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飞宇长篇处女作: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全集 >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四章(3)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第四章(3)

2025-03-30 14:40:27

耿东亮是被老板半推半送地弄上歌台的。

耿东亮一开口就赢来了满堂彩,比他唱美声漂亮多了,气息轻飘飘的,吐字也就格外不费力了。

他的通俗歌喉居然把紫唇夜总会的周末之夜推向了高潮。

舞池里的人们开心极了,他们举起手臂,裸露的手臂随音乐的节奏左右波动,灯光如红色的雾,缠绕在手臂旁,而半空里密集的手指都成了人体的火焰。

大厅里寂然不动的是那个小保姆,她望着付账的男主人,在蓝色灯光底下眼里头流出了蓝色的泪。

为了让她听这首歌,他花了整整一千块钱呢!歌词里的话她可是听得清清楚楚的,我的情不变,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这句话他在哪儿不能对自己说?客厅、厨房,哪儿不能?光为了对自己说这句话他就花了一千块啊!舞池里的人在疯狂,没有人注意这里坐着的一老一少。

小保姆望着自己的主人。

认定了男主人爱上了自己,拐了弯子变了法向她表白爱情罢了。

小保姆心里说,你不开腔,让我一个女孩子怎么先对你开口呢?她的男主人付了钱之后便有些神不守舍了。

脸色也不对。

小保姆想,多好的男人,他还在害羞呢。

小保姆扑进他的怀里,激动得哭了。

可怜的文化局前处长拍拍她的肩,安慰说:没事,没事。

小保姆仰起脸说:我们回家,我们再也不出来了。

前处长说:我们回家,我们再也不出来了——钱算什么?我有美金呢……

耿东亮一回到后台夜总会的同事们便给他鼓掌了,大伙都说,你的流行曲子唱得真是有味道,比美声棒多了。

老板走进来,笑嘻嘻地在耿东亮面前丢下三张,说:你拿着,店里的规矩,这样的买卖你我是三七开。

耿东亮捏着三张老人头,塞进口袋。

老板拍拍耿东亮的肩,大声说:什么他妈的美声通俗,不就是唱,客人喜欢不就齐了?还不是玩玩吗?多大事啊。

李建国走进办公室,用鸡毛掸掸过大班桌。

桌子并不脏,但是李建国总经理每天都要以这样一个动作作为每天的开始仪式,然后,泡好茶,抽根烟,总经理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上午八时二十分,总经理办公室的房门被敲响了。

李建国说过请进,就走进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男的气宇轩昂,女的丰姿绰约,男人和女人都年轻,似曾相识,一时又有点想不起来。

男人进了屋,说:你是李总吧?李建国接过名片只看了一眼,便微笑了,恭敬起来,客客气气地说:是洪记者。

这时候女人的名片也递上来了,李建国又客客气气地说:卓记者。

李建国第一次和新闻界打交道,恭敬起来,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说:难怪刚才我觉得面善,电视上见过二位的。

市电视台的二十二频道我常看,办得不错,有新意,贴近生活,贴近时尚,办得不错。

李总说着话便走到门口喊:小蔡。

小蔡在隔壁应了一声,是个女孩。

李总说:给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泡茶。

小蔡看了两位记者,向他们点点头,泡茶去了。

洪记者坐定了,对李建国说:李总也非常关心我们二十二频道?李建国说:说不上关心,喜欢,喜欢罢了。

洪记者说:贵公司在我们市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当然,不久前发生了一点不愉快。

但我们相信,贵公司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

我们双方一定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文艺离不开传媒,传媒离不开文艺,我们将来一定能合作得很愉快。

李建国摸不准这两个人上门的目的。

但是,听他们说话的口气,一听就知道是有备而来的。

说出来的话都有腹稿,显得又正经又亲切,都有点像外交了。

李建国调整过坐姿,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他一边听一边点头,表示赞同,不停地说:那是。

茶泡上来了,洪记者和卓记者都没有碰,卓记者却开口说话了。

卓记者的腔调与电视里的不一样,在电视画面上她一直操一口上好的普通话,而现在她用的却是本城的城南方言,一开口就亲切,有了一股淡淡的乡情,卓记者说:李总一定记得,去年的八月二十八号是我们二十二频道首播的日子。

李建国有些茫然,他用力地点点头,肯定地说:记得,记得。

卓记者说:你看,还有二十来天,都快一年了。

李建国笑起来说:是的,快一年了。

卓记者说:这个二十二频道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二十二频道,是吧?我们呢,想请一些社会名流、著名的企业家什么的,出席我们的晚会。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李建国便明白了,是好事。

李建国站起身,恍然大悟地说:你们看,都忘了给二位名片了。

三个人便一同站起身,把交递名片的仪式又做过一遍,总经理的办公室里立即就喜气洋洋了。

李总说:请坐。

请喝茶。

卓记者端起茶,依照顺序,现在便轮到洪记者开口说话了。

电视上就是这样的,女声播一条,接下来就是男声播一条。

洪记者显得很斯文,很缓慢地打开自己的公文包,一边往外掏,一边慢声慢语地说:晚会呢,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机遇,对企业来说呢,也是一次机遇。

李总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和广大的电视观众说几句话,对贵公司扩大知名度肯定会有很大的好处,同样是说三十秒钟,效果肯定比广告好,费用也比广告便宜。

如果贵公司能够成为赞助单位的话,费用虽说多一些,可是我们可以把公司的名称打到字幕上去。

李建国听到这儿算是彻底明白了,彻底恍然大悟了。

一句话,拉赞助来了,说白了,要钱来了。

既然是要钱,李总也就没有必要太恭敬了。

这时候洪记者已从包里抽出一张价目表,递过去。

李建国看了一眼,脑袋里一阵晕。

李建国丢下价目表,叉起了十只指头,放在大腿上,尽量平静地说:价格倒是公道,比北京和广州公道多了。

李建国这么说着就仿佛和北京、广州的新闻界打过交道似的,听上去见又多识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