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莫能弃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亲事

正文 第四十四章 亲事

2025-03-30 08:44:32

[更新时间:2008-7-18 0:20:50 本章字数:4949]我回来就让李伯出面去赎出了那个酒楼与贾功唯在一起的莲蕊。

她才十五岁,长相周正。

我让她和我一起照顾收养的孩子,根本没有觉得她与谢审言共度了一夜有什么了不起。

莲蕊非常喜欢那两个孩子,晚上都和她们睡在一起。

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她才告诉了我详情。

她的父亲早亡,她在叔叔郑四家长大。

郑四喜赌好酒,欠了许多债。

那时被李伯打得起不来床时,债主上门要债。

郑四解释了他为何起不来床,大骂李伯手狠,说小姐早把就谢审言给了他们,李伯不该拦着。

那债主听了谢审言的名字,马上说也许有商量的余地。

次日那债主再来,告诉郑四,若随他离开,债务全清,不然就把莲蕊卖入青楼,立刻还账。

郑四同意了和债主离开,他和莲蕊就被带到了一处民宅,说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其实是监禁。

几个月后,郑四与莲蕊话别,说他此去大约不会活着回来,但那些人已经保证给莲蕊银两,让她自立为生。

郑四说他对得起莲蕊的父亲了。

可半月后,莲蕊就被卖进了青楼。

到那里才听说郑四已因诬告之罪被杖死在公堂上。

莲蕊根本不知道那些抓了他们的人是谁,连他们住过的民宅都找不到,自然有冤无处诉。

前一段时间贾公子到来,对她格外照看。

贾公子让她夜里试探谢审言,然后公开向人说明。

贾公子言外似有爱恋之意,莲蕊就为他做了那些事。

可那日酒楼之后,贾公子就再也没去看她。

酒楼后的第三天,就传出了陈家退亲的消息。

陈家的理由是谢审言久恋花丛,身体不好,把他说得像是患了花柳病,可不得不说还是给他存了面子。

陈家虽退还了谢家的聘礼,但出面一家家地付清了谢审言所有嫖娼的费用,以事实向大家证明了谢审言都干了什么。

大家都说陈家对谢审言真是仁至义尽了。

所以虽然陈家是主动求的亲可又主动退的亲,有出尔反尔之嫌,但因收尾工作做得好,实在让人挑不出错来。

人们说谢御史虽然知道谢审言近期在外荒唐,但没想到会弄到这种地步。

自那日酒楼,谢审言的不能房事已成市井笑谈。

在谢审言上次公堂之上丢了谢家的脸之后,这次他变本加厉,给谢家丢了个更大的脸。

谢审言还变聪明了,根本不回家。

谢御史手提家法,天天在外面找他,说见面就打死他。

可找了几天都没找到他。

谢御史放出话来,谢家没这个儿子了!不仅谢御史没找到谢审言,别人也都说没见到他,他好像在城中消失了。

我听了陈家退亲的消息后,心中莫名地松快。

哥哥和钱眼准备出远门购药的前一天,前面传有媒人要见老爷夫人。

我正和丽娘在一起逗孩子们玩,听了就忙和丽娘一起去了客厅。

我们一进客厅就看见了媒婆张嫂,正笑眯眯地坐在椅子上,她身后站着低垂着头的冬儿。

爹神色慈悲地坐在案旁,他见了丽娘进来稍欠起身,丽娘飞步过去,嘴里说:老爷快坐下。

虚扶了爹一下,自己竟站在了爹的身后。

我心说她也太谦恭了些。

我向爹行了礼,爹示意我在旁座坐了。

张嫂笑着开口说:老爷夫人哪!我知道贵府大公子一直没有定下亲事,我来给他提的这位陈家小姐,年方一十七,容貌美好。

为人谦和柔顺,慈善心肠,心灵手巧,擅女红针指。

从小孝敬父母,爱护弟妹。

她的家境又好,陈家是京城的十大富豪之一。

她自幼就读书认字,也会些琴曲。

我觉得她与大公子十分相配,老爷夫人以为如何呢?爹微点了下头说:多谢张嫂保媒。

我那长子自幼离家十载,在外学医,实是个不懂诗书、毫无家教、没有礼仪之人。

他平素喜出外给人行医治病,不是个富贵人家子弟的样子……张嫂忙笑:知道知道,大公子在外是那名医董清,陈家小姐听说十分欢喜。

说大公子悬壶济世,是有善心之人,可托终身……正说着,哥哥从外面进来。

因在府中,他没有打扮成平民模样,今天穿了件白杏色的锦绸长衫。

他神色中有医者的平和,几步行来,身材挺拔,衣衫微飘,看着真是位潇洒温润的青年公子。

张嫂身后的冬儿抬头看着哥哥,半天才低了头。

哥哥进来先给爹和丽娘施礼,又对张嫂行礼,然后看着张嫂身后的冬儿,也行了一礼。

冬儿马上还了礼,脸红到底。

哥哥坐下了,张嫂看着哥哥说:董公子,正好,我方才讲了陈家小姐的好处……哥哥躬身说:张嫂,我在外……张嫂说:知道了,天天在外行医,怕人家不喜欢……可陈家小姐说了,喜欢公子这样的善行。

