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2025-03-30 09:01:29

夜间飞行时声音好像要大一些。

急风从气球织布上呼啸而过,发出一种起伏不定的呻吟声,引擎发出一种可怜的低低的嗡嗡声,他们坐在座舱里,座舱里只有仪器发出的昏暗的绿光。

他们低声地交谈着;下面是黑沉沉的大地。

大约有3000公里才能到达安达尔山,也就是约30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如果日夜兼程,就是12天左右,但是,沙尘暴如果按通常的规模增大,早在他们到达以前就赶上他们。

那以后……怎么走就很难说了。

没有阳光,螺旋桨发动机就会把电池里的液体耗尽,那么——我们可以顺着风飘行吗?娜佳说,螺旋发动机只是在偶尔方向性推动时才使用?也许吧,但这些东西设计时就是与螺旋发动机一样作为上升动力的一部分使用的。

是的,她泡好咖啡,端到座舱里。

他们坐在舱里喝着咖啡,朝外凝望着漆黑一片的大地,或者盯着一闪而过的绿色小雷达屏幕。

我们大概应该把我们不需要的一切东西全都扔掉,特别是那些该死的风力机。

这都是压舱的东西,留下来,我们上升的时候需要用。

夜,慢慢过去。

他们轮流掌舵。

娜佳偷偷睡了一个小时,睡得不安稳。

当她返回座舱时,看到黑黝黝的泰沙斯整个山体悄悄地出现在他们前方的地平线上:那是三座王子火山中的两座,阿斯科罗斯和帕沃尼斯山,就如同若隐若现的星星低垂在这个世界的边缘。

