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莫能弃 > 正文 第八十章 茶馆闲谈 3

正文 第八十章 茶馆闲谈 3

2025-03-30 08:44:32

[更新时间:2008-8-29 2:02:25 本章字数:7517]大家都不约长叹,有个人说道:洛公子,看来没人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了。

是呀,洛公子,就看您妙笔生花了。

洛修文往后一仰头,编也得编得合理可信才行,我远远地见过谢大人一面,根本没看清楚。

他是什么人,怎么干事儿,更不知道了。

我从来没见过谢夫人,想都想不出来那是个怎么样的人。

是呀,谢夫人可不怎么出府,出来也是和谢大人同行,低着头,一般看不清楚……你说怪不怪呀,以前的董家小姐,可是三天两头出府,趾高气扬,一身劲装,骑在大马上,威风着呢。

怎么成了谢夫人后,就缩头缩脑的了?欸,有没有可能,现在的谢夫人,不是当初的董家小姐?怎么可能?董家小姐被人杀了?是个替身?周围的人早认出来了!再说,董家小姐会武,谁敢惹她?或者,当初董家是个双胞胎!姐妹性情完全不一样!姐姐暴烈,妹妹温柔。

那谢大人喜欢了妹妹,姐姐因此嫉恨难忍,有了机会,对谢公子下了手。

可妹妹发现了,告诉了爹,救了谢公子,谢公子于是娶了妹妹,两个人恩爱……这么说,还真有道理!那现在姐姐在哪里?大概在董府的地窖里关着呢。

你别吓唬人!洛公子,你就这么写!没错儿!可说真的,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董府上下,多少仆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夫人生了双胞胎?也许是夫人与其他人生的,流落在民间……或者是太傅和别的女子生的……你又错了!董太傅与夫人十分恩爱哪,夫人过世,那时董太傅还没那么大的官位,据说差点儿自己饿死自己。

后来因为要为国效力,才没干傻事儿。

如果有别的女子,还用等十几年才又娶……也许是孩子的母亲死了,临终告诉了那孩子‘乃父是谁谁谁’!那女子自幼生在穷苦人家,知冷知热,比董家小姐好多了。

奉了母命,进京寻父。

到了董府,阴错阳差地就被当成了小姐,真的小姐暴病身亡,所以……你别卖菜了,你去写文吧!说不定能和洛公子一样出名。

哦?洛公子,如果你用了我的猜测,你一定把我的名字写上,我叫……洛公子,你可千万别这么写!有几百个故事都是这样写的……不管那些,洛公子,只要你写的好,老套的故事也有人看。

我叫……可说真的,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儿。

太傅当年对夫人那个心,还看得上别的女子?也许是夫人和太傅生的,先藏在哪儿,后来才接入府中……疯了吧你?自己的孩子藏什么?故事嘛!不然就没故事了!那也不能瞎编哪!怎么不是都编吗?编就容易了呀!还不是洛公子笔头一转,活的给编死了,死的给编活了?洛公子要是这么编排法儿,早没人看他的文了。

洛公子,你说说,你是怎么编的?洛修文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编的!时候也不早了……呦!真是的,两个时辰了!我得回家补房顶……我也得走了,洛公子,日后等着看你的新作啦!说话间,大家纷纷起身,一会儿就剩了洛修文和老店家。

洛修文把一叠厚厚的纸收入匣中,书童去洗笔砚。

老店家微笑着说:洛公子,是哪里人氏?定是书香门第出身吧?洛修文袖手身前,叹了一声道:老店家,我的家在乡间僻壤,本是个庄户人。

老店家心里想,我看人看了一辈子,怎么会把个庄稼汉看成了个强盗了呢?这个洛公子上下左右,都是个淳朴憨厚的摸样,可他进来时,我怎么还会怕他?人老了就容易糊涂。

也许是洛修文写了这么半天,累个半死,也许是他没得着机会说什么,他竟然借着老店家的话头说下去了:小的时候,识过几个字,倒没觉得难……老店家笑了,洛公子必是天才呀。

看来大文人也能出于草莽。

洛修文摇头道:您老过奖,什么天才……对不熟悉他的人,洛修文是一脸末世桀雄的狠毒表情,可在老店家眼里,竟是有些惆怅的意思,老店家又暗叹,这个人的确有多愁善感的文人气儿,怎么能和庄稼汉联系上?一连串儿地看错眼,实在是枉与茶客们交往了几十年。

