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殇 > 正文

正文

2025-03-30 08:43:01

《宋殇》作者:雪峰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www.27txt.com 欢迎常去光顾哦!本站所有资源全部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宋(资料,转载)公元960年,一个新兴势力,宋(公元960-1279),再次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但在1127年宋朝廷因没能打退游牧民族的入侵而被迫放弃北方。

所以宋朝又被分成北宋(公元960-1127)和南宋(公元1127-1279)两个阶段。

北宋王朝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开封(今属河南),其创建者为宋太祖赵匡胤。

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并逐渐进入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

唐朝人口最盛时有五千多万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时突破一亿。

宋人有曰: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

让人惊讶的是,以宋仁宗时期国库岁入折算黄金估计,北宋当时人均GDP2280美元左右,都城东京汴梁与西京洛阳的人均GDP更是突破4000美元。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恭帝继位,时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

并率军入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

因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驻在宋州,所以建国号为宋,定都于开封。

史称北宋。

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招降割据吴越的钱俶,平定北汉。

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

北宋疆域东、南临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辽接壤,西北至今陕西白于山、甘肃东部、青海东北部与西夏、吐蕃毗邻,西南与越南接界。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

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

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

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我们清楚的看到,每年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

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

此中弊利自然一眼可明。

在宋朝建立之初,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赵匡胤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大力实施「强干弱枝」政策。

为防止武将专政篡弑重演,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

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

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

另外,宋沿袭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中书令)实权,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

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

为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

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

在科举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

这样一来,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巩固了政权。

北宋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使宋朝国祚延长,但却造成宋代的国力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权宪过小、军队战斗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极后果。

北宋的外敌主要有辽国(其前身即契丹)、西夏和金国。

尽管宋室耗费大量银、绢向它们缴纳岁币,始终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状态。

最后亡于外敌之手。

北宋在内治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宋代的经济、文化、科技之强,人才之盛较之汉唐有过之而无不及。

城市发展也达到巅峰,唐朝最盛之时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竟发展到52座。

宋初几十年间,全国耕地扩大了将近一倍。

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

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户籍上有41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

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亿多亩。

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远超唐代。

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都市商业十分兴旺繁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四十多个,而宋都开封更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开封在北宋时又称东京(东都或汴京)。

唐朝的城市坊市封闭,宋朝的城市坊市合一。

坊是居民区,市指商业区。

唐朝的居民区与商业区都是封闭式的,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都受到的限制。

宋朝的居民区与商业区都是开放式的,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都不受限制。

唐朝不准沿街设立商铺,首都长安、洛阳商业活动只限于东市和西市两个规模不大的市场里。

而宋朝首都开封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

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宋朝商用民宅都可以起高楼,民营的酒楼高得可以看到皇宫内部情况。

唐朝长安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北宋汴梁是栋宇密接,略无容隙。

南宋临安是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山外青山楼外楼。

据记载,东京的手工、商业多达一百六十行,沿街店铺林立;闹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通宵不绝。

在京都市场上,各地货物琳琅满目,甚至日本、朝鲜、阿拉伯等国的商品亦有买卖。

而北宋为了应付贸易及商业发展的需要,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社会经济的发达,由此亦可见一斑。

宋人孟元老曾撰《东京梦华录》,详尽描写宋东京的繁华,当时开封城中有闹市、有酒楼、有茶馆、有妓院,城中夜市至三更方尽,五更时分又再燃灯开张,夜以继日,人烟不断,可谓「不夜城」。

此外,画家张择端还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

上河是宋时民间对清明祭祖坟之谓,意同「上冢」。

该画描绘出清明时节东京东角子门内外及汴河两岸的繁荣热闹景象,但见桥上车水马龙,商贩云集,行人络绎不绝,表现出当时中国第一都会的繁荣兴盛。

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北宋有着极高的成就。

其间名人辈出。

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

史学方面,北宋欧阳修等编纂《新唐书》,对唐史的保存,有很大的贡献。

而司马光主编的钜着《资治通鉴》,更是编年史的典范。

《资治通鉴》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始修,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成书,前后历时十九年。