在他们左侧,奥林匹斯山仍然巍然隆起在地平线上,与另两座火山交相辉映,看起来仿佛他们在真正巨大无比的大裂谷里低空飞行。

雷达屏幕把他们所看到的景象用微缩法全都复制在屏幕坐标方格上的绿色线条内。

于是,在黎明前的一个小时里,仿佛又有一座块状火山在他们的身后升起,整个南方的地平线正在抬升,低垂的星星正在消逝,猎户星座淹没在黑暗之中。

沙尘暴即将来临。

天刚破晓,沙尘暴就把他们逮住了,沙尘暴从东方天空中红色的曙光中挣脱出来,从他们身上滚滚而过,使整个世界又回原到铁锈似的黑乎乎的状态。

风速骤然增加,风从吊舱的窗子旁席卷而过,先是低低的呼啸,继而是大声的怒号。

尘埃以令人恐惧的从未见过的离奇速度从他们身旁飞过,接着,风更加狂暴起来。

随着飞艇的身架在前后扭动,吊舱也在上下剧烈地抖动。

幸运的是,他们要去的方向是北边。

阿卡迪说:大风应该有希望在泰沙斯的北山肩周围打转。

娜佳点点头,没有说话、一夜的飞行之后他们还没有机会给电池充电,没有阳光,发动机运转的时间不会太久。

广子跟我说过,尘暴期间地面上的阳光可能只有正常的50%。

说;飞得越高,阳光应该更充足。

所以我们还要充些电,但会慢些。

有没有可能在白天获得充足的阳光,晚上稍微用一下螺旋发动机呢?她把电脑打开进行计算。

看到阿卡迪面部表情中有种东西——不是恐惧,甚至不是焦急,而是一种稀奇古怪难以捉摸的浅浅的微笑——她意识到他们的处境是危险的。

如果不能使用螺旋发动机,就不能把握行进的方向,甚至有可能不能在高空中停留,他们就可能降低高度。

尽力停泊;但他们只剩下几个星期的粮食,像这样的尘暴常常持续两个月,甚至三个月。

那里是阿斯科罗斯山脉,阿卡迪说着,用手指向雷达屏幕。

图像很清晰,他笑着说,我们这次恐怕就要看到它最佳的景色了。

太糟了,我实际上是在盼望着看到阿斯科罗斯山脉。

记得埃里苏姆吗?记得,娜佳说。

她正忙着进行电池效率的模拟。

白昼的阳光接近了它近日点的最高峰,那就是为什么沙尘暴首先兴起的原因。

仪器显示,全部日光的20%正扩散到这个水平(她眼睛观察到的更像是30%或者40%);因此有可能一半时间开动螺旋发动机,其作用也就非同小可了。

没有螺旋发动机他们的行进速度每小时大约只有12公里,同时也失去高度,尽管那可能看起来只是地面在他们的身下上升。

使用螺旋发动机他们就可能保持稳定的高度。

尘埃有多厚,你看?多厚?你知道,就是每立方米多少克。

设法用无线电与安或广子联系上,让他们搞清楚,好吗?她回头看看艇上还有什么用来给螺旋机提供电力的东西。

肼——就是用到炸弹舱真空泵上的肼:水泵发动机也许可以用电线接到螺旋发动机上……她把一个讨厌的风力发动机踢开,眼睛还死死地盯着它。

热量板是由风力发动机的旋转产生电荷供热的。

因此,如果她能把那种电有通到螺旋发动机的电池里,风力发动机就可以安装在吊舱的外面,风就会吹得它们像陀螺仪的旋转,由此产生的电就可帮助给螺旋发动机提供电力。

当她在设备舱里翻箱倒柜地寻找电线和变压器的时候,她把这个想法告诉阿卡迪。

阿卡迪像疯子似的狂笑不已;好主意,娜佳!伟大的创举!如果有效果的话。

她在工具箱里乱翻一气。

糟糕的是,工具箱里的材料比平时少。

吊舱里的光线阴森森的,一阵狂风刮过,那盏昏暗的黄灯便闪烁一下。

侧面窗子外的景物,随着雷爆云砧似的厚厚的黄色云团从他们身旁飞越而过,一会儿是安全清晰的块状,一会儿又模糊朦胧。

川流不息的沙尘以每小时30公里以上的速度从所有的窗子表面上飞速刮过。

即使在12毫巴气压时,阵阵疾风也会使飞艇摇摆颠簸。

阿卡迪上了座舱,咒骂自动驾驶的无用。

重新设计它。

娜佳朝前喊着。

这时,她想起了在阿瑞斯上他那些色情狂似的模拟活动,便大笑起来:难题操练,难题操练!她又笑他那种大声诅咒的神态,便回去工作。

至少,风会把他们推得更快一些。

阿卡迪从安那里得到消息,便大喊大叫传给娜佳听。

沙尘极细,平均颗粒直径2.5微米,整个柱状质量每公分约0.0001克,从柱顶到柱底十分均匀。

那不算太糟;落到地上就会形成薄薄的一层灰,与他们在安达尔山最早空投货物时所看到的情形一致。

她给许多风力发动机重新接线,然后砰地一声把通向座舱的过道门关上。

安说风接近地面时速度最慢,阿卡迪说。

