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是热带季风区形成的河谷盆地,东部是被形容成‘万紫千红永不凋‘的冬暖夏凉气候。
Www.云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有彝、白、壮、傣、纳西、藏、瑶族等其他25个民族,占了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今天去哪里玩呢?-----民族村。
民族村是由25个少数民族组成,我正好去见识一下他们的独特风情。
用了70块钱买了张门票,进了民族村。
回来才知道被蒙了,其实只要40元。
傣族 :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
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
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
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哇!傣族女子身材真是棒啊!妈的,有机会找一个当情人。
嘿嘿!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高,幅员辽阔,雪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
传说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而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今天的藏族。
藏族: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节日带有鲜明的高原印记。
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
糌粑由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制而成。
酥油茶是把砖茶熬出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有肉食和奶制品,不少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靠!这青稞酒比我们哪儿的米酒好吃多了,妈的,下次回去运他几车过来。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
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
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
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
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
白族差不多是云南最聪明的少数民族了。
呵呵!阿昌族: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
阿昌人所生产的户撒刀名闻中外。
制宝刀的阿昌人性情却十分温和,刀不离身的小伙子,身上会时时带着一只音色优美的三叶箫,行路途中,劳作间歇,或是遇着意中人,便会吹起三叶箫,箫声枭枭,悦耳动听。
你爷爷的,有点返古归真的感觉!布依族:云南的布依族是从贵州的凯里和广西迁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布依族早在元明时期就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从清代初期至本世纪50年代,封建地方经济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布依族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崇拜者,开玩笑的,不要当真。
苗族:一看到这个民族,我就想到了蛊。
可能是武侠看多了。
嘿嘿!其实不然。
苗族历来以能歌善舞闻名遐迩。
苗族的歌曲调较多,如质朴庄重的古歌,豪迈奔放的飞歌,缠绵动听的情歌,还有酒歌、丧歌等,无不各具特色、韵味无穷。
满族:云南的满族是清朝初年吴三桂率清兵入滇时迁徒来的(陈圆圆是不是也过来了呢!嘿嘿!),后来一部份满族迁回北方,一部份留在了云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又有许多满族来到云南,主要在城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贸易。
过去,满族男子留发梳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
清代满式服装流行到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
满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以与汉族通婚,也可同各种民族通婚。
古代满族信仰节萨满教,分为管祭祀的家萨满和跳神的萨满。
以后在同汉族的长期相处互相影响,相互学习中,满汉两族人民的共性愈来愈多,从宗教文化、到生活习惯和传统节日等、都没有多大区别。
这个到有点想**。
哈哈!纳西族: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
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仍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生活在宁蒗县泸湖畔的摩梭人,现在仍保存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女性在家庭中地位比男性高,家庭中一般以年长或能干的妇女当家。
男女不娶不嫁,实行走婚,双方关系以感情来决定相处的时间的长短。
这种独特的婚俗,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控究其中的秘密。
