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帝师传奇全集 > 第九章 潇洒一去任青衫(上)

第九章 潇洒一去任青衫(上)

2025-03-30 09:57:06

天嘉庆元三年,十一月初三,大周第三届会试大比正式开始。

国家的抡才大典,大周会试延续了北洛大比公平公正,但试高下;广邀天下,尽发人才的原则。

而且大陆一统,少了原有的国籍限制,会试得中的殿生无论祖籍出身,都能顺利进入朝廷担任职司,一展自身才华——朝廷由此向天下士子有识展示大一统国家的政策和胸怀,而大比也成为新朝迅速凝聚起大陆文士人心的重要手段,称为国家第一要政毫不为过。

而依着天嘉帝旨意,国家统一之初,百业待兴,当盛选人才。

因此以律令规定每一新朝初立,最初三年大比每年举行;同时,又连续在天嘉二年、天嘉三年春季开放恩科,通过国家会试的形式为朝廷遴选大量人才,以充实因国家庞大而日常多有重负的各级官署。

两年的会试与恩科,效果十分显著。

到庆元三年,国家在朝臣官员任用上虽还不至游刃有余,但已不再是当初的捉襟见肘。

知道朝廷短时间内不会再开恩科,这一届会试之后需再待三年时间才有下一次参试机会,对这一场大比,士子们掀起空前的热情。

十月末、十一月初的大比,很多试子学生年初就聚集到承安,熟悉京城风物,适应京中生活;同时也结交各界名流,进而了解朝中官员,尤其是可能被任命为主考的朝臣的性情喜好,从各方面为会试做充分的准备。

所以,当十月二十九日上朝廷朝议,天嘉帝任命顺义王、念安君上方未神担任本届会试主考的消息从擎云宫传出,承安京中全体试子都震动了:不仅仅因为上方未神昔日西陵国主的特殊身份,天嘉帝此举试图向旧各国臣民昭示的心意,更重要的是在士人们心中,甚至朝廷上下本身。

从来都理所当然认定三司大司正、太子太傅柳青梵才是唯一地主考官——从北洛胤轩九年起至今二十年,除了胤轩十五年,柳青梵主持了从北洛到大周的每一届大比。

无论资历、学识、地位,鉴人识人的眼光才能。

乃至于君主的信赖。

青衣太傅都是朝野共推、大陆公认地第一人。

人们从来不曾设想,庆元三年这一场意义颇不寻常地会试大比。

天嘉帝会委任柳青梵以外之人主持,纵然在这一个十月,朝廷京城,刚刚因为吏部尚书蓝子枚一封参劾柳青梵的奏疏掀起滔天波澜。

然而不待人们更多惊讶议论,上方未神已然接下天嘉帝旨意,并依据惯例提名副相李承蠡、孙壹仟,太学太傅阿克森提纳,国史馆太史令马昀。

礼部侍郎苏清以及大周三军上帅、卫国公轩辕皓为文武试副主考。

天嘉帝当即批准。

随后念安君在宰相台安排统筹,调转各部指挥自若——他原只在国史馆任《博览》西陵史部分编修。

爵位虽尊,朝廷中并无实职;但作为会试主持,自有行事调度一切之实权、全权。

天嘉帝地安排令朝廷顿时议论一片,然而当着抡才大典这一国家第一等大事要政,群臣也只有压下疑虑。

一一奉命。

依各自职司全力配合而已。

沿用北洛大比惯例,会试分为文武试。

在京中颐情园和城西二十里奚山校场同时进行,总时间为六天。

而会试考查的具体内容,大周开国后各有所变化与修改,如武试部分,技勇、兵法考核之外增加了军制一门,参考试子必须对军队建制、管理、纪律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而相对地,个人格斗技战能力的要求则略有降低。

