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让朕先对付吴蜀?不,恒君,你记得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如何为刘备计划的吗?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赫连恒君细细地斟酌起来:一旦天下有变,则兵分两路,一路直取利州、巴州,一路直取荆州、岳州。
卫国气势大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朕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天下一统矣。
雷云微笑道:这便是卫国的《隆中对》,而此时,天下无变,则不能发兵利、巴以及荆、岳。
那么云儿,你预计天下何时有变?二十年以内。
二十年以内?!为什么?因为必须等到旬屈和景夙都死了,他们的儿子即位,各自发生内乱之时,才能发兵。
蜀国旬屈的长子并非嫡出,蜀国的太子是旬屈的次子旬利。
次子旬利和长子旬纪之间一直在暗中争夺皇位,旬屈一死,旬利和旬纪一定会将暗斗改为明争,到那时,蜀国局势就会出现动荡。
而吴国,吴国的太子景孜慕确实是嫡出,但是这位太子只好美色不喜政事。
若说吴国后继能有人能与恒君你抗衡,那便是嫡出三皇子景习慕,但是以我对他的了解,景习慕的政治手腕不及恒君你。
雷云斜眼瞅了赫连恒君一眼,果然见他眉毛跳了一跳。
咳咳,是吗?好吧,你接着说。
吴国无论谁登基做皇帝,只要蜀国发生内乱,吴蜀联盟必定出现裂痕,那个时候,就是出兵讨伐吴蜀的时候了。
关于那时如何部署战局,如何派遣主帅和副帅,这就得看恒君你如何调整朝纲了。
你的主张是……?安抚袁将军,剿灭苏城后党。
云儿,我懂你的意思,可是苏城是文人,他那一派几乎都是文官,朕怕引起朝中文人的恐慌。
而且,如果剿灭了苏城,卫国国力也会有所损伤,也就意味着朝中没有别的大臣再和袁豁达抗衡了,到时候只会助长袁豁达的气焰。
雷云摇头笑道:谁说没有人能和袁将军抗衡?还有恒君你呀!你是皇上,怎么不能和他抗衡?你收拾了苏城后党,必定给袁将军一个震慑作用,一旦开战,袁将军必定主动请缨。
当然,如果这个过程处理不好,也会出现袁将军一个人掌控朝纲的情况,这就得看恒君你怎么调动宰相班子了。
赫连恒君淡淡地说道:云儿,这是一个冒险的过程,别忘了,袁豁达在京城之地掌有十万的兵权,而朕能调动的军队,不过只有五千禁军。
赫连恒君作为一国之君,顾虑的自然要比雷云更多,袁豁达掌十万大军,一旦他权倾朝野,谋权篡位就轻而易举了。
雷云握住赫连恒君的手,微笑着说道:一个明君,是能够不计前嫌的。
恒君,把梁王调回京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