他知道怎么为人解些愁怀,就笑着问:天也不早了,洛公子不在这里用点晚饭?洛修文点头,老店家忙转头喊,伙计,给洛公子上两个小菜……洛修文接口:一壶酒。

酒菜上来,洛公子对着在桌边的老店家说:来,老店家,干一杯!老店家嘿嘿笑道,洛公子,我可是天天守着酒水,不能喝了,陪你喝口茶吧。

洛修文点头,一口喝了酒,大叹道:第一口总是最好喝的!老店家饮了茶,随便找个话儿问道:洛公子家中有什么亲人?听他的口音,不像是本地的人。

离家在外的人最喜欢谈这些。

洛修文又干了杯酒,摇头道:没人了。

蓬飞的眉毛好像根根都倒了下来,厚嘴唇半张着。

老店家尽量温和地问:洛公子的文得众多女子喜爱,洛公子怎么不成家娶妻?洛修文又一口喝光了酒,叹道:喜欢我的文的女子,都不喜欢我。

愿意嫁给我的女子,又不知我在写什么。

老店家笑起来,洛公子,娶妻不是为了让她喜欢你的文,是两个人搭个伴儿过日子。

回家有口热饭,晚上有个人在身边。

洛修文喝了口酒,终于吃了筷子菜,说道:那多没有意思。

老店家摇头,洛公子,这两个人在一起,哪怕打个架绊个嘴儿,也比一个人要有意思,热闹点儿,才有个家的滋味儿。

洛修文也摇头,如果不是我真心想在一起的,出个声儿我都嫌吵。

还不如就一个人待着,清静,舒服。

老店家止不住笑出来,洛公子还是个挑眼儿的人哪。

洛修文又喝了口酒,早已回到了他身边的书童说道:公子,多吃些菜再喝酒。

洛修文道:听听,再多一个人唠叨,我就别想喝酒了。

老店家脸上的笑淡了,觉得这位洛公子也许是个不知福的人,但为了挽救他,还是说了句,有些女子唠叨,那是关心你。

洛修文摇头,我听着烦。

老店家微叹了一下,转了话题,洛公子,怎么就来了京城了呢?洛修文醉意略显,说道:老店家,每个离家远走的人,都有个故事。

以后,我就在您这酒馆里,谁给我讲个故事,我就请他和我喝杯酒,肯定能让我篡出个故事册子。

我现在就给个名字,叫‘酒中集’。

有点儿像钱大人给未来的女儿起名字吧?老店家又笑了,会是个好集子呢。

洛公子就用自己的故事开篇吧,讲来听听。

洛修文接着饮了酒,叹出口长气,那年我才十二岁吧,什么事儿都半懂不懂的。

我们村儿和邻村世代的血仇,每年都要纠葛一番。

那一年,格外厉害,越打越狠,最后全村的男丁都出了村,要与那边拼死一战。

我父亲早就死于争斗,我母亲死得也早。

我和两个哥哥守着几亩田地,也过得去。

那天,我也跟着哥哥们去了,一村子的人大喊大叫的,我满心思就是要杀人,或者是被杀了。

可现在,说实话,我都有点想不起来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火儿成了那样。

洛修文喝酒,老店家叹息,打起架来,都想不了太多。

洛修文点头,我们村儿的人和那个村儿的撞上了,就要动手,可又停了,听前面的人说,来了劝架的人。

我使劲往前挤,到了前面,见几个人,穿着不像是乡下人。

其中,有一个人突然行动,像鬼一样在我们中间走来走去。

我看得眼睛都直了,最后看他停在了一个女子的身边。

