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2025-03-30 09:01:42

弗雷特大步流星穿过无线电通讯部的装甲隔离室,冲向加尼美德号的指挥中心,脚下的塑料鞋跟发出吱吱嘎嘎刺耳的声音。

几秒钟后,在各自岗位上正在打盹的船员们都被一声吼叫惊醒,弗雷特涨红的面庞出现在所有的联络屏幕上。

指挥官现在对大家讲话!扩音器里传出震耳的嗡嗡声,进入全面备战状态,放下炮塔!立即实施‘维苏威’计划!穿好宇航服,打开头盔的无线电通讯装置!约三十分钟后开始突围!发动机作好起飞准备!如果我们不能用火力摧毁安装在地下的磁场投影仪,我们根本就不能起飞。

传输部门注意:主要的远程控制炮塔对准港口的南侧!能源中心:所有工作站开始运行!罗丹一到,保护能伞必须在一秒钟内打开。

它在从超空间做短暂跃迁时将发出巨响,很可能就紧贴着这颗行星。

大家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防护能伞我们将会遭遇什么。

还有一条消息:罗丹说,他将带回一艘超级战列舰。

他说这种话就意味着至少弄到了一艘帝国级的飞船,到时候你们可不要大惊小怪。

加尼美德号自从被人类控制后,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忙乱的景象。

扑克牌在飞船的一些角落里飞舞,残羹剩饭也散落在了地板上。

由于船上一直处于间接备战状态,所以三分钟内各个部门都已按照命令准备就绪。

裂变能射炮不停地旋转着,它们在发射时根本不需要目标捕捉器。

1号能射炮指挥官的手指尖放在了开火的按钮上。

越来越多的绿色小灯亮了起来。

虚拟物质传输机的运转是单独进行的。

荧光屏上出现了一个500多米高的遥控通讯塔,人们就是在那儿发现了磁场投影仪的控制中心。

在罗丹起飞之前,变异人就清楚地标出投影仪在地下的安装位置,庞大的加尼美德号正处在磁场投影仪作用范围的中心。

机器开始鸣叫。

接到罗丹通过超级对讲机传达的命令10分钟后,飞船上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没有任何还需要报告的事情或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近千名官兵在焦急等待着重要时刻的到来。

头盔上的通讯装置保证了与每个人的无线电话联系,弗雷特命令无线电通讯中心的接收器始终开通着,这样一旦有重要消息传来,每一个人都可以立刻收听到。

弗雷特知道,罗丹在跃迁之前还会给予提示,这几秒钟是如此的漫长,似乎变成了永久的等待。

偏偏这个时候,负责与纳特星进行联络的专线突然响了起来。

弗雷特迅速躲避到一个角落里,并打了一个手势。

长着一头黑发的坦纳尔少尉,泰然自若地走到摄像机前。

屏幕上出现了纳特人诺瓦尔特有的长着3只眼睛的圆脑袋,他又穿上了战列舰指挥官的制服。

你们的指挥官佩利·罗丹行踪诡秘地出走后,现在是否已经回来了?这个外星人讥讽地问道。

他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回来,坦纳尔不动声色地回答道,请你相信,我们的指挥官只是想稍微活动一下,他实在无法继续呆在船里。

我们等着瞧吧。

罗丹的代理指挥官在哪儿?他正在洗澡。

什么?清洁,也就是去除皮肤上的污垢。

我们一般用水和清洁剂来完成此事。

真是疯了!纳特人,这个生活在几乎一点就着的极度干燥世界的子民不禁吃了一惊,水可是用来喝的。

你们开动了船上的所有机器,为什么?为了船不生锈。

船员也得活动一下。

这个纳特人什么话都没说就关闭了专线。

这家伙还一点都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呢。

坦纳尔毫无幽默感地喃喃自语。

3分钟后又传来了一个脉冲信号。

三遍啦,‘蛟龙’!无线电话务员喊了起来。

弗雷特朝这边儿招了一下手。

接着他便开始数数。

三秒钟后结构探测仪记录下了第一次跳动。

半秒钟后,弗雷特按下了所有他可以够得着的按钮。

加尼美德号的发动机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随着一声短促刺耳的巨响,一个狭长,但密度极高的能场开始顺着高大的船体向前方延伸。