文试的形式虽无多少大的变动,依旧以陈述、策论为主体,但经过两届会试两场恩科,试子们多能清楚地发现,相比于原先北洛大比,大周的会试更加精细严格,也更讲究实用实效。

凭借单纯文字的花团锦簇,或是仅仅思想地标新立异,试图以特立独行引起主考以及更上位者注意,若不能给出与之相匹配的详细论述与确实例证,在会试中脱颖而出地可能几乎为零。

因此虽然大周立国仅仅三年,文人士子参与国事、担当天下的壮志雄心正盛,诸国林立时期的强霸纵横气息却是大为收敛。

纵是一心读书,从未参与过官署实政的年轻学子,大比中时政议论的部分也多能本务实态度,从自己地目光理解阐述朝廷政令地得失。

与此同时,比北洛时更进一步具体、细化、丰富的文体要求,也让朝廷发掘出更多才识与文笔兼备,堪署典策高文地实用人才——大周律法规定了会试主考在殿生的选取上绝对的权力,主考官的个人偏好对朝廷取士影响直接而深远。

继承从君雾臣开始的北洛大比取士倾向,主持会试二十年,知行务实素来是柳青梵人才考核与录用中一条最重要标准,而大周立国后这一倾向越发明显,这可以说是西云大陆的共识。

但对于以繁华绮丽为一贯印象的西陵的昔日国主,这位三年来与柳青梵交往甚密、但本身从没有只言片语流出的念安君,他在政论意见、文采词藻方面可能的喜爱偏好却让参与本科文试的试子们大伤了一番脑筋;面对一天一道,从内容阐述到文体要求全无相同的试题,颐情园中六日,滋味实是难言。

而从会试结束,颐情园完全封闭阅卷,一直到五日后上方未神将所取中殿生的文章与名录上呈天嘉帝,承安京中更加忐忑的则是擎云宫满朝文武:大比会试为国取士,昭示国家意志,决定着朝廷的未来,而会试晋身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更是构成朝廷纷繁复杂的人情网络、派系分布的关键环节。

因此委任主考,从来不仅仅是普通的恩荣,水到渠成的器重提拔,更意味着君主无上的信任。

天嘉帝任上方未神为主考,引发朝野无数怀疑争议,其中不乏有帝心不稳,借此试探诸国以待打击这样颇怀恶意的揣测。

而上方未神今科到底将以何种标准为国取士,从泰安殿任命初下的一刻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疑问的焦点。

只是,当十一月十四日擎云宫大朝。

上方未神以主考身份带领一百八十七名殿生进入泰安大殿,紧随在他身后、占据文试殿生首领位置的康启、谢迈、特尔忒德、洪、古力郴、陈俊、庄侨……年轻人顾盼自若,意气风发地面庞,让早闻这七人声名更深知其身份底细的朝臣或惊或愕或抽气或恍然。

随后将目光一致投向朝班最前方。

那一道清浅的水色身影。

按照大比程序,会试得中殿生的试子将与朝臣们一起参与大朝。

对国务政事发表自己地见解。

根据在会试中地陈述策论,某些国家大政君王会令殿生与朝臣辩论评议,但也可能就朝堂上偶然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地细节随时提问殿生,考查其实政才干和临场应变能力——殿试的这一节,从北洛到大周,向来是大比中分量最重的部分。

殿生在这一部分的表现,不仅决定大比最后的排名,更直接影响其在君王眼中印象。

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宦途前程:慷慨提供给每一个殿生在君王和朝臣百官们展现才华的机会,事实上。

对于试子,这就是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后在官场迈出的真正地第一步。

而这第一步能否迈好,个人固有的学问才华之外,广博地知识、开阔的眼界、敏捷的思维、严谨缜密的分析计算、触类旁通的突来灵光,还有。

在皇帝面前克制住紧张恐惧。

始终冷静沉着、充分而有条理陈述自己地见解……这些身为朝臣所必须,专注试业地年轻人却因为缺乏临事经验而少有具备的能力。

无疑起到决定性地作用。

所以,几乎是毫无悬念地,交曳巷大司正府中走出的七名年轻人,主导了这一日泰安大殿中的每一项议论。

纵然是最挑剔的臣子,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群年轻人的眼识见地远远超出一般殿生的程度,对事情本身的把握,利害分析的深入,处理方式的圆润成熟,以及过程中体现出的对国家政策制度、朝廷治政各种行事惯例的了解熟悉,就是许多已经入朝数年的官员都未必能够与之相较比肩。