好。

我们需要降落,把外面的那些风力机拿下来。

那天上午,他们盲目地下降,让锚拖着直到锚钩住固定下来。

这里风速较慢,但即使如此,娜佳坐在吊兜里降落也十分痛苦。

下降,下降,前后摇摆着钻进了疾速而过的黄色的沙云……啊,脚下就是地面!她碰到地,拖了一下,然后停下来。

一出吊兜,她便弓着腰身子向前倾着钻进了风里。

风沙虽薄却在她身上猛烈地抽打着。

她曾有过极强的空洞洞的感觉。

风沙中所能见到的东西在浪涛中前后翻滚,沙尘吹过的速度如此之快,使人难辨东南西北。

在地球上,那样快的风就会把你吹起来扔得远远的,就像龙卷风吹一根扫帚上的草一样。

而在这里,你可以在地上撑住身子,即使是勉强撑住。

阿卡迪一直在慢慢地用锚线把飞艇吊下来。

现在,飞艇如同一个绿色的屋顶,鼓鼓地覆盖在她身上;在它的下方大地上是那样怪怪的黑。

她把线卷解开,接到翼尖涡轮螺旋发动机上,然后把它们撅到飞艇上弯折起来通到里面的接触器上。

她动作非常快,以减少线卷在沙土里暴露的时间,同时使线卷从箭头下部伸出来。

这时,箭头在狂风中扑扑地抖动着。

她吃力地在吊舱底部钻洞,用螺丝把十个风力机固定在上面。

当她把电线从这些风力机上接到塑料机壳上时,整个飞艇飞速地降落。

她脸朝下往下坠,整个身子像展翼鹰似的扑到冰冷的地上,碰到一个硬块。

妈的!她叫起来。

怎么回事?阿卡迪在内部通讯系统上喊道。

没什么。

她说着跳起来,比先前捆得更快了。

狗娘养的东西——就像是站在杂技表演的翻筋头用的蹦床上干活一样一一快干完的时候,风又大了起来,她不得不爬回到炸弹舱里,累得不住地喘着粗气。

这该死的东西差点没把我压碎!她把头盔摘下来伸着阿卡迪喊。

他松开锚钩时,她在吊舱里跌跌撞撞地拣起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塞进炸弹舱里:灯,地毯,厨房用具和餐具,书,岩石样品。

他们跑进舱里去,她愉快地把那些东西扔了出去。

她想,如果哪位旅行者偶然发现一堆这些东西,他们就会奇怪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们不得不全速开动两个螺旋发动机让锚钩松掉。

脱钩成功后,飞艇离地升高,轻飘飘地像秋天的落叶。

他们让螺旋机全速开动,以便尽可能快地获得高度。

奥林匹斯山和泰沙斯山之间有一些小型火山,阿卡迪想从离火山顶几百米的高度飞过去。

雷达屏幕显示,阿斯科罗斯山脉渐渐地被甩在了后面。

当完全处于它正北面的时候,就可折向东去,尽量走一条绕泰沙斯北缘的一条路线,回到安达尔山。

漫长难捱的时间渐渐过去。

他们发现,风正沿着泰沙斯的北坡刮下来,掠过飞艇的前缘部分,所以即便开足马力朝东南方飞,至多也只是朝东北方向艰难地缓慢移动。

他们试图穿过这股疾风时,可怜的箭头宛如一架滑翔机抖跳个不停,突然使劲地把他们往上拉,又往下扯,上拉,下扯,上拉,下扯。

仿佛吊舱就是绑在一张蹦床的下面。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是朝他们想要去的方向走。

夜幕再次降临。

他们被远远地抛到东北方向了。

按这个方向飞,就要偏离安达尔山好几百公里。

如果那样,一切都完蛋了。

根本没有落脚点,没有避难处所,他们就会被吹过阿斯达利亚,被抛到洼斯提塔斯波瑞利斯,扔向被石化的黑色丘海。

他们就没有足够的食品和水再次环球旅行,再进行一次尝试。

娜佳感觉到嘴里和眼睛里都是灰沙,便回到厨房,把饭加热。

她已精疲力尽了。

饭香弥漫到空气里,更让人感到饥饿。

口也很渴,水循环器在肼上运行。

  一想到水,脑中便浮现出一个画面:在去北极的旅行途中,那块断裂的冻土层通道,溢出一片白汪汪的水冰。

现在,那有什么关联吗?她吃力地回到坐舱,每走一步都要撑着墙。

与阿卡迪吃饭时,她吃了一嘴沙,便低着头想把沙弄出来。

阿卡迪专心致志地观察雷达屏幕,一言不发,但一脸愁云。

啊,看,她说,如果我们在通往波瑞利斯大峡谷的路上收到转发器的信号,我们就能在它旁边降落,那么他们就会派一部火星车来接我们,沙暴对火星车无可奈何,我们可以把‘箭头’拴在那里,然后开车回去。