发射台从向后退缩的掩蔽物中伸了出来。

当紧接着就要发生的潜0行动产生的可怕呼啸声还没有震撼结构探测仪的时候,能射炮的指挥官们已经开火了。

能射束呼啸着从炮膛里喷射出来,烈日般炽热的火束所射中的地方,犹如陷入了一片沸腾的火海。

埋放磁场投影仪的地方,顷刻间变成了一座座的火山口。

与此同时,一道耀眼的白色光柱从机器人控制的发射台上射出。

虚拟物质传输机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对方的防御场,并将炸弹输送到了建筑物的内部。

燃烧着的残骸碎片以典型的原子弹蘑菇云形状冲向天空。

加尼美德号对爆炸冲击波引起的热风暴视而不见,就在这同一瞬间,马上被点燃的一颗20万吨级炸弹还将显示出更强大的威力。

罗丹的飞船紧挨着这颗阿尔孔的第五号行星的大气层跃迁,回到了正常空间。

弗雷特,您听得清楚吗?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不难听出此人是刚从跃迁时的休克中苏醒过来的,您起飞吧,我大约在十秒钟内飞越太空港的上空。

弗雷特向下推了一下分挡开关。

发生在加尼美德号周围的浩劫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磁场突然间消失了。

当战列舰的尾部喷出火苗,慢慢脱离地面的时候,新的灾难再次降临了纳特拉尔的舰队基地。

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火球从东面逼近。

加尼美德号突然加速,直插云天,并在可怕的风暴开始怒吼之前,成功地摆脱了就要形成的冲击波。

这艘新的超级飞船的飞行高度距地面仅有10公里,它所产生的冲击波和旋涡如同龙卷风般巨大。

第五号行星上从未发生过这样可怕的风暴。

沉重的宇宙飞船被肆虐的气流摧毁,各种技术装置也被刮得东倒西歪乱作一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风暴过去之后,远处一个闪亮的光点正冲向太空。

穿越大气层后,包围着韦亚斯特阿尔克号的熊熊烈火熄灭了。

几秒钟后,远处依稀出现了加尼美德号的轮廓。

同时,这艘地球之船的监测屏幕上显现出一个庞然大物。

我的天呀!指挥官惊叹道,这是什么?图像显示屏亮了起来,罗丹曲扭了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

