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脸全集 > 第二十四章 文殊古刹(1)

第二十四章 文殊古刹(1)

2025-03-30 13:32:18

陆原看见罗森和秦梓推开解剖室的门:他们出来了。

走,看看罗森大夫能告诉我们些什么!罗森把秦林的尸检报告递给曹平:对不起,我和秦大夫的结论完全一样,他的确是脑溢血猝死。

对此结论,陆原与曹平不由面面相觑。

不过,极度的惊吓……是他脑血管突然破裂的原因。

可以确定吗?陆原紧盯着罗森的眼睛。

根据我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可以确定。

曹平紧紧握住罗森的手:谢谢,非常谢谢!同时,他红着脸向秦梓致意。

死亡时间?陆原问罗森。

昨天夜里八点左右。

糟糕!曹平将陆原拉到大厅外:局长,黄谷约孙云良和孙云良约我们,在同一个晚上,基本上也是同一时间。

从孙云良的死亡时间来看,黄谷事先就隐藏在他家里,而我们就在他鼻子底下交易!你没暴露身份吧?我想还不至于…吸取这次教训。

严密监视黄谷和李月亭,把断了的线再结起来。

陆原和曹平走向停车的地方:曹平,再给你提供一个情况。

李月亭的私人秘书--英国姑娘珍妮•温斯顿小姐,要我们帮助她寻找收藏家杜静山和他的儿子杜一氓。

据查,杜静山己在二十年前去世,杜家只有杜一氓还在。

这个杜一氓系无业人员,近来以帮文物贩子鉴定文物收取费用为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曹平望着局长提供的照片,认出杜一氓就是在芙蓉亭茶楼鉴别古画的那个青年:局长,珍妮小姐与杜家是什么关系?据珍妮小姐介绍,双方父辈是世交,两人从小青梅竹马。

杜静山携家从伦敦回国后,两家就中断了联系。

局长,看来李月亭非等闲之辈。

一个珍妮既迷住黄谷,又将杜一氓拴在一起,他的网越张越大了。

曹平接过陆原交给他的卷宗:谢谢您,局长!曹平送走局长,叫来藏在暗处的两个警员,问他们见过秦梓没有?两人只说是面熟,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曹平提示,他们曾经在渔子溪侯玉良家见过一个身着黄衣的少女。

其中一人想了想,猛然拍着脑袋:像她!另一个则说,刚才见的那位姑娘比他在渔子溪见的少女要丰满一些,他不能确定。

曹平打走两人,一个肯定,一个似是而非,弄得他也不好下结论。

不过,秦梓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鲍甫近日来忧心忡忡,夜明珠的得而复失,加上阿三迟迟不露面,使他似乎一夜之间老了许多。

除了单日去芙蓉亭茶楼坐坐,其他时间一概呆在宾馆里。

因为心忧,也就坐卧不安,茶饭不香。

曹平见今日风和日丽,是难得的小阳春,便提议鲍甫到本市的古刹文殊院去走走,说G城的文物展览正在那儿举行。

鲍甫知道G市的文殊古刹,是唯一躲过历史上灭佛、兵燹的寺庙,它不仅历史悠久,馆藏丰富,香火旺盛;而且古往今来,名人骚客在此驻足盘亘,留下数不胜数的墨宝,便欣然前往。

他与曹平出了宾馆,没留意阿三一直在宾馆外徘徊。

到了文殊院,鲍甫与曹平信步进入山门,一直跟随在鲍甫身后的阿三,也随之进入寺院,他始终与鲍甫保持一定的距离。

曹平一直观察着鲍甫的情绪,没有注意到尾随在后的阿三。

寺院中有一石碑,上面刻着空林二字,落款为早已作古的乾隆皇帝。

曹平见鲍甫一路上沉默不语,郁郁寡欢,便有意引他话。

鲍老,这字……曹平指着石碑:真是乾隆皇帝写的?不一定……鲍甫看了一眼,向院中走去。

素有震旦第一丛林之称的文殊院,历尽沧桑岁月,仍然巍峨雄壮。

寺内古树参天,古色古香的楼台亭阁掩映其中,幽雅宜人,鲍甫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剑平,乾隆皇帝爱题字,世人都说他的字写得好,殊不知他题的字,多出自张得天之手。

……鲍甫的话,曹平不得要领。

这么说吧,你知道唐伯虎,就是点秋香的那位风流才子?曹平冲着鲍甫点点头。

鲍甫兴致来了,侃侃而谈:唐伯虎初学画时以周东村为师,出名后周东村反为他代笔,他只在周东村画好的画上落下自己的题款,这幅画就变成了他的作品。

所以,欣赏古代名人字画,鉴别其真伪取舍,不能拘泥。

曹平忽有所悟:世间的事何尝不是如此。

真像往往被假像掩盖,可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乱真时真亦假。

世事就是这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摸不着边际。

但是,一旦掌握了渊博的知识,了解事物的规律,就会揭开扑朔迷离的假像,让真像大白。

短短几天,曹平感到和鲍甫在一起所见所闻,都促使他思索而有所得,真是获益匪浅。

大雄宝殿一侧的厢房内,正在举办文物展览,吸引了许多对文物有兴趣的人。

鲍甫随着人流,信步而入。

室内粉墙上一一挂着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字画。

有现代、当代名人的,也有古代大师的作品。

鲍甫见画,一时忘却了烦恼,饶有兴趣的观看一幅幅画。

阿三夹杂在人群中,与鲍甫若即若离。

曹平触景生情,想起初识鲍甫时在芙蓉亭茶楼听阿三论画的事。

事情已经过去好些天,仿佛仍历历在目。

自己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何不趁此向鲍老请教。

鲍老,如何鉴别书画的真伪?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了解中国绘画的渊源、流派、变迁、展等等,也要知道作的生平、历史、喜好、性格、爱好。

马克思有句名言:‘风格即人’。

拿元代王冕来说,他出身贫寒,人品清高喜画墨梅。

常常在画中题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或‘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

他的画与诗把梅花人格化了,也杼出对异族统治的愤懑。

要是你看到一幅浓笔重彩艳丽的梅花,你能不怀疑它的真伪?鲍甫一席话,听得曹平频频点头。

站在不远处的阿三,眼中也流露出钦佩之情。

鲍甫谈得兴起,索兴走到画前:当然,现代科学技术的达,用激光己能准确考证纸、绢的年代。

如果作伪用的就是宋、元、明等朝代保存下来的纸或绢呢?那就要全面考证画的布局、格调、印跋等等,另外,还要注意画的特征。

画的特征?曹平不解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