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素肉在这里买。
方丈指了素斋堂门口,当日卖了好几样素菜,排队就排了七八排。
杜九言站在素斋堂的门口打量着四周。
这一片山朝廷都划拨给法华寺了,从素斋堂往北走,是个坡子,坡子下面有茅厕,再往下去有泥泞的山路,半山腰是法华寺的菜园子,她指着下面道:一直往下走,能下山回京吗?如果对方是个女娃娃的话,恐怕不容易。
方丈道:从这里一直往下走,走上一盏茶的脚程,我们拦着篱笆的。
一来是怕山里的牲畜野兽进来糟蹋菜园,二则是下面不是法华寺的地方了。
四面都围的?杜九言问道。
方丈点头,四面抖围着的,篱笆有一人高,拴着荆棘,我们每年都请人专门修补。
杜九言准备下去看看。
素斋堂并排的则是禅房,离着五六步的距离,一排排的单间,信徒们捐了香油钱后就可以免费住在里面。
从禅房再往前去就是庙里僧人们住的一个大院子。
法华寺里一共有六十二在籍僧人。
那边一般有人去吗?杜九言问方丈他们住的区域。
方丈道:这个说不好,但是白天院子们都是关着的。
杜先生想去看看吗?好,随便走走。
一行人往南面走,杜九言发现院子门确实是关着的,再往南去就是一片竹林,竹林看上去很大,她问道:这边往下是去哪里?这里一直往下去,就是九流竹园,荆先生住的地方。
集贤书院也在下面。
方丈道。
杜九言没有想到,她以为集贤书院在京城里面,互相通的吗?通的。
方丈道:有一道小门,老衲也常常去竹园坐坐。
路上还特意铺了石砖,路还算好走,约莫有一炷香的脚程。
杜九言道:这么说来,九流竹园离京城不近啊。
出城沿着城墙往南走,那边近很多。
桂王道:去集贤书院的人,都是那条路的。
方丈点头,这条路一般人也不知道,只有老衲和荆先生常来常往。
杜九言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回头问随着来的小沙弥,李家人来找的时候都找过哪些地方?我知道。
杨氏道:初二那天我跟着来了。
顺着素斋堂往下,走到了篱笆墙,那边篱笆墙都是好的,要是我肯定过不去。
也去书院了。
书院放春假,里面没有学生,竹园里也没有人,荆先生年前的时候就回保定老家了。
方丈颔首,竹园和书院过小年的时候就没有人了。
我们去看看。
上次荆先生邀请我去竹园做客,一直忙着还没去过。
此番趁着荆先生不在,我偷偷去摸底。
杜九言含笑道。
方丈道:可要老衲陪同?不用。
杜九言含笑道:我们自己随意走走就好了,一会儿还要再回来的。
桂王道:我认识路。
方丈应是。
杜九言想了想,又问小沙弥,师父们可有谁对春桃有印象的?小沙弥摇头,那天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忙的晕头转向,实在是没空去特意注意谁。
杜九言正要说话,就听到几声刺耳的叫声,几只乌鸦歇在素斋堂后面的树枝上,她眉头簇了簇,道:我们去竹林。
一条路都铺着大小不同的石头,虽是下山但还算好走,桂王很熟悉,杜九言回头看跛子,你来走过这条路?走过。
跛子道。
杜九言扬眉,桂王回头看着他,目光打量。
王爷不用再让人查我了。
跛子道:我是个无名无姓之人,您查不到的。
桂王道:只要这个人真实存在过,就不可能查不到。
顿了顿又道:或者,你可以主动告诉我。
跛子笑了,那您还是继续查吧。
桂王哼了一声。
跛子的来历他确实一直在查,但是很奇怪,关于他的痕迹都是从邵阳开始的,他出现在杜九言身边,然后进邵阳衙门做捕快后。
那以前,关于他任何的痕迹,都没有。
什么人有这样的本事,能将自己的过往抹的干干净净。
跛兄太神秘了。
蔡卓如失笑道:对我们知根知底,可跛兄的事,我们却都不知道。
跛子道:可以去查,我绝不会拦着你们。
说正经事,杜九言打断他们的谈话,继续说春桃失踪的事。
桂王笑了,得意地看了一眼跛子,在杜九言眼中,说跛子的事就是不正经的事。
九哥,您说春桃的失踪,和篮子会不会是……同一个人?窦荣兴说着心头直跳,这要是一个人做的,那得多可怕。
杜九言道:现在还不好说,但篮子和春桃有一个共同点。
大家都看着她。
她们都寡妇。
杜九言道。