弗雷特,我现在只有十来个人驾驶这艘新的巨型飞船,因为其他的人都在与作战型机器人在打防御战。

没有问题,托拉会给你们坐标的。

打开自动驾驶仪,适应它并将速度提到最高一挡。

大约在11分钟之后,跃迁到距离球状星团中心的3光年远地方。

调整航线之后,您将会得到跃迁的数据。

快一点,我需要增援部队。

加尼美德号的官兵们在行动着。

罗丹不需要向他们说明,用紧急备用系统驾驶这艘飞船是多么的艰难。

数据到了,发动机轰鸣着,加尼美德号准确地按照调整的航线飞行。

最后一次调整航线之后,飞船实际上一直飞行在前面飞船发出的喷气气流中。

跃迁的坐标数据直接传输到了计算机上,省去了烦琐的程序编制工作。

绿色标记三十二度方向,约有100艘飞船。

探测中心传来报告,红色标记方向,有50艘重型飞船。

持续跃迁马上就要开始。

弗雷特打开结构平衡器,此时进行跃迁,他是绝对不会被测出来的,但愿罗丹那儿也能一切顺利。

弗雷特开始冒汗了,罗丹再次孤注一掷,很可能已经估计到阿尔孔星系处于极度的混乱状态。

还有20秒。

传来了罗丹的声音,他的声音几乎都听不出来了,10,6,1,开始!两个巨大的飞船闪着刺眼的灯光消失了。

就在同一时刻,第五号行星的周边领域响起了狂嚎声,200多艘飞船和战列舰几乎是在同时进入了正常空间。

罗丹的跃迁速度很快。

加尼美德号紧贴着超级战列舰用11%低光速的同样下沉速度进入了三维空间。

快,弗雷特!罗丹在对讲机里大声喊,半个小时后我们就结束了,你对跃迁进行测量了吗?始终没有间断。

他兴奋地回答,非常幸运!在这么大的空间里没有谁能够确定我们在什么地方钻出来。

我们前面有一轮又大又红的太阳,但是我们现在找不到方位,您能用牵引射线拖拽我吗?不行,现在没有人手。

罗丹疲惫不堪地说,我关闭防护伞,您试试能否捕捉到我的飞船。

罗丹进行了必须的操作。

托拉在她驾驶员的座位上昏睡着。

发电设备一个一个地关闭了,18台发动机突然一下子全都停止了工作,只有一台内部的小型电力设备继续运转。

超级战列舰无保护地以自由坠落方式穿越茫茫空间,向着遥远的太阳疾驰而去。

罗丹踉跄地从他的座椅上站起来,把蒂夫罗差点撞了个跟头。

蒂夫罗勉强地笑了笑:突然连续进行两次跃迁有点承受不了。

您留在这里!罗丹平静地命令道,等弗雷特的人过来时,请打开上面的舱口。

我要到下面去转一转。

您不能去!这个年轻人急得叫了起来,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罗丹没有听蒂夫罗的劝阻。

当他迈进中心的通道时,听到了武器开火的炸响声和接连不断的刺耳爆炸声。

是伊万,罗丹想着。

自己的活力又重新被唤醒。

在两个船舱的底部他找到了第一批突击队员。

塞尔吉南特鲁斯在这里接受了命令。

酷热笼罩着所有的地方,罗丹不得不扣紧了宇航服的头盔。

我们还能够控制他们,头盔耳机里传来了鲁斯的声音,我们已经消灭了他们230个,绝大多数应记在伊万和古奇的功劳簿上。

如果这些机器人不向天花板上的圆洞通道射击,情况不会这么糟糕。

你们在这里守住中央电梯。

布利,你在哪里?对朋友安全的担心一下子让罗丹感到战栗,他绝望地大声喊着。

我在第23层,一个机器间的舱壁前,他一边咳嗽一边用沙哑的声音回答,他们在这里发狂般的进攻着。

你把‘加尼美德号’带来了吗?我们只感觉到两次跃迁。

最迟20分钟后就会有约800个人加强这里的力量。

弗雷特刚刚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罗丹利用救生滑梯继续向下走,越向下越是酷热难当。

但船体材料一点没有受损。

在这艘飞船上,所有的门和支柱都是由阿尔孔钢制成的,能耐3万度的高温。

在另外一个房间的圆柱后面他找到了布利的人,一共6个,使用2个便携式裂变火炮和重型脉冲射线枪守卫着重要的通道。

小心!有人大叫道。

罗丹跃到一个掩体的后面,他在那里还没站稳,一片白色的火焰已经迅速蔓延开来,四处喷射的金属残片掉在地上嘶嘶作响。

罗丹立刻开始了还击。

在脉冲武器阳光般明亮的射束下,作战型机器人的防身保护伞开始着火。

第二次中弹之后,这个从侧翼突然冒出来的机器人就被摧毁了。

只见这个家伙在地上飞快地翻滚着,从他的胸部喷出熊熊的火焰。

这真是一场折磨人神经的战斗,因为没人能说清楚,剩下的100多个作战型机器人到底在哪里。

他们必须随时提防机器人从背后的袭击,人必须证明,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可以战胜会思考、机动灵活,但却没有灵魂的机器人。

到目前为止,人还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罗丹不敢想那些受到突然袭击的队员们。

正在此时古奇出现了。

两个传心师再加上罗丹实际上是不会受到攻击的生物。

在他们之中,古奇还有一个优势,除了传心术外,它还掌握了精神致动的艺术。

这个毛皮动物以比布利那伙人的移动能射炮还快的速度瞄准了从身旁掠过的金属巨人。

罗丹听到了大笑的声音。

只见一个机器人飞了起来,狠狠地撞向天花板。

害怕撞击的微电脑立刻失灵了,然后又重重地掉到了地上,结果只剩下失去控制的钢铁四肢像陀螺一样打转。

哎呀呀,真好玩。

罗丹听到古奇尖声尖气地说。

转眼之间它又没影了。

840米长的加尼美德号紧靠在超级战列舰的身旁,就像是悬挂在它船体外面的一艘稍微大一点的救生艇。

如果突击队员们从气动舱门里出来,穿越50米的距离,进入超级战列舰打开的外设舱口,必须竭尽全力克服在巨大的重量面前产生的恐惧感。

塔内尔小组使用2号门,宇航帽耳机里传来了命令,进入标准大气后启动作战服防御场的所有功率。

不要打开,保持温度。

超重裂变机以及两双手能够携带的一切武器和800人都来到了甲板上。

弗雷特决定把船的底部舱门也用做入口。

如果那些未损坏的作战型机器人还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他们将不得不在正面和背面同时对付他们。

