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九言颔首,又问坐在一边没有说过话的廖征,大人,您喜欢用谁的墨?歙县余福。
廖征回道。
文人用墨讲究,墨也分很多种,主要来自徽州歙县、休宁和江西婺源三处。
这三处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制墨师父。
每个制墨师父为了和同行区别,忽多忽少会在制墨的过程,多添加一些工序,即便无法在过程添加,也会在墨的外形和包装上下一些功夫。
进贡的墨品质高、民用的品质差但价格好、送礼的墨外形花纹和包装优雅,自用的墨却讲究实惠好用耐用。
这些,但凡读书写字之人都会懂,也各有各的喜好,不尽相同。
这三封信,用的墨都是出自歙县冯守墨所制的墨。
杜九言道:临摹的人很细心,连卞文清所用的墨都考虑到了。
吴文钧暗暗松了口气,可不等一口气沉下去,杜九言忽然拔高了声音,不过,说它们一样,他们是出自一人之手,可是它们又不一样,因为卞文清写给金嵘的信是顺天六年,而顺天六年冯守墨所制的墨,还没有添加香料。
吴文钧被憋着那口气冲的咳嗽起来,他盯着桌面上的信,目光冷冽。
里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杜九言这个辩讼的角度,太刁钻太出乎大家意料了。
各位大人都是文人可以帮忙鉴定一番。
顺天六年,冯守墨的墨是有松烟墨臭的,纵然时隔四年也会残留,但从顺天八年开始,冯守墨为了遮掩松烟墨臭,他在墨料中添加了香料,所写出来的字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这也是冯守墨越发有名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的墨有提神醒脑之功效。
吴文钧没有动,但廖征和谢允都闻了,两人都微微点头,又将三封信送下来给下面的三位大人。
三位大人分别鉴别,鲁章之颔首道:你说的没有错,这上面的墨,确实是冯守墨顺天八年后的出的墨,老夫家中也用的此墨。
是!杜九言拱手,因为现在市面已经买不到带着浓郁墨臭的墨了。
她说着环视一周,视线落在吴文钧身上,扬眉道:所以,在金嵘家中搜出来的,所谓卞文清在顺天六年写的分赃信,是四年后的今年伪造的。
各位大人,这个论点,立的住吗?吴文钧正要开口,谢允颔首,立的住!好!这第一件不成立,但我们暂时不问金嵘为何陷害卞文清。
我和大家继续说第二件,关于金嵘的账册。
她拿出金嵘的账册,展示给大家看。
吴文钧紧张起来。
这账册上记录了二十二笔他们三个人之间来往的账目,从四年前到今年的六月,小到五千两,大到五万两不等。
杜九言道:字迹确实是金嵘的字迹,墨汁……她闻了闻,这墨汁似乎和方才用的同一种呢。
她递给金嵘,大人是和临摹卞文清字迹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写的吧?金嵘猛然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飞快地垂下头,不说话。
一个墨汁,同样的色度从四年前到四年后,毫无差别。
这账册的用心程度,显然不如方才的那封信啊。
杜九言笑呵呵地将账册递给书吏,负手看着吴文钧,衙门查到的,金嵘和卞文清所谓的往来证据,做的很完美。
可再完美的东西,假的终究是假的。
卞文清很激动,紧紧攥着拳头,他就知道杜九言是对的,哪怕她的讼费已是比别人高出不少,可依旧是最值得的。
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他被人冤死的性命。
卞文清昂着头,眼睛微红。
门外,响起一阵掌声,有人道:我们都以为卞大人的案子不容易辩呢,没想到杜先生一上来,就可以结案。
有本事本事,行家一出手就知道了。
三两句话,切到点子上,漂亮啊。
外面议论纷纷,堂内的气氛却尴尬异常,所有人都顺着杜九言的目光朝吴文钧看去。
这个案件,是他办的。
那么,这个假的证据,杜九言能发现,而他吴文钧却一直在极力维护呢?是真的没有看出来,还是其他原因?金嵘!吴文钧猛然拍响了桌子,呵斥道:你如实招来,这两个证据,是不是你找人伪造的?岂有此理,你贪赃受贿,居然还用假的证据污蔑同僚,你其心可诛!金嵘垂着头,道:下官和卞文清早年有旧恩怨,这一次下官要死,所以就想拉着他一起垫背。
