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个历史的敌人 47

2025-03-30 14:40:57

新版序 没有考试的历史课莱奥妮・贡布里希我的爷爷恩斯特・贡布里希通常并不替年轻朋友写书,而他研究的也并非历史,而是艺术史。

因此,对于他的第一本著作《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历史》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广受喜爱,他格外开心而且惊讶。

这本书是他年轻时在很大的时间压力下写成的。

事后他认为,这两点都有助于此书历久的成功。

然而,若非1935年在维也纳有许多巧合凑在一块儿,也许根本不会有这本小书出现。

这本书是这样来的……我爷爷在维也纳大学念完博士学位后没有找到工作,在那个经济萧条的年代,要想找到一个职位的希望也很渺茫。

一位相熟的年轻编辑来找他,问他是否有兴趣看一本写给孩子看的英文历史书,并将它翻译成德文。

那本书是由一位当时在伦敦学医而他们两人都认识的朋友所推荐,准备在一套名为儿童知识文库的丛书里出版。

我爷爷并不怎么欣赏那本书,便对后来在英国创办了Thames &Hudson出版社的出版商诺伊拉特(Wslter Neurath)说那本书并不值得翻译。

我觉得我可以写得更好。

他说,于是诺伊拉特便请他先写一章寄给他看看。

我爷爷在写作博士论文的最后阶段时,曾和他朋友的小女儿通信,小女孩想知道他整天都在忙些什么。

他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她解释他博士论文的主题,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而他事后也说,当时他对于念大学期间天天使用的学术写作方式有一点厌倦。

他坚信能用简单的话将大部分的事情解释给一个聪明的孩子听,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

于是他便以骑士时代为题,写了生动的一章寄给诺伊拉特。

诺伊拉特非常满意,但却加了一句:为了让这本书如期出版,我得在六周之内拿到完整的稿子。

我爷爷根本不确定自己是否办得到,可是这个挑战很让他心动,于是他答应试试看。

他很快地定下了大纲,决定要将哪些世界历史事件纳入到书中。

他很简单地自问,过去有哪些事件曾影响了多数人的生活,哪些是大家直到如今都还记得的,之后便开始每天写一章。

上午时他读遍家中所有与该日主题有关的书籍,也参考一本大型工具书;下午就到图书馆去,尽可能广泛地阅读出自那个时代的文献,使他的叙述更加可信;晚上的时间则留给写作。

只有星期天过得比较不一样――不过,要叙述这一部分, 我得先介绍我的奶奶。

她名叫伊尔莎・黑勒(IlseHeller),在大约五年前从波西米亚到维也纳来继续学钢琴。

不久后她就成了莱奥妮・贡布里希(LeonieGombrich)的学生,我的名字就是依她而取的。

于是伊尔莎・黑勒在尚未认识她未来的丈夫之前,就先认识了她将来的婆婆。

莱奥妮介绍他们两人认识,并且鼓励我爷爷带她的新学生去参观维也纳的博物馆和名胜。

1935年时,他们在维也纳森林里散步,中间停下来休息,我奶奶后来回忆道:我们当时也许是坐在林间空地有阳光的草地上,或是坐在一截倒下来的树干上。

我爷爷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卷书,问道:我可以念点东西给你听吗?你知道,他用念的确实比较好,如今我奶奶这么说,他那时候的笔迹就已经潦草得很。

所谓的东西自然就是这本简明世界史。

我奶奶显然很喜欢她听见的东西,于是我爷爷就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继续朗诵下去,直到这本书完成,我爷爷也准时把稿子交给了诺伊拉特。

如果大声朗诵这本书,就能知道语气对这本书有多么奇妙的影响,而自献词中可以察觉我爷爷是多么珍惜那些时光。

一位曾是骑马教练的记者替这本书完成了插图,每幅画是五先令的酬劳。

我爷爷总爱说,图中的马匹比人生动得多。

那本书于1935年出版时颇受好评,书评家都以为我爷爷是个经验丰富的教师。

不久后那本书就被翻译成五种文字,但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了英国,后来就一直留在那儿。

纳粹党人不久之后就禁了这本书,不是为了反抗的缘故,而是认为该书的观点过于颂扬和平。

然而这并非这本书的终点。

战争结束几年之后,我爷爷设法取回了这本书的版权,但他写成这本小书时所生活的那个世界已经离得遥远。

许多年过去,这本书无人闻问,直到他在三十多年后收到(DuMont)出版社的询问。

于是1985年出版了德文版的第二版,添加了最后一章。

我爷爷再度欣喜地见到此书大获成功,被译成多国文字。

他兴致勃勃地替各个国家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而且很重视读者的意见,唯独对一种语言的翻译持有异议。