加尼美德号上的人穿的作战服是罗丹的突击队员们所没有的。

虽说在这艘超级巨船上有阿尔孔人安装了能量设备和防护伞的作战服,但它们到现在还没有被找到。

守候在大型中心电梯旁的蒂夫罗知道增援部队到了。

已经筋疲力尽的突击队员们立刻从防御阵地上撤了下来,换上了体力充沛的人。

只有变异人仍然留在战斗岗位上。

约半个小时后局面就发生了变化。

作战服上的防护伞足以抵御零星炮火的袭击。

罗丹、克雷斯特和托拉在下面的区域里进行指挥,800个战士不停地上下左右出击着。

一个小时后,战斗主要集中在32层上,那里分段安装着许多高大的机房。

请大家注意!罗丹的声音在广播里响起,请注意,不要向藏在贵重机器设备后面的机器人开火。

如果你们看到或用仪器发现了他们,要立刻向马歇尔报告,他会派一个变异人过去。

只有当他们要毁坏不可替代的设备时才可以开枪。

当一个小巧玲珑的机器人过来时,罗丹突然转过身来。

这是加尼美德号上的一个机器人医生,他的嗅觉细胞比人的眼睛更能发现负伤者。

当在这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斗中负伤的第一批突击队员被抬过来时,罗丹紧咬着自己的嘴唇。

我们会把他们治好的。

哈格德大声说,我需要20个人搬运伤员。

罗丹立刻作了相应的安排。

负伤者被送到了加尼美德号上,那里有必需的一切医疗设备。

真是艰苦。

布利叹了一口气,他额头上的红头发都烧焦了。

这些机器人肯定有新的设计结构,他们比我们的机器人反应快多了。

如果再有5000个这类机器人派到船上,我们的末日肯定到了。

说完最后一句话他就坐着睡着了。

当他被一个机器人的抗重力升降杆小心翼翼地抬起并运走的时候,他都没有醒。

时间又过了4个小时  ,最后一个作战型机器人被变异人摧毁了。

罗丹又下命令组成了搜索小分队,任务很艰巨,就是要对飞船的每一个角落都清理一遍。

请大家注意,不要过于紧张。

从作战型机器人的电路学原理来看,他不像人一样会隐匿起来。

只要他们还能够进攻,就会不遗余力。

根据这一点你们就可以想到,你们碰不到还活着的机器人了。

即便万一碰到,你们也可以立即开火。

罗丹疲倦地转身走了。

埃里克·马诺利医生看见他的眼睛因紧张和操劳而变得浑浊、发红。

你必须立即休息,马诺利警告说,你的身体也坚持不住了。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船。

弗雷特在哪里?在上面的指挥中心。

他们乘坐重新运转的抗重力电梯来到了指挥中心。

当罗丹进入中心时,托拉已经在驾驶员的座位上睡着了。

罗丹在她面前站了一会儿,看着她熟睡的面孔。

马诺利看到罗丹紧闭的嘴唇开始放松时,内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环行屏幕已经开始工作。

熟悉星尘2号的专家们已经到达了最重要的岗位上。

看起来突然赶跑了疲倦的朱利·蒂夫罗作了汇报。

无线电中心也已经占领了,一台大型发电设备正以最小功率运转着。

在这艘巨型飞船的圆顶上探测天线在不停地运转着。

这里的测向站和无线电站与星尘2号相比只是规模上的差别。

罗丹倾听着持续不断从结构探测仪发出的低沉轰鸣声。

他们像发了疯似的在寻找我们,弗雷特轻声说,您只要听听超级无线电通讯里的声音就知道了。

机器人脑看起来气得不得了,这对一台机器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罗丹穿过了装甲门。

