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无敌四年正月里的降雪,给秦国并没有带来多少的改变,不过国府之内接连不断传出的喜讯却让整个栎阳城里的百姓,乃至整个大秦的老民们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兴奋。
这第一个喜讯,是国府之内传出了国后和周国夫人双双有喜的消息,其次便是国君立长子嬴不败为储君,而最让秦国民众们感到激动的却是国府出台的巴蜀移民安置计划。
国后赢玉和周国夫人姬月在无敌的努力耕耘下有所收获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而二哥的儿子嬴驷降生,也让无敌终于决定按照秦国的规制将已经年满七岁的太子嬴不败册立为储君。
所谓的储君,就是储备的国君,当无敌册立不败为储君后,如果他在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或是吃饭喝水的时候噎着梗着,那么嬴不败便是理所当然即位为秦国的新君。
当然,如果无敌真的挂了,而不败能不能顺利的即位还得看老天的态度,不过此时下诏册立,也算是给了不败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
册封太子储君的那天,县的老白龙带着十几名族中的族老和县二十三个白氏族村的村正前来觐见不败。
礼成之后,七岁的不败居于太子府的正堂主位,用稚嫩的童音问道:老族长,不败听说县的孟西白三族都将封地分给了领内的隶农、贫户,还借了种子和耕牛,并帮着造屋建房,现下那些隶农户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上房么?听着不过七岁的太子居然张嘴就问隶农户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没有房住,老白龙的一双浑浊老眼立时湿润起来,他这是羞愧难当呀。
当下老白龙颤颤巍巍的回道:好叫太子得知,自打给那些隶农户分了田地之后,他们的日子过得确是别往日好了,也把庄稼伺候的比往日精细许多。
眼下隶农户们算是勉强可以吃饱穿暖,只是造屋建房并非朝夕可成。
只待开春就可给大部分的隶农户造上一眼窑屋。
哦!不败轻轻点头,略微思索之后竟道:给隶农户们分了田地,他们便把庄稼伺候的比往日精细,可见往日这些隶农户并未用心耕作。
公父所言,生民所想,只为一己之私。
果然言之有理。
老族长,回去之前可找掌事领五百金,回去尽快给这些隶农户将窑屋造起。
并且传回话去,就说只要他们好好耕作,日后太子封地的地赋将减至半成。
减至半成?老白龙一听,便有些急了:太子封地地赋税已是一成,万万不可再减了。
哪知不败却是笑道:老族长,你怕是不知,公父的迁民令即将下达。
这次公父制定的巴蜀移民安置计划,准备要给愿意前往巴蜀四川省的流民每丁分三大亩,每口分一大亩。
若太子封地再不减租。
只怕这些隶农户又得逃哩!啊!迁民巴蜀,还要多分地?老白龙听来一愕,却是马上回过神来,心想这七岁的太子果然厉害,小小年纪便已经将问题看的如此透彻,当即回道:对对!太子想得周全,老夫回去就带着族里地后生给隶农户加紧赶造窑屋,一定要把他们给留住。
不败咯咯一笑,用小孩儿的语气教训老白龙道:老族长能想明白便是最好了。
公父常跟不败说,老民眼里最值价之物莫过于土地,而君王眼里最廉价之物也是土地,若是大秦能够民富国强,蒸蒸日上,那么大秦的铁骑便能够所向披靡、开疆拓土。
公父还说,陇西的田土比之山东六国,也不过是巴掌大的一块破地,可老世族们却为了巴掌大的贫瘠土地和隶农户们争来夺去。
岂非两只笨犬争一根柴骨,却不知院墙之外到处都是山鸡走兔。
不败这番侃侃而谈。
或许可以看成是童言无忌。
可老白龙和同来地族老们听着。
却好像被人当面打脸一般难堪。
可谁都不敢出来反驳。
也没有理由反驳。
对啊。
太子说没错。
国君说得更没错。
或许县地太子封地是一片好地。
可放眼山东六国甚至是秦国刚打下来地巴蜀之地。
年产能够达到七、八担地好田海了去。
老世族们跟这些隶农户使性子争这破敌不是白费劲么。
还不如让族里地后生好好打熬身体。
学习武艺。
日后上了战场能立下军功获得赏赐那是最好。
若是立不下军功伤了残了。