哥哥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突然抬头对着爹说:爹,那位张嫂身后的女子,名叫冬儿。

她与我一同诊病行医一月有余。

我……不知……丽娘笑了,哥哥忙对着丽娘说:丽娘,请代我相询。

丽娘笑道:怎么不先问我?但她不等哥哥的回答就向张嫂说道:张嫂,那位冬儿小姐,可曾定了亲?张嫂笑得脸快裂了:还未曾。

丽娘看着哥哥,哥哥点了头。

爹轻咳了一下说:既然清儿愿意,我们就托张嫂向这位冬儿姑娘的长辈提亲吧。

张嫂还是笑着:那陈家的婚事就算……爹接道:请多谢陈家的好意,就说清儿实在不配那家小姐……张嫂目瞪口呆,那冬儿猛抬头看哥哥又一下低了头。

我实在忍不住了,嘿嘿笑出声来。

大家都看我,我忙说:爹,请稍等一下,我问那冬儿一句话。

爹同意了。

我走过去,拉了冬儿的手,把她扯了出去,笑着看着她小声说:冬儿,说实话,你是不是这陈家的大小姐?她的头快低到腰上去了,半天不说话。

我说道:不是?那我们家就拒婚了……她忙点了一下头,我坏笑:再点一下才成!她又点了一下。

我还笑:能不能还点一下?冬儿低声说:你还不谢我拼了要死才让爹娘退了谢公子的亲事?我叹息:这世上怎么就没有糊涂的人了呢?!冬儿低笑出声。

我不死心:你答应我,日后得管我叫姐姐,我也不叫你大嫂,只叫妹妹,可好?她点了下头,我嘿嘿坏笑,她只好又点了下头。

我笑着拉了冬儿的手回了屋,她重站在了张嫂身后,我到哥哥耳边轻说了声:陈字是怎么写的?问那陈家小姐是否生在冬季。

哥哥想了想,恍然状,又看了一眼冬儿,冬儿红着脸低着头。

哥哥看着张嫂笑道:那陈家小姐是否生在冬日?张嫂说:我把生辰给了你爹,那陈家小姐的确出生在小寒之时……丽娘忍不住了,笑出了一声,又忙掩了口。

爹轻叹,然后缓缓说道:既然陈家小姐德容俱美,请张嫂告知陈家父母,我家清儿何其有幸,日后得娶陈家小姐。

张嫂笑了:谢谢老爷!这对孩子,我看着就好!没错了!我这就回去报喜。

老爷能不能给个下聘成亲的日子?爹沉吟道:清儿明日启程,大约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我让人十日下聘,但结亲大约得在腊月前后。

张嫂说:好好好!只不过五六个月!陈家的嫁妆早就备齐了……她忙停了口,知道大家都明白那些嫁妆为什么是现成的。

爹轻声叹气:那谢御史若知道,定会不快。

张嫂忙道:陈家退亲也是情有可原。

那时我们在谢府,眼看着谢御史把那谢公子几乎打死!我当时就想立刻走,别让陈家小姐嫁给一个快要死的人,可晚了一步,没来得及!后来,那谢公子……不提了!陈家对谢家也尽了力了。

爹又叹息。

丽娘说:老爷别担心。

那谢公子自己做出的样子,怨不得陈家。

谢御史也明白。

爹苦笑:他不会怨陈家,他会怨我家……大家不出声了,丽娘看了哥哥一眼,哥哥正直着眼睛看着自己的膝盖。

丽娘笑了:老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谁也管不了的,他怨也没办法呀!谁让陈家小姐生在冬天了呢?大家笑起来。

次日我和杏花送哥哥和钱眼出门。

哥哥的腰间多了一小块玉佩,也就寸方大小,看质地应是十分稀贵,可无雕无刻。

我笑着说:哥哥,我给你在那玉上面划拉几笔,写个冬字之类的?哥哥轻叹:你何时知道她是谁?我笑:昨天。

哥哥摇头,低头沉吟了一会儿,看了我有些忧虑地说:审言毫无消息,我让人到处去找,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我不笑了。