在《进资治通鉴表》中,司马光曾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该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中王朝的兴衰、政治的得失记载下来,为后代帝王统治提供了重要借鉴,它对史学和文学的影响力至今不衰。

除史学之外,北宋的文学发展,也在中国文坛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宋词」,更是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另一座丰碑。

北宋的词人辈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等。

柳永、周邦彦的词以绮艳著称,而豪放派的苏轼则最为后世所熟识。

北宋在散文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中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古文八大家」。

在北宋文学家的努力下,使自唐代韩愈以来的古文运动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当中有许多作品传颂至今。

在散文、诗、词等文学形式发展的同时,话本和戏曲这类民间说唱文学也蓬勃发展,并为元代戏曲和明代小说的兴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由此可见,北宋的文学成就,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宋代也是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

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

北宋由于一建国即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到了中期便造成积贫积弱局面:对外软弱无能,屡受外敌进侵;对内吏治败坏,冗官冗吏充斥。

有识之士深以为忧,遂生改革弊政之议,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

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

但两次变法维新却屡遭保守朝臣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逐步走向衰亡。

宋徽宗在位时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时期。

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事反抗暴政。

其间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最大。

以山东梁山泊为据点的宋江农民起义,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并屡次打败官军。

最后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爱奇石玩好,时常在民间搜刮珍宝,并用大船运回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为「花石纲」,许多百姓因而家破人亡,东南地区的杭州一带受害尤烈,终于激起以方腊为首的民变。

朝廷不断派重兵镇压,均未成功。

后来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队伍参与围剿,才于宣和三年(1121年)消灭起义军,方腊被俘并于同年八月被处死。

宋末农民起义虽然都归于失败,但却大大地动摇了宋室的统治。

与此同时,北方女真族所建的金国崛起。

宋室为了收复燕、云诸州,便联金灭辽,但其虚弱也为金国所洞悉。

就在灭辽的同一年,即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分兵两路大举南下侵宋。

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

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

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

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

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

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

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废宋帝为庶人,立宋臣张邦昌为皇帝,国号楚。

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其间共历七世九帝,享国一百六十八年。

宋朝发达的经济这已早成历史的定论,其他王朝抑商,而惟独宋例外。

宋初,太祖赵框胤就言多积金。

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

后,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

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这样的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

这是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在宋之初,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法,轻民法的传统做法,专门研究施行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

宋代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而且宋的经济法令,统一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是非常科学的法律法规。

这些正确的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发展迅猛,手工业发展迅猛,使宋朝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银行,这是绝无仅有的!甚至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就算是从近代来看都是非常先进的经济管理体制。

以地域而言,宋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区,就连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也比唐代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另人很惊讶的。

从手工业看,坑矿、茶盐、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都比唐代进步的多。

宋的手工业除了产地扩大、产量增加以外,技术提高也是非常明显。

比如糖冰(冰糖)的生产技术,单筒井的开凿,宋瓷的精良等,无不反应了技术的成熟和创新,而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解放了大量受俘于土地的农民,使他们投入于商业,手工业中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而且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加工工厂。

如:造船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火器厂、还有各地的官窑等等。

可见当时的手工业之兴旺是空前的!早在北宋,中国已懂得用烧煤、炼钢、大型手工业则雇佣几百全职的产业工人。

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这已经是重工业规模了!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一年为例,年产达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

此外,矿冶、造纸业、制瓷业、丝织、航海业也高度发达。

宋代无愧于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

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手工业之霸主!从商业看,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而宋代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唐代都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宋代则更加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发展,坊制的突破,集镇的兴起,因此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逐渐消失。

宋代的这一类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有了很大的规模,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万人口,而后者就是马可波罗在元初所见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后期,中国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达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万之间,数百年后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贝图塔也称杭州为世上最大的城市!从事工商业的人口逐步增多,产量加大,投入资本大幅度扩充,因此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也已不单独只是农业了,工商业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且在其商业运作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

就学士苏东坡来说,他就曾给一位做油食老妇人,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兴隆。

更有意思的是,宋朝还出现了近似现代报纸的小报和史上最早的商标,商标是小可意义重大,这标志着宋朝商业化体系的逐步完善。

此外,著名学者沈括所著也是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也是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母体,而宋代的经济突飞猛进则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