御座上的君王神情始终平和:平静地听取每一名殿生的意见建议,对各种引起争论的问题态度不偏不倚,而以一贯的温厚宽和,给予那些过于紧张或激动的试子安抚和鼓励。

但是,从天嘉帝目光注视御阶最近前处那道水色身影的频率,与那张素来沉静的温和面庞上时时流露的清浅笑意,还有上朝廷宰相林间非对康启等人见解毫不迟疑的肯定和支持,没有人会对这场大比的最终结果再有一丝半毫的怀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周庆元三年大比,殿生名次核准如下。

一日的朝议终于结束,殿生们在上方未神带领下,从退朝待旨的文安殿重新进入泰安大殿,伏跪静听殿试最后排名。

文试第一,康启,文试第二,雷綦,文试第三,谢迈,文试第四,特尔忒德……除了来自北方旧离属地崇明关的雷綦,文试前八尽数被柳青梵门下弟子占据——无可争议的才华,擎云宫圣驾与百官面前出色的表现,大比结果是对这些年轻人实至名归的肯定。

名次已定,从此刻开始,众卿便是我大周朝廷真正的臣子——从此一刻起,卿等当时刻以国家百姓为念,秉心执政,各尽职责,与朕、与朝廷全体臣工同僚共当国事,为我大周建太平之治世竭尽所能。

愿卿等不负立志苦学十年寒窗,不负师长、先贤教诲,无负朕望,亦无负朝廷、百姓之望!天嘉帝威严而殷切的话语下,是全体殿生山呼雷鸣一般的庄严回应:臣等必谨记陛下教导:无负陛下,无负黎民!殿下,您可算回来了!随手将外袍解下丢给多年贴身的内侍,瞥一眼老仆脸上一番仔细审视后露出的安心欣慰表情,上方未神不由一点好笑:怎么?擎云宫是险峰深海还是虎穴狼窝?听这一句,简直像不指望我能回来似的。

殿下噤声——老奴绝不是这个意思!闻言一吓,张宝急忙拼命摇头。

老奴只是……只是太多日没见到殿下,从那日皇帝召您进宫商议会试主考的事情,您一直都宿在宫廷还有官署,算起来竟然有整整半个月、一十五天的日子不曾回到府中。

今天再见到主子。

奴才心里实在是激动、欢喜。

殿下今日可是宿在家里?明日还要入朝公务?上方未神闻言一笑,想到张宝自到身边伺候,除去十二年前南巡时上方凛那一次暗算,二十年来确实没有离开自己比今次更长的时间。

看着老仆真诚的笑容。

上方未神心中不觉也是一暖。

嘴角微扬,会试这桩大事结束。

一切自然是还如以前一样。

那就还是巳时入宫到藏书殿,老奴明白了。

张宝欠一欠身,今天十四,擎云宫每月大朝之后地大宴,又是殿试结束排名议定,为新科殿生们庆功的琼林宴,殿下身为主考官,一定被劝了许多酒吧?老奴已经让准备下解酒汤还有热水。

