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暗的左手 > 第十六章 火山之间

第十六章 火山之间

2025-03-30 09:05:14

元月24日。

艾躺在睡袋里问道:你在写什么,哈尔斯?记录。

他轻声笑道:我也应该为艾克曼的档案记日记,但没有声纹写字器,我坚持不下去。

我解释说,我的日记是为艾斯特我的父老乡亲们写的,他们将进行适当剪裁,使之成为艾斯特领地记录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族,我的儿子,于是我改变话题,驱走思乡之情:你的双亲健在吗?死了,艾说,死了70年了。

我感到莫名其妙。

艾本人还不到30岁呢。

你们的时间概念和我们不一样吗?不对,哦,我明白了,我跳跃了时间。

从地球到汉思――达文纳特星20年,从那儿到艾卢尔50年,从艾卢尔到这儿17年,我在地球上只生活了七年,但我却是120年前在那儿出生的。

早在艾尔亨朗,他就向我解释过时间在其速度同光速差不多快的宇宙飞船里是如何缩短的,但我没有将这个事实与人的寿命联系起来,也没有与人在他自己星球上生活的时间联系起来。

这些不可思议的飞船从一颗星球旅行到另一颗星球,他在其中一艘仅呆几个小时,他的乡亲父老们却个个都老死了,寿终正寝,他的孩子们也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我终于说道:我想自己是个流亡者。

