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金,平安是福~祝书友们新春愉快、诸事顺利,牛年牛气轰轰!!】.对于骆宾王的这番说辞,刘冕丝毫不感意外,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熟悉.***这就是他的志向、理想、抱负和座右铭。
骆宾王一席话说完,刘冕沉默无语,只是表情沉寂的看着他,神色凝重。
骆宾王提马走上前几步,师徒二人的马头已经靠在了一起。
骆宾王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刘冕说道:天官,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
我曾想过回长安找你,但又怕给你带来麻烦,于是只得作罢。
我没想到那妖妇会命你来拿我,你内心的矛盾,为师完全可以理解。
但如今我师徒二人兵戎相见,已是各为其主。
你不要有什么顾忌。
为师这颗头胪迟早是人家的,还不如给你拿去,助你完成使命保全性命。
这也是老夫能发挥的最后一点作用了。
刘冕的嘴唇轻轻颤动了一下,低沉说道:学生取了恩师首级,就真的能够保住性命吗?她今日让我取恩师首级,谁知道明日又会让我去取谁的首级?学生的性命若真的只能靠此延续下去,倒不如死了干脆。
说到这里,刘冕多少有点郁闷。
这样的话,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多少无奈和压抑,此时一古脑儿的倒了出来。
这个问题,压抑在他心头太久。
从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生存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
李贤也好武则天也罢,从一开始他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与好恶。
大周也好大唐也罢,对他这个21世纪的穿戴者来说同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可是为了生存的几番抗争下来,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始终不受自己掌控。
无奈愤懑之余,刘冕内心多少也有点失落。
骆宾王眉头深皱,习惯性的捋了捋胡须:天官,眼下正是一段阴阳巅倒妖为鬼蜮的岁月。
杀机四伏杯弓蛇影,为了生存,人往往会无所不用其极做出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来。
我知道你是一个有血性有才能的人,更对你的理想和报负充好了好奇。
但是为师临死之前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究竟是忠于谁?刘冕抬头,迎上骆宾王凌厉如刀的目光,苦笑一声:恩师,学生无礼想反问恩师一个问题:古往今来,可有永恒的帝王与不落的皇朝?骆宾王的眉头轻轻一挑:你此话何意?恩师教我读书时,说到太宗皇帝曾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刘冕说道,既然没有永恒的帝王与不落的皇朝,那我们究竟该忠于谁?生逢一个改朝换代的年代,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改朝换代?荒谬!骆宾王沉声道,那个妖妇,何德何能改朝换代?她身为李唐皇室的媳妇,乱两朝帝王之伦常,窃国乱政残杀无辜,人人得而诛之!我李唐天下巍巍神器,岂容她一个无耻妖妇去窃夺!事实如此。
不管恩师对武氏有多少仇恨与鄙视,她注定了要登上皇位,改天换地。
刘冕平静的说道,逆时势者,终为时势所败。
恩师肝胆照人学生无限敬仰。
但学生要说一句很伤害恩师的话:你这样做非但对匡复李唐无所益处,反而会对李唐造成莫大的伤害。
你何出此言?!骆宾王显然有些动怒了。
恩师息怒,且听学生慢慢道来。
刘冕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情,平声静气道,武氏的最终目的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很显然,她也注备这样的能力。
此次徐敬业揭竿而起讨伐于她,恩师可有看到任何一家李室皇亲来响应你们?没有。
恩师可有想过,这是为什么?骆宾王闷哼一声:妖妇刁毒,启用废太子贤挂帅,自然是封住了那些李唐皇室们的嘴,打消了他们心中的企图和想法。
不会如此简单。
刘冕说道,先生教学生读我大唐史书时曾讲到,贞观之时,太宗皇帝削去了许多李室皇族的亲王爵位和诸般实权。
他们名为皇族,手上的实力却是有限得紧,顶多只是空有名望然后安享富贵罢了。