屋子也熏得暖暖的。

殿下这半月费心劳乏,不如这便去梳洗。

彻底松泛松泛身子,然后就安心歇息了可好?一边说着,张宝一边就要向外叫人安排伺候。

上方未神心中轻叹一声,抬手向张宝摇一摇:洗浴用的热水之类先罢了。

只拿盆来洗手净面,然后取一身衣服换过就好。

见张宝惊讶地看着自己。

上方未神微微笑一笑。

温言继续道,让厨房准备些果子点心。

再到酒窖里取全部地小楼春雨送到后面花园地赏心台。

上年柳青梵送的那套青叶白瓷杯,你也去取出来,一并送到赏心台去。

上方未神说一句,张宝点头应一句,心中却是越来越疑惑。

但也不敢更多追问,只略略躬身:是,殿下,这就都吩咐了准备……只是那小楼春雨属性虽温和,酒多到底容易伤人,您劳累了这些日,今夜寒意又重,主子可千万当心了身子。

我知道,不用担心。

你去吧。

上方未神淡淡笑一笑。

张宝领命出去,随即有两个侍女捧了毛巾热水与衣物来。

上方未神洗了手脸,换过衣裳,才走到房门口,只见帘子掀起,却是张宝抱了一件厚实披风进来。

但见他抱了披风,脸上表情却是颇有几分古怪,惊讶疑惑混杂,双唇蠕动着似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口。

紫眸光华一闪,上方未神心下已是了然,笑一笑伸手将披风抓过,略一侧身绕过兀自当门直愣愣站着地老仆就向屋外走去。

十一月十四,天上月轮将圆未圆,但月光却极清极亮,从万里无云的深沉夜空倾泻下来,照得承安京中一切都似蒙上一层极淡的银霜,又似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澄静水汽里。

上方未神微微抬头,用力眨一眨眼同时深深吸一口气,这才平静地开口:你要走了?疑问的语气,却分明是肯定的含意。

闻言哈哈笑一声,负手背向而立的柳青梵随即从赏心台上转过身来,手顺势在身边石桌上拍一拍:重华备了好酒,不客气地先动用了,可不要因此生气才好。

本就是专门给你,哪里有生气两个字。

上方未神淡淡笑一笑,一步步从容步上赏心台宽阔的台阶到他身边。

看一眼桌上已经斟满的酒杯,嘴角又是轻轻一扬,年份上或是欠缺了点儿,但也是六合居特地留着,入口应该不比御供地差。

青梵含笑点头,见他端起酒杯饮尽,随即又斟了满杯。

上方未神也不推辞,酒到杯干。

两人连饮了三杯,这才各自将酒杯放下。

四目相对,凝望片刻,上方未神终于又是轻轻笑一笑:你要走了。

是啊,我要走了。

听出他语声中感慨,青梵微笑着,目光转开,缓缓掠过赏心台前池塘与园中光影斑驳的丛丛花木。

差不多了——太宁会盟地十二年,大周开国的三年,百废俱兴,百业皆举,国家朝廷制度已立,一切运转顺理可承。

我的责任已了,是时候可以走开了。

责任已了……是的,责任已了。

是时候走开,也尽可以走开。

转回目光,凝视身前静静站立的男子,青梵眼中升起一道温暖地柔光。

而真正能够放心走开。

重华,我必须要感谢你。

上方未神闻言却是一抹淡淡苦笑:何必谢我?是那几个孩子原本争气。

良材美质,也是你自己两年心血地雕琢。

今天殿试地结果,没有人会有任何异议,也没有人提得出任何违反了大比公正公平原则地地方。

康启、谢迈他们的才华这一场之前你最清楚,但今日之后,其才其能便是天下皆知,任何人都否认不了也诋毁不去的。

重华,你明知道。

我并不是在说康启。

轻笑着摇一摇头,青梵目光与语气同样柔和。

我感谢地。

是你愿意接下这副重担,愿意从此为这些孩子遮风避雨,为他们指点前途,也愿意为我大周瞻瞩未来,把握方向。

端正前进道路上每一步。

青梵。

其实我并不知道,为了这个大周。

我究竟能够做到多少。

迎上凝视自己地柔和目光,紫眸里闪出混杂着微笑和无奈的坦率光芒,对于我们,不,对于我来说,接下这个主考,仅仅是因为必要。

因为必须向朝臣、向全体国人证明,旧王国地王族们已经真正在这个新的大一统的国家中找到了,也站稳了自己的位置;因为必须给旧王国的王族们一个切实的保证,在任何的时刻,他们都不会因为减少了一个支持者就从此失去了帝王的信任和朝廷上地倚靠。