哥哥又叹息:那日我号脉时就知道他没有纵情花柳。

他虽因思虑过度而伤心肺,但不曾因耽于色欲而伤脾肾,他实际……哥哥看着地上:元气充足。

人说他不举,不该是因阳虚无力所至……我苦笑:哥哥,我曾见……他那里饱受创害……哥哥抬头说:我就知那天我该给他上药,也可看看伤情!他偏……我真摇头了:哥哥,等回来再说这些事情吧。

哥哥无奈:妹妹,我让丽娘继续找他。

日后,我必尽我所学……我叫:哥哥!别跟我说这些了。

和我没关联……哥哥瞪大眼睛:怎么没关联?!妹妹,我们不能没了良心!审言被害至此,我家……我赶快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家负了他,可……哥哥看着我说:妹妹别担心!我若治不好他,枉称良医,从此我必……我忙说:不是那个事情!也许,我还不想让他好呢,省得那么多女子要他……哥哥大惊:妹妹!不可如此善妒!我笑了,哥哥松了口气:我以为你是认真的……我叹气,谁能说没几分真意?哥哥不理我了。

后面的一个来月,谢审言毫无音讯。

人传谢御史头发全白了,开始有人放出话来说谢御史不会再打谢审言了,有空他能不能回家看看。

我的心情非常平静。

有时偶尔会想起谢审言,大多是猜测他会在哪里。

在半梦之间,还是常常梦到他,他那苦涩的淡淡笑容,眼中闪动的光芒,他的身体……我觉得他既然在我梦中微笑,就不该有事。

我的生活变得十分规律:就是每天看孩子!我叫大一点的那个女婴常欢,小一点的常语。

常欢能扶着家具站起来了,但不会坐下,站一会儿就找人,看人不马上到她面前,就吓得哭起来。

但一抱她起来,她立刻笑,脸上还常带着一滴完美的眼泪。

常语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无止境地看着周围,哪怕是看了一个时辰,也象是第一次看到。

我天天和她们一起玩,莲蕊越来越爱笑了。

天气好时,我们和丽娘,一人抱一个孩子,在院内散步。

我怀抱着一个完全依赖着我的小小的身躯,觉得我也有了依赖。

我和莲蕊说好日后让那些孩子们叫我们姨,别叫我们娘。

我是大姨,她是二姨。

丽娘问她是什么姨,我说她是婆姨。

她抱着大概和常语差不大的儿子说,她的儿子已经是常欢常语的叔叔了。

我们想清楚了这辈分,一起大笑起来。

爹有时回来说些朝中变动。

皇上颁布了选才之策。

令人在主要城市建立了接收各式提案的广纳箱,每日皇上都抽出半个时辰浏览下那些各地送来的文稿大纲。

因为皇上的时间宝贵,那些文稿都力争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皇上说有时比读书都有收益。

每月初一为发榜之日,皇上所点的入选之文案作者,向皇上再递详细的文章。

如果皇上再次选定,文章作者将入京受皇上的召见,于大殿之上,陈述观点,君臣都可提问盘诘,但由皇上最终决定人才的录用。

录用者有的将被安置在现有的部门,有的皇上留在身边待查,可成为皇上的私人秘书。

朝中群臣有些坐立不安,谢御史等说这种选拔人才方式有违祖训方式,贾成章则说皇上选中的朝臣应在各个部门下受训观察,不该马上介入朝政。

爹却竭力推崇皇上的决定,协助皇上整理文案,安排皇上的二选的的人前来觐见。

爹说第一批录用的三个人,都是年轻的学者,出身寒士,但才学渊博,见识广达。

皇上把这三人安在了爹的手下,说可以为爹分担政务,爹开始把一些事物交托给他们,以示合作。

我们都知道这是爹退下极臣之位的开始,现在只能求平安无事就好。

这一天的中午,人传有位出家人想见我。

我忙迎到府门,见一个青年和尚,一身带着补丁的僧衣,面貌平常。

我走上前,他问道:可是董小姐?我点了头,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我打开,见里面包着一小块粘在一起的几片纸,墨迹杂乱,可我认出是我从谢审言怀中剥下的那团被他的汗水渗透的鸭蝶戏猫图的一部分。

虽然我一直没感到他会有事,但此时我刹那间出了一身冷汗!捧着纸团的手开始哆嗦,无数念头涌出,我突然发现我是这么担心他!我急促地问道:这位公子可有事?那和尚一笑说:公子说务必告诉小姐他很好,请小姐有时间去见他。

我一下子感到心中卸下了重负,忙问那位公子在何处。

那和尚告诉我谢审言宿在他的寺庙里。

他说他明日回去,我若愿意,可与他同去。

我谢了他,让人给他安排了住处,说好明日凌晨一起动身。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