其实他们何尝不想群起反抗武氏,可他们没这个能力更没这个胆量。
李贤被废、李显被贬、李旦被囚,这些人在干什么呢?毫无动作。
这说明了什么?朝堂的实力仍然足够掌控天下;李唐皇室们胸无大志苟且偷安。
武氏掌控了朝廷,那就是掌控了天下。
百姓真的在乎谁当皇帝吗?不!他们更加在乎衣食温饱与安生立命。
大唐天下人心思定,徐敬业此时造乱,安得不败?倘若武氏当真是弄得天下大乱民怨沸腾了,徐敬业振臂一挥必定应者云集,九州之地早已是烽火四起义兵如潮。
可眼下呢?他手下是有了十余万乌合之众。
可是跟天下万民比起来,不过是汪洋一滴。
这说明,叛乱者不得人心。
百姓终究是心向朝廷。
说得再明白一点,心向武氏!骆宾王仰头看天,慨然长叹一声:英国公不听忠言哪……倘若他举兵之初就挺向关内攻伐矛头直指妖妇,或许能得到一些响应。
可是,老夫真是高估他的志向了。
他向南进取润州挺进江南,不过是想偏安一隅与朝廷划江而治。
奈何、奈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国公如此人物,注定一败——不过,老夫始终无怨无悔。
人生一世草木一晖,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为心中理念而死,死得其所!真倔!……刘冕摇头苦笑:恩师,学生从未想过让你折节易志。
我只是想告诉你,你如今好心办了坏事。
徐敬业起兵谋叛张打匡复李唐的旗号,武氏必然风声鹤唳更加谨慎小心,迟早会对有可能对她构成威胁的人大开杀戒。
徐敬业实际上是给李唐宗室们带来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时本就是血淋淋的,这谁都清楚。
可是武氏不同,她身为李唐的媳妇,是绝对不敢完全否定李唐的——因为她本身就是靠着高宗皇帝起家,否定李唐就是否定她自己。
因此,就算她登基为帝,也将不同于以往各朝各代的改朝换代。
恩师可曾同意学生的这个见解?骆宾王眉头一拧略微惊疑,点了一点头:接着说。
就算武氏登基,大唐的国体、政体仍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就算她换去国号年号,改去若干的称谓习俗,也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大唐的内在神髓。
刘冕顿略一顿,突然一下正视骆宾王的眼睛,所以我想,这么多人反对武氏,不过是因为她的性别、出身、来历与私生活。
因为这一些,是千年来礼教的制锢,这些人无法接受!徐敬业兄弟二人与那些一同举事的官员,大半都是因为犯了错被朝廷贬职,因此忿忿不得志。
他们举兵之时有多少私心在内,先生难道不知?先生扪心自问,自己又有没有私心?匡复李唐?李唐既未失,谈何匡复?通通都是借口、借口!你!……你!骆宾王一时结舌居然无言以对,瞪大了眼睛看着刘冕。
恩师问我,学生忠于谁。
刘冕双眉一拧将方天画戟直指苍穹,学生可以指天发誓的告诉恩师:学生忠于天,忠于地,忠于万民!第一卷 大浪淘沙 第78章 我欲成佛天不允〖大年初一第二更~大家砸票哦!〗骆宾王彻底的呆了.刘冕的这一番话,与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从小竖立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冲撞。
在封建仕人的心中,忠君是第一要务。
学得文武才贷与帝王家,哪个仕人当初不是竖立了这样的理想?就算是那些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也不是一生出来就扬着拳头吼着要开邦立国改朝换代。
刘冕所说的‘忠于天,忠于地,忠于万民’,道理绝对是能够站住脚,可它与‘忠君至上’却又有所相悖。
二十一世纪的意识形态与封建仕人的思想观念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冲撞。
骆宾王一时无语以对。
刘冕将手中方天画戟缓缓放下来,沉声说道:恩师,学生以为,谁做皇帝,不是他自己说了算,也不是臣子说了算,而是天下百姓说了算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君为亲社稷次之,太宗皇帝就深黯此道。
只不过,他不会像学生这样说出这种话来。
忠君是君王对仕人百姓的要求,这何尝不是一种愚化与自私的表现?我们经常所说的‘天下大势’,就是‘民意’的体现。
徐敬业等辈注定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失了民心。
而且,他们的自私行为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战乱的毒害,给和平的大唐天下平添了恐慌与灾难。