阿卡迪看着她,吞了一口饭。

好主意!他说。

然而,要是他们真能确确实实收到路上的转发器信号就好了。

阿卡迪打开无线电机呼叫安达尔山。

在几乎与沙尘一样浓密的静电暴干扰下,联络的声音噼噼啪啪地响,但对方还是听得懂。

他们整个晚上通宵达旦与基地协商,讨论频率、波宽以及妨碍转发器微弱信号的沙尘的能量等等问题。

转发器设计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在其附近的地面上的火星车提供信号,听到信号就说明有问题。

安达尔山就可能准确地确定他们的位置,告诉他们什么时候降落,他们自己的雷达图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路上位置的基本定位。

但这两种方法都不十分准确,如果不能准确地在其上面降落的话,那要在尘暴中发现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两种方式都有可能误差十公里,那他们可就要倒霉了。

如果能获取哪怕一个转发器信号并跟踪这个信号降落,把握性就大得多。

  无论如何,安达尔山终于派出了一部机器人火星车上了往北的路,大约五天后它将到达他们可能要经过的地方。

就他们目前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他们大约会在四天内自己跨越这条路。

一切安排停当后,他们在后半夜轮流观察。

娜佳在不值班时睡得也不安稳。

躺在床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感觉风在撞击着她。

呼啸的风声就仿佛是呼呼燃烧的气炉,有时候又像是英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报凶信的女妖。

有一次,她梦见他们躺在一座装满火焰魔鬼的巨大壁炉里,醒来时一身大汗,便去安慰阿卡迪。

整个吊舱里一股浓浓的汗臭味并夹杂着灰尘;还有燃烧了的肼的怪味,尽管所有的密封垫里都有微米密封垫片,在吊舱里的所有表面上都有一层可以看得见的带白色的薄膜。

她用手指擦了擦淡蓝色的塑料舱壁,凝视着自己手指的伤疤,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地令人难以置信。