金嵘扛下了所有的罪证。
可恶可恨可耻!吴文钧道:你贪污受贿污蔑同僚欺瞒朝廷,本官明日定要上奏,三罪重罚合并,重重罚你。
金嵘磕头应是,情绪上毫无波动。
卞文清,吴文钧看着卞文清,虽说你指认贪污的罪证被你的讼师洗清,但本官需得再问你一句,此案,你果真没有参与,毫不知情?卞文清拱手回道:回大人的话,下官毫不知情。
好!你既无罪,便将你当堂释放,你且回家去歇着,明日若圣上再查再问,你需要得按实说明。
卞文清拱手应是,起身来和在场所有大人行礼,又回身给杜九言拱手,一揖到底,大恩不言谢,明日卞某做东,请先生吃饭再细说。
大人慢走!杜九言道:明日我去府中找大人。
卞文清应是,抚了抚周身的囚服,他三个儿子一人拿着官袍一人拿着官靴一人托着官帽匆匆进来,齐齐磕头,道:父亲!先起来,让为父穿好衣服。
在所有人都羡慕之中,卞文清的三个儿子服侍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簇拥着他昂头挺胸地出了大理寺。
卞夫人在家门口准备了火盆,目含热泪地道:老爷跨个火盆,消灾消难大吉大利。
好!卞文清跨过去,哈哈和三个儿子笑着道:今日为父不亚于重生一回。
这一次,卞杭跟着裘大人去求杜先生,是最对的事。
否则,为父就真的要含冤而死了。
大哥,谢谢大哥。
卞杭的两个弟弟道。
卞杭红了脸,道:谢我干什么,你们留着话,明日谢杜先生。
一家人如同劫后重生,喜笑颜开地回家去。
大理寺的公堂内,杜九言并未离开,吴文钧看着她,凝眉道:杜九言,你的案子已经讼完,你可以退下了。
啊,大人!杜九言从钱道安的手里又拿了一份手谕出来,忘记和您说了,我受了圣上的委托,要为整个案件辩讼。
吴文钧目光一凛,受圣上委托,为何我们都没有听说?他说着,其他二位主审,两人也纷纷摇头。
今天早上来前,我去了一趟宫中。
杜九言摆了摆手里的手谕递上去。
上面写着:朕见贪污案颇多曲折,现请杜九言为本案主讼。
吴文钧的手不受控制地将手谕的一角攥紧。
大人,您可要小心点。
杜九言从他手里夺过来,抚了抚,这可是圣上亲笔书写的,用的是贡墨,很香。
吴文钧神情突变,方才卞文清走的时候,他一直在想,杜九言前几天为什么一直找金嵘。
明明她讼卞文清的时候,根本没有用。
金嵘也没有如同他担心的那样翻供。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杜九言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打算只查卞文清一个人。
她要查的是整个案件。
休堂!吴文钧起身,他不能拒绝圣上的手谕,但是他能决定何时休堂。
说着,他起身和三位大人行了礼,去了后衙,其他两位主审则有些尴尬,下来陪三位大人闲聊。
大人,谭先生迎着吴文钧,卞文清清白了,那么他和鲁阁老的牵扯,是不是就不能再提了?吴文钧颔首,不得不作罢。
没有想到,杜九言这么刁钻,一上来居然在墨汁上下手,实在是可恶至极。
大人,圣上为什么突然变卦,亲自下令给本案添一个讼师?这样的事也有先例,但通常都会先让主审的官员知道,从来没有那次一句招呼不打,就突然半道送了个讼师来。
没有什么原因,多半是鲁阁老要护钱侍郎,而在背后做的手脚。
吴文钧说着,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的走,他先前的镇定,此刻荡然无存。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有此刻这样慌乱。
要不,今天不审了?谭先生道:大人您晕倒,或者腿疼呢?吴文钧步子一顿停下来,你说的对。
他一顿看着谭先生道:你吩咐人去牢房……将那些死囚都放出来。
谭先生眼睛一亮,道:您的意思是……桂王?现在,桂王还在牢房里,如果让那些死囚知道他是桂王,那后果必然不敢想象。
好。
属下这就去办。
------题外话------今天结束啦。
明天开始恢复三更!老时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