一次新的跃迁引起了机器的晃动。

他凝神听了一会儿,看了一眼超光速目标探测仪空空的屏幕,然后坐在了一个沙发椅上。

我知道,机器人脑在大量的超级跳跃中要精确地测出我们的跃迁完全是可能的,我们是碰巧选择了正确的时间,如果我们现在才进行跃迁,几分钟后就会遭遇一支完整舰队的袭击。

我们现在到底在哪里?罗丹看了一眼环行屏幕,一轮红日正迎着星光闪烁的球状星团M-13升起。

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们强行越过了3光年,第二次跃迁是托拉一个人计算的。

她在这个银河交通中心地带找到了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

弗雷特……上校走近了些。

您的警告非常及时,否则我至少还要等两个小时。

您是怎么想起来要找我们的?纳特星上那位古怪的行政长官突然要同您通话。

我猜想,他大概是想让我们为机器人脑效力吧。

啊哈!罗丹不禁笑了出来。

诺瓦尔来到了船上,我们紧张得都出汗了。

他发现您和托拉、克雷斯特不见了,我们被迫在飞船前列队集合。

事情再也瞒不住了,我立刻发出了紧急呼叫信号。

其实这只不过是前后几分钟的事情,诺瓦尔把这一消息立刻报告了机器人脑,我们截获了他的报告。

罗丹沉思地点了点头。

今天是我们的什么时间?他小声问道。

1984年6月3日。

马诺利回答  。

罗丹再一次点了点头。

然后他话题突然一转:我想,我们应该把这艘豪华宇宙飞船命名为‘大力神号’。

你们知道吗?地球现在拥有了银河系中也许是最坚固、最有威力的超级巨型飞船。

他向四下里看了看:我们这次的阿尔孔星系之行在外交和政治方面都是一次惨重的失败,实际结果仅仅是弄清楚了所谓的大帝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由此而得知,我们不能同意,也就是说不能容忍由一个机器来决定几十亿生物的命运。

朋友们,如果今天地球被机器人舰队发现,我们将面对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这样可怕的事情。

我不相信托普托尔会把有关太阳系方位这样重要的资料交给机器人脑,因为这样做他自己就没有机会了。

结构探测仪发出了新的吼声。

不一会儿,远程测向仪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点。

当新发现的陌生星球从视野里消失时,罗丹紧张的神情又放松了。

一个并不平静的角落。

弗雷特紧张不安地断言道,您有什么打算?罗丹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将目光再次投向红色的太阳:我从您那里调700人个人过来,您用300人足可以控制‘加尼美德号’。

‘大力神号  ’仅‘好运级’的救生艇就有40个,为了控制住它,我应该有1500个受过训练的船员。

我们看一看,怎样才能迅速而悄悄地从球状星团M-13脱身。

这就是暂时需要做的。

弗雷特还想提出第二个问题,罗丹已经半睁着眼睛睡着了。

于是他们就悄悄离开了无线电中心。

外面,在巨型飞船庞大的控制枢纽站,朱利·蒂夫罗还在忙碌着。

您必须立刻去住院,弗雷特严厉地说道,这是命令。

这里的事由我来管,我们对这些设备都很清楚,走吧,年轻人,您必须去睡一觉。

当弗雷特用手拍他的肩膀时,蒂夫罗差点摔倒。

远处,在飞船的前方,一轮异国他乡的太阳在宇宙中高悬着,看上去就像是一滴血红的眼泪。

《佩利·罗丹科幻系列》之五《飞向阿尔孔》作者:[德] 罗丹·P(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名词解释◆拟人控制系统(ACS)一种功能与人类似的机器人,外表很像人,大多数有头、躯干、四肢,自身带有一个提供能量的微型热核聚变机组(有一部分或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由固定的发电厂通过无线电输送能量),由一个正电子脑操纵功能和工作系统(战斗型机器人有时需要用无线电遥控指挥,因为他们自身无法应付对手的无线电干扰)。

ACS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形式和细节多种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和许多科幻小说作家的笔下,则把这一系统简单地描述为有独立思想、外貌与人相像的机器人。

在ACS这一未来设想刚刚提出时,科学家、报纸、电台、电视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幻想和作家们的游戏而不屑一顾。

十多年后才有人提出ACS的可能性,赞同对其进行研究,并着手进行实验。

1969年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研制出一个系统,该系统被V·R·C·戈策称之为主从系统。

1970年这一系统以Syntelman(意译应为同步遥控机械手——译者注)的名字与公众见面。

Syntelman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但它迄今为止的研究至少可以说明,文学作品对未来世界模式的描述可能变为现实,因为Syntelman就是一种拟人控制系统,尽管它还很原始。