你为我而流亡――我为你而流亡。

他说着又笑了,沉闷的寂静中响起一丝欢声笑语。

我们从隘口下山已有三天了,一路艰辛,却无所收获,不过艾却不再垂头丧气,也不再盲目乐观了,而且对我也心平气和了。

也许是因为他出汗把药效散发掉了,抑或是因为我们彼此都学会了和睦相处。

气温华氏12度,阴云密布,没有一丝风。

但愿在我们穿过这地方与冰川长臂之间的死亡谷之前,别降大雪。

我们看见死亡从山脊向西延伸数英里,它似乎是一条宽阔的冰河,从两座火山之间的高原流淌下去,火山顶还冒着烟雾呢。

如果我们能从较近那座火山的斜坡登上冰河,也许就可以沿着冰河爬上冰雪高原。

我们的东面,一座较小的冰川往下通向一座冰湖,但道路弯弯曲曲,即使在这里也可以看见冰川上的水隙口。

就我们目前的装备来看,是无法穿越那座冰川的。

于是,我们决定试一试从火山之间的那座冰川走,尽管往西到达那里,我们要多走两天的路程。

元月25日,微风小雪。

我们没有旅行,整天都在睡觉。

已经连续拉了近半个月的雪橇,睡觉可以恢复体力。

元月26日,微风小雪。

觉睡足了。

艾教我一种地球上的智力游戏,用小石子在方格盘里玩,他们称之为走。

艾说,这儿有足够的石子玩走的游戏。

在对帐篷加热问题上,我们必须相互让点步。

他希望帐篷暖和,我更希望帐篷冷――一个人舒服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热成肺炎。

于是,我们达成妥协,他躺在他的睡袋里冷得战抖,我躺在我的睡袋里热得出大汗,不过,考虑到我们从不同的星球走到一起,同住一座帐篷,我们已算相处得够好了。

2月1日,风雪之后,天放晴了,整天温度计指示都在华氏15度左右。

我们扎营在较近那座火山的西面矮坡上,我的奥格雷纳地图标明这座火山叫做德莱梅戈山,横跨冰河那座火山叫做德纳姆勒山。

地图是粗制滥造的,我们西面有一座巨大的山峰,在地图上却找不到,而且地图不成比例。

显而易见,奥格雷纳人并不常常到他们的火山来。

这儿除了壮美景色外,没有什么资源。

今天我们走了11英里,山高路陡,全是岩石。

艾已经熟睡了。

下午我的脚卡在两块巨砾缝里时,不慎扭了一下,结果擦伤了脚后跟的筋,害得我整个下午都一拐一跛的,不过休息一夜就会好的。

明天我们要下山到冰川上去。

我们的食物给养似乎锐减得惊人,好在我们吃掉的是粗粮。

我们总共带了90到100磅粗粮,其中一半是我在塔鲁夫镇偷来的。

从塔鲁夫镇偷来的粗粮吃完了我反倒高兴,这样雪橇拉起来也轻松些。

2月2日,气温华氏20来度,下冻雨,冰河上狂风怒号,仿若隧道里的穿道风。

我们露营在一条狭长、平坦的永久性冻雪带上,离冰川边缘有四分之一英里远。

从德莱梅戈火山下山的路艰险陡峭,怪石林立;冰川边缘多有大裂谷,处处是石砾和岩石陷在冰层里,我们只好给雪橇套上轮子。

走了还不到百步远,一只轮子就嵌进岩缝里,轮轴也弯曲了,于是我们改用滑雪橇。

今天我们只行进了四英里,而且方向仍然是错的。

广袤的冰川呈一条漫长的曲线,往西绵延到戈布宁高原。

这两座火山之间的冰川宽约四英里,走到它的中央地带不会太难,但它的裂谷比我预想的多,而且表面已经融蚀了。

德纳姆勒火山正在喷发,冻雨落在嘴上带有烟味和硫磺气味。

西面雨云弥漫,终日黑幕低垂。

云、冰雨、冰、空气等等一切,全都变成暗红色,随即又逐渐褪成灰色。

冰川在我们脚下微微颤抖。

艾斯克奇韦・瑞姆・伊尔・赫提出假说:奥格雷纳西北部及其列岛在近一万到两万年间火山活动在加剧。

他还预言冰川世纪的终结,至少是它的隐退,继而出现间冰期,火山释放进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到时候将积聚成保温层,蓄积从地面反射来的长波热能,与此同时允许太阳热直接进入大气层,而不损失热能。

他还预言,全球平均气温最终将增加华氏30度,高达72度。

我很高兴,到那时我已不在人世了。

艾说,地球上的科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来解释他们最后的冰川世纪为什么还在不完全地隐退。