从昏暗暗的白昼到没有星光的黑沉沉的夜晚,日复一日,他们继续不停地驾驶着飞艇往前赶。

雷达显示,他们要经过的那个地方叫费森可夫环形山,这座山现在就在他们的下方。

他们被猛烈地推向东北方,看起来,照这样的走法,他们绝对没有机会能够从这场尘暴中冲出去,南下安达尔山。

惟一的希望是极冠那条道。

娜佳不负责观察屏幕时就去寻找可以扔出舱外的东西,拆掉吊舱架的一些她认为不重要的部分,直拆到制造吊舱的德国工程师目睹此状时会惊惧得发抖的程度。

但好在德国设计的东西总是有多余的部分,并且地球上没有人真正相信火星重力。

所以她锯呀、锤呀直到吊舱里重新布置得几乎没有东西。

每用一次炸弹舱就会引来一股尘云,但她认为那是值得的,他们需要这个阁楼。

风力发动机虽然重新作了安排,但也不会带给电池足够的电能。

她早就把剩下的风力机都扔出了舱外。

即使她手上还有,她也不会再费力回到飞艇的底下去安装它们;那次事故的回忆仍令她心有余悸。

相反,她不住地剁呀、砍呀。

要是她能钻进空气室,她也会把飞艇的一片片架子扔出去。

当娜佳又剁又砍的时候,阿卡迪在吊舱里踱来踱去,为她又是欢呼又是鼓舞。

他赤身裸体,满脸灰尘,活脱一个红种人的化身。

他嘴里唱着歌,眼睛盯着雷达屏幕看,还往嘴里塞着快餐,脑子计划着按目前的状况应走的航线。

他是那样地兴奋,在最强烈风暴的猛烈冲击下仍然表现得如此镇定自若,她不可能不受到感染,不可能不感到惊异,仿佛感觉到灰尘在她的血液里狂野地飞舞。

就这样。

紧张难熬的三天在深橙色尘暴的肆虐下好不容易过去了。

第四天,刚过正午,他们把无线电接受机音量打到最大,倾听一批转发器频率中静电发出的古怪的尖啸声。

全神贯注地听着纯噪音,娜佳听得昏昏欲睡,因为他们很少睡觉。

当阿卡迪说话的时候她几乎没有意识到。

突然,她猛地在座位上扭过身来。

听到了吗?他又问,她听听,摇摇头。

啊,是一种砰的声音。

她听到一点哔叭声:是那个声音吗?我想是的。

我尽快下来。

我得把空气舱腾空一些。

他敲着控制键盘的键,飞艇向前倾斜,他们开始以紧急速度下降,高度计的读数往下跳。

雷达屏幕显示,下面的地面是平的。

砰声越来越大,但没有方向接受器,辨不出声音从哪里传来。

方向接受器是判定他们是否仍然在接近这个声音或渐渐远离这个声音的惟一方式。

她已精疲力竭,很难分清声音是在变大还是在变弱,似乎每一次哔叭声音量都不同,这都取决于她可能集中的注意力。

声音在变弱,阿卡迪突然说,你不这样认为吗?我分不清楚。

是的,他把螺旋发动机按钮打开,随着发动机的呼呼飞转,信号确实似乎弱了些。

他对着风冲,气艇狂野地跳着,他用尽力气稳住飞艇徐徐下降,但每次襟翼的转换与飞艇的顶着逆风飞行之间都有一个迟延空档。

事实上,他们差不多处于一种得到控制的坠毁状态。

速度慢了,砰声也许在变弱。

高度计显示他们的高度已低到足可以抛锚了,他们把锚扔出去。

一阵令人焦急的飘荡之后,锚钩住地面稳住了。

他们把所有的锚都扔了下去,把箭头往下拖到绳线上来。

于是,娜佳全身披挂,爬进了吊兜,用绞盘放下来。

一踏上地面,她便开始在一片巧克力色的曙光中徘徊,弓着身艰难地顶着这股没有规则的风的激流。

她发现,自己的身体比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疲劳。

逆风往前走确实非常困难,她不得不抢风呈Z字形移动脚步。

通过内部通讯系统,转发器信号砰砰地响着,大地仿佛在她的脚下跳跃。

保持平衡很困难。

砰砰声十分清晰,我们本应该沿路一直用我们的头盔内部通讯系统联系。

她对阿卡迪说。

你可以听得更清楚了。

一阵狂风把她吹倒。

她站起身来,拖着脚慢慢地走着,往身后放着尼龙线,循着砰砰声的音量调整路线。

大地在脚下飘动。

当可以看得见地面时,她发现,能见度实际上己低到一米甚至更少,特别在狂风最密集的时候。

于是,大风刚清出一小块地方,又有一股喷流似的褐色尘埃闪电般呼啸而过,一片又一片,速度快得惊人,连续不断地抽打着她,其猛其烈与她在地球上感受到的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加厉害。

所以要保持平衡十分困难,非常费力。

一股浓密的尘云把她裹住,弄得她眼花缭乱。

她差点碰到了一个转发器。

她惊讶得像根粗大的篱笆桩子呆呆站在那里。

咳!她喊着。

怎么啦?没什么!我恐怕碰到路标了。

你发现路标了?是的,她觉得疲劳极了,浑身无力,脚手都不听使唤,在地上坐了一分钟,又马上站起身来。

太冷了坐不得。

那根鬼指头也疼得厉害。

她抬起尼龙线,糊里糊涂地返回到飞艇上,感觉自己仿佛误入了古代的神话故事中,现在只能抓住这惟一一条救命绳索逃出迷宫。

他们乘坐火星车继续南下。

正当他们在纷飞乱舞的尘埃中晕头转向时,无线电中咝咝地传来消息,联合国火星事务署已经批准并且拨款再建立三个类似的殖民地。

每个殖民地由五百人组成,人员全都来自那些第一批一百人当中没有代表的国家。

于是,由火星改造附设委员会建议,并经联合国大会批准,一整套火星地球化项目出台了,其中包括由母体无性种如海藻、细菌或地衣产生的经遗传工程培植的微生物在火星表面的分布。

阿卡迪大笑不止,笑了足有三十秒钟。

那些狗杂种,那些幸运的狗杂种!他们就要来分享胜利果实了!《红火星》作者:[美] 金·S·罗宾森(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