那个女子穿着男子的衣服,可那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女子……喋喋不休起来。

老店家不以为然,想到洛修文生长在乡下,才见过几个女子?还正赶上他十二三岁的年纪,大概第一次见着个面相齐整的,就疑为天人了。

洛修文继续:他们接着就离开了,我远远地小跑着跟着他们,插近路追了他们好几里,又看了他们几眼。

后来,他们的马匹没影儿了,我还坐在路边好久,回忆那个女子的摸样。

想着如果再见着他们,我就求那个行动如风的人教我武功,我也能多看看那个女子……老店家问道:那位女子多大年纪?洛修文微摇头,只觉得她好看,我那时小,看不出年纪……老店家微笑,可怎么也得十六七岁了吧?洛修文点头,老店家笑道:洛公子,你今年快三十了吧?洛修文点头,老店家道:那女子现在可不得三十三四了?肯定是个儿女成群的婆娘了,你见着了,也认不出来了。

洛修文摇头,还是会认出来的。

老店家暗自同意了大家说的:能写那些情啊爱啊的故事的人,都多少有些脑子里的病。

胡思乱想这个词儿,就是说这帮人的。

老店家道:洛公子,看来你当时算是情窦初开了。

洛修文缓慢地点头,叹道:那日,我因想多看看那个女子的样子,离开了械斗,等我看天黑了回去时,只听满野的哀号痛哭之声。

那场械斗死伤众多,我的两个哥哥都丢了性命。

后来,官府还派了人来,把没死的人以聚众闹事之罪名抓进了官衙……村子里有人喊着要报仇,可更多的人说,那天来劝架的人,是上天派来阻止械斗的人,大家没听话,结果两个村没剩下几个男丁。

再打下去,也许连活人都没了。

我也散了心思,问了许多人关于那些劝架人的事儿。

他们说没人知道那些是什么人。

那个女子讲了好多话,什么大家打来打去就是在打自己,其他的,也听不懂。

我后面的一年,天天都在那条路上等着,想着万一他们再原路回来……他干了杯里的酒。

老店家仔细看洛修文,难怪这个人写出那些文,还真是个情种呢!不禁说道:洛公子,一面之缘,十分浅薄。

要找个伴儿的话,可不能就凭个长相。

你没照着那个女子的样子找媳妇儿吧?洛修文长叹,老店家,你也说我只惦记了那女子的容貌。

那天,如果不是她来劝架,如果我没有追着他们远去,我也许就死在了那场械斗里。

至少我该对她说句谢谢。

自从见了她,我就觉得我们的村子太小。

她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老店家皱眉,看着长相粗横的洛修文,努力想象那个初坠情网的少年。

洛修文又干了酒,说道:那时起,我就觉得那些诗啊词啊的,写得真好。

我读一遍,就都记住了。

又过了一年,我们村儿的教书先生要去京城自荐,我就向保长请了路引,跟着他,上了京。

到了京城,他没被选上,就又回了乡。

我不想回去,留在了京城。

先是打杂工,后来,我写的词曲在勾栏里唱得好,有人出钱买我的新词……一来二去的,过了这些年……老店家问道:洛公子就没有别的看上眼的女子了?洛公子眯着眼睛说:有,可不知道怎么,过了段时间,就没了心思。

