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佟齐云

2025-03-21 13:23:50

你……终于来了。

咳,咳,咳……康熙才开口说了四个字,就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汗阿玛!胤礽一惊,急忙上前给他拍背顺气。

等康熙顺过了这口气,用一种堪称眷恋的目光看着胤礽,直看得胤礽浑身僵直,才蓦地一笑,带着几分欣慰喟叹,原来,我的保成穿上龙袍,是这副模样。

气度雍容,威仪天成。

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又或者真正看到承载了自己多年期待的太子真的登上了皇位,至少在这一刻,康熙心头没有怨怼,只有后悔和骄傲。

——看,朕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果然是最适合的继承人!若是朕当初不曾猜忌太子,不曾推动九子夺嫡,那朕的保成,是不是也会像眼前这位一样,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只可惜这世上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但凡他早重生两年,只怕眼前这位年轻皇帝的结局,不会比他前世的太子更好。

他太了解自己了,明白自己对权势的渴望,从小便被太皇太后刻进了骨子里。

因着皇考与董鄂妃故事,太皇太后害怕大清再出现一个为私情而弃江山的皇帝。

所以,从康熙登上皇位那一刻起,这个历经三朝的女人,就一直在对他灌输一种思想:只要有了江山,还怕没有美人吗?果然,康熙后宫美人无数,像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却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与他心灵相通的。

当然了,康熙也不需要。

他只爱权利,为此不惜夫妻陌路,父子反目。

胤礽微微僵了一下,哽咽道:汗阿玛,您别说话了。

儿子这就让太医进来,给您请脉开药。

他实在不愿面对前世的皇父,可这位显然没有顾及的意愿的意思,一张嘴便把所有事情都说破,让他不得不面对前世的痛苦与难堪。

该说不愧是将他一手养大的汗阿玛吗?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能精准地戳中他的痛处,总是知道从哪里下刀,才让他死得最快。

康熙哈哈一笑,再次笑岔了气,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这一次,胤礽虽然还是第一时间给他顺气,眉目间却多了几分怠倦。

原因无他,唯心累耳。

康熙带着欣慰的笑容,用力拍了拍他的手背,赞赏道:保成,你果然是最像朕的儿子,你做得很好!连胤礽也不知道,他究竟是真的在夸赞自己,还是在不遗余力地反讽。

朕是在夸你呢。

男子汉大丈夫,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你能当机立断,总算不负朕多年的教导。

被儿子篡夺了皇位,康熙愤怒吗?他自然是愤怒的。

可是,他的愤怒是真的,欣慰也是真的。

生于帝王之家,想要坐这天下之主,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杀伐果决。

若是囿于父子亲情而优柔寡断,迟迟不敢下定决心,那只配做个孝子,做不得天子。

他的保成,从前就是太心软,该果决的时候不够果决,才会被他和一众兄弟逼得一步步崩溃。

索性重生一世,保成终于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帝王。

话音刚落,康熙的神情突然扭曲了起来。

胤礽愣愣地看着,一时就没有反应过来。

片刻之后,康熙突然用力抓住了胤礽的手,带着释然和悔恨说了一句,保成,苦了你啦。

朕若是你,也会先下手为强!胤礽猛然睁大了眼,试探性地喊了一句,汗阿玛,是你吗?是朕,是朕。

康熙双手青筋暴起,眼睛瞪得大大的,强行提着一口气,保成,你要好好的,你要好好的!言罢,气绝身亡。

等在外间的胤禛等人听见了胤礽凄厉的哭声,意识到事情不对,急忙跑了进来,康熙已经宾天了。

汗阿玛——皇上——哭声此起彼伏,还是礼亲王老成持重,站出来让人打水给康熙擦洗身子,换上早就准备好的寿衣。

康熙虽然退位了,但也曾是天子,丧事自然不能在行宫里办。

伺候着穿好了寿衣,将尸体移入棺椁之后,一行人连夜赶回紫禁城,奉太上皇停灵奉先殿。

因着皇后还没出月子,主持太上皇丧事的便是如今协理后宫的淑妃李氏。

淑妃本是汉人出身,让她主持丧礼,难免会增加一些汉人的元素。

无论如何,在康熙之前,还有顺治帝的丧礼可做参考。

淑妃也没有改变太多,大体上还是按照旧例来的。

那些微的改变,不过是让皇上知道,她是有才能的,希望皇上日后能更倚重她几分,不要把她当成一个单纯以色侍人的妾妃。

淑妃的小心思,胤礽有没有看出来且不说,被奶嬷嬷抱着行礼的十四阿哥心绪十分复杂。

在他的潜意识里,康熙就是一个长寿到让他的哥哥们崩溃,让他这个排行靠后的皇子欢喜的皇帝。

就算这个世界的康熙早早被迫禅位,因为没有直接经历,他也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哪曾想,一转眼他就来参加皇考的葬礼了?二哥可真狠呀!康熙一死,他这个幼子算是彻底没有半分希望了。