妈的,完全打破了男女平等的法规。
5555555佤族:佤族男子善于雕刻。
在佤族村寨,无论是屋脊上,还是祭祀用品,或是公用大房子的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
佤族男女普遍皆纹身,男子多在颈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妇女则在颈下、胳臂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
哇!典型的黑社会联盟!拉祜族: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盖羌人,拉祜是自称,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拉祜‘是用火烤吃虎肉的意思,因而拉祜话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清朝初期,大乘佛教传入拉祜地区,后来,基督教和天主教相继传入澜沧、临沧等地的部分拉祜族中。
有点像野人。
呵呵!独龙族: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
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
族人之间亲善友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唉!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云南的少数民族真是各种各样,多姿多彩。
附言: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孃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孃,而把姑姑与孃孃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
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
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
云南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
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
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第一节 偶遇刚哥, 我回来了。
咦!欣姐!是她开的门。
小子,干嘛回来这么早呀!刚哥睁着一对熊猫眼出来。
还早啊!太阳都洒到**了。
我从昨天出去到今天2点钟才回来,你还说早。
看你一对熊猫眼,就知道你昨晚肯定没做好事。
不,不是昨晚,而是昨晚到现在。
小子,你讨打。
欣姐!我大叫一声。
什么事呀?刚哥他……我贼贼的笑到。
看到刚哥他求饶的眼神,作辑的姿态,真是好笑。
刚哥他说他身子很虚,想要补一补。
欣姐唰一下脸都红了。
我看是你要吃吧!嘿嘿!我傻傻的笑到。
刚才给你弄好,在厨房。
耶!欣姐真是太好了。
我奔向厨房。
嗯!欣姐做的菜真好吃。
又拍马屁了。
民族村好玩吗?好玩啊!不然我也不会留恋忘返。
我还打算了多玩两天,把昆明诳一圈。
哎呀!你哥已给你定了明天的车票。
啊!不是吧?彦刚!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有了老婆,就不要兄弟了,我又没碍着你们,你……哎哟!你干嘛打我!小子要你乱说。
快去收拾东西,明天跟我滚回去。
唔唔唔!我抗议。
抗议无效!你……你什么你?我……我什么我?她……她什么她?滚进你的房间去。
……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车窗外,城市郊外的夜景如梭般地朝后飞逝着,我带着满身遗憾离开了昆明。
整节车厢里,无数陌生的面孔在晃动。
嘻嘻!笑声!一种笑声。
一种任何人听过之后都不会忘记的笑声。
我曾经试图把它描述出来。
但是很难。
她是说不清的。
她笑的时候,嘴边的唇线分明,声音生了翅膀一般,闪烁着灵气,咄咄逼人。
但一闭嘴,却又感觉周遭黯然寂静,仿佛一不留神,全世界的声响都成了噪音。
有一种说法说有些人的笑声是一个动词,有些人的笑声是一个名词,还有一些人的笑声是一个形容词。
可我觉得她哪个都不是。
她不是一个词。
她至少应该是一首包含了无尽悲欢离合、巧笑嫣然和精致语言的悠长的叙事诗,或者再不然就是一首容纳了无数风花雪月的浪漫动听的城市民谣。
这是我唯一认为准确的说法。
但不完整。
我感觉她马上就要出现。
我感觉那个笑声正在逼近。
我感觉脸颊淌下的那滴汗水正在迅速蒸发。
我感觉到了热。
我真正看见了她的脸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我还没见过这么美的女孩。
那美不是人为的,完全是天生的纯美,没有任何雕饰的成分在里面。
我无法用言语或字词来形容她动人绝伦的像貌,这完全是对我美感的一种考验与挑战,甚至可以说是诱惑。
太美了,美得难以形容,美得让人窒息。
就想起远不可及地雅典圣女,一种特殊地感觉从心里贸然而生,就象上帝的光芒陡然挥洒在我全身各个地方,让我手脚不知道到该放在何处。
明亮、凌厉地眸光,刹那间我坚固地防御屏障被击碎,我爱上她这种感觉,我爱上她了,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咦!彦滨!你怎么在这儿呀!她旁边的一个男生说到。
哦,是…是卓汛。
你怎么也在这儿?我走过去反问道。
我家在云南啊!现在去学校。
你好像不是云南的吧?哦,我堂兄在这儿工作,我来玩几天了的。
你旁边的这位是谁?是这样啊!这是我妹妹卓妗。
来,和你学长打个招呼。
你好!你好!第一次跟她说话,我就认定她是个绝种的女人。
她没有冷艳的气质,没有让人心惊肉跳的眼神,她有一种仿佛只有异域才有的空灵得无比剔透的声音。
我和她对面的一位乘客交换了位置。
你也去理工大?不是,我是去武汉大学。
我妹妹今年刚考取武汉大学英语系。
卓汛说道。
哦,那恭喜你。
谢谢,以后还请多多照顾。
哈哈,放心,你们学校和我学校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