这些理论既无法辩驳,也无法证明,没有人确切知道冰川之谜。

无知之雪一直没有被人踏踩过。

2月3日。

里程计显示今天我们走了16英里,但按直线距离计算,我们离昨夜的营地不到八英里远,还在火山之间的冰隘口里。

德纳姆勒火山正在喷发。

我们来回徜徉,寻找一处冰隙的尽头,以便让雪橇整个儿通过,然后又寻找下一处冰隙的尽头。

我们试图北行,结果却老是被迫往西或东行进。

今天清晨艾的脸冻坏了,我偶然发现他的鼻子、耳朵、下巴全成了死灰色。

我揉了揉他的脸,他苏醒过来,还算好,不很严重,但我们务必小心谨慎。

狂风呼啸,扫荡冰川,简直是死亡之风,我们只好顶风而行。

2月4日。

小雪,气温华氏15到20度。

今天我们行程12英里,其中大约五英里是有效行程,戈布宁大冰川边缘愈来愈清晰了,矗立在我们头上方的北面。

此时,我们看见冰河有数英里宽,德纳姆勒火山与德莱梅戈火山之间的手臂仅存一根指头了,此刻我们处在手臂上。

从营地转身往下眺望,只见冒着黑烟的山峰兀然横立在冰川流上,将其分裂、撕开、搅动。

再向前面远眺,可见冰川流开阔,逐渐升高,呈曲线蜿蜒,俯瞰着黑沉沉的山脊,与峰仞千尺的冰墙相接,冰墙锁在云、烟、雪中。

火山碴与尘埃随雪飘落,冰山布满了,或冰里陷满了碴块,冰面便于行走,但拉雪橇却艰难,看来又需要用滑橇了。

有两三次,火山喷出的石块重重地落在我们身边,呼啸着撞击冰地,燃成一块大窟隆。

我们犹如渺小的虫子爬过一个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肮脏、混沌的世界。

还是要赞美尚未完成创造的造物主!2月5日。

上午就没有下雪了,多云有风,气温华氏15度左右。

我们脚下,大漠冰川从西面往下延伸进入峡谷,眼下我们站在冰川的东端边缘。

德莱梅戈火山和德纳姆勒火山或多或少被抛在我们身后了,只是德莱梅戈那尖削的脊梁依然耸立在我们东面。

我们爬呀爬,已经爬到一个关键的地方,从那儿我们必须选择,是继续沿着茫茫的冰川西行,逐渐登上冰川高原,还是冒险攀登在今晚营地以北一英里远的冰岩峭壁,缩短20到30英里路程。

艾宁愿冒风险。

他压根儿不会自我保护,完全暴露于大自然的威胁下,易于受到伤害,甚至连他的生殖器都幸免不了,那东西一定始终吊在他的身体外面。

另一方面,他却很强壮,强壮得令人难以置信。

我不敢肯定他拉雪橇的耐力比我好,但却比我拉得猛而快――力量是我的两倍。

他无论在前面还是后面都可以抬起雪橇,绕过障碍。

除非发功,我是抬不起,稳不住整车重量的。

与他的脆弱和强壮匹配,他还有一种时而灰心丧气,时而又勇猛进取的气质:一种刚烈、暴躁的勇气。

这些天来,我们举步维艰,蜗牛似的爬行,把他折腾得心力交瘁。

假若他属于我的种族的话,我就会把他视为懦夫,但事实他没有半点懦弱;相反,我从未见过他那么临危不惧的人,他随时都急于玩命,接受悬崖峭壁的突如其来的残酷考验。

火焰与恐惧,好仆人,坏主人。

他要恐惧为他效劳,我却躲避恐惧,走远路绕过去。

他兼有勇气与理智。

旅途本来就如此艰难,再去寻找什么安全路线,有何意义?2月6日。

真倒霉。

我们费了一天的工夫,都没找到办法把雪橇拉上山。

雪里夹杂着密集的烟灰,整日都是天昏地暗。

当我们竭力爬上一块悬岩时,那儿却发生了巨大的震荡,悬岩震松了我们嵌进去的雪橇,我被雪橇拖下五六英尺远,重重地碰了一下。

幸好艾抓得牢,力量大,才避免了我俩滚下20英尺左右远的悬岩脚下。

在这些冒险中,如果我们哪一个折断了一条腿,或者一只胳膊,那我们都可能赔进去了,确切地说,太冒险了――身临其境,危险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身后,冰川低谷烟雾浓浓,白茫茫的一片,那儿,火山熔岩接触冰层,显然,我们没有退路了。

