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航天管制中心。
时间:7月19日标准时13:00:30,当地时间:7:00:30。
爱德华・布莱克早早地便走进第三控制大厅总指挥室。
这里一年到头总显得忙碌和凌乱,然而事实上这里又的确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制度最完善的机构之一。
第三控制大厅专门负责低轨道航天器管制,特别是自由号联合空间站事务。
最近由于月面基地活动日趋频繁,一艘新的给养船海豚号刚刚在自由号上完成组装测试,将在几小时后飞向月球。
控制厅正面并列着三面巨大的显示屏,不断变换着各种有关自由号飞行状态的数据图像。
从外围监视像机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给养登月飞船海豚号准备阶段已全面完成,由两支长近10米的固定臂连接在自由号上,一名宇航员正在解除和登月船相连的电缆及管道。
一切正常,爱德华。
夜班代理主任辛德边将几张打印纸递给布莱克边说,正如昨晚你离开时一样。
太好了。
布莱克笑着接过报告,我真希望总听到这样的话。
各系统最后检测仍在进行。
指令长理查・麦克和另外两名宇航员正在体验。
辛德继续说,他们已经走到总指挥座席旁。
离预定发射时间还有三小时.我到时会收看电视转播。
布莱克向大厅观察席望了一下,在那里一群记者正忙于检查广播器材。
很好,咱们电视上见。
他转过头来对辛德说。
8:OO,交班完毕。
大厅里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起来,人们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一个巨大的电子钟显示:2:50:40,2:50:39……爱德华・布莱克将耳机端正地戴好,聆听来自空间站的声音。
指令长理查・麦克,生理状况正常;宇航员杰克・米勒,正常;宇航员萨格・威恩伯格,正常……近地球空间,南美洲上空。
高度:450公里。
时间;标准时16:20:10.自由号空间站进入特别准备状态,所有人员都已撤回站内。
海豚号登月飞船由固定臂连着,静静地浮在绚丽的地球背景上。
海豚号由登月舱和轨道转移运载火箭构成,三名宇航员已进入登月舱,准备开始为期两天的旅程。
三个人中只有指令长理查・麦克是职业宇航员,其他二人・杰克・米勒和萨格・威恩柏格则分别是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们接受了一定的身体训练,将在月球进行科学研究。
自由号联合空间站是继原苏联和平号轨道站后,人类第二个永久性太空站。
经过近三分之一个世纪的建造,已成为人类在地球以外的最大建筑物。
目前在这里有来自全世界十个国家的四十名宇航员和科学家正在接受训练或进行研究活动。
在位于航天站中部的指令舱里,站长沃特森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终端机上一瞬即逝的数据显示。
坐在他身边的是副站长杰克逊・保罗。
航天站前进方向上,月球即将从地平线上升起,倒数计时显示离发射还有三十分钟。
杰克逊・保罗是位值得一提的人物。
如果说这世界上确实有那么一小批极为幸运的人,他们从孩提时代就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而最后得以实现,保罗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名黑人空军少校在被正式选入职业宇航员之前,积累了近万小时的飞行经验。
当时年已40岁的他对成为宇航员几乎绝望了,但是由于他出众的判断能力及领导才干、优秀的心理素质,使他最终击败了许多年轻对手。
成为自由号常任指挥员。
点火前十分钟。
系统最后检查完成,状况良好,请求按原计划执行。
太空站导航员将最终报告传达给每一个人。
站长沃特森扭过头来看了看保罗。
两个人互相轻微点了一下头,于是沃特森用手调整了一下麦克风。
以沉着的声音说:‘自由’号呼叫休斯敦。
‘海豚’号整装待发。
完毕。
这里是休斯顿,按原计划执行。
祝你们一切顺利。
曙光号空间站。
时间同上。
第一个货物集装箱已经被转移到曙光号的分离作业A舱。
在那里货物将被分类送往空间站的各个舱室,同时需要送回地面的各种制品及科学实验样品,有时还夹杂一些航天员们的私人信件,等待重新装箱。
华北号机长沈逢伍身着机动宇航服,正和另外一名作业员一起处理第二个集装箱。
现年三十六岁的沈逢伍与曙光号站长郭宇一样,同属中国第三代宇航员。
与初级空间作业的第一代和完成登月实验的第二代相比,他们可谓是得天独厚的。
永久太空站的建成,火星考察站的设置,载人木星的飞行……迎接他们的,总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华北号的机械臂在许倩的操纵下迅速而又准确地运动着。
对于这位独一无二的空天飞机女驾驶员,沈逢伍也深表钦佩。
他明白,在这名年轻少尉的人生中,事业这颗砝码所占的比重是不亚于任何一个男人的,而她今后将要为此付出的也许还要更多。
沈逢伍双手紧握着固定把手,在机械臂的带动下和集装箱一起向不远处的分离作业B舱缓慢飘去。
就在离分离舱只有不到两米远的时候,沈逢伍注意到头盔里的一个小小的红色警报灯出人意料地闪亮起来・机械臂的运动嘎然停止。
逢伍,我是郭宇。
刚刚接到基地通知,美国‘自由’号空间站发生重大事故。
我站已处于紧急警戒状态,迅速结束舱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