怎么也找不到那时我天天在路边等着那些人回来的心劲儿。

只有在写文时,能重温那样的想念。

老店家摇头道:洛公子,文中的事儿和身边的可不一样。

那个女子说多少话也比不上日后枕边人一句唠叨。

我年轻的时候,也没觉得自己老婆怎么好,记得我好像还喜欢过对门儿包子店老板的小丫头。

应了俗话说的: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

可年纪大了,就要入土了,看着儿孙满地,多少得谢谢那跟了我一辈子的老婆子。

洛公子,你看着人好的,娶一个,心里可以照样念着你那个女子。

可到老了,你就知道谁真的到了你的心坎上了。

洛修文又叹息了下,继续喝酒,老店家看他不说话,就笑着告辞,让他好好用饭,自己起身去了后面。

老店家的儿子在后门处截住了老店家,问道:爹,那真是洛公子吗?老店家点头,看着是。

老店家的儿子好奇,那他会怎么写谢大人的事儿?老店家摇头,我觉得他不见得能写出来。

老店家的儿子问道:爹为什么这么说?老店家说:那位公子于情事上,没有真的动过心。

他的儿子笑了,爹,他写了那么多的情爱文章,怎么能没动过心?况且,他写谢大人,跟他自己有什么关系?老店家拈须道:当然有。

谢大人和夫人,你也见过。

那两个人的情分不一般。

他儿子忙说:对呀,爹,谢夫人对谢大人好得不得了啊。

那次他们在咱们酒楼开张时,应邀来捧场摆宴。

我从帘缝里看,谢夫人给谢大人亲手上菜端茶。

我过去添水,看谢大人吃得缓慢,谢夫人的神情,恨不能要喂谢大人……老店家打断,你怎么也跟那些人似的,就光看谢夫人对谢大人的照料。

我跟你说过,那天我初见了他们,后来那个算命先生和我聊,说那位公子,就是谢大人,面相虽是俊美无俦,但命犯孤寡,属幼年丧母,青年失偶,老年无子,一生孤苦伶仃之人。

除非他历经大难,摈除傲气,舍生忘死,倾心一人,许能破了这命。

可他性子又是那么冷峻,闭着眼睛不看人,看来他是没救了。

那位夫人满面福相,是旺夫益子之人,但脾性柔弱少断,若无夫君爱怜,就有短命之虞。

那个算命先生在我这里有一两年,他说的话,从来准。

可你看看,谢大人和夫人这么多年,恩爱非常,儿女绕膝。

你仔细想想算命先生的话,谢大人明显破了他的命。

谢夫人也依然活着,必是谢大人深爱谢夫人,已至忘我的境地。

和那些人说的什么董家小姐强悍暴力,他受迫娶妻根本不是一回事!他的儿子叹道:爹,您跟我说我信,但您跟别人说,可就没人信了!老店家也叹:我也知道大家不信,所以也不愿讲。

我不信他们以前的事,只看他们后来,就知这两人是相亲相爱的夫妻。

那洛公子没有经历过什么正经的情爱,大概,跳不出大家的传言和猜测,写不清他们之间的事。

不管他了,该吃晚饭了,我回去看看你娘,她又要唠叨我在外面对人唠叨了。

老店家说完笑着离开了,他的儿子应了声别人的呼唤,接着奔忙于厨房与餐厅之间。

没注意那个单间里的一帮少年人什么时候离开的酒楼。

洛修文喝了许多酒,醉醺醺地回了家,倒头睡了一晚,次日起来,看自己的笔记,只觉得没头没脑,理不出来。

又喝了一天,晕乎乎地睡了,梦里都在问为何谢大人娶了害了自己的人。

再醒来,头昏脑胀中,提笔,写下了:京城谢生,贵胄门庭,少聪慧,容貌秀美绝伦,早得诗名,年十八取京城诗坛之冠,博得第一才子之称谓,一时名噪皇都,富贵之家争以女妻之。

谢生为人狷介孤傲,不喜者,辄以冷言回绝。

翻覆遴选,百无一当。

太傅之女董氏,明眸秀齿,居然姣好,然强悍不驯,熟习武艺。

见谢生而情动,央媒求婚。

谢生早知其性烈善怒,直告媒伐,谓之妇德有缺,拒而不睬。

董氏闻言大恨,思必报复。

无几,谢门获罪,谢生沦为官奴,被贩于市场。

董氏亲往购之,羞辱再三,解于府中,鞭挞铁烙,诟骂甚毒,以泄忿怨。

谢生性殊固执,皮肉尽脱,辱至残身,近垂死而无一言。

洛修文写到此,放下笔,皱眉长叹,自语道: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起身翻了翻书,见架上佛经,无意开启,看着众生无我,宿因所构之句,自语道:一定是有因果。