与此同时,你们所憎恨的武氏,她做了什么毒害天下的大事,请先生赐教。
骆宾王的嘴唇轻轻翕动了一下,却是木然怔住,说不出话来。
刘冕苦笑一声:抛开她的私生活与对我的诸般苛难不说,学生其实对她多少有几分敬佩。
一个女人,在男权至上的皇朝里混迹到这般模样,莫非仅仅是凭着‘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吗?高宗皇帝在位时,就曾想过将皇位传于武氏。
为什么?因为她有那个打理国家的能力,更胜过高宗皇帝自己和她们的儿子们!从民生政务到国防军事,她无不精通。
假如她是李唐宗室的男人,我估计没有人会反对她登基为帝。
所以,学生认为,你们反对的只是她的性别、来历、出身和私生活。
这难道不狭隘吗?徐敬业等辈,何时真正站在天下的角度去审视过这些问题?私怨、私愤、私心,主宰了他们的一切思想。
徐敬业的所作所为,给大唐带来了多大的损害?这无可估量。
而且,这一场兵乱之后,一向冷酷绝情的武氏,必然对李室皇族挥起屠刀。
这,又何尝不是因为受了徐敬业的刺激?照此看来,恩师追随徐敬业一场,除了一吁胸中恶气……还有何为?那……老夫身为李唐之臣,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妖妇窃去国体胡作非为吗?骆宾王有些绝望般的大喝道,老夫万万办不到!刘冕针锋相对的急声回道:恩师,你事到如今还不明白吗?武氏夺权,这是大唐内部的一次权力分野——将来她登基,或许会改去国名更换年号重立天子七庙,可这就像是一个人换了件衣服,莫非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吗?武氏是绝对不会完全毁去大唐国体的!她没这个胆量,更没这个实力!她要毁唐,就是毁自己!我大唐国势正隆,她不过是想据为己有然后掩耳盗铃一般给大唐换上一件新衣——迟早还是要还回来的!还回来?!骆宾王双眉一扬,如何还?老夫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窃贼盗去了东西,还会还回来的?会的,一定会的。
刘冕说得异常肯定坚决,大唐国体未失气数未尽,怎么可能就此消亡?所以学生以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顺应民心天意。
百姓认可她武氏登基为帝,那便是天意。
逆天而行,不但自己会粉骨碎身,也会给天下带来祸害——诸如徐敬业!所以学生以为,若说忠于大唐,就该真正为大唐着想。
如何在这种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时候保存李唐实力,如何让百姓过得更加安逸太平,方是明智之选。
学生再举个极端反例:徐敬业纵然当真举兵成功杀进洛阳长安擒得武氏,他又会如何?他会真的拥戴李显登基吗?李显登基之后,大唐就真的能够从此天下太平无限辉煌吗?骆宾王枯瘦的脸轻轻抽搐了一下,眯起眼睛看着刘冕,缓缓说道:你说得没错……徐敬业有着自己的野心。
皇子显也没有那个振兴大唐的才能与志向。
但老夫……就是咽不下这一口恶气——你让老夫如何接受湟湟大唐神器,落入一名淫猥妖妇之手?老夫从小立志报效大唐忠君爱国,如今却是给李唐和天下带来如此的灾难!哎!!!说到这里,骆宾王长长的重叹一声,眉头深皱仰头望天长吟道,我欲成佛天不允——天意若何、若何?!刘冕心中微微一颤,‘我欲成佛天不允’?原来,骆宾王的心中也有着太多的无奈的矛盾!我欲成佛天不允……天不允,能奈何?这才是他走向成魔之道的原因吗?无奈、被迫、没有选择!……师徒二人就这样静静的呆立了许久,谁也没有说话。
刘冕已经注意到,骆宾王深陷的双眼中,已经贮满泪水。
昔日清澈的眼睛已显浑浊,眼神中少去了许多的凌厉与刚烈,多添了一丝忧郁与惆怅。
刘冕感觉,历史就如同一辆巨大的辗路机车,一直都在缓缓有力的向前推进。
骆宾王、徐敬业和许多其他的人就像是粒粒尘沙,跳到了路中央想要阻挡巨大的车轮前进。
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
许久,骆宾王转过视线看向刘冕,声音枯涩的说道:天官,为师与你师徒一场,从未问过你的志向如何。
你今日……可否告诉老夫,你心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志向?刘冕的心头微微一颤,这个问题,他何尝不是千百次的问过自己?我,刘冕,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中**人,能在现在做什么?从伴读东宫到现在,我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为了生存。
那么以后呢?身处这样一个‘我欲成佛天不允’的时代,我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