在朝廷暗潮汹涌,来自各族各地的臣子们彼此猜忌,结成各种派系,擎云宫平衡几乎到打破边缘地时候,为了在纷乱中自保,为了这座唯一存身的顺义王府的平静,更为了守护我曾经不惜代价守护的西陵……我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个主考我必须接下,哪怕可能将自己推向这三年来一直竭力避免地另一场风暴中心。

微微含笑,上方未神向着月光扬起面庞,爱提丝地血脉,上方一族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本,有些东西是时间也无法改变,就像爱尔索隆永远不会背弃他们地诺言。

柳青梵,我无法接受你的感谢,就像今夜我不是来接受你辞行前的托付——你的放心走开,是因为你的心已经能够真正地放开这一切……不是因为别人,只是你自己。

怔怔望着月光下从容含笑的绝世面容,青梵沉默着,半晌,突然轻笑出声:是我又小看了你么,重华……你什么时候知道的?从可怜白发生开始。

微微回转过头,上方未神叹息似的吐一口气,随即勾起了嘴角。

胤轩二十六年十二月的那一夜,在太阿神宫,我们彼此交心。

我知你艰难心路,你予我知己誓约。

那个时候的柳青梵,刚刚挣脱了二十年束缚,抛却了那些过分的谨小庄重,飞扬神采何其的光华照人!虽然世人皆知青衣太傅文采风流,天下共倾,但自风司冥太子册立、登基、大陆一统大周开国,那一份人前身后的挥洒自若举动随心更是推向了极致。

三年,因为国家初定你行走四方,种种举措施为,是公心、公益、国家大利,但其中难道就没有肆意的不拘,为那二十年何妨此一时放任的思考心情?重华是说,那个时候的柳青梵,言行虽刻意放肆,看似洒脱,心中其实无数牵绊?不——任何一个人,忍耐了二十年,谨小慎微不敢有片刻轻松恣意,都有权利尽情地享受终有一朝束缚解开的自由。

凝视着青梵,紫眸里闪出温柔的光彩,青梵,你跟我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从十二年前相识的第一天起,我几乎就不曾看见,也不曾听说你单纯地为自己做过任何事;纵然二十年自保求生,你也像是再没有其他任何私心私利,你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成全这个国家,为了成就他。

只有这三年,你的言行举动,才带上完全属于自己的色彩——你在享受这一切,功业、权势、声名,人们对你的尊崇、敬爱和信赖;你真正开始享受这一切,并且开始希望将这一切持续延长……是这样吧,青梵?静静地垂下眼,青梵一笑点头:是,虽然细想起来惊心,可柳青梵到底还是凡人。