他的脑袋只不过由一套固定电视设备中的两个照相机和相应的传输设备组成,脖子借助电动机的帮助可以做弯曲、低头的动作,上身可以转动。

其他部位的关节,如每只胳膊上的8个关节和每条腿上的5个关节都由传动发动机来带动。

躯体中部有一台小型计算机操纵着身体的平衡,以便尽可能像人一样行走。

Syntelman的遥控技术操作由身处控制台的人来实现,由人来决定他如何运动。

运动脉冲从控制台的发射器传送给受到远距离成像技术控制的Syntelman。

Syntelman准备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地方是月球,那里有许多需要用手操作完成的工作,如果让宇航员去做费用太高而且太危险。

尽管有科幻小说创造了未来世界的思维模式,但人类思想的保守在这方面体现得很充分,即很多科学界的人士都曾认为机器人(一般是指科幻小说中的拟人控制系统)是幻想的产物。

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并不能超越一切现实的实验,而创造性的幻想(或者说只有方向性的幻想)却可以走在前面!◆阿尔孔佩利·罗丹科幻系列小说中阿尔孔人的故乡星系,是大帝国的一分子。

阿尔孔人的星系王国包括球状星团M-13和我们银河系的一部分。

球状星团M-13,确切地说是NGC6250,距离地球3.4万光年(据《阿尔孔星球目录》记载),直径230光年,包含约10万个恒星。

恒星阿尔孔位置在球状星团M-13的正中央,发出白色的光,有27个行星环绕它运转。

其中的3号行星是阿尔孔人的真正故乡,并且与恒星的名字一样,也叫阿尔孔。

当行星阿尔孔已容纳不了急剧增加的人口和他们发明的技术设备时,老一辈的阿尔孔人就操纵行星2号和4号脱离了它们的天然轨道,来到了自己的运行轨道上。

从此之后这三颗行星就都叫阿尔孔了。

它们在同一轨道上用相同的速度运转,始终保持着等腰三角形的方位。

它们距离恒星6.2亿公里,平均温度都为35摄氏度。

按照大帝国的需求,每个星球各自承担着特定的任务。

◆阿尔孔人阿尔孔星系上的居住者和大帝国的创立者。

阿尔孔人与人类很相似,身材很高,头颅较长。

由于一种白化病的影响,皮肤颜色很浅,几乎是纯白色,眼球是红的。

与人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肋骨是由一块扁平的骨头组成的,多了一个附加的脑区。

另外还有一些细小的差异。

◆阿尔孔人家世现在可以回顾一下银河系许多族类的起源,其中涉及到:跳跃人(银河商人);超重人(起源于跳跃人);帕利雅人(跳跃人的一个分支,但因触犯法律被逐出门外);阿拉斯人(银河系里的医生)。

这些族类的直系祖先都是跳跃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与跳跃人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已经不能直接排列到跳跃人族类中间去。

埃克霍恩人和扎里特人来自沃加星系。

索尔特人来自弗里特星系的第二颗行星索尔特。

乌迪克人来自球状星团M-13的乌迪克行星。

阿茨高人来自阿茨高星系的第二颗行星。

艾塞尔人来自艾塞迪奥星系的第二颗行星。

塞洛人是艾塞尔人的一个种族。

需要说明的是:阿尔孔人的祖先是阿孔人,阿孔人的祖先又可追溯到宇宙中的第一个人类——勒木尔人。

在阿孔人的直系后代中产生了专事巴劳尔祭礼的祭司——安狄思人。

◆双星两颗恒星由于互相吸引而组成一个共同的体系(物理双星),它们围绕着公共重心运动(按照开普勒定律)。

根据观察方式的不同,人们把能够在天文望远镜中分别看到,并且能够追踪到它们各自运动轨道的双星叫作目视双星;根据多普勒效应,用分光方法才能够辨认出的双星叫作分光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视线偶然重叠时,由于双星之间的互相掩食而使光度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双星叫作光度双星(例如食变星大陵五)。

现在已知的双星大约有3万个,运行轨道已经完全清楚的有250个,其中最短的运行周期为1.66年。

星星的25%为双星或多星。

研究双星的椭圆形轨道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在已知星系距离时确定线形维度。

利用开普勒的第三定律,根据线形维度和公转时间就可能确定每个子星的质量。

只是通过投影出现的双星叫假双星或者是光学双星。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原理解释了一种重要的波的传播和接受现象——波中心和观察者之间距离的变化。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C·多普勒发现了这一现象:当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受到的波量增加,也就是频率升高;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他在同一单位时间接受到的波量减少,也就是频率降低。