宋朝辉煌的文化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追求变的越发迫切,于是宋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强烈的文化需要,国民闲暇的生活,审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间音乐、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

与此同时宋朝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骚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苏轼、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沈括、辛弃疾、朱熹、李清照等,这些学者们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风华依旧,其光泽不减当年,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了六位之多,可见其文化之光辉是何等之耀眼!书法家更是举不胜举,最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作品足以让书法家们叹为观止,就是大汉奸秦桧也能习得一手妙笔,舞得一手好文,若是其为人正派必然也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

更不论岳飞等文滔武略的英雄了!因文化的百花齐放,两宋大家又分之为南北:南宋有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有二程:程颐、程颢(理学家)。

南宋东南有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也正是因为宋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宋朝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使得传统的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

也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词自唐末兴起,经五代至宋已经达到全盛。

因此有唐诗,宋词,元曲等并称。

可见词是宋朝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急先锋之一。

要考究宋朝文化必然要先对其词有所了解,而最具有代表的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此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一般的孩童都会吟唱两句。

全词高雅,飘然,使人如登仙境,又独身于世外,孤独且满目而悲者矣,可谓登峰造极之作,把水调歌头词牌名形式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是出自其手笔,而其他词人同样成绩斐然,就算是李清照等女词人也是所见不鲜,可女子好习文且达到如此水平者,古往今来也惟独宋时一个李清照。

也是,若把宋词之人一一列举,鄙人一天也未必言尽,再举下去也只是数数宋代词文化的九牛一毛了。

就那《全宋词》来说吧,全书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赋,孔凡礼的《全宋词补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词人百家之多词作四百多篇。

这足以反映了词文化在宋时的地位,足以反映了词无愧于宋文化之代表,足以放映了宋文化的欣然朝气!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在宋把对诗的诠释提升到新的层面,一个更加大众化的普及层面,一个更加自由的格律层面。

宋朝虽然是词的全盛时期,但是同时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乃至于研究生唐宋朝之诗,是接触过最多的宋代的诗,是唐朝之诗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诗歌的种类和形式在宋朝达到丰富,宋诗创作的数量空前的多,根我所知,北京大学正进行《全宋诗》的编纂,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就个体诗词数量,唐宋之诗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取之不完,用之不绝,诗中包含了无数知识财富,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和开发的非常之少,能不遗憾吗?如此之多的潜在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开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动心呢?在之前鄙人谈到了四大书法家,书法方面不多说了,宋朝的书法的成就是世人皆知的,而宋代所涌现的画家有哪些呢?最富盛名的画家有:赵佶、范宽、马远、夏圭、郭熙、李唐、张择端等。

艺术界,闻名遐迩的就是出自张择端之手。

纵观中国历史,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成就的,非宋代之山水画莫属了,时而博大如鸿,时而飘渺如仙,意境挥洒如行云,意随豪泼如流水。

宋时,山水画家可谓人才辈出,各有所长,比如:北宋画家有范宽(以崇山峻岭和雪景见长)、许道宁(以林木野水见长)、郭熙(以描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见长)、李成(以塞林平远见长)、惠崇、赵令穰(以抒情小景见长)、米芾、米友仁父子(又以云山墨戏见长)画中内容之丰富无法用言语穷尽。

而南宋的夏圭、马远、李唐,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他们与刘松年共称为南宋四家。

不知名或者隐居的民间画家也多如牛毛,可见宋朝书画方面也已经达到可艺术创作的颠峰。

除此之外,宋时兴起的话本,也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可以说它开创了明清白话小说的先河,而平民文化也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如戏艺的有:皮影戏、滑稽剧、杂技、傀儡戏、杂剧、说话、等等。

经济的飞跃发展,物质生活的越发优越,娼妓业兴盛了,宋时娼妓,分得很明确,大致分为了商妓、艺妓、声妓、官妓四类。

当然此妓非彼妓,她们大部分都不卖身,只卖艺。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对琴、棋、书、画、歌、诗,样样精通。