心中最大的忧患一去。

便几乎就要失去多少年立身根本的理智谨慎。

我欲乘风归去,早就预计好的归途,早就安排好的退路,事到临头。

竟然也会迷惑迟疑。

会以为赌赢了第一局的自己就有足够资本,敢与这世间地伦理纲常再博一回。

抬起头。

从容对上上方未神一双月光下精亮异常的紫色眼眸,自由,不是任性。

蓝子枚一本参劾终于点醒了我,人,不可以太贪心。

我已经在雷池边缘迈出了危险的一步,所幸的是,这一步到底没有踏实。

上方未神轻叹一声,随即摇头:不。

青梵。

我只是说享受,并不是任性。

更没有说你要凌驾挑战什么——那只是无知妄人地危言耸听,你不该把这些话……那不是危言耸听,重华。

微笑着摇一摇头,止住张口就要反驳地上方未神,青梵迈一步到他身旁。

重华。

你知道这根本无关于个人的心意,何况现在地我非常清楚。

心中有意无意总是试图挑战和突破的东西。

见上方未神闻声身子一震,缓缓转过的紫眸里闪出异样明亮的光华,青梵微微笑一笑,轻轻伸手扶住他肩头。

停顿片刻,上方未神才听他轻声开口:我早应该满足的,以柳青梵也以君无痕的身份,二十年定下的目标——理智一时放任,纵容不切实际的个人情感而偏离地航道,蓝子枚的警醒下终于重新找到最初地、也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顿一顿,青梵微低下头,上方未神只见那夜一般深沉幽静的眼眸似升起一片朦胧雾气,带着追忆般奇异感觉的低沉声音仿佛丝一般的柔滑,最伟大地政治家,并不是他本人如何超凡入圣,而是能够建立并维护一个不需要他也能相对公平、合理、有效运转地制度。

政治……家?啊……即真正的贤臣、良臣、名臣,并不是他本人在位时具体作了多少超凡入圣、常人不能为而为地事情,而是建立礼教,刊定秩序,修明法纪,教化人伦,使朝廷各有职司、国家诸事归正,最终能够垂范万世。

仰起头,望向天空中皎洁月影,青梵脸上缓缓升起一抹安宁笑容,重华说柳青梵似没有私心,风胥然也曾经问过君无痕一生所求所念究竟为何。

可是,以一个人的成就境界,柳青梵也好,君无痕也好,都始终保持着这样的野心;设定的目标,其实比任何人都更高更远——因为那是真正的不朽,千古史册上,时光永远不会磨去的痕迹。

而有这个目标,这个野心,柳青梵绝不会任一时的自私情感,就阻碍、甚至毁灭了达成毕生志愿的通途!怔怔地望着身边青衣飘洒的男子,上方未神沉默良久,方才轻轻开口:你的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道之行;你的志愿,是一个政治修明、昌盛有序的大周。

所以青梵,你不会让任何事情成为它们的阻碍,包括你自己的私欲任性。

你可以放心地离开,是因为你已经看到了离开之后,一切将如你计算一样,平稳而坚实地向你既定的目标前进;因为你已经为这个目标寻找到最合适的领导者,二十年,你为今天的大周、更为将来的大周训练了数不清的堪用的人才。

轻笑一声,上方未神说不清心中此刻是喜是苦,是感叹、歆慕还是无奈、凄凉,只有你可以看透这一切,只有你可以做到这一切,也只有你可以超脱这一切——是爱尔索隆的骄傲,也是爱尔索隆的职责,君无痕……真不愧是君无痕。

君无痕么……微微出乎上方未神意料的,回转过来的眼眸里是不容错认的怀念的笑意,守护你的家族,为之献出全部忠诚。

统领你的家族,为之献出全部智慧。

维系你的家族,为之献出全部温情。

延续你的家族,直到即使失去你,她也可以继续顺利地前进。

这是……君家的誓言?这是我的誓言——很久远,很久远以前的誓言,却融汇在君无痕思想血脉每一处,没有一刻可以忘怀,也永远不会违背:它与我同在。

凝视着微现理解但随后更多不解的紫眸。

青梵静静地笑一笑,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失去。

而且,在这片土地上。

我想我也不可能真正、彻底地离开。

这是安慰。

还是另一种方式的承诺?沉默半晌,上方未神方才牵动嘴角。

露出一个极浅极淡地笑容。

如果是后者,你知道我想要的远比这更多;如果是前者,你应该去擎云宫而不是面对着我。

带一点轻松玩笑的口吻,含意却是异常的恳切和真诚。

定定凝视上方未神,良久,青梵才微笑着摇一摇头:不,不用了……今天殿试、大朝,然后大宴。

你我是各自寻了理由早早脱身,擎云宫里。

只怕这会子宴席才刚刚散去——已经累了整整一天,何必在这个时候去搅扰他珍贵地睡眠?见柳青梵一边说着,一边抬头向擎云宫方向远远望一眼,随即收回目光,黑眸里流露出一抹淡淡地温柔。

