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年出版的《2010:太空漫游》中,解释过这艘停在木卫二欧罗巴的中国宇宙飞船的命名乃是为了纪念钱学森博士,他是美中火箭计划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1911年的钱学森,1935年时获得一份奖学金,让他离开中国到美国求学。
在那里,他从杰出的匈牙利航空动力学者希奥多·冯·卡门(Theodore voll Karman)的学生变为他的同事。
之后,他以加州理工学院首位戈达德讲座教授的身份,协助成立了古根汉航空动力实验室(Huggenheim Aeronautical Laboratory)-即巴萨迪那(Pasadena)著名的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前身。
就在中国于境内试射核武导弹之后,《纽约时报》评论:钱氏的一生是冷战历史的一个讽刺。
(1996年10月28日)在最高机密的核可下,他对1950年代的美国火箭研究贡献良多。
但是在疯狂的麦卡锡时期,当他试图回祖国访问时,却被美国当局以虚构的保密罪名逮捕。
在多场听证会和延长拘留之后,他最后被驱逐出境,回到故乡——带走他所有无人能出其右的知识和专业。
就如同他许多成就卓越的同事所声明的,这是美国所做过最愚蠢,也是最可耻的事之一。
他被驱逐之后,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以及科协副主席庄逢甘的说法:钱学森从零开始,从事他的火箭事业……没有他,中国在科技上将远远落后20年。
或许,这么一来也会相对延后致命的蚕氏反舰飞弹(Silkworm antiship missile)以及长征号卫星发射器(Long March satellite launcher)的部署。
我完成这部小说后没多久,即获颁国际宇航学会的最高荣誉冯卡门奖,在北京受奖!这是一个我无法拒绝的邀约,尤其是当我得知钱博士就居住在北京市。
不幸的是,当我抵达那里后发现他正因生病而留院观察,而他的医生不许访客探病。
为此,我十分感谢他的私人助理王寿云少将,他透过适当管道,替我将签好名的《2010》和《2061》交给钱博士,并把一大套由他所编辑的《钱学森作品集:1938—1956》(科学出版社,1991年,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赠送给我。
这是一本很棒的选集,内容由最初许多与冯卡门共同讨论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到最后关于火箭与卫星的专题论文。
最后一篇是热核能量厂(Jet Propulsion, July 1956),是钱博士当时还是FBI的囚犯时所写的。
这篇文章还论及一个在今日而言更是话题的主题:利用重氢熔化反应的动力站,虽然到目前为止这项议题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1996年10月13日,就在我离开北之后,我很高兴得知,高龄85岁且行动不便的钱博士,仍在继续进行他的科学研究。
我衷心希望他喜欢《2010》和《2061》,且希望将来可以将这本《3001》献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