日后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得夹起尾巴做人,低调再低调,万不能让皇帝二哥看出他也是重生的。

可怜的十四阿哥还不知道,他的马甲一点都不牢固,早就被人给扒干净了。

如今十四阿哥唯一可惜的,就是皇子和后妃哭灵不在一块儿。

若不然,他也好见见德太妃,看能不能抓住机会套套近乎。

他们前世毕竟是亲生母子,想来德太妃不会对他毫无感觉吧?真让十四阿哥说对了,德太妃对他还真不是毫无感觉。

在听到伺候六阿哥的人禀报,说是十四阿哥有意接近六阿哥,德太妃当时就炸了。

小六没搭理他吧?德太妃紧张地问。

六阿哥的奶嬷嬷孙氏道:娘娘放心,六爷一向最听娘娘的话。

您不让他搭理十四爷,他一句话都没和十四爷说。

那就好,那就好。

德太妃松了口气,恨恨道,这个十四果然有问题,平白无故的接近我的小六做什么?看来,我得找平太妃妹妹好好说道说道。

德太妃是个体面人,平日里与后宫姐妹相交,都是和和气气的。

哪怕心里不喜欢对方,她也懒得给对方难堪,除非对方惹恼了她。

很不幸的,她两个儿子就是她的逆鳞。

因着胤禛提前打的预防针,对于十四阿哥刻意接近六阿哥这件事,德太妃是怀着十二分的警惕。

于是,自尊心平常的平太妃,非常荣幸地接收到了来自德太妃的语言暴击。

语言的艺术博大精深,德太妃使用了包括但不限于声东击西、指桑骂槐、一语双关等艺术形式,和包括但不限于类比、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平太妃被骂懵了,也气急了。

但德太妃是贵太妃,分位在她之上,她还不能反驳,只能憋屈得听完。

当天晚上,十四阿哥就换了一个奶嬷嬷。

新来的奶嬷嬷十分严肃,把十四阿哥住的西六所把持得严严实实,底下的小宫女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了,更别说是谈论八卦了。

至于他原来的奶嬷嬷去了哪里,十四阿哥不知道,也没敢问。

直到这时,十四阿哥才明白,在养母手底下讨生活究竟有多不容易。

但他却半点都不后悔,前世借着孝懿皇后,挑唆德妃和雍正帝的关系。

他只会妒忌雍正,哪怕都是被送给养母抚育,雍正的养母也是皇贵妃,而他的养母,却只是没有家族支持的平妃。

但这都无所谓了,自那以后,平妃将他看得更紧。

没过多久,胤禛夫妻就带着德太妃和六阿哥,一起搬到了建成的雍亲王府,十四阿哥是彻底没机会接近德太妃了。

在康熙的葬礼过去不久,皇太后佟佳氏薨,宫里紧接着又办了一场丧事,帝后的棺椁一起被送入了景陵地宫。

至于随着皇太后一起去了的王太贵人,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黄昏时分,京郊十里亭。

额娘,你真的要离开京城呀?胤禛满脸不舍,眼巴巴地看着诈死出宫的皇太后。

佟佳氏笑道:在宫里住了这么多年,我早想出去看看了。

你可记住了,从今往后,世间再没有佟佳太后,只有你额娘佟齐云。

佟齐云,是她阿玛给她取的名字。

但自从入宫之后,便只有佟佳氏,这个名字再也没人喊过。

如今她得了机缘,挣脱樊笼,佟齐云也该重新现世。

已经脱离王韵身体的封三娘白了他一眼,行了,行了,你多大个人了,还做小儿女态!胤禛愤怒的盯着她,控诉道:你要抢走我的额娘,还不许我和额娘多说几句话吗?你以为封三娘会感到羞愧吗?不,她得意极了。