多普勒效应在低空飞行的飞机中和赛车中感觉最为明显。

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检测速度。

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只有在非常大的相对速度中才能看到,例如在星星中出现的光谱线的红移动,可以用它来测定星星的运行速度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在超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中多普勒效应也很明显。

借助雷达多普勒效应可用于测定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速度。

◆存在级用于说明最大可能能量的术语,它是判断物质存在的基本标准。

在国际科幻小说中,存在级与时间级的概念经常混用,因为时间级也是物质存在的一个级。

存在级是基本表象,而时间级只是从属表象。

为了理解存在级的概念,人们必须懂得,每个原子都有确定的电荷与确定的能量。

同种元素的原子能量通常都是相同的。

但是也有一些原子类型的核虽然质子数量相同,但中子数量却不一样,所以质量就各不相同。

在物理上它们与正常原子的差别除了质量以外,还有核的体积、自旋、以及磁性特征。

这些形形色色的差别现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然而同位素确实是一种正常的表象。

所以在我们的宇宙中正常的原子占大多数,因为现存状态是建立在自然产生的最大可能能量基础之上的。

不过人们必须考虑到,这种最大可能只不过是从现存的能量级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假如在我们的宇宙中异常原子居大多数,然而因为由此产生的另类宇宙缺乏比较的可能性,人们就不得不把这个存在级看作是最大可能能量的存在级。

在科幻文学作品中现在已经提出了这种假说:高智能的生物借助机器和巨大能量的帮助,能够让宇宙中的部分能量——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行星上的能量——减少或者增加。

通过这种办法他们可以使正常存在级中的某些物体消失,并使他们归属了另外的不同能量存在级。

但是这些失踪者不是变换了地点和时间,也不是在作空间和时间运动,但是他们的确从我们的眼前消失。

我们在这瞬间既看不到,又感觉不到,也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察觉到;同时他们自身也对我们或我们这个存在级的世界没有了感觉。

他们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个宇宙。

如果他们继续运动,也与我们这个宇宙毫无关系了,因为在他们的存在级中有另外的自然法则。

也许那里的一步,就是这里两个银河系的距离,或者相反之;也许这里只是一秒钟,那里已是上千年。

假如到另外的存在级去旅行的人对这种截然不同的规律缺乏了解,或不能驾驭,焉能不感到震惊!◆跳跃人佩利·罗丹科幻系列中的银河商人,一种类人生物,起源于阿尔孔人。

但由于千百年来生活在环境条件完全不同的新的星球上,他们的外貌与阿尔孔人已相去甚远。

他们的突出特点是身材魁梧,长着红头发。

跳跃人的名称起源于银河商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习惯使用的超光速推进器。

早期他们使用跃迁飞船(现在使用直线飞机)从一个太阳系跳到另一个太阳系,同所有可以给他们带来利润的人做生意。

他们没有共同的政府,只是按照氏族组织起来。

每个氏族都在一个族长的领导之下,并拥有数量不等的大批飞船。

每个飞船的所有者都可独立自主地做生意。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到与外来种族的冲突或战争威胁时,族长才承担起对他的氏族成员和飞船发号施令的责任。

在遇到比较大的危险时,多个氏族就会联合起来,听命于一个共同选举出来的首脑。

如果他们本身的力量抵御不了威胁,就会向超重族求援。

超重族为了挣钱可以接受所有作战合同。

跳跃人是个颇具幽默感、热爱和平、善于经商的种族。

但如果有人试图打破他们在银河系的贸易垄断地位,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反抗。

他们的商船是圆桶形的,船头是圆的,大多数商船的长度为300米,直径50米。

◆爱因斯坦的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把万有引力看作是以几何形式出现的时一空连续性的引力场特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牛顿关于引力与惯性绝对一致的假设提出了疑问,并寻求对这一现象的更合理解释。

除此之外,他还驳斥了引力是一种没有任何时间间隔,可对远距离产生影响的力的说法。

他认为,地球不可能延伸到太空中,把一个符合惯性原理的物体拖拽过来。

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一自然现象,爱因斯坦构思了一个假想实验。

他想象在太空的一座高楼里的电梯缆绳断了,在竖井中呈自由落体状态。

在这部电梯里有一个物理学家小组,他们完全不知道面临的灾难,正在进行一个科学实验。

他们把硬币、钢笔和钥匙从口袋中拿了出来,张开手,为了让它们坠落。

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硬币、钢笔和钥匙都在空中漂浮着,因为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物体和电梯里的乘客在和电梯以同样的速度坠落。

