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虽然过得自在而又消闲,但并不代表刘冕不用想事。
四下无人之时,他时常与刘仁轨密谈一番,商讨一些事情。
其中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关于李贤。
李贤回朝一个多月了,外界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流传出来。
这太反常了。
眼下的朝堂之上,简直静如死水。
可是在刘冕看来,这反常的平静恰巧是意味着一场新的风暴的来临。
李贤,绝对不会就此悄然销声匿迹的。
精明的野心家武则天,早早就看中了他身上的特有价值,怎么可能不尽情的发挥?扬州叛乱平定了,她也还没有做出什么大的动作。
这一场叛乱的爆发对她的触动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她就会此善罢甘休吗?绝不可能!因此,武则天必定还有大动作。
而且矛头很有可能指向她的政敌——李家皇室。
因为她可不想再跳出几个像徐敬业这样的人进行军事叛乱。
尤其是李家的那些人,更不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武则天积极筹备登基的同时,对于接班人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考虑和安排。
她命运多舛的儿子们、飞黄腾达的武家子侄、以及沉溺于男女情爱中的太平公主,将一一粉墨登场很快都会搅进这纷争之中。
一台明争暗夺的政治大戏,即将公演于朝堂中枢;一场熊熊烈火,即将袭卷九州乾坤。
这是刘冕和刘仁轨商谈的核心内容。
但爷孙俩也一时无法完全握定,武则天究竟会有何举动。
唯今之际,只有静观其变。
此刻的刘冕,仿佛已经嗅到了寒风之中隐约的硝烟气息。
这又将是一场,震荡天下的轩然风暴。
新年过后,刘冕的假期也宣告结束。
是时候返回洛阳就职上任了。
刘冕对家里有些放心不下,离开地前晚钻进了刘仁轨房里对他说起了后母柳氏的问题。
刘仁轨只言道让刘冕自己照顾自己,家中一切不必担心。
对于柳氏的问题,刘仁轨如此说道:她嫁到我老刘家,我们从未亏待过她。
因此她也算是心安理得。
虽然她奉太后之命前来监视,但我老刘家自身并无问题。
半夜不怕鬼敲门。
而且,有柳氏这样的人在也不尽然就是坏事。
她不是奉命监视吗?我们就在私底下也表达对太后的无限忠诚就行了。
这种事情,不可点破更不可造次针对于她。
同样的,你身边地那个韦团儿要小心处理。
老夫看得出她对你有那么一点花花心思,你谨慎一点对待她吧。
先是尽量不得罪,不可落什么把柄在她手上。
同时能反过来利用她一下,也未尝不可。
刘冕自然也无话可说,老爷子的精明与睿智是远胜于他的。
他只是在心中隐约有些担忧:万一那柳氏哪天翻了脸要害我老刘家。
岂不是特别容易?她往武则天那里告个诬状,那就有得我们受了。
这一层意思刘冕并没有对刘仁轨说。
这样浅显的道理精明如刘仁轨肯定是能想得到的。
他既然有恃无恐,恐怕早已自有对策。
反倒是刘冕自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韦团儿得好好哄着,万不能让她跟我闹得决裂了来个鱼死网破,那就不划算了。
正月初六,离刘冕的假期结束还剩四天的时候,他打算离家前往洛阳。
临行之时想起了一件事情。
当初在太平公主家里受了李仙宗之约一同上路,如今也不好毁约。
于是派人去通知了一声,李仙宗果然如约而至,甚至还早就准备好了一辆华丽宽敞的马车,请刘冕与韦团儿同坐一乘。
刘冕对于他地用意了如指掌,此时也懒得去点破,心安理得的带着韦团儿上了他的车儿。
胡伯乐则是骑了刘冕的马跟随于旁。
火猊自从有了胡伯乐照顾,一天比一天精神和强壮了。
刘冕还跟胡伯乐讨教了一阵马上飞索的功夫,也算小有成就。
年关过后,西京前往神都的官道变得热闹起来。
走商的车队络绎不绝。
至从武则天临朝称制以后。
大力扶植商业鼓励百姓经商。
这跟她地出身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商人出身非常富有,曾在李渊起兵之时对其大力资助,从此才有了一些地位。
武氏一门也因此才成为唐初时的新贵,但仍然算不上是什么豪门大族。