这可是她当年一眼就看中的美人,如今美人是她的了。

她紧紧抱住佟齐云的手臂,看向胤禛的眼神充满了挑衅。

略略略,有本事你咬我呀?你……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别闹了。

被打断输出的胤禛:…………——承认吧额娘,你就是重色轻儿。

佟齐云笑着摸了摸胤禛的脑门,温柔地叮嘱道:额娘是真的要走了,你要和你媳妇儿好好过日子。

等额娘安顿下来,就托人给你捎信儿。

你和你媳妇儿要是有空,也可以来找额娘玩儿呀。

然后又对明若道:我这儿子自小被宠坏了,他若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你多担待几分。

夫妻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体谅包容。

明若郑重点了点头,额娘放心。

好听话她也不会说,但胜在态度诚恳,让人安心。

胤禛纵然不舍,却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额娘放心,我们会好好的。

您出门在外,要多多保重自己。

不管到了哪里,如果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麻烦,就找当地的道录司。

额娘被这皇宫困得太久了,如今有机会到处走走,他也替额娘高兴。

在落日的余晖下,夫妻二人挥手送别了佟齐云和封三娘。

直到两人的身影模糊仔夕阳尽头,明若才说:走吧,咱们也该回去,日后还是有机会相见的。

胤禛微微一笑,握住了她的手,走吧,咱们回家去。

第383章 番外一,内有不符合封建礼教情节,慎入德太妃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一辈子竟然还能过成这样。

她出身包衣世家,十三岁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使点银子,托关系给她报个免选,让她不必到宫里去伺候人。

但天不遂人愿。

等到她要参加小选的时候,正值三番之乱。

皇上为了给前线凑军费,一连取消了两次选秀。

太皇太后心疼孙儿,放出消息说,要在小选的包衣宫女里,挑几个容貌秀丽的伺候皇上。

德太妃的相貌如何,只是看她得重之后的升迁速度,花便能窥见一二。

毕竟,皇上怎么会委屈自己呢?因着她有一副好相貌,家族的长辈们便起了心思,要送她进宫,搏一搏那泼天的富贵。

这时候的女子,从来没有自主的权力。

长辈们已经决定好的事,她有什么办法呢?她只能顺从,强忍住心头的忐忑,投身那陌生的宫廷。

索性她长得的确够好,性子也十分温婉,很快便被上头的主子注意到,送到了乾清宫伺候。

再后来就是生子封嫔,怀孕封妃。

以一介包衣女子的出身,坐到了四妃的位置上。

皇上的柔情与看重,她也不是没有迷失过。

可是,从皇上将她的儿子送给皇贵妃那一刻起,她就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帝王无情。

从那以后,她就守住了本心,用心琢磨皇上的喜好,从不触碰皇上的逆鳞。

毕竟,她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可还有另一个儿子需要皇上的宠爱来保护。

她冷眼瞧着,宫中女子众多,但和她一样清醒的,就只有翊坤宫妃郭络罗氏。

从那以后她就知道,她最大的对手,就是郭络罗氏宜妃。

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她所料,她与宜妃相互较劲好几年,两人的宠爱不分上下,在这后宫都是独一份的。

她走温婉贤良的解语花路线,宜妃就是一朵张扬肆意的刺玫瑰。

两人非常默契地避开了和对方重合的地方,又非常默契地帮对方打压有形似特质的小嫔妃。

就在德妃以为,她们这亦敌亦友的关系会维持一辈子的时候,打破现状的人出现了。

那是她的长子,是她以为自己会永远失去的长子。

那个孩子,自幼便聪慧过人,又心底善良,重情重义。

她是生母,佟佳氏是养母。

胤禛明里暗里地表示:无论生恩还是养恩,对他来说都无比重要,他一样都舍不下。

她和他置气,他也若无其事,只要有机会,还是会往她这里跑。

孩子都这样了,做母亲的还能如何呢?到最后,她还是像这世上的无数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妥协了。

让她与宜妃的关系骤然拉进的原因,还是胤禛的重情重义。

因着他与五阿哥玩得好,出门在外就帮着照应五阿哥的额娘。

南巡那场劫难,是何等的凶险?她的儿子为了救她与宜妃,舍去了十年的寿命。

宜妃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自那以后,在后宫就经常维护她,两人的关系也从明面上的势同水火,变成了友好往来。

只是,现在这友好得是不是太过了?乌雅姐姐,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不起呢?昨天不是说好了,今儿咱俩要一起到工厂去视察吗?记得胤禛曾调侃宜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此时此刻,被扰了清梦的德太妃觉得:儿子看人真准!德太妃生无可恋地躺在床上,默默数到了三,眼前忽然一亮,缂丝锦帐被人一把撩开,露出来宜太妃那张明艳依旧的脸。