春桃是童养媳,虽还没有成亲,但是在名义上就已经是李家那位死去公子的妻子。
那位公子死了,她就是李家的寡妇。
如果是一个人,那这个人在心理上受到过极大的刺激。
杜九言道:比如他的妻子曾经背叛过他,比如他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寡妇。
经过一件重大的事情后,他的精神上,对于寡妇有着痛恨,所以才会专门找寡妇下手。
有道理。
蔡卓如道。
杜九言摇头,我就是猜测,比较篮子和春桃的失踪,我们还一点线索都没有。
杨婶,杜九言问道:篮子你们认识吗,刘家的寡妇,她娘家姓余。
杨氏摇头,不认识。
怎么,这个篮子姑娘也失踪了吗?杜九言大概说了一下,道:……现在也找不到人。
不、不会吧。
杨氏道:这要真是这样的,那春桃岂不是凶多吉少。
杜九言没说话,一行人到了集贤书院的下面。
集贤书院比她想象的小一些,并没有占地数百亩,教室十几间,而只是一个很大大院子,院子外挂着集贤书院几个字。
无论从建筑的豪华程度以及占地大小,都没有显示出它是大周顶级的民间举办的书院。
虽然小,但是从这里走出去四位内阁重臣以及无数三品大员。
桂王看着集贤书院,淡淡地道。
杜九言羡慕不已,厉害啊。
那荆先生岂不是桃李满天下,满朝文武除了圣上,就数他的门生最多了。
差不多。
桂王道:就算不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愿意拜他为师。
他也确实很有学问。
跛子道:方方面面都有建树。
杜九言崇拜不已。
集贤书院的门关着的,他们顺着小道往西走了一盏茶的时间,就看到了九流竹园。
五间房的院子,院子前后都种着花草,院子里有个小小的读书亭,上面放着桌椅,还有一只小猫蹲在上面打盹晒太阳。
王爷!一位小书童从院子里迎了出来,杜先生,各位先生好。
各位是来找我家先生的吗?他回保定老家过年了。
小书童笑着道:不过我们还留在这里,各位要是想来歇脚喝茶,小人这就去烧水煮茶。
大家都看着杜九言。
我们来找人,沿着法华寺过来的,随便看看,就不叨扰了。
杜九言道。
小书童很大方,一点没有见到当朝王爷的惶恐不安,找什么人?这几天我们都在这里,先生说一说,我帮您问一问,有没有人看到。
那就有劳了。
杜九言看着杨氏,杨氏忙上前形容道:是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个子比我高点,瘦瘦的黑黑的,眼睛很大,左边眉头这里有颗痣,穿着紫色的棉袄黑色的棉裤,梳着个圆髻插着一根木簪子。
杨氏说的很细,小书童很认真的听着,点点头道:这位姑娘我没有见到,我去问问师兄弟。
他说着进门去,过了一会儿跟着他一起出来了四位差不多年纪的小书童,纷纷拱着手道:我们都不曾见过这样的姑娘,实在是抱歉。
不过你们要是找她,我们一会儿也帮忙在这附近找找。
杜九言拱手道:那就有劳了。
如果看到她的物件就进城里三尺堂告诉我们。
一定。
书童们道。
大家没有再逗留,而是回了法华寺,从素斋堂的另外一边下山,这边的山路就不如那边好走,有的地方雪没有化,一走就是一脚泥雪。
路上脚印很多啊,可见还是有人从这里走过的。
杨氏道:那天我们找人的,应该是我们踩的。
路两边种了很多青菜和萝卜,还有一些杜九言不认识,郁郁葱葱养的很好。
篱笆墙很快就到了,都是用竹子和树枝连捆后扎在土里,上面围捆着带刺的荆棘。
方丈说的没有错,要想从篱笆墙翻过去,确实很难。
杜九言比了一下,篱笆墙的高度已经在她个头之上。
要想从这里出去,很不容易。
杜九言来回走了十几米,脚上都是泥巴,她停下来看着众人,道:报官吧,将法华寺仔细搜查。
你认为凶多吉少?桂王问道。
杜九言点头。
春桃如果想要逃走,听吕氏的说法,她每天都有机会收拾齐整的离开。
完全没有必要费这个心思。
最重要的,这不是第一个失踪的人,不能再像篮子那样,抱着侥幸的心理。
单德全来的很快,带着几十个捕快,开始搜查。
------题外话------月初账号里面都有保底月票,记得投哦!投完去领月票红包!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