想了一会儿,重拿了笔,写道:一日,谢生已入弥留,尚不曾示弱分毫。

董氏握发裂眦,鞭之不止。

时闻院外佛号,洞射心扉。

弃鞭出门,见一老僧,旧衣褴褛,鹤骨仙风。

僧与董氏敷衍毕,索清水一盂,持向女而宣言曰: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

咄!鼠子缩头去,勿扰猫儿寻。

宣已,吸水噀射女面,粉黛淫淫,下沾衿袖。

众大骇,意女暴怒,女不语,拭面自归。

僧亦遂去。

女入室痴坐,嗒然若丧,终日不食,扫榻遽寝。

入夜梦己为江城原静业和尚所养长生鼠,谢生前生为猫,捉而戏毙之。

今作恶报,为前世之果也。

女醒,急招生,谢生颓然不能起,仆人架拖而入,董氏慨然曰:使君如此,何以为人!乃以手抚扪生体,每至刀鞭痕,嘤嘤啜泣,辄以爪甲自掐,恨不即死。

生见其状,意良不忍,所以慰藉之良厚。

女曰:妾思和尚必是菩萨化身。

清水一洒,若更腑肺。

今回忆曩昔所为,都如隔世。

女自是承颜顺志,对生极尽委婉。

谢生见女甚悔,况貌美温存,始通言笑。

董氏性改,闭门自省,足不出户。

见人,则觍如新妇;或戏述往事,则红涨于颊。

谢生怜之,爱异常情……洛修文又停笔,突然觉得索然无趣,虽然词句热烈,可已没了心绪。

踌躇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写了谢生家中复官,谢生身残不能被招驸马,直到谢生娶董氏,合家完美。

写罢,洛修文心中不快,但却不能排解。

像有什么东西,自己听见了,看见了,可把握不到,就像那天眼看着那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天傍晚了,他又叫书童上了酒,看着渐渐黑下来的窗子,慢慢地喝着酒,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也许,该听老店家的,娶个女子在房,也能照顾下自己。

可又觉得,如果那么干了,只会让自己更心烦……就这么想着,喝到了烂醉,被书童副到床上睡了,次日起来,把写的文校了下错别字,就和其他的文放在了一起。

几个月后,洛修文的《情事录》刻印出版,其中因有影射谢大人的故事而格外走俏。

大家都对洛修文将谢大人与夫人的纠葛归为前世猫鼠之恨的解释拍案叫绝,说洛修文的确是参透了情爱,此文有提醒世人的功用,因此风行一时,于是谢大人和夫人的故事也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有人说,也许还会因这《情事录》而让后代知晓呢。

洛修文却再也不愿提这个故事。

他有时回想,好笑那些人热热闹闹地说了谢大人那么多事儿,写出来,其实也如所有情爱一样,不过是个冤家聚头。

在酒醉朦胧时,他总感叹情爱的浅薄。

自己写下了多少爱意缠绵,其实心里明白,花无白日红,所有的情爱不都有寡而无味的一天?写诗作文时,只细写那初盟爱意的时刻,如鲜花才绽,后面的发展,不过是必然的凋萎,实在没有可写的地方。

自己已经是奔三十岁的人了,还不娶妻,快说不过去了。

可想起以前自己中意的几个貌美温存的女子,后来再见到她们,都是庸俗的妇人样子,举止中根本没有了少女时那种娇美羞涩的神韵。

娶了谁,自己都会后悔的。

再想起那几个喜欢自己的女子,到后来,都嫁给了别人,也过得挺好,当然样子上就更不堪,自己实在没有什么遗憾。

偶尔,想起十七八年前,初见那个女子,心里早已经没有了任何波动。

只是,时光流逝,她的样子,竟没有模糊,还越来越美了。

在洛修文的脑海里,他为那个女子配上了白色的薄纱长裙,精美的发式。

她离去的背景,变成了杨柳依依烟雨濛濛的清晨。

在心底的最深处,他只有一个愿望:此生再也不要遇见这个女子。

不要让自己看到她容颜老去邋遢臃肿的妇人样子。

就让她永如那日一般,仪容娴静,柔情绰约,留存在自己的记忆里。

--------------------------------------------------------------------作者的话:洛修文写的文言文摘自聊斋的江城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