姐姐,快起来吧。

要不要妹妹我伺候你穿衣裳?德太妃白了她一眼,不用,你离我远点。

被她一次又一次这么骚扰,竟然还没被气出起床气,德太妃自己都开始佩服自己了。

——我真是太大度了!她脸上的嫌弃明晃晃的,宜太妃却丝毫不为所动,半点不把自己当外人,转头吩咐道:云秀,快来伺候你主子梳洗。

再晚一会儿,太阳都要晒屁股了。

还想再睡的德太妃咬牙切齿,却也只能在言辞上挑她的刺,言语粗俗!她觉得,从前的宜妃,当真是被宫墙限制了发挥。

自从出宫之后,这老娘们就彻底放飞自我了,真正做到了言笑无忌。

宜妃毫不在意,拿帕子当扇子给自己扇风,自顾自地坐到床头的小几上,给自己倒了一碗已经冷掉的茶。

她喝了一口茶,眉目惬意地说:从前在宫里,已经被规矩困了几十年了。

如今都出宫了,何必再给自己找罪受?虽然她也是满洲贵女,可他自小就跟着父母在圣经长大,养成了一副爽利大气的性子,半点没沾染京城闺秀的扭扭捏捏。

原本宜妃以为,京城这些满族闺秀,都是跟着汉家女儿学坏了,把他们满族姑奶奶的爽利大气全部丢了。

可是出宫之后,她接触汉人女子多了才发现,汉人女子非但不缺少性子大气的,骨子里用多了几分柔韧。

至于那些在她印象里,柔柔弱弱,离了男人就不能活的,只是江南富商特意培养出来的瘦马而已。

等宜妃喝完一碗茶,德妃也已经穿戴好了。

刚出宫的时候,她们还是非常注重穿衣打扮的。

儿子们又孝顺,什么好东西都往她们房里送,她们自然是什么贵重就用什么,什么名贵就穿什么。

可是再好的东西,吃的多了用的久了,也都厌了。

这个时候,胤禛提议,她们若是在府里无聊,可以帮他和胤禟管理工厂。

工厂里边做工的大多都是女孩子,这些年也提拔培养了许多基层的女官事。

两位太妃出入这样的地方,完全不必担心会有人说闲话。

这个提议,对于被困在宫里许多年的两人来说,十分具有诱惑力。

只是,德妃的性子比较矜持,怕为儿子惹来非议,心下有些犹豫。

宜妃就爽快多了,胤禟和她一提,她立马就答应了。

她不但自己答应,还到雍亲王府拉上了半推半就的德妃,直接去了京郊的纺织厂。

此时的纺织厂里,早就换上了新式的纺织机。

这纺织机是在胤禛的提点下,胤禟带着十阿哥一起研究出来的。

有了新式纺织机之后,胤禛又陆续研究出了提花机。

只可惜,缂丝这项技艺不能用机器代替人工,不然他们的纺织厂还能赚得更多。

有了机器的加入,他们赚的越来越多,厂房开的越来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快就趋于饱和状态。

大清吃不下没关系,正好可以趁机开拓海外市场。

于是,属于大清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一直向往战场的十三阿哥胤祥主动请缨,带领船队效仿明朝郑和,开拓海上新航道。

十四阿哥倒是想跟着一起,但这些年已经成了亲王的八贝勒,一直在明理暗里打压他,皇上对他也不冷不热的,让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自己争取。