明天要试图从西面攀登。

2月7日。

倒霉。

我们得继续西行。

整天都如同傍晚,天昏地暗的。

我们呛伤了,因为呼吸了火山灰和烟火的缘故。

徒费两天工夫,手脚并用,左冲又突,奋力攀登,还是遇上悬岩峭壁的屏障,一再受阻。

艾累得筋疲力竭,憋了一肚子气,看他的表情,快要破口大骂了,但他还是忍住了。

准是他认为大骂大叫不是邪恶就是耻辱。

我们出逃的头几天,他体弱多病,但他只是躲开我私下哭泣。

那里面有个人的、种族的、社会的、性欲的原因――我怎么能让艾不哭泣呢?要知道他的名字就是一声痛叫。

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艾尔亨朗的时候,就是听见这声痛叫,我才认识他的。

当时,听见一位外星人讲话,我就问他的名字,便听见一个人的喉咙里冒出一声痛叫,划破夜空。

现在他睡着了,他的手臂在颤抖、抽搐,一个强壮的汉子累瘫倒了。

我们四周,一片冰与岩石、灰与雪、火焰与黑暗的世界,世界在颤动,在抽搐,在低语。

片刻前,我看见火山火光冲天,宛若一朵暗红色的巨花嵌在悬浮于黑暗长空的巨大云团的隆起部分。

2月8日。

倒霉透了。

今天是我们旅途的第20天,自从第10天以来,我们往东毫无进展,往西行反倒多绕了20到25英里的路。

自从第18天以来,我们没有进展半步,还不如静坐。

就算我们登上了大冰川,有足够的食物穿过它吗?这个忧虑挥之不去。

再过一两天我就到了克母恋期,心里的烦躁正在加剧。

2月9日。

登上了戈布宁大冰川。

今天是我们旅途的第23天,早晨我们刚一出发,就看见离昨夜营地仅几百码之外,有一条小径通向大冰川,那是一条捷径,铺着火山熔碴,从冰川的石砾地和深谷蜿蜒而出,往上穿过冰崖。

我们走上那条小路,仿佛是沿着西斯堤岸漫步。

我们登上了大冰川,我们又往东行,踏上了归途。

艾对我们的成功欣喜若狂,我也受到了感染。

然而,冷静一想,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站在高原的边缘,冰隙众多――有的宽得足以把整座村庄陷进去。

大冰川表面崎岖不平,我们拉着雪橇在巨大的冰块、岩屑堆丛中东绕西拐,岩屑堆是庞大的可塑性冰盾剧烈撞击火山堆积而成的。

断裂的压力使山脊呈奇形怪状,有的像倒塌的塔楼,有的像无腿巨人,有的则像石弩。

北面数英里处,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在大冰川上,那是一座年轻火山的峰顶,耸立在我们视野之外的6000英尺高的山坡上。

没有下雪,高空覆盖着薄薄的阴云。

高原的黄昏气温是零下华氏4度。

脚下是积雪,陈冰与新冰的混杂,犹如乱石堆。

新结的冰滑溜溜的,呈蔚蓝色,躲在白色的光芒背后,不易被察觉。

我们下山了好一段路程。

在这光滑的冰地上,我跌了个仰面朝天,往下滑了15英尺,艾站在雪橇挽具里,捧腹大笑。

随即他表示歉意,并解释说,他还以为在格辛星上只有他一人在冰上滑倒过呢。

今天走了13英里。

2月10日。

小雪,大风,气温下降。

今天又走了13英里,离我们的第一个露营地已有254英里了。

平均每天走了10.5英里左右,除开等暴风雪吹过的那两天,平均每天只走了11.5英里。

其中75到100英里都是走弯路,无异于原地踏步。

现在我们离卡尔海德,并不比出发时近多少,不过,我想我们到达那儿的机会大多了。

自从走出火山黑幕后,我们虽然劳累、忧虑,但精神并没有被拖垮。

晚饭后,我们又在帐篷里交谈起来。

本来我很容易对艾的存在视而不见的,由于处在克母恋期,两人同住一座帐篷,就很难了。

麻烦自然在于,他以自己那独特的方式,也处在克母恋期,始终处在克母恋期。

这准是一种怪异、低级的欲火,不分月日,天天都在蔓延,从不知道选择性别,欲火只是在燃烧,殊不知我就在旁边。

今夜我在生理上对他如饥似渴,难以抑制,再加之我太困倦了,无法将欲望变成催眼状态或者别的自律形式。

他终于问,他是否冒犯了我?我带着尬尴解释我的沉默,我还恐怕他嘲笑我呢。

然而,他毕竟和我一样,也是一个怪人,一个性变态。

在这高高的大冰川上,我们各自都是遗世独立,孑然一身:我与我的同胞、我的社会及其规范隔绝了,他也与他那个世界隔绝了。

我的存在已被住满格辛人的世界所遗弃。

最后我们俩平起平坐,彼此都是外星人,都与世隔绝。

艾自然没有笑我,相反,他说话显得柔声细语,这种温柔我在他身上从未见过。

不一会儿,他也谈到与世隔绝,谈到孤独。

你的种族在这个星球上孤独得可怕,没有别的哺乳动物,没有别的异性动物。

没有可以驯化成宠物的智慧动物。

这必然影响你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我不仅仅是指科学思维,在这方面你们倒是了不起的假说推测家――你们自己与低等动物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这条鸿沟,你们居然想出了进化论,这简直是个奇迹。