由于电梯里的人对于他们危险的处境一无所知,他们要寻找对这一现象的解释。

例如他们可能猜测,物体可能魔术般的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场,没有重力地漂浮在没有任何东西的空间。

这种现象甚至使他们一致认为,如果他们中间的一个人向高处跳跃,速度与他跳跃的强度保持精确的比例,就可以飘到天花板上去。

如果他把硬币或钥匙朝任意方向抛去,这个物体就会没有变化地朝这个方向运动,直到撞在墙上。

这一切看起来都符合牛顿的惯性定律,即物体或者不做运动,或者是做直线运动。

电梯以某种方式变成了惯性系统,它的乘客不可能断定,他们是否会坠落到一个引力场中,或者是无重力地飘在空中。

现在换一个想象的场景。

物理学家们还在同一个电梯里,但这次他们是处在没有任何东西的空中,一个天体在远处吸引着它。

一条缆绳固定在电梯的顶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卷动着缆绳,电梯以始终不变的速度呼啸着升高。

乘客们仍然不知道他们身处哪里,于是他们又开始做实验,以便确定自己的位置。

这一次他们坚信自己的双脚牢牢地站在地上。

如果他们现在向上跳,则够不到天花板,因为他们脚下的地板在同他们一起向高处运动。

如果他们把手里的东西松开,东西就会掉下去。

如果他们把这些东西向水平方向抛去,它们不是直线运动,而是画了一条抛物线后才落到地上。

物理学家们一点都不知道,没有窗户的电梯正在宇宙空间向上运动,当然会以为,他们是在地球上一间不动的房子里,并臣服于习惯的万有引力定律。

而如果他们的电梯同一个在自由空间漂浮的大型旋转木马一起转动的话,物理学家们将面对同样的问题。

他们将注意到,一种无法解释的力从旋转木马的中心向他们抛射过来(一个身处旋转木马之外,懂点物理学的观测者立刻就会明白这是离心力的作用)。

与此相反,电梯里的物理学家们由于不了解他们的位置,所以认为这是工作中的重力。

如果他们停留的空间是封闭的六面光滑、空空的墙,他们就分辨不出哪个是顶部,哪个是地板,而只能感觉到他们撞到的那面墙的压力。

被站在外面的观测者看作是外墙的那一面,对电梯里的人来说是地板。

上和下都是相对的概念。

对于我们来说,地球上的下只不过是引力产生影响的方向。

因此,当他们的电梯在太空中被缆绳向上拖拽的时候,电梯里的物理学家们清楚地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他们的脚站在地上,物体坠落了。

这一想象实验的电梯乘客们再次描述了重力现象,并且相信他们是处在一个静止的的引力场中。

从这一想象实验中爱因斯坦得出了一个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结论:惯性与万有引力的等价原理。

它证明,任意一种力(加速、弹性碰撞、离心力等等)所引发的运动与万有引力产生的运动是无法区分的。

每个飞行员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飞机上惯性效应和万有引力效应是无法分清楚的。

在飞机俯冲后,不管飞行员是重新将飞机拉起还是紧接着做一个转弯动作,感觉都是相同的。

在这两种情形下,出现了一种被称做引力负重现象:头部血液涌到了别处,飞行员被强行压进他的座位里。

对于不能使用仪器的盲飞行员来说,这种影响的相似性同样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一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借助这一原理的帮助,爱因斯坦既解决了万有引力问题,也解开了假的绝对运动之谜。

这一原理清楚表明,不同形式的运动既不是惟一的,也不具有绝对特征。

那种(据说是因其作用而被确认为运动的)运动最终证明与万有引力完全不能区分。

当一位观察者把旋转木马的运动作用称作是惯性矩或离心力的时候,对另外一个人则意味着它是非常熟悉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同样,由于改变速度和运动方向而产生的每一种惯性作用,也就意味着引力场的变换或变化。

因此相对论的基本前提是正确的:无论是相同形式的运动,还是不同形式的运动在做出判断时都要考虑到有一个坐标系统——因为没有绝对的运动。

【-本书完-】《佩利·罗丹科幻系列》之五《飞向阿尔孔》作者:[德] 罗丹·P(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前  言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第 十 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第 三十 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名词解释《佩利·罗丹科幻系列》之五《飞向阿尔孔》作者:[德] 罗丹·P(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