德太妃起床之后,两个风姿各异的大美人一起用了早膳,便各自戴了个□□镜,蹬着自行车去了纺织场。

自行车是从西洋传过来的东西,只是见过后世东西的胤禛觉得太过笨重。

有四哥发话,胤禟二话不说,领着十阿哥潜心研究,历时三年,终于研究出了类似后世那样轻便的女士自行车。

自行车研究出来之后,首先拥有的自然史三人的额娘,接着就是三人的福晋。

有这六位贵妇做推广,很快就风靡京城。

和自行车一起传播开来的,还有能遮住大半张脸的□□镜。

两位太妃骑着精美的自行车,权当锻炼身体,周围有许多太监宫女儿同样骑着自行车护卫在四周,开道的开道,尾随的尾随。

等到达目的地,经常锻炼的两人也不过是微微发汗而已。

宜妃笑道:你还别说,自从每天骑着这东西来回晃两圈,我这身体的确是好多了。

从前她在宫里养尊处优,身体虽然也不错,但那都是保养品养出来的,娇贵得很,经不得什么风吹雨打。

如今的身体好,那是真的身强体壮,给了宜妃能和壮汉干架的错觉。

纺织厂运行多,年一切自有规章,两人也只是在车间里转转,看有没有哪个机器需要送去检修。

然后在办公室里坐坐,接受一下底层员工的问题投诉。

这一天很轻松愉快得过去了,两人却都觉得十分充实,比从前管理宫务时都有成就感。

等回去的时候,宜妃示意宫女太监们都走远一点,脸上露出了莫可名状的笑容。

一看她这笑容,德妃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不禁翻了个不优雅的白眼。

果然,就见宜妃控制着自行车凑近了她,暧昧地笑道:听说你最近看上了老四手底下的一个小伙子?怎么样,身体强壮吗?德妃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你从哪得来的小道消息?我不过见那孩子生得俊秀,多和他说了两句话罢了。

诶,姐姐别害羞嘛!宜妃低笑道,先帝都去了那么多年了,咱们又不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出去。

连皇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姐姐何必自苦?随着这些年工厂越建越多,女子掌握了经济大权,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越发开放。

现如今,除了那些靠礼教撑场面的老学究,可没有谁会说女子要从一而终,死了丈夫还不让人改嫁的。

本来大清的律法,寡妇改嫁就可以把自己原来的嫁妆和积蓄带走。

如今女子挣钱的地方多了,谁家不想娶个有钱的寡妇?康熙后宫嫔妃数量众多,但生育皇子的却极少。

康熙驾崩的时候,甚至还有许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嫔妃在后宫蹉跎,后半生基本无望。

胤礽见他们实在可怜,也想为宫里节省一笔开销,便在征求了宗室意见之后,允许三十岁以下的嫔妃出宫改嫁,并且给每个嫔妃都赐下了嫁妆。

康熙早期入宫的嫔妃,家族都是有背景的。

入宫时哪怕不能有多少台的嫁妆,但兜里揣的银票却半点不少。

这些可都是妥妥的富婆呀!而且这个时期,满洲贵族还没有背汉族风气完全同化,寡妇改嫁对他们来说本就是平常事。

如今只不过寡妇身份特殊了一点,做过皇上的嫔妃而已。

太宗皇太极还曾把自己的侧福晋嫁给臣下呢,如今先帝都死了多少年了,把他们家姑奶奶接回来改嫁,又有什么不行的?眼看昔日不如她们的小嫔妃,都能开始新的生活,那些生育了皇子的心里也不是半点不羡慕。

毕竟,谁还没有个生理需求了?只是,她们还有儿子,需要顾及儿子的颜面。

但这种局面,没过多久就改变了。

起因还是八贝勒……啊不,如今是廉亲王了。

廉亲王对康熙的感情,绝对是怨恨大过孺慕,他如何肯看自己的额娘,年纪轻轻就为先帝守一辈子寡?人家也是光棍得很,先跑到宫里给皇上打了个招呼,根本不等皇上反应过来就告退了,回家就给他额娘物色了两个年轻体壮的面首,送到了他额娘身边伺候。

胤礽一口气没上来,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不管吧,康熙毕竟是他亲阿玛;管吧,人都已经领回去了,这时候若是事情闹出来,那才真是黄泥落在□□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还没等胤礽想出解决的办法,那边的九贝勒和十贝勒见状,也不甘示弱,带着两个美男子向自己额娘尽孝去了。

胤禛得知之后,一拍额头,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孝了,竟然没有考虑到自己额娘这个年岁,正是生理需求旺盛的时候。

…………胤礽:麻蛋,老子不管了!他从来没想过,法不责众竟然还能用在这种地方。

一个人,若是想找安慰自己的托词,那是无论如何都能找得到。

此时胤礽就想着:反正又没有闹出来,总不能有了这点小事,含了一众兄弟的心吧?话说除了这件事,他这群兄弟对他真是没得说。

不但办差勤恳,而且忠心耿耿。

他们兄弟齐心一致对外,不管是宗室、八旗贵族还是汉人臣子,在朝堂上都老实的跟鹌鹑一样,指哪打哪。

用皇考一个人的脸面,换取他们兄弟继续齐心,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于是,这件事在皇室之间都是心照不宣,只是外人不知道罢了。

德妃这人一辈子做事妥帖,轻易不让人抓住把柄。

就算是宜妃和她这么好,这多久了也没发现,她们本是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