敌之策。

罪囚斗胆,向太后献一条退敌良策。

众大臣实在是有些站不住了,这个戴罪的小子,这不是要抢光众大臣的风头吗?一个罪囚都能献出军国之策了,还要这满堂大臣干什么?于是,一些人又蠢蠢欲动的要站出来,武则天沉沉的一声‘嗯?’,又没有人敢动了。

讲。

是。

刘冕大声道,罪囚以为,太后若起用皇子贤挂帅出征,李敬业叛军势必不攻自破!啊?!——群臣哗然,武承嗣唰的一下就跳了出来:太后,此人当真是信口雌黄不知天高地厚!此人不杀不足以平人愤、正朝纲啊!好几个大臣也一并跳了出来:太后,周国公所言即是!一个囚徒,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居然要一个被流放的罪人挂帅,我巍巍天朝,蔫能如此?真是罪大莫蔫,当速诛之以儆效尤!七八个大臣义愤填膺的大声嚷嚷,其他人则是凑成了一团公然议论,朝堂之上顿时吵作了一团。

放肆!武则天沉声怒喝,众人又都安静了下来。

太后,微臣有一言进上。

正当这安静的片刻,有一人站了出来,朗声拜上。

狄仁杰,你有何高见?刘冕微自一愣:鼎鼎大名的狄仁杰?仰头看一眼,却只见到一个身材高瘦身披菲袍的背影。

听他道:微臣以为,罪囚刘冕这番言语议论虽有僭越之嫌,但话中之意,却有可取之处。

还请太后不要因人而废言,细作查鉴。

哦?武则天的声音里透出些许感兴趣的味道,她对狄仁杰可是一向比较信任。

在高宗朝时,狄仁杰就以清正、睿智、善断和富有胆魄而闻名,同时受到了高宗和武则天的信任。

虽然狄仁杰现在官职不显赫,但武则天还是乐意听一听他的见解。

于是道:你有何高见,不妨当众说来听听。

刘冕心中一喜:这事,越发有成功的可能了。

狄仁杰,想不到我还有跟你这个一代名臣同唱一出的时候.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42章 金銮殿上的怒涛满朝大臣,也都把注意力投到了狄仁杰身上狄仁杰拱手一拜,朗朗说道,太后圣听。

众所周知,李敬业谋反,打的是拥护庐陵王复皇位的旗号,其用意旨在利用李唐皇室的影响力,来号召天下居心叵测之人与之媾和同谋。

然而,只要朝廷以彼之矛攻其之盾,以李唐皇室宗亲来讨伐之,这个谎言将不攻自破。

同时,也可以在天下人的面前揭穿李敬业等辈,实际就是在作乱谋叛的真实面目。

这样一来,朝廷就将成为正义之师,将获得天下百姓的支持与拥护。

以正讨逆,蔫有不克之理?而且,微臣以为,一向负有清正之名的皇子贤,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纵然皇子贤不黯军事,也可以选一名能征惯战之将以为副帅辅佐从旁执掌军令。

倘若如此,李敬业叛乱一党,必将迅速覆没。

也唯有如此,才能将此次叛乱的灾害减少的到最小,天下人心不会浮动。

请太后明鉴!狄仁杰,你此言大谬!武承嗣又急又怒,急闪出来大声道,纵然需要李氏皇亲来挂帅,又何须搬请一个流放戴罪之人?这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朝堂无人吗?狄仁杰针锋相对的道:平定李敬业叛乱,重在诛心而非诛兵。

朝廷诚然可以派出良将强兵力图将其扫平。

可是,李敬业等人造成的恶劣舆论影响,将无法消除。

这将动摇我大唐的根基国脉。

唯有以太后之亲子挂帅,方是最佳。

思来想去,唯皇子贤乃是最佳人选。

刘冕一直趴跪在那里,膝盖有些酸楚难当,可此时都不在乎了。

他的心里在飞快的盘算一个问题:狄仁杰,果然是高人。

莫非他也洞悉了武则天的某些用意?昨天,武则天肯定是在收到檄文之后就连夜派人将我抓进了大牢。

她并非是想要杀我,如果要杀我,何须再把我拎到朝堂上来说这么多废话?那些千牛卫把我带出乾陵后,随便一刀就能把我咔嚓了。

那么,她的实际深意……就是要让我推举李贤来挂帅。

其实李贤适合挂帅,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理由无外乎这么几条:一来,便是我和狄仁杰所说的几层道理,以彼之矛攻其之盾,不攻自破;二来,这也是武则天检验李贤忠诚度的一个最佳机会,而狄仁杰想的可能是尽可能的保护李贤,并努力迎回李贤;三来,这是收伏关陇集团和天下仕人人心的大好时机。

尤其是这第三点理由,尤为重要,对武则天也最注有吸引力。

狄仁杰是否想到这一层,倒是无关紧要。

如果李贤能够成功平叛,那么谁还能否认李贤真的已经投靠了武则天?李贤当年监国可是长达四五年之久,在关陇贵族集团当中,隐约就是‘精神领袖’的存在,尤其是在当时李治病重无力理事的情况之下,李贤与一国之如此大事在商议,你莫非就无话要讲?武则天这么一说,众人还真是如同醍醐灌顶:对呀,当朝首辅怎么都还没说话?裴炎不急不忙的走了出来,拱手一拜道:太后,臣所要说的,与众人在议的,完全不在一条辄上。

微臣不敢一力压众人,因此只好待他们商议完了,微臣再准备说话。

那予倒是要听听,你有何高见。

武则天的声音中透出些许疑惑,讲来。

是。

裴炎顿了一下,正声说道:微臣以为,兵者,凶器也,不到万不得已不必用之。

现今有个办法,完全可以将李敬业叛乱消弭于无形。

又何须动用一兵一卒?哦?众人同声惊愕,包括武则天和刘冕都惊奇的看向了这个‘高人’。

武则天道:有何良策,何不速速献上?裴炎郑重的一抖袍双膝拜道:太后圣听。

微臣愚见以为,只要太后还政于皇帝陛下,将皇帝陛下从偏殿请到龙椅上来当国理事,李敬业等人可不攻自破!聊聊数语,如同在众人当中扔下了一枚重镑炸弹。

虽然没死人,可在场之人一下全瞢了。

这一下,比当初刘冕读完檄文时的气氛更加紧张、压抑了。

所有人都将眼睛睁到极大了,看着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裴炎。

刘冕的脑海里,只剩下了一个想法:这个裴炎,死定了。

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借题发挥要赶武则天下台。

不管你是谁,死定了。

武则天体现超越常人的冷静和克制力。

她并没有发怒,而是平声静气一字一顿的道:来人,先请裴炎下去。

四名守护在金銮宝殿旁边的千牛卫卫士,齐齐走到裴炎身边:裴相公,请吧。

裴炎站起身来,对武则天郑重弯腰拱手一拜:太后要杀裴炎,裴炎无话可说。

可是,裴炎从来都是一心为国,断无二心。

太后,诸位同僚,裴炎告辞!说罢,一拂袖,昂然朝殿外走去。

刘冕仰头看到,裴炎的表情甚是沉寂,全没有刘冕臆想之中的悲愤、壮烈神色。

仿佛就像平常每一次离开这殿堂一样步伐稳健,淡然、从容.〖请大家一定要多多投票啊!本周没有推荐位了,裸奔冲榜。

全靠大家支持了。

谢谢了~我会努力更新以回报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