然而,在哲学、在情感方面,你们生活在一个环境如此恶劣的世界里,如此孤独,这一定会影响你们的整个宇宙观。

约米西主说,人的独特性就是他的神性。

是呀,地球上的教主们也是这样说的,其它星球上的其它教派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它们都倾向于强大的、侵略性的、打破生态平衡的文化宗教。

奥格雷纳与这种模式大同小异,至少奥格雷纳人似乎一心想扩张。

那么,汉达拉人有什么高见呢?这个嘛,在汉达拉……你是知道的,没有理论,没有教规……也许他们不大注意人与兽之间的鸿沟而更关注万物的相同性、联系性,生物就是这个大同世界的一部分。

托梅尔的诗句整天都在我的脑际萦绕,此时我便吟了起来:光明是黑暗的左手,黑暗是光明的右手。

生与死本是同根生,如克母恋人同睡一床,如两只手紧握在一块,如结束也如开始。

我吟诵诗句时,声音在颤抖,此时唤起了我对兄长的回忆,他在去世前写给我的信中也引用过这诗句。

艾沉思良久,然后说:你们是孤独的,却又与天地同在。

也许你们专注于整体观,就和我们专注于二元论一样。

我们也是二元论者。

二元性是事物的本质,不是吗?只要存在我自己和别人。

我和你,他说,是呀,它的含义毕竟比性别广泛……说说看,你们种族的异性和你们究意有多么不同?他感到惊骇,实际上这问题也把我自己惊呆了,克母情欲驱使我脱口而出。

我们俩都很敏感。

我从来没有想过,他说,你从来没有看见过女人。

他说的是他那地球上的语言里那个词,我明白其意思。

我见过你带来的照片,那里面的女人看上去颇像怀孕的格辛人,只是乳房大些。

她们的思维方式与你们男性差别很大吗?她们就好像另一个人种吗?不是,不是,当然不是,并不怎么不同。

但差别是十分重要的。

我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性别。

在大多数国家里,性别决定人的期望、行为、世界观、伦理、风度――几乎一切。

符号的使用,衣着,甚至饮食。

女人……女人食量小些……要将天生的差异同后天学会的差异区分开来,是极其困难的。

即使在一些地方,男女平等参与社会,但仍然是女人生儿育女……这么说来,平等并不是普遍原则吗?女人在智力上要低下些吗?我不知道,女数学家、女作曲家、女发明家、女思想家是不多的,但这并不表明她们愚蠢。

生理上,她们的力量不如男人,但耐力却要强些。

在心理方面――他久久地凝视着火红的炉子,然后摇了摇头。

哈尔斯,他说,我也说不清楚女人像什么。

要知道,以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问题,再说――天啦――现在我差不多都忘光了。

我在这里已经有两年了……你不明白。

在某种意义上,女人对我来说比你还要陌生。

和你在一起,我总算跟一种性别相处……他把眼光掉开了,惨然一笑,显得无可奈何。

我自己的感情很复杂,于是我们就把话题放下了。

2月8日。

今天用滑雪板,凭借指南针往东北方向走了13英里。

现在我们轻松了,整天我们都轻快地行进在坦坦荡荡的冰原上。

在灰蓝色的天空下冰原呈死白色,绵延不断,只有几座黝黑的冰原岛峰,现在早以抛在我们身后了,还有德纳姆勒火山呼吸出的黑色污迹在岛峰背后。

目之所及,空空如也,唯见云雾缭绕的太阳和茫茫的冰雪。

《黑暗的左手》作者:[美] 厄休拉・勒奎恩(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说明:本书借用【云中孤雁】制作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