上方未神不觉心中微滞。

略一迟疑:这样好么?他这些日子并不好过——我是说他不会不清楚你的举动。

你为这一日做地一切准备……他并非不想开口。

你知道,如果他开口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因为你从没有真正拒绝过——可是风司冥绝不会开口。

微笑着,淡淡一句截住上方未神话语,青梵脸上表情温和中升起十分的骄傲。

他当然清楚我每一个举动,看得出这整整一个月来我种种安排的心意。

若果真想要强求,会试主考就是最方便也最名正言顺的挽留,因为三司大司正不需要为有任何的门生弟子参与大比而就此避嫌。

而一旦担当主考,三年之内,对这一批初入朝堂的官员督点教导,这是柳青梵不可能推卸的职责。

顿一顿,幽黑双眸光芒渐渐隐没,上方未神只觉那明明近在身侧的语声变得遥远而深沉,重华,你说如果他开口挽留,一切或许都会变得不同。

但如果是如你我这般面对面地告别,结果也许会更加无法预计——人非草木,柳青梵不是圣人,但经过上一次,我已经不想,更不会再去尝试任何预计外的结果了。

闻言轻叹一声,见那双眼静静凝望擎云宫方向,上方未神缓缓伸出手,试探似地轻碰两下柳青梵手掌,随即与他紧紧相握。

见他手上吃痛,转过眼来,上方未神紫眸里闪出宁静而平和的笑意:——无痕,喝酒吧!不醉不休。

突然袭来的寒意让上方未神猛地惊醒。

他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小楼春雨,只记得迅速升起的醉意里,两人指月为令、击箸伴歌,从未曾有的尽兴地言笑欢乐,直到昏沉迷离中两人彼此扶持着撞入最近地书房,一齐倒在厢房床上随即安然入眠。

但此刻,眼前华美精细的床幄绣幛,分明是熟悉地卧房。

身上只有平日入睡时穿的中衣,不见之前那一身浅红的外袍,床头衣架上,则整整齐齐搭了两身月白色的便服。

如素日的习惯,屋角的一丈红上只留了四支蜡烛。

冬夜的寒风从房门帘幕底下的缝隙里一丝丝透进来,将烛光带得有些微微晃动。

有些失神地望着那几点摇曳的烛光,上方未神伸一手扶住兀自有些昏沉沉的头脑,但随即猛地跳起身,从衣架上顺手抓了外袍便向外厢冲去。

皎月清辉,透过大开的窗户静静照进房来。

注意到窗户犹自微微晃动,上方未神一怔之下三步两步冲到屋外庭院,却见庭院幽幽,花木寂寂,仰头,只有月明星稀,长天万里。

定定地站立屋前,突然一阵风来,承安京冬夜的严寒激得上方未神不能自制地一抖,这才拖动脚步,缓缓踱回屋中。

突觉风声中似有异样,紫眸目光一转,却见大开的窗前,方几上几页薄纸在风中摇摆轻拂。

便不用更多光亮,上方未神也可以在头脑中清楚地描摹出,盘龙佩上每一道最细致的花纹。

手稳稳前伸,指尖触上那块似犹带着主人体温的青玉,随即将玉佩握进掌中。

另一手拿起纸页,月光下依稀熟悉的清隽字体。

将纸页凑近眼前,借着月光,上方未神试图辨清纸上字迹,却在那一刻恍然惊觉,自己的双手,竟都在抑制不住地颤抖。

深吸一口气,上方未神努力镇定心神,这才重新拿起手书。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清啸乘着冬夜劲风,透过深沉夜色,从远方遥遥地传来——似惊鸿,似游龙,矫夭盘桓在承安京的夜空,初时由远而近,继而由近而远……是柳青梵。

是他,只有他。

微微笑着,上方未神静坐良久,方才重新低头。

水一样的月光下,入眼,是一笔再无丝毫拘谨凝滞的流水行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今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