跟关陇仕族洗马裴家族比起来,可谓云泥之别。
于是,掌权了的武则天一边追谥自己的祖上为东周姬姓王室后裔借以提高门第,一边又鼓励扶植商业,想改变当前商人的受人歧视的状况。
她的用心与出发点或许更多的是针对政治,但无形之中推动了当今商业地大力发展。
两京地带的商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状况。
甚至比贞观与永徽时更加发达。
这些地方的人们对于商人与行商的态度也在发生浅移默化的转变。
有些官宦人家也禁不住巨大利润的诱惑开始涉足于商业了。
李仙宗谈吐不凡,而且非常的健谈。
刘冕甚至觉得他有些三八。
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商队,土生土长在长安的李仙宗居然认识大半,一一指给刘冕看,说这家商队是哪个大官儿支持地,那个商队是哪家豪门的子侄在经营。
与此同时。
他又与刘冕聊起许多当朝官员们的一些轶事趣闻。
当真是如数家珍。
这样一个帅气儒雅的公子哥儿却是个十足的八卦人士,内里又十足地闷骚垂涎美色。
刘冕不禁暗自好笑。
对于李仙宗,刘冕倒是谈不上反感,反倒觉得他是个挺有趣地人。
韦团儿对李仙宗,却是空前的冷漠。
原因无外乎是那天刘冕地刻意点破。
李仙宗时时不忘卖弄风骚意欲打动韦团儿,吸引她的注意力。
可韦团儿就像是绝缘体一样对他完全无动于衷不冷不热,一路上只顾粘乎着刘冕。
担茶倒水嘘寒问暖,敬酒送食洗脚更衣,其温柔体贴的程度更胜以往任何一时。
刘冕当然知道,她这也是故意做给李仙宗看的,想让他死了那条心。
李仙宗当然多少有点郁闷,不过他显然不是那种为了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的人。
没过多久又释然了,依旧与刘冕聊得火热畅快。
仿佛韦团儿已经不能再勾起他的什么兴趣。
刘冕心中暗忖,这个李仙宗倒也是个识趣的人。
马车一路不急不徐,到了潼关前停住。
这里居然堵了一大批的车马延绵五六里地,道路阻塞。
刘冕和李仙宗看到这般状况不禁有点懊恼和着急。
刘冕的假期将满,李仙宗也要早点赶往神都准备朝廷正月望期大典,都误不得时辰。
二人想了一些办法想往前挤,无奈每支商队都在做这种类似的努力,收效甚微。
半天下来顶多只前进了一里多路。
于是二人商议,一起到潼关卡哨那边去看一看状况再说。
于是留下韦团儿和胡伯乐看着车儿,二人徒步朝潼关走去。
不多时二人到了潼关前,只见这里围了一大片的人,个个情绪激动的大声吵闹。
潼关的大门却只开了一半,而且门前架起了拒鹿角路障。
许多荷甲执戟的士兵正在仔细盘查每一张过往车辆,这才让通关的速度慢了许多。
刘冕有些疑惑的对李仙宗道:逸凡兄,西京与东都之间的官道一向畅通无比。
朝廷为促进商旅发展已经免征关税。
今日为何又架起关卡详加盘查了,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天官兄,在下也有些想不明白。
李仙宗也疑惑的摇头,要不我们上前去问问那些士卒吧?天官兄是千牛卫的军官,这些杂兵小卒是不敢得罪你的。
也好。
刘冕不禁笑了起来,挤开人群朝里面钻去。
几名小卒在负责维护现场的秩序,四方嘈杂纷乱早就让他们非常不耐烦了。
这时见到刘冕和李仙宗拼命的朝前挤,其中一名小卒不禁有些恼火,大声喝骂道:你、你们两个,瞎闯什么!扰乱秩序当心受罚!刘冕也不跟他吵,钻出了人群往他身前一站,眼神凛冽居高临下的逼视着他:找个管事儿的出来。
那小卒抬头迎上刘冕的眼神,不禁心里微自寒了一寒。
刘冕可是血战余生的人,如若摆出这副严肃冷冽的表情就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在。
而且,眼神中就会自然流露出实质般的杀气。
这种杀气与气势,只有经历过真正血战、砍过千百颗头胪的人,才能散发出来。
你……是何人?小卒底气不足偏又骑虎难下,干咽一口唾沫问道。
一旁李仙宗见刘冕一下就镇住了这个嚣张的小卒,不禁大感快慰。
此时轻飘飘的说道:你还不配问——去,叫你们领头儿的人物来。
那……你们稍候。
小卒知道恐怕是遇上大人物了,不敢怠慢。
扯起脚丫子就朝潼关跑去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