还能落个卸甲老卒地名分。
分上几大亩地好地。
也不用回县来跟这些隶农户抢耕瘦地、贫地。
最后。
不败还交代道:还有一句话。
老族长可带给封地里地隶农户们。
只要是愿意留下来耕作。
日后他们便和老族长地白氏族人一般。
都是老秦人哩。
太子地意思是?老白龙今日里算是被这个七岁地太子给搞服了气。
都不能自己思考问题了。
不败操着稚嫩地声音嬉笑道:老族长好愚笨。
仔细想想。
要是他们跑到河西或是巴蜀。
便都是秦国地流民。
流民不就也是老秦人么?对也!老白龙一拍大腿。
这才想到其中地关键。
隶农户之所以叫隶农户。
这是因为他们地身份还属于半奴隶半农户。
还不是秦国地自由民。
若是他们能够逃难去河西或巴蜀。
便可以摆脱这个半奴隶半农户地身份。
做一个来去自由地秦国自由民。
就这样。
老白龙和族老们受了不败地一番指导。
带着遗憾和欣喜返回了县。
他们地遗憾是既没能玩得过国君。
也没玩得过储君。
欣喜地却是七岁地储君看起来那是一个聪明绝顶。
日后若是储君能够即位为君。
那么县白氏地运势指不定便会更上一层。
以至于回去地路上。
老白龙就开始合计着回去之后一定要在族中寻几个机灵伶俐、年纪在七、八岁地小女娃子送进太子府去。
要是太子能看上眼收做侍妾、侍婢。
那么太子和白氏地关系不就亲上加亲。
要是能够延下一子半女。
那可就……嘿嘿嘿!也就在送走老白龙后。
嬴不败便转入里屋。
向两个皆穿白衣地妙龄女子唤道:娘、三娘。
老族长回去了。
然后又向其中一位面带微笑地白衣女子笑道:三娘。
不败说得可好?被不败唤作三娘的,正是嬴无敌的魏国夫人白雪,只见白雪和不败的亲娘白荷对视一笑,便指点道:说的好是好!可懂得其中道理?白荷也是笑道:就是,我儿可明白三娘为何要教你跟老族长说这番话?不败原本洋洋得意的小脸上立马露出困惑之色,不过这孩子天资也是相当的聪颖,当即笑道:孩儿想明白了一半!三娘可是要老族长听了不败地话后,对不败高看一眼,日后不敢拿不败当小孩子那般糊弄?白雪嘤嘤笑道:呵呵!不败当真聪颖,果真是想明白了一半!另一半呢?不败伸手搔搔脑袋,却是摇头道:公父不日就要下迁民令,安抚隶农户之事便是孩儿不说,老族长他们也会想到。
孩儿提前透露消息,除了表示与白氏亲近之外,也就是让老族长他们不敢轻视孩儿,却也想不出还有什么道理哩。
不败说完,脸上都是疑惑,可白雪和白荷两人都是僵住笑脸。
白荷才智虽然不如白雪,但也是一个明事理地女子,当即喜得向不败招手道:来,我儿,来让娘好好亲亲。
言罢便将不败扯入怀中,狠狠亲下,惹得不败挣扎道:娘,不败已经七岁哩!十日之后,国府的迁民令果然下。
这一次地迁民令并非如昔日在河西颁布战时田亩新制那般秘而不宣,而是由国府派出精干的吏员,带着诏书奔走大秦全国,陕西、陕中、陕东三地的大小县乡,甚至是偏远的村寨也是一一传达到位。
甚至这次的迁民令都不要百姓亡命千里奔逃了,不论是隶工还是隶农,只要愿意迁徙去巴蜀,只要想办法进入各县的县城,在县衙登记就可以流民的身份得到县衙的保护,然后再由秦军出面护送前往四川。
迁民令一出,陕西、陕中两省的老世族和世族地主们全都勃然大哗,上次无敌鼓动老民逃往河西,虽然有那么一些开明和懂事的世族们效仿县孟西白的做法给隶农户分了少部分的土地用以安抚,但还是有不少地处偏远的地主、奴隶主和贵戚们选择用高压手段来惩治胆敢逃跑的隶工隶农。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隶农隶工与奴隶是有区别的,隶农是半奴半农,隶工是半奴半工,由于需要他们耕种土地和从事手工业生产,因此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自主权,不需要戴上镣铐和奴隶项圈之类的东西,而奴隶也就没有那么多自由了。
所以无敌这道迁民令,针对的只是隶工、隶农,并非搞奴隶解放,对于秦国这样一个封建奴隶制国家,不能搞阵痛疗法一刀切,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县的白氏却爆出了一个天大的消息,那便是储君太子不败将整个太子封地领内的隶工隶农全部赦为庶民,日后他们便和白氏一般是耕作太子封地的自由民、老秦人。
消息一出,三秦剧震。
栎阳的招贤馆内,各国士子们纷纷传说,这就是七岁的储君嬴不败所实行的秦国第一道仁政!。