除了这本书之外,我爷爷有许多书都是用英文写成。

如果有朝一日这书要出英文版,他坚持要自己翻译。

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将此书译成英文,尽管不断有人拜托他。

他的排拒不完全是因为忙碌,他同时觉得英国历史都是围绕着英国国王与王后打转。

英国年轻人能接受来自欧洲的观点吗?直到1990年代,当时所发生的事以及欧盟日渐重要的意义,终于使他相信英国的孩子也许真的会感兴趣。

于是在他生命充实的晚年,他开始着手他第一本著作的英文版。

在他开始翻译后不久,他略带惊讶地对我说:我又开始看我的《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发现其中真是有不少东西。

你知道吗,我相信这是本好书!当然他也略作了些修正,添加了有关史前人类的新资料,请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一个研究早期佛教的专家,把第十章写得更好一点,而他的助理卡洛琳・慕斯提(CarolinMustill)则在他修改有关中国历史那一章时提供了很多协助。

当他于2000年以91岁高龄去世时,此书的英译工作仍在进行中,所以最后的几句话应该留给他来说:我想强调,几年前他在土耳其文版的前言里这样写道,这本书写来并非为了取代学校里的历史教科书,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因为学校里的教科书具有其他目的。

我希望我的读者能轻松地读这些故事,不需要作笔记,也不需要背诵人物名字和年代。

我也承诺,我不会考他们。

[img]http://cache.mars.sina.com.cn/nd/vipbook//chapterpic/56/88/source/chapter_822f8f655c5f2bc1c3bd65570ee8967c.jpg[/img]古埃及帝王陵墓伊西斯。

他们还认为,太阳神阿蒙也是一个奇特的神。

一个神主宰着冥府,他长着一颗胡狼脑袋,名叫阿努比斯。

他们认为每一个法老都是太阳神的儿子,否则他们就不会这么惧怕他并听命于他了。

他们为他们的神凿了巨大、庄严的石像,像六层楼房一样高,还建了像整座城市那样大的庙宇。

庙宇前耸立着高而尖形的石头,即整块的花岗石,人们称它们为方尖石碑。

这是希腊语,是小矛的意思。

今天你还能在某些城市见到这样的方尖石碑,它们是从埃及运来的。

在埃及的宗教中,有些动物也是神圣的,譬如猫。

人们也把某些神想象为动物形态并且也这样描画了他们。

这个有着狮子身体和人的脑袋的怪物,我们称之为司芬克斯,对于古代埃及人来说这是一位威力巨大的神。

它的巨大的雕像摆放在金字塔近旁,它大得足可以容纳下整座庙宇。

这座神像 5000多年来就一直这样守护着法老们的坟墓,而沙漠里的沙土则时不时地将它掩盖。

谁知道,它还将在那里守护多久。

可是埃及人的奇特宗教中的最重要之处却是有这样的信仰:虽然人一死人的灵魂就离开躯体,但是这灵魂还会以某种方式继续需要躯体。

埃及人认为,如果他们从前的肉体在死后化做泥土,那么他们的灵魂便不可能得到安宁。

所以他们以一种意味十分深长的方式保存死者的肉体。

他们用油膏和植物汁擦它们并在其周身裹上长布条。

一具这样保藏好的尸体,不会腐烂,人们称之为木乃伊。

今天,好几千年之后,这些木乃伊仍还没被毁坏。

人们先把这些木乃伊放进一具木棺,把木棺放进一具石棺并且始终还不把石棺埋入土中,而是将其放进一座岩洞墓穴。

如果人们有这个能力,就像太阳之子即法老齐阿普斯那样,那么他们就会让人给自己垒一整座石山。

在石山内部深处木乃伊一定万无一失!人们这样希望,但是法老齐阿普斯的全部辛劳和所拥有的权势都是枉然:金字塔是空的。

但是人们却发现别的法老的以及许多古代埃及人的木乃伊仍还在墓穴里。

这些墓穴建成住房的样子,供灵魂来看望它们的肉体时居住。

所以墓穴里有食品、家具和衣服,还有许多描写死者生前活动的图画,还有一幅他自己的画像,好让灵魂来访时立刻就能找到应找的墓穴。

从这些大型石雕像以及这些用漂亮的彩色颜料画成的小画像上,我们今天还看到了当初埃及人的全部活动和当时的情景,虽然他们实际上画得并不正确或自然。

实际上是一个接一个连续进行的动作,在那里通常被画成相重叠的了。

画中的人物也往往是僵硬的,人们从正面看见它们的身体,从侧面看见它们的手和脚,致使它们看上去就像是给熨平了的。

但是古埃及人要表达的,它们都给表达出来了。

人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每一个细节:他们如何在尼罗河畔用大网捕鸭,他们如何划船并用长矛叉鱼,他们如何把水抽进渠道灌溉田地,他们如何放牧奶牛和山羊,他们如何打谷和烤面包、制鞋和做衣服、吹玻璃――这些事人们当时就已经会做了!――烧砖和盖房子。