有的妓女甚至可以自成一家,也就是现在的民间艺术家一类,这四类艺妓中,最具有才貌双全特性的非官妓莫属。

自然官妓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宋朝时期,所有的茶文化也是很有品位的,根据个人喜好调制,与其说是品茶不如说是品差饮料,连茶盏都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可见宋人也是优越之优越,享受之享受啊。

宋还有斗茶之风,民间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国君徽宗也在《大观茶论》二十篇文章介绍茶文化,可以说宋代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雅俗共有之文化。

由于徽宗非常喜爱,上行下效,玉雕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木雕、竹刻、漆器、碑帖、印章、铜器、金银器、牙角器、乃及笔、墨、纸、砚等等都有极高的造诣。

这些都,表明了宋的文化艺术的高超深厚!宋朝时期还创造了现在使用的宋体字可见其对文字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宋代史学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代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类似考古学)史学著作也异常丰富,著名史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

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东汉后早已失传,也是经宋朝的徐铉氏兄弟重新编纂的。

附:唐宋之差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

宋朝从开宝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

从农业耕地面积发展效率上说宋朝是唐朝的2.5倍。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5的差距。

唐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620万顷,宋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524万顷。

唐尺比宋尺小,唐代一亩约合今0.783亩,宋代一亩约合今0.974亩。

换算成今亩算唐朝耕地面积为485万多顷,宋朝耕地面积为51亿亩,宋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8亿亩。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6与8的差距。

唐朝平均每亩约1.5石,宋朝平均每亩约为2石。

宋朝平均每亩比唐朝提高30%。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5与2的差距。

唐朝耕地一年一种,最高亩产2石。

宋朝耕地一年两种,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种、四种。

最高亩产达6至7石。

唐朝因耗粮之故而屡有禁酿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励酿酒。

这正说明宋朝农业的强盛与发达。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7的差距。

唐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显著效果的有九十一项,宋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显著效果的至少有四百九十六项。

宋朝对领土的开发利用程度远大于唐朝。

用宋人的话说:昔人足迹所未尝者,今皆为膏腴之壤。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91与496的差距。

唐朝是小农经济社会,宋朝是商品经济社会。

唐朝以农业立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农税是国家税收的根本。

宋朝以工商惠国,是以商业为主的商业经济,商税是国家税收的根本。

所以宋人说: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小农经济社会与商品经济的差距。

唐朝最高年货币岁入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一千二百万缗。

宋朝最高年货币岁入是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八千万缗。

唐朝最高年货币岁入是唐政府为解决财政窘境,杀鸡取卵压榨取得的。

其中有大半是盐税,每斗卖最高达三百七十钱。

而没改革前唐的财政货币收入只有四百万缗。

即使这样两者也相差近七倍。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200与8000的差距。

唐政府绢帛收入最高额为740万匹,宋政府细绢收入则高达2445万匹。

这只是税收,如果按产量算差距更大,而且唐朝的绢帛在质量也和宋朝相距甚远。

唐绢粗而厚,宋绢细而薄。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740与2445的差距。

是粗厚与精细的差距。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的32万7千贯。

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宋神宗时铜币506万贯,铁币为88万贯。

两者相差的近20倍。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与500的差距。

这还不包括宋朝政府发行流通的纸币。

而且宋朝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实力。

铜钱是足值货币,它本身的价值就超过它的面值。

如果一年相差10多倍,十年、百年相差多少倍?唐宋差距有多大?唐朝与宋朝的经济总量差距有多大?是足值货币总量千倍以上的差距。

唐朝首都有140多个行业,宋朝首都有440多个行业。

宋神宗时开封就有六千四百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有八、九千家小商小贩。

南宋时杭州城外都是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

宋朝的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精细化与系统化远远超过唐朝城市。

宋朝比唐朝多的每一新兴行业创造的价值是难以估计的。

每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都说明宋朝的蓬勃发展。

每一个新兴行业创造的价值也是难以估计的强大。

如宋朝新兴产业私人印刷业,把书籍大量翻印买到辽国、高丽、日本等国。

宋商人用知识科技给宋朝换来大批利润。

唐朝没有私人印刷业,更谈不到出口创汇了。

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40与440的差距。

是0与300的差距。

唐朝进士登科者,每岁最高也不过三、四十人。

而宋朝进士登科者每年多至五、六百人。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每年30与500的差距。

在南方以福建省福州为例,唐朝223年间仅仅只出了进士36人,而宋朝202年间就出进士1339人。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6与1339的差距。

所以宋人自豪的宣称: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

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翁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

唐二百多年,进士登科者只有三千多人。

宋朝三百多年,进士登科者十万多人。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3000与100000的差距。

唐朝的南方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是落后的蛮夷之地,所以在唐代文人笔下的南方竟是环境恶劣的烟瘴之地,乃蛮夷之乡、化外之国。

唐朝从始至终在南方长江流域没有一座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而宋朝的南方长江流域杭州、苏州、成都都是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

唐宋差距有多大?是南方地恶、江南瘴疠地与苏湖熟,天下足、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的差距。

是落后、贫穷与繁荣、富强的差距。

唐朝的奴婢律比畜产,宋朝的奴婢是雇佣良民。

唐朝的佃农、奴婢是奴,宋朝的佃农、奴婢是人。

唐朝的农奴像狗一样在市场和驴一起被买卖。

奴婢贱人,类同畜产买奴婢、马牛驰骡驴等,依令并立市券。

他们没有人的自由只是主子的私有财产。

奴婢、部曲身系于主、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

他们没有翻身的一天,永远是奴。

而宋朝的佃农有人身的自由,不愿开垦者,即许退田别佃。

他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地主、商人、将军、官员。

唐宋差距有多大,是畜产与良民,奴与人的差距。

唐与宋更大的差距是人与人的差距,唐朝的印刷术只用于印制佛经而未用于印刷书籍传播文化知识。

所以唐朝文盲多,没有多少读书人。

宋朝的印刷术广泛用于传播知识,推广文化。

所以宋时的中国人读书更容易。

所以文盲相对少。

宋人自豪的说:宋三百年间,锓板成市,板本布满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家藏而人有。

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

读书者事半而功倍,何其幸也。

唐朝是非学习型社会,宋朝是学习型社会。

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宋时的中国人比唐时的中国人更有文化、更有教养、更有内涵、更有情趣。

更幽雅、更浪漫、更幽默、更爱国。

用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话说:13世纪的中国人似乎比其先人更善感、更浪漫。

13世纪的中国人也显示了某种好奇心和扩大了视野,这又是前几个世纪中看不到的。

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会使唐代祖先感到惊异。

由于其谦虚有礼,富有幽默感,以及其社交的生活趣味和交谈艺术,他们成了中华文明所曾经产生出的最精巧和最有教养的人格类型。

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历史中,我们得到的一般印象是:他们能自然而然的自我约束,而且其生活中充满了欢乐与魅力。

唐与宋最大的差距是文明的差距、文明力量的差距。

盛唐虽大,却保持着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政略。

南宋虽小,却奠定了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

唐把中国逐渐的变成蛮夷,宋把蛮夷逐渐的变成中国。

唐朝还没到一半就已经让西域、河北、陇右、山东等等这些本是中国传统文明固有的领土统统的蛮夷化。

宋朝始终以强大的文明力量君临天下,以经济、文化、政治、科技、艺术、工艺等综合国力,侵略着周遍蛮夷。

辽国、女真、西夏、吐蕃、回鹘、大理、高丽、日本等等无不被宋朝文明所征服。

蒙古人留给中国的广大疆域就是被宋朝文明所征服的代价。

宋朝矿产业、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军工业、金融业、饮食业、种茶业、制糖业、酿酒业、建筑业、制盐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等等无一不远远领先于唐朝。

唐朝很多地方和宋朝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止是相差一倍、几倍,而是十几倍,甚至是百倍、千倍。

宋朝是一个革命的时代,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是一个大爆炸的时代。

钢铁革命、燃料革命、印刷革命、城市革命、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瓷器革命等等,何为革命?革命是创新,革命是巨变,革命是质变。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不只是量的差距而是质的差距。

所以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古代与近代的差距。

资料(宋徽宗)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

中国北宋皇帝,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

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5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

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

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

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

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

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位二十六年。

其治国无能,但艺术才能颇高。

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

宋徽宗的谥号是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真不知道这样一堆充满赞美的词汇,是南宋的礼官们如何想出来的。

乍一看这堆谥号,不知历史的人,也许认为他是位出色的皇帝。

但他虽然在做皇帝上没有什么成就,却在艺术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宋徽宗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

宋徽宗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

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

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

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

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

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

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宋徽宗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耻。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

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

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

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

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

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

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

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有词集《宋徽宗词》。

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

即位以后,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

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

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

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

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

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

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

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赵佶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

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

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

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

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赵佶词代表作:燕山亭裁剪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有时不做。

宋徽宗过浭水沙岩古寺树苍苍,塔势崚嶒大道旁。

北狩至尊犹出塞,西流浭水自还乡。

看花古驿愁春雨,驻马危桥泣晓霜,五国城中寒月白,魂归艮岳总荒凉。

宋徽宗赵佶的品行《水浒传》里所描述: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在治国上,他昏庸腐朽,重用奸邪,实属庸碌之才;在外交上,他软弱无能,屈辱忍让,最后当了俘虏;在生活上,他挥霍无度,穷奢极欲,他笃信神灵,多次向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光问道,以求长生不老之术,还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

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私会名妓李师师。

宋徽宗还喜欢踢球,爱好古玩玉器等等。

这些在《水浒传》里都是有所表述的。

楔子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

但在老七看来,哪怕你拥有十三个博士学位文凭,也比不上厚厚的一沓钞票。

老七其实并不是排行第七,但他是第七个正式出徒的学生,所以他叫阿七。

他实际上是一个流浪儿,如果不是他师父收留他的话,他也活不到今天。

说实话,老七的师父也不是什么好人。

真的,他绝不是什么好人。

他一共收养了五百多个流浪儿,可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九个。

这九个流浪儿,是踩着别人的尸体爬上来的。

对于师父来说,他们不过是能给他赚钱的工具罢了。

老七是九个人中最杰出的一个,在师父的培养下,他是一个完美的杀手。

他拥有五所知名大学的十三个博士学位证书,这都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同样,他也是最神秘的一个存在,除了师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如果不是碰到那个女孩子,他绝不会相信自己心中还有着一丝丝的善意。

可惜的是,那个女孩子的家实在太穷了,为了生存,她跟着一个大款去了国外。

临走的时候,她流着眼泪,望着他,恋恋不舍的说:如果你有一百万,我一定会选择你……在那一瞬间,老七的世界是灰暗的。

如果师父知道老七因为钱的原因和他反目成仇的话,他一定会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贪婪,将九个徒弟杀人得来的钱全收入腰包。

九个人都死了,都死在了老七的手中。

凭借一柄匕首,老七杀死了所有的人。

这些人没有好人,他自己也不是好人。

真正的好人,是绝不会在这里活下去的。

师父身上被捅了三刀,鲜血如同喷泉一样流淌着。

他看着老七,不甘的道:告诉我,为什么?我将你养这么大,教你本事,让你上学,你为什么这么做……老七给了他答案:我没有想到钱能买到爱情。

你的钱太多了,却不肯分给我一点。

你死了,你的钱都是我的。

师父嘴角抽搐了一下,突然露出了一丝笑意,吃力的道:猫是老虎的师父,几乎所有的本领都教给了老虎,可唯独上树这门本事没有教给它,怕的就是有一天,徒弟会反噬……他举起了手,手中一个菠萝大小的铁疙瘩上闪烁着刺眼的红光。

老七的瞳孔缩紧了,脱口道:云爆弹……一声巨响,一切化为废墟。

但就在炸弹爆炸的一瞬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光芒,像是一道闪电一般,仿佛要将整个空间撕裂。

大宋河北路,一道耀眼的闪电在夜空中滑亮,准确的劈中了一个瑟缩成一团的婴儿身上,天似乎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