但是人们也看到,女孩子们如何玩球和吹笛子,男人们如何进行战争并将俘获的别的人群,譬如黑人,连同掠夺物一起带回家。

人们在上等人的墓穴里看到,异乡的使者如何前来并给他们送来珍宝,法老如何给他的忠诚的大臣们颁发勋章。

人们看到死者高举双手向神像祈祷,人们还看到他们在家里大摆宴席,歌手弹着竖琴歌唱,小丑蹦蹦跳跳。

古埃及遗址[img]http://cache.mars.sina.com.cn/nd/vipbook//chapterpic/16/24/source/chapter_3a83e3959bb399a41e0397110b44506b.jpg[/img]古埃及遗址在这一排排彩色画像的旁边,人们往往还会看到小画像,画着猫头鹰、男人、小旗子、花、帐篷、甲虫和容器,但也画着互相紧密并排、相互连接的锯齿形线和螺旋线。

这会是什么呢?这不是图画,这是他们的文字。

人们称它为象形文字。

这就是神圣的符号,因为埃及人为他们的这门新的艺术,为书写感到非常自豪,他们在所有行业中最最尊敬书写员并且几乎认为书写是一件神圣的事。

你也想知道,人们是如何用这种神圣的符号或象形文字书写的吗?这确实不容易学会,因为这情形跟猜画像十分相似。

如果人们想写被古埃及人称之为 Wosiri的俄西里斯神的名字,那么人们就画一个王座,在埃及语里这就叫 wos,再画一只眼睛,这就叫iri,合在一起就是 Wosiri。

为了不使人以为这是王座和眼睛的意思,人们往往还在旁边加上一面小旗。

这是神的标志,就像我们在一个人的名字旁边写上一个+符号,表示这个人已经死了。

现在你可以用象形文字来写俄西里斯啦!但是你想一想,当人们在大约180年前开始重新研究这些象形文字,要读懂这一切,这多么困难呀。

是因为如下原因才有可能读懂它们:人们找到了一块石头,在这块石头上用希腊语和象形文字记载着同一内容的事情。

这简直是猜谜游戏,不少大学者为此努力奋斗了一辈子!今天人们几乎已经可以全都读懂了。

不仅读懂写在墙上的,而且也读懂了写在书里的,不过书里的符号远不是很清楚。

古埃及人确实已经有书了。

虽然不是纸,而是用一种尼罗河芦苇做的,这种书在希腊语中叫莎草纸( Papyrus)。

我们的纸这个词( Paper)就是这样来的。

人们把字写在狭长的条片上并把这些条片卷起来。

一大堆这样的书卷被保存下来了,现在人们在其中读懂了许多并越来越多地看到,古埃及人是些多么聪明和智慧的人。

你想听一听 5000年前一个人记下来的一句格言吗?但是你得留点神并好好思考一下:智慧的言语比绿色的宝石还稀罕,可是人们却从转磨盘的女婢那里听到它们。

由于埃及人十分睿智和强大有力,所以他们的王国存在了很久,比迄今任何一个王国更长久,几乎长达 3000年之久。

一如他们小心保存尸体使它们不致毁坏,他们也严格保持了古老的风俗习惯达数千年之久。

他们的教士们严格监管,不让子孙们做任何祖先们没有做过的事。

他们把一切旧的事物奉为神圣。

在这整个漫长的时期中人们只对这种严格的老一套反对过两次。

一次,是在法老齐阿普斯之后不久,大约在公元前 2100年,臣民们曾经试图改变一切。

他们起来反抗法老,打死他的监管人员并把木乃伊从墓穴里拉走。

从前连便鞋也没有的人,现在有了珍宝;从前穿漂亮衣服的人,现在衣衫褴褛。

一卷古老的莎草纸这样记述,国家像一个陶工转盘那样旋转。

但是这种情况持续得不是很久,不久便又一切照旧,也许法老的统治比先前更残酷。

第二次是一位法老自己试图改变一切。

这个法老号为埃赫那吞,他生活在公元前 1370年左右,是个怪人。

他觉得埃及人的信仰连同其许多的神和那些神秘的习俗都不足信。

只有一位神,他这样教导他的民众,这就是太阳,太阳的光芒创造一切并维护一切。

你们只可以向太阳祈祷。

古老的庙宇被关闭,埃赫那吞和他的妻子一道迁进一座新宫殿。

由于他从根本上反对旧事物并拥护新的美好的思想,他也让人以全新的方式画他宫殿里的图画。

绘画艺术不再像从前那样严格、僵硬和庄严,而是完全自然和无拘无束。

但是这一切却让人们感到极不舒服。

他们愿意用几千年来看惯了的老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所以在埃赫那吞死后他们也就很快又恢复了旧习俗和旧艺术,就这样,在埃及王国存在的岁月里,一切依然照旧。

跟法老美尼斯时代一样,人们还几乎长达 3500年之久地把人做成木乃伊埋葬,用象形文字书写,向同样的众神祈祷。

人们也继续尊奉猫为神圣的动物。

如果你问我,我